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一中届高三2225班押题卷六学生版刘希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057223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90.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乐一中届高三2225班押题卷六学生版刘希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民乐一中届高三2225班押题卷六学生版刘希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民乐一中届高三2225班押题卷六学生版刘希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民乐一中届高三2225班押题卷六学生版刘希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民乐一中届高三2225班押题卷六学生版刘希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民乐一中届高三2225班押题卷六学生版刘希国.docx

《民乐一中届高三2225班押题卷六学生版刘希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乐一中届高三2225班押题卷六学生版刘希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民乐一中届高三2225班押题卷六学生版刘希国.docx

民乐一中届高三2225班押题卷六学生版刘希国

民乐一中2020届高三(22)(25)班6月押题卷(六)

语文

★祝考试顺利★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下,城市生存焦虑表现在各个方面。

究其原因,社会的转型升级带给个人的“成长阵痛”首当其冲。

复旦大学唐亚林教授认为,当今中国是一个大转型时代,主要表现出三个基本特质:

第一,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第二,高流动性的社会:

第三,经济社会、社会文化价值、社会生活方式都面临着大转型。

清华大学教授邹广文则突出强调了经济社会原因,即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过程中人们焦虑心态产生的原因。

中央编译局薛晓源突出强调了当下社会的科技发展对焦虑产生的影响。

事实上,从哲学的角度来看,焦虑的生成具有必然性。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晏辉就指出,真正的焦虑起源于人本身,即入们需求的多样性与能力的有限性的矛盾。

他进一步指出,解构焦虑真正需要思考的问题有三个:

一是现代化导致对本体论的追问被重新提出;二是变动性导致人们身份的断裂;三是人和人之间伦理共同体的解体,导致人们希望建构命运共同体。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董慧通过“地方性”这一概念强化了晏辉教授对命运共同体建构的论证。

她指出,以资本与理性为主导的城市化,造就了抽象化、物质化、功能化和不均衡的城市生存空间。

“地方意识”与城市生活空间的文化性、价值性、差异性和生活性具有深刻的关联,从根源上解决焦虑问题,需要通过现代意义上“地方”的回归,重建当代城市人的精神家园。

针对当代社会出现的普遍焦虑,党的十九大报告已经作出了具体安排,突出表现在情感治理模式和社区情感治理模式方面,强调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上海大学教授贾文娟强调了情感治理对社会焦虑情绪的治理意义,指出:

在娱乐性劳动中,管理者通过关系工作、情感工作、情怀工作将高强度劳动转化为令人愉悦的娱乐。

劳动控制依托于关系、氛围、情怀等曾处于辅助地位的文化性因素,劳动者在意识形态化的现实中追求自己的剩余快感,最终使劳动者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劳动之中。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强调,心理上的负担和脆弱导致根本性的焦虑,与焦虑相关的是城市生活的脆弱。

年轻人与中产阶级在城市生活中面对梦想之焦虑、现实之焦虑、情境之焦虑。

“但四十年的改革发展为我们超越焦虑提供了可能,这种中国式的乐观主义实际是我们超越焦虑的内在的动力。

蓬勃向上的社会发展,为所有中国人提供了美好期待,焦虑在此意义上转化为了前进的动力。

解决焦虑问题,归根结底得回到自身。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指出,不光现代人有焦虑,纵观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历史,焦虑无处不在。

与其说焦虑是一种需要克制和避免的情绪,不如学会在焦虑中成长。

北京师范大学沈湘平教授也表示,焦虑是生存性的,是不可能避免的,焦虑在当代社会不可能完全解决。

但事实告诉我们,我们是在一种不可避免的生存焦虑当中追求和创造美好生活。

我们总有一些方法能让焦虑少一点,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摘编自光明网《积极对待现代社会焦虑,化焦虑为前进动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复旦大学唐亚林教授和清华大学邹广文教授-致认为,焦虑的产生有经济社会方面的原因。

B.上海师范大学晏辉教授认为,从哲学角度看,焦虑的产生有必然性,焦虑本质上源于人自身。

C.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认为,社会发展带来的美好期待在某种意义主使焦虑转化成了前进的动力。

