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058404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docx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docx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

一、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D)

A.杜威B.洛克C.凯洛夫D.赫尔巴特2.“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C)A.活动分析B.解放兴趣C.八年研究D.泰主罗义

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C)A.赞科夫B.巴班斯基C.维果茨基D.列昂节夫

4.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C)

A.教师提供选择的过程B.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

C.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程D.学校提供选择的过程

5.(C)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A.教学过程B.教学原则C.教学方法D.教学设计

6.“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A)A.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D.黑格尔

7.(A)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A.斯腾豪斯B.泰勒C.塔巴D.奥利沃

8.“副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A)A.克伯屈B.杰克逊C.巴罗D.杜威

9.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C》)。

A.课程B.课程编制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D.怎样编制课程

10.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B)

A.工作分析B.课程审议C.活动分析D.职业分析

11.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D)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B.人本主义教学论C.尝试教学论D.发展性教学论

12.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C)

A.从做中学B.反省思维C.主动作业D.问题教学

13.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B)

A.情境模式B.目标模式C.批判模式D.过程模式

14.(C)的本质含义在于鼓励教师对课程实践的反思批判和发挥创造作用。

A.目标原则B.量力性原则C.过程原则D.思想性原则

15.“道尔顿制”的确立者是(C)A.巴班斯基B.布卢姆C.帕克赫斯特D.瓦根舍因

16.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性是(A)

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B.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C.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D.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

17.“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B)A.一般发展B.自我实现C.全面发展D.情感发展

18.(C)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

A.教育目的B.教育目标C.课程与教学目标D.课时目标

19.生成性目标取向追求的是(C)A.普遍主义B.唯科学主义C.实践理性D.解放理性

20.(D)是根据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及相应的课程目标,从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或学习者的经验中选择课程要素的过程。

A.课程编制B.课程开发C.课程实施D.课程选择

21.“学校课程不断建构出新的社会生活经验”,这是(D)的观点。

A.被动适应论B.主动适应论C.滞后论D.超越论

22.课程组织的基本标准有连续性、顺序性和(A)A.整合性B.逻辑性C.个别性D.超体性

23.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的代表人物是(B)A.杜威B.卢梭C.斯宾塞D.夸美纽斯

24.把课程分为理想的、正式的、理解的、运作的、经验的五个不同层次的是(A)A.古德莱德B.查特斯C.斯金纳D.杜威

25.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在本质上受(A)支配。

A.技术理性B.实践理性C.解放理性D.理论理性

26.(A)是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时所采用的评价。

A.形成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内在评价

27.把教育评价分为古典的考试型时期、心理测量占统治地位时期、后现代时期的教育家是(A)A.利维B.泰勒C.布卢姆D.莱斯

28.下列各项中(D)不属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A.随机访问教学B.情境教学C.支架式教学D.问题教学

29.在“学科结构运动”中诞生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是(A)

A.学术中心课程B.社会问题中心课程C.儿童活动中心课程D.人格中心课程

30.在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是作为(C)存在的。

A.先知者B.管理者C.促进者D.指导者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教育目标分类学”有哪些基本特征?

.教育目标具有层级结构。

教育目标要以学生具体的、外显的行为来描述。

教育目标超越了学科内容

2.目标取向、过程取向、主体取向三种评价取向各自的本质是什么?

.

目标取向:

受科技理性或工具理性所支配,核心是追求对被评价对象的有效控制和改进。

过程取向:

受实践理性所支配,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互作用、强调评价者对评价情境的理解、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

主体取向:

受解放理性所支配,倡导对评价情境的理解而不是控制,以人的自由与解放作为评价的根本目的。

3.简述程序教学的含义与教学设计的原则。

含义:

将预先审定的教材精心组织成有逻辑的顺序,借助教学机器,使学生以个别化的方式进行学习的教学模式。

原则:

积极反应、小步子、即时强化、自定步调、低错误率

4.倡导综合课程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文化或学科知识的发展不是相互隔离、彼此封闭的,而是相互作用、彼此关联的。

学生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整体性。

5.教学过程的本质表现在哪些方面?

.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学认识过程与人类一般认识过程的统一。

教学过程是教养和教育的统一。

三、论述题(共25分,第1小题12分,第2小题13分)

1.论述“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的含义、价值与实施条件。

答.含义:

是通过师生的民主对话与讨论而共同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由此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和人格的教学方法。

价值:

体现了教育的民主性追求。

充分调动了教师与学生两类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题解决和探究能力、创造性、交往能力等。

实施条件:

学生必须在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对所要讨论的问题有一定的洞察和理解的前提下才能对这种教学方法更有效地利用。

2.世界课程改革有哪些发展趋势?

据此应如何深化我国的课程改革?

学媒体D.传递媒体教学

3.讲授法的类型(ABCD)。

A.讲述B.讲解C.讲读D.讲演

4.教学环境的功能有哪些(ABCD)。

A.益智功能B.健体功能C.美育功能D.养德功能

5.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结构的基本原则有那些(ACD)。

A.均衡性B.双向性C.综合性D.选择性

6赫尔巴特的教学主张可以归结为(ACD)。

A.教师中心B.学生中心

C.书本中心D.课堂中心

7.下列哪些选项是钟启泉认为的西方迄今为止出现的课程结构(BCD)。

A.整体结构B.中观结构C.宏观结构D.微观结构

8.下列那一选项是美国课程专家古德莱德提出的课程层次(A)。

①理想课程②文件课程③理解课程④实施课程⑤经验课程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

9.我们一般说的师生关系是指(BDE)。

A.朋友关系B.业务关系C.学习关系D.伦理关系E.情感关系

10.列哪些选项是属于发展性评价的功能(ABCD)。

A.导向功能B.评价功能C.激励功能D.调节功能

三.判断题

1.认识课程与教学论的客观规律,这是课程与教学轮的基本任务之

一。

(v)

2.现代教学论是以德国的赫尔巴特为代表。

(X)(以美国的杜威为代表)

3.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上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

(X)(观察学生在完成任务是的表现)

4.课堂教学心理环境可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反抗的三种类型。

(v)

5.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一种“探索——失败——成功——再探索”的过

程。

(X)(探索——失败——纠正——再探索)

四.简答题

1.简述教学媒体的作用。

①辅助师生的教与学②提供学生训练或实践的机会③有利于发现学习

④有利于个性化教学⑤有利于教学互动

2.教学环境有哪些功能?

①益智功能②体健功能③美育功能④美德功能

3.研究性学习具有哪些主要特征?

.

①发挥主体性,促进学生相应的发展②通过合作和协商,加深对学科知识的认识

③提供探究的实践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④个性与民主性的统一

课程的分类标准是什么?

.①以培养目标为标准

②以课程内容或范围为标准③以学生在课程中的主要学习方式为标准

④以管理方式为标准⑤以课程开发为标准

五.论述题

1.论述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

答.论述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要点:

(一)目标分解

①进行学习需要和兴趣的分析②进行学习任务选择

③进行学习任务的组织④单元目标的表述和归类

(二)任务分析

①确定学生的起点能力②分析使能目标及其类型③分析学习的支持性条件

(三)起点确定

①分析新知识的学习所需要的先备知识和,技能

②目标能力的分析③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

(四)目标表述

2.试述综合课程在全国大规模推广的可能性。

答:

.论述综合课程在全国大规模推广的可能性要点:

第一,综合课程建立了教学与学生经验,社区生活的联系,可以给学生提供考察世界的整体观念,使各类知识能够相互支撑,更为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使学生能够产生学习上的联系,综合的方式和观念。