D.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认为,从历史角度看,焦虑具有历史性,从古至今,焦虑无处不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主要从焦虑产生的原因解决焦虑的方法等层面对“城市生存焦虑”这一话题进行了阐释。

B.作者在论证过程中转述了诸多学者的看法,不仅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而且使文章富有学术色彩。

C.文章从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哲学管理、心理、历史等视角探讨焦虑问题,视野开阔,立论高远。

D.文章结尾提到,焦虑是生存性的,是不可避免的,这与全文有逻辑相悖、自相矛盾的嫌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虽然主要探讨的是当下城市生存的焦虑问题,但社会转型升级给农村带来焦虑情绪也是不可避免的。

B.建设具有“地方意识”“地方性”的城市文化,重建当代城市人的精神家园,可以从根源上解决城市焦虑问题。

C.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如果善于利用关系、氛围、情怀等文化因素,那么劳动者的焦虑情绪可能得到缓解。

D.焦虑的解决本质在内因,归根结底需要回归到自身。

所以,在当代社会中焦虑是不可能得到完全解决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智慧城市建设是指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和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城市管理与运行效率,促进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为人们创造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活。

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新理念、新引擎,一经提出就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如今,“智慧”概念巴渗透到城市的各个领域,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环保、智慧社区等,不断提高着城市居民的幸福感。

实际上,智慧城市这一概念问世时间尚短,智慧城市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未来发展方向还需要深入研究。

针对我国城市发展现状,可以探索一种智慧城市建设新模式一超时空发展模式。

它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冲破地域阻隔,跨越时间局限,打造一种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虚拟生活模式,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运行效率。

在超时空发展模式中,通讯代替交通成为城市运行系统的枢纽,居民既可减少出行,又可摆脱地域東缚,学习、工作和生活变得非常方便。

同时,通讯技术与空间信息技术的结合与发展,会让城市物流由物质资料实体流动向信息化流动转变,从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提高城市物流发展水平。

(摘编自文丰安、葛南南《智慧城市建设新理念》)

材料二:

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推进城市治理制度创新、模式创新、手段创新,提高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这在疫情防控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比如,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子公司承担了浙江省际疫情检查站点的软件部署及现场设备搭建任务,平均每天监测车辆3000多台9000余人次,发挥了智慧检查站助力疫情防控的作用。

又如,‘杭州办事服务”APP第一时间上线“防控疫情”板块,让疫情公开透明。

再如,江苏苏州吴中区运用智慧城市“大脑”,为人民群众与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提供线上平台,使得百姓足不出户就可享受政务服务,减少了人口聚集和交叉感染的风险。

智慧城市可以通过城市“大脑”实现公共数据集中汇聚,建立健全跨部门数据共享流通机制,既高效调动资源,又优化政府治理。

从当下看,通过系统建设智慧城市,可以有效降低人员聚集,避免人工传递数据而产生的错误、延迟等问题,也可以提前研判预警、有效防控疫情;从长远看,则可以全面促进城市治理升级、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就此而言,各地政府不妨立足当前,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助力疫情防控;更着眼长远,通过智慧城市建设促进政府治理升級、经济结构优化。

(摘编自钟山《“智慧城市”建设助力疫情防控》)

材料三:

目前,全球16项智慧城市国际标准均出自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其中4项标准被16个联合国机构共同组建的“合作共建可持续智慧城市全球举措"(U4SSC)所采用,成为迪拜、新加坡等40多个试点城市的评估标准。

据介绍,这16项国际标准,涵盖技术框架、城市综合管理、水管理等多项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从城市的人居环境、政府公共服务和办事效率、经济等3个方面进行考量,涉及城市公共服务、产业发展、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水电气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就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标准,“更符合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智慧城市的建设”。

“智慧城市标准体现了中国在新兴领域国际标准化的发展实力,以及在国际竞争中弯道超车的雄心,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烽火科技’作为央企,应该在这个领域起到和自身地位相称的作用。

”牵头制定这16项国际标准的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智慧城市研究室主任桑梓勤博士说,智慧城市是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烽火科技”发展转型过程的战略重点,是从“通信专家”成为“信息化专家”的内在需求,“智慧城市是国家新常态中经济转型的核心重点,汇集了所有经济领域和技术领域的迫切需求和最新成果”。