第二,综合课程超越了分科课程的学科局限,强调各类知识的横向联系,为课程提供了更大的包容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具有更强的吐故纳新的能力,同时,提供了多学科方法和视野,更利于培养学生的整合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第三,综合课程强调各类知识的整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结构相互沟通的机会,强调开展学科综合性学习活动,以更好的完成学科课程内容的教学,它与综合实践活动有着相同的活动方式,但他的目标是服务于学科教学内容。

同时也更有利于学生和教师开展研究,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

六.材料题

材料一:

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对教学的顺利开展并且获得优异的成效,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二:

05级中文班的同学在九小见习时,九小的王进老师向他们面授教学技巧,王:

“教学有多种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效果,但是我们选择哪种教学方法的时候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实际,充分考虑教学方法的优选因素。

问题:

1.结合材料一,说说教学方法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谈谈选择教学方法应考虑哪些因素?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这次见习的心得体会,围绕《课程与教学论》的

相关知识谈谈自己对教学技能的认识或对教学方法的看法。

答:

1.教学方法的作用:

①沟通师生教与学的中介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手段③实现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的基本途径

2.教学方法的优选因素:

①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②依据教材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③依据学生实际特点选择教学方法④依据教学环境选择教学方法⑤依据教师自身素质选择教学方法

3.教学技巧:

①采取点名的方式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防止学生开小差②不断向学生强调学习的重要部分③联系回忆,即时温故知识

④鼓励,表扬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⑤小组竞赛,提高教学的效率

⑥教学方式创新,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多做游戏,以师生互动的形式来学习

⑦教师应为人师表,在学生面前建立自己的权威,使学生能很好的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

三、2011年全国自考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提出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命题可以说是在课程论发展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课程选择的问题。

A.奥苏伯尔B.斯宾塞C.杜威D.洛克答案:

B

2.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被称为()

A.“精神助产术”B.“教学对话”C.“共同讨论”D.“注入式教学法”答案:

A

3.最先在理论上将班级授课组织确立起来的是()

是量的研究,也不是质的研究答案:

C

14.把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历史划分为古典考试型时期、心理测量占统治地位时期、后现代时期的学者是()A.施瓦布B.斯腾豪斯C.泰勒D.利维答案:

D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如何理解教学对话的性质?

答案:

教学对话就是通过教师的提问、激励与引导,学生自由思考、自由表达自己的疑问和见解,因此而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与人格的教学方法。

教学对话是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的基本形式之

一。

进一步理解教学对话的性质还需明确以下几点:

(1)教学对话是以教师指导为特征的。

(2)教学对话旨在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学对话与学术对话也有一定的区别。

(3)教学对话以学生的自由思考、自由表达为特征。

2.博比特与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理论有何区别?

答案:

表现在:

(1)查特斯把理想视为课程的有机构成,而博比特则把活动和经验作为课程的组成部分。

(2)查特斯强调系统知识,博比特则更强调人类从事活动所需的经验与能力。

(3)查特斯把课程开发的方法称为“工作分析”。

“工作分析”与“活动分析”在基本精神上是完全相通的,不过“工作分析”主要指对人类的职业领域的分析,而“活动分析”要来得宽泛,它不仅包括职业领域,还包括非职业领域。

3.简述博比特的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案:

该理论的基本内容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1)教育的本质。

即教育为成人生活做准备,教育是促进儿童的活动与经验发展的过程,教育即生产。

(2)课程的本质。

课程是儿童及青年为准备完美的成人生活而从事的

一系列活动及由此取得的相应的经验。

(3)课程开发的方法——活动分析。

课程开发的具体过程包括五个步骤,即人类经验的分析;具体活动或具体工作的分析;课程目标的获得;课程目标的选择;教育计划的制定。

4.目标达成模式的步骤是什么?

答案:

它包括如下七个步骤:

(1)建立目的和目标;

(2)对目标分成较细的类目;

(3)以行为名词表达目标,这一步还包括界定和修订使用的行为名词;

(4)确定能表现目标达成程度的具体场景;(5)选择和发展评价所使用的测量技术;

(6)搜集学生表现的有关资料;(7)将搜集到的资料与行为目标比较。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试述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

答案:

布鲁纳所提倡的发现学习,就是不把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习者,而是由学习者通过一系列发现行为(如转换、组合、领悟等)发现并获得学习内容的过程。

它具有如下一些特征:

(1)注重学习过程的探究性。

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种探究的过程,教学并不仅仅是提供现成的知识,而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发现,同时获得知识,获得探究的途径和态度。

(2)注重直觉思维。

与分析思维—逻辑思维不同,直觉思维并不依据已经严格规定好了的步骤进行,而是采取跃进、越级和走捷径的方式来思维,它对科学发现活动极为重要。

教师应该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根据直觉思维的特点帮助学生形成直觉思维的能力。

(3)注重内部动机。

布鲁纳认为,推动真正的学习行为的动力,不是外部动机,而是在学习本身中发现报偿的动机,即内部动机。

据此,他提出了好奇心、能力动机、自居作用、同伴间的相互作用四种内部

(4)注重信息的灵活提取。

对于学习中的发现行为有何意义,布鲁纳论述了它的价值,这包括:

①一切真知都是自己发现的,因为只有亲自发现的知识才是真正属于个人的,才是自己的内在财富。

②它有助于直觉思维能力的发展,因为在发现学习中充满了尝试、猜想和领悟。

③发现行为还有助于引起学习的内部动机和自信心。

④发现行为还有助于记忆的保持。

总之,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注重学生自身对知识的探求,从而从传统教学对结果的关注转移到对学习动态过程的关注,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我们也要明白,教学中不是处处都能应用发现教学法的,而是一定要考虑它是否适合于具体的教学任务、情境和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积极的效果。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6分)

1.下面的材料记述了某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仔细阅读,然后回答材料后面提出的问题。

材料:

?

?

曾以“乌克兰的防风林地带”课题为例,说明了这种教学过程的阶段:

第一阶段,首先用乌克兰防风林地带为特例,以具体直观的方法,提出关于防风林地带的问题。

第二阶段,根据由防风林地带的特例所获得的认识,推论出乌克兰地区的特点,而且还要掌握该地带的普遍特性和类型特性,用开拓草原这一“类型”的认识来说明一系列类似景观的本质特征,如美国中西部草原。

第三阶段,要明了草原化的过程及阻抑这一过程的努力,也即是明了人类是如何在特殊的气候、地理、形态诸条件下,干预自然,作用于

自然,并且改造自然的。

第四阶段,认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即人类要干预、改造并主宰自然。

在这一阶段,教学已经由对客观内容的重视转移到开拓学生的精神世界方面来了。

?

?

材料体现的是哪种教学模式?

其基本思想是什么?

结合材料说明这种教学模式的一般程序,谈谈这种教学模式的教育价值。

答案:

材料体现的是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提倡的“范例教学模式”。

它的基本思想是要组织教养性的学习,促进学习者的独立性,即引向连续起作用的知识、能力、态度。

一般程序:

(1)范例性地阐明“个”的阶段。

(2)范例性地阐明“类型”和“类”的阶段。

(3)范例性地掌握法则性、范畴性关系的阶段。

(4)范例性地获得关于世界(以及生活)关系的经验。

教育价值:

表现在对学生主动性的弘扬方面,在对教学的问题性的提倡方面,以及在思考课程内容时突破学科界线、主张课题性教学、重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打破“知识就是力量”的传统,转而追求获得支配知识的力量等许多方面都做出了贡献。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

一、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D)

A.杜威B.洛克C.凯洛夫D.赫尔巴特2.“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C)A.活动分析B.解放兴趣C.八年研究D.泰主罗义

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C)A.赞科夫B.巴班斯基C.维果茨基D.列昂节夫

4.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C)