(摘编自胡琼之、张华《全球16个智慧城市国际标准均出自武汉》)

4.下列不属于“智慧城市”概念被渗透利用的一-项是(3分)()

A.对城市交通信号灯进行信息化改造升级,有效减缓了城市交通拥堵。

B.教育部门]借助即时通讯平台组织网上教学,在抗疫期间实现了停课不停学。

C.小区服务人员通过电话逐户查询在家隔离居民的健康信息减少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D.居民使用能记录电能消耗、即时传送信息便于监控和自动缴费的电表。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A.智慧城市建设可以提高城市管理与运行效率城市居民的幸福感,我国制定相关国际标准时既关照了发展中国家的实际,也考虑了全球共享。

B.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技术基础,借此实现城市公共数据的汇集、共享、流动,当前智慧城市中通讯已成为城市运行系统的枢纽。

C.疫情信息的有效传递、沟通、公布,对疫情防控起到了较好作用,从长远看,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和数字经济发展有赖于智慧城市建设。

D.制定出新领域的国际标准,体现了我国相关方面的实力和抱负。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制定的16项智慧城市国际标准体现了中国贡献,促进了经济发展。

6.请结合材料,概括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取得的成效。

(6分)

6.①"智慧”概念已渗透到城市的各个领域,不断提高着城市居民的奉福感,②智慧城市建设推动了城市治理创新,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

③智慧城市建设成果提高了疫情防控的效率。

④制定了诸多智慧城市国际标准,部分被全球智慧城市建设共享。

(答对点给2分,答对三点即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韩老大

亚华

多么井井有条的火车站广场啊!

吉祥立在出站口,心里感叹着。

往大街方向直走,到街头竖着路牌的位置往右转,找一块绿底黄字的招牌:

韩老大摊饼。

吉祥远远看见招牌。

上方贴着一张红纸,上面写着:

欢迎吉祥博士!

他挠挠头,笑了。

走到小摊前,吉祥喊了一声,大伯!

韩老大听见叫他,顺口应了一声,可那张胖脸却扬着,望向广场,眼角都没扫一眼吉祥。

吉祥咽咽口水又喊,大伯,我是吉祥!

胖脸愣了一下,垂眼盯着吉祥,“啊呀”一声,随即伸出右手,接着又缩回,捞起腰间的围布,两只手在围布上揉来搓去,然后蹭蹭蹭绕到摊前,拍拍吉祥的手臂说,好小子,一看就是老吉家的瓜儿!

吉祥笑着,嘴咧得大大的。

韩老大还想说什么,但喉头忽然哽住了,左手抓起右手的袖套擦擦双眼,旋即转身回到摊位,打开小煤气炉,再从面盆里舀了一大勺黏稠的面糊,摊在硕大的平底锅里,接着左右开弓把这一大片面饼翻来覆去地捣腾,最后往饼上撒一层肉末,放上一个煎好的荷包蛋和一段大葱,再把面饼卷成小包袱,塞进一个白纸袋里,递向吉祥。

看得眼花缭乱的吉祥好像还没反应过来,他接过面饼,一口咬下去,心里叹道,哇,真好吃哈!

坐在韩老大的三轮车后座上,吉祥感觉自己像身旁的面盆、煤气灶、平底锅、折叠椅那样,是亲切的。

六月的晨风凉爽清劲,把吉祥从南方带来的黏糊糊的汗湿吹得无影无踪,也把韩老大的絮叨吹得一阵一阵的。

他不时“哎哎”应着大伯的话,一边左右打量渐渐热闹起来的街道。

韩老大是吉祥祖父的徒弟。

那一年,在合作社当木匠的祖父发现一个小男孩蹲靠在工坊门口,眼巴巴地看他忙活。

对这样的眼神,祖父太熟悉了。

他放下手里的活儿,走到!

隔间的厨房,从锅里拿了一个吃剩下的杂面饼,走到门口递给男孩说,吃完回家去。

男孩接过面饼却不吃,眼巴巴地摇两下头。

祖父以为他嫌少,又去拿一个给他。

可男孩却不接,还是摇买。

于是祖父喊了声,吃完再说!

男孩立刻把饼塞进嘴里,接着从衣服里掏出一张折叠的纸片,递给祖父。

祖父打开一看,上面歪歪斜斜地写着:

我姓韩,7岁,请收下我。

祖父想都没想就折起纸片,递回给男孩,扬扬手说,走!

之后的几天,祖父没见到男孩,发觉怪想他的。

那年头落荒的人不少,但像他这样的孩子,祖父还是第一次见。

到了第五天傍晚,这个男孩竟然出现在祖父的家门口。

刹那间,他的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涌出心门,奔向身体的每一道血脉。

就这样,老吉家收养了一个名叫韩大路的满族男孩。

因为闹饥荒,孩子的父母往他身上塞一张纸片便一同上路寻找落脚的地方。

来到这个小城后,不知怎么就走散了。

从此,韩老大成了老吉家的老大,他来之后的第二年,吉祥的父亲吉大成出生了。

三轮车停在“老吉家”民俗客栈的后院,吉祥跟随韩老大走进一间像厨房的休息室。

从明亮的窗户望出去,能看到院子里的两辆标着“老吉家”字样的客货车,吉祥猜想,这一定是大伯名下的汽车。

当年韩老大跟祖父学木工手艺时刚满16岁,他书念不好,手艺也学不好,倒是厨房的活儿无师自通。

八十年代,个体经营像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时,韩老大向合作社租了一辆三轮车,开始了他四处卖摊饼的小生意。

不久合作社解散,这辆车子便成了老吉家的客货车了。

以往父亲回老家看望祖父,都是韩老大骑三轮车到火车站接应,一边等候一边卖摊饼;只有吉祥8岁那年跟父母一起回来,韩老大是骑着空车到站场边上等着的,那时候火车站很小,乱糟糟地让人感觉不安。

一眨眼20年过去,这回吉祥代替生病的父亲回来看望祖父,火车站和小城的一切都变得规整了;然而韩老大还是骑着一辆三轮车,只要客栈的事务一妥当,便四处去卖他的招牌摊饼,很多时候是边走边卖边送的。

在韩老大的意识里,总觉得在城里的某个角落,或是郊外的一棵树下,正好有人需要一块饼,一块让身心温暖起来的饼。

(选自《天池小小说》)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项是(3分)()

A.招牌上方的红纸、为吉祥做摊饼、客货车上“老吉家"的字样,都表现了韩老大朴实、憨厚的个性特征。

B.韩老大头脑灵活,他不仅继承了养父的手艺,还顺应时代变化,利用自身优势,投身个体创业的大潮。

C.这篇小说叙事使用全知视角,展现韩老大与吉祥家的渊源;同时使用有限视角,表现人物的当下感受。

D.本文对环境虽着墨不多,但寥寥数笔,在对比中折射出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社会环境的巨大变迁。

8.小说为何在叙述吉祥回乡的故事时多处穿插韩老大与吉家的渊源?

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6分)

8.①补充说明故事的背景,使韩老大对吉家人的亲近、感恩显得更真实、自然;②刻画了韩老大的成长过程,突出其头脑灵活、懂得感恩的特征;③避免故事的平铺直叙,使情节更加曲折有致耐人寻味,吉祥祖父收养韩老大,韩老大长大后反哺吉家,他们之网的渊源蕴含着歌颂人间真情与感恩之心的主旨。

(每点2分写出三点即可)

9.“饼”是本文不可或缺的“道具”。

请结合全文简析其意蕴。

(6分)

9.①饼是悲铜情怀的象征,祖父通过眼神,对幼年韩老大的艰难处境感同身受,拿出吃剩的杂粮饼给他吃,展现了祖父对处于艰难中的孩童的悲悯之心②饼是亲情的象征。

韩老大虽然是收养的孩子,但与吉家毫无隔阂。

面对远道而来的吉样,他没有太多言语,而是用摊饼这种最朴实的方式表达亲人间的关怀:

③饼是对美好生活追求的象征,韩老大紧跟时代潮流,在改革开放初期租车卖摊饼,从而致富,饼寄托了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④饼是感恩之心的象征。

多年以后,韩老大生活富裕,但仍旧骑三轮车卖饼,是因为他总觉得在城市的某个角落里,有人需要一块饼温暖身心。

这是对当年吉祥祖父善举的一种感恩与回馈----将这种美好情怀继续传递下去。

(每点2分,写出三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毛宝,字硕真,荥阳阳武人也。

王敦以为临湘令。

敦卒,为温峤平南参军。

苏峻作逆,峤将赴难,而征西将军陶侃怀疑不从。

峤屡说不能回,更遗使顺侃意日:

“仁公且守,仆宜先下。

”遗信已二日,会宝别使还,闻之,说峤日:

“几举大事当与天下共同众克在和不闻有异假令可疑犹当外示不觉况自作疑耶!

便宜急追信,改旧书,说必应俱征。

若不及前信,宜更遗使。

”峤意悟,即追信改书,侃果共征峻。

宝领千人为峤前锋,俱次茄子浦。

初,峤以南军习水,峻军便步,欲以所长制之,宜令三军,有上岸者死。

时苏峻送米万斛馈祖约,约遣司马桓抚等迎之。

宝告其众日:

“兵法,军令有所不从,岂可不上岸邪!

”乃设变力战,悉获其米,虏杀万计,约用大饥。

峤嘉其勋,上为庐江太守。

约遣祖焕、桓抚等欲袭湓口,陶侃将自击之,宝日:

“义军恃公,公不可动,宝请讨之。

”侃顾谓坐客日:

“此年少言可用也。

”乃使宝行。

先是,桓宣背约,南屯马头山,为焕、抚所攻,求救于宝。

宝众以宣本是约党,疑之。

宣遣子戎重请,宝即随戎赴之。

未至,而贼已与宣战。

宝军悬兵少,器杖滥恶,大为焕、抚所破。

宝中箭,贯髀彻鞍,使人蹋鞍拔箭,血流满靴,夜奔船所百余里,望星而行。

到,先哭战亡将士,洗疮讫,夜还救宣。

宝至宣营,而焕、抚亦退。

宝进攻祖约,军次东关,破合肥,寻召归石头。

陶侃、温峤未能破贼,侃欲率众南还。

宝谓峤日:

“下官能留之。

”乃往说侃日:

“公本应领芜湖,为南北势援,前既已下,势不可还。

且军政有进无退,非直整齐三军,示众必死而已,亦谓退无所据,终至灭亡。

往者杜强非不强盛,公竞灭之,何至于峻独不可破邪!

賊亦畏死,非皆勇健,公可试与宝兵,使上岸断贼资粮,出其不意,使贼困蹙。

若宝不立效,然后公去,人心不恨。

”侃然之,加宝督护。

宝烧峻句容、湖孰积聚,峻颇乏食,侃遂留不去。

(选自《晋书·毛宝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凡举大事/当与天下共同众克在和/不间有异假令可疑犹当外示不觉况自作疑耶

B.凡举大事/当与天下共/同众克在和不闻有异/假令可疑犹当外/示不觉况自作疑耶

C.凡举大事当与天下共/同众克在和不闻有异假/令可疑/犹当外示不觉况自作疑耶

D.凡举大事当与天下共同众克在和/不闻有异假/令可疑犹当外示不觉况自作疑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仁公”是对有位者的尊称,文中指陶侃。

类似的称谓有“明公”“阁下”“足下”等。

B.“太守”指一郡的行政长官。

晋朝实行州郡县制,州长官叫刺史,县长官叫县长。

C.“石头”,即石头城,现今南京,是东晋都城。

历史上又称金陵、建业、建邺、建康等。

D.“加”是升官之意,“拔”“擢”“陟"“晋”“进”“拜"“右迁”等都是表官职升迁的词语。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毛宝见识非凡。

在苏峻发动叛乱、东晋危亡之际,毛宝劝说温峤要联合陶侃同襄义举,共赴国难,温峤听从了毛宝的意见。

B.毛宝用兵机智。

温峤虽有不许上岸的禁令,毛宝却能根据战场形势,突破禁令,灵活用兵,杀敌馁敌,战果十分辉煌。

C.毛宝作战勇猛。

毛宝打了败仗,中箭负伤,血流如注,却在洗净伤口之后,搬来救兵,重新投入战斗,并反败为胜。

D.毛宝勇于任事。

毛宝带兵烧毁苏峻的粮草,使叛军受到很大困扰,用战果留住欲撤退的陶侃,振奋了土气,稳定了军心。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乃设变力战,悉获其米,虏杀万计,约用大饥。

译文:

(2)公可试与宝兵,使上岸断贼资粮,出其不意,使贼困蹙。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14~15题。

绝句漫兴九首①

其一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

其九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谁谓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注:

①这组绝句是杜甫写在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其时安史之乱进入第六个年头。

【其一译文】隔着门墙外面的杨柳树,那柔弱细长的枝条,就好像那十五岁少女纤柔美好的细腰。

古代女子十五岁正当青春,体态最为婀娜多姿,妩媚而动人。

是谁说她早晨的时候不称意,不舒展自己的身姿呢?

原来是被狂风折断了枝条。

【其九大意】隔着门墙外面的杨柳树,那柔弱细长的枝条,就好像那十五岁少女纤柔美好的细腰。

谁道只一个清早未加留意,竟然已被狂风扯断了最长的枝条。

【赏析其一】:

这组绝句写在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即代宗上元二年(761)。

题作“漫兴”,有兴之所到随手写出之意。

不求写尽,不求写全,也不是同一时成之。

从九首诗的内容看,当为由春至夏相率写出,亦有次第可寻。

  杜甫草堂周围的景色很秀丽,他在那儿的生活也比较安定。

然而饱尝乱离之苦的诗人并没有忘记国难未除,故园难归;尽管眼前繁花簇簇,家国的愁思还时时萦绕在心头。

《杜臆》中云:

“客愁二字乃九首之纲”,这第一首正是围绕“客愁”来写诗人恼春的心绪。

“眼见客愁愁不醒”,概括地说明眼下诗人正沉浸在客居愁思之中而不能自拔。

“不醒”二字,刻画出这种沉醉迷惘的心理状态。

然而春色却不晓人情,莽莽撞僮地闯进了诗人的眼帘。

春光本来是令人惬意的,“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但是在被客愁缠绕的诗人心目中,这突然来到江亭的春色却多么扰人心绪!

你看它就在诗人的眼前匆急地催遣花开,又令莺啼频频,似乎故意来作弄家国愁思绵绵中的他乡游子。

此时此地,如此的心绪,这般的花开莺啼,司春的女神真是“深造次”,她的殷勤未免过于轻率了。

  杜甫善于用反衬的手法,在情与景的对立之中,深化他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加强诗的艺术效果。

这首诗里恼春烦春的情景,就与《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意境相仿佛。

只不过一在乱中,愁思激切;一在暂安,客居惆怅。

虽然抒发的感情有程度上的不同,但都是用“乐景写哀”(王夫之《姜斋诗话》)则哀感倍生的写法。

所以诗中望江亭春色则顿觉其无赖,见花开春风则深感其造次,闻莺啼嫩柳则嫌其过于丁宁,这就加倍写出了诗人的烦恼忧愁。

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很符合生活中的实际。

仇兆鳌评此诗说:

“人当适意时,春光亦若有情;人当失意时,春色亦成无赖”。

(《杜诗详注》卷九)正是诗人充分描绘出当时的真情实感,因而能深深打动读者的心,引起共鸣。

【其九赏析】:

此诗上两句是在写杨柳之美,下两句是借杨柳为何不展身姿是因为被狂风折断了枝条来指代诗人自己的不得志。

诗人虽不在朝廷,但是时时关心国计民生。

自己像那不能舒展身姿的杨柳一样,是因为被社会的现实击打得无法去拯救苍生,自己为官不得重用,壮志难酬啊。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A.“客愁"是第一首诗的诗眼,点明诗人客居成都、心优国事的愁苦。

“愁不醒”表明难以从愁绪中摆脱出来的心境。

B.“无赖春色"以“无赖”写“春色",将春色拟人化,写出了春色多事让人讨厌的特点,带有嗔怪的意味,领起下文。

C.第二首诗中“隔户杨柳弱袅袅”句,形象生动地描莘出门墙外柔