A.教师提供选择的过程B.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

C.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程D.学校提供选择的过程

5.(C)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A.教学过程B.教学原则C.教学方法D.教学设计

6.“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A)A.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D.黑格尔

7.(A)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A.斯腾豪斯B.泰勒C.塔巴D.奥利沃

8.“副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A)A.克伯屈B.杰克逊C.巴罗D.杜威

9.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C》)。

A.课程B.课程编制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D.怎样编制课程

10.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B)

A.工作分析B.课程审议C.活动分析D.职业分析

11.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D)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B.人本主义教学论C.尝试教学论D.发展性教学论

12.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C)

A.从做中学B.反省思维C.主动作业D.问题教学

13.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B)

A.情境模式B.目标模式C.批判模式D.过程模式

14.(C)的本质含义在于鼓励教师对课程实践的反思批判和发挥创造作用。

A.目标原则B.量力性原则C.过程原则D.思想性原则

15.“道尔顿制”的确立者是(C)A.巴班斯基B.布卢姆C.帕克赫斯特D.瓦根舍因

16.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性是(A)

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B.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C.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D.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

17.“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B)A.一般发展B.自我实现C.全面发展D.情感发展

18.(C)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

A.教育目的B.教育目标C.课程与教学目标D.课时目标

19.生成性目标取向追求的是(C)A.普遍主义B.唯科学主义C.实践理性D.解放理性

20.(D)是根据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及相应的课程目标,从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或学习者的经验中选择课程要素的过程。

A.课程编制B.课程开发C.课程实施D.课程选择

21.“学校课程不断建构出新的社会生活经验”,这是(D)的观点。

A.被动适应论B.主动适应论C.滞后论D.超越论

22.课程组织的基本标准有连续性、顺序性和(A)A.整合性B.逻辑性C.个别性D.超体性

23.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的代表人物是(B)A.杜威B.卢梭C.斯宾塞D.夸美纽斯

24.把课程分为理想的、正式的、理解的、运作的、经验的五个不同层次的是(A)A.古德莱德B.查特斯C.斯金纳D.杜威

25.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在本质上受(A)支配。

A.技术理性B.实践理性C.解放理性D.理论理性

26.(A)是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时所采用的评价。

A.形成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内在评价

27.把教育评价分为古典的考试型时期、心理测量占统治地位时期、后现代时期的教育家是(A)A.利维B.泰勒C.布卢姆D.莱斯

28.下列各项中(D)不属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A.随机访问教学B.情境教学C.支架式教学D.问题教学

29.在“学科结构运动”中诞生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是(A)

A.学术中心课程B.社会问题中心课程C.儿童活动中心课程D.人格中心课程

30.在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是作为(C)存在的。

A.先知者B.管理者C.促进者D.指导者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教育目标分类学”有哪些基本特征?

.教育目标具有层级结构。

教育目标要以学生具体的、外显的行为来描述。

教育目标超越了学科内容

2.目标取向、过程取向、主体取向三种评价取向各自的本质是什么?

.

目标取向:

受科技理性或工具理性所支配,核心是追求对被评价对象的有效控制和改进。

过程取向:

受实践理性所支配,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互作用、强调评价者对评价情境的理解、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

主体取向:

受解放理性所支配,倡导对评价情境的理解而不是控制,以人的自由与解放作为评价的根本目的。

3.简述程序教学的含义与教学设计的原则。

含义:

将预先审定的教材精心组织成有逻辑的顺序,借助教学机器,使学生以个别化的方式进行学习的教学模式。

原则:

积极反应、小步子、即时强化、自定步调、低错误率

4.倡导综合课程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文化或学科知识的发展不是相互隔离、彼此封闭的,而是相互作用、彼此关联的。

学生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整体性。

5.教学过程的本质表现在哪些方面?

.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学认识过程与人类一般认识过程的统一。

教学过程是教养和教育的统一。

三、论述题(共25分,第1小题12分,第2小题13分)

1.论述“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的含义、价值与实施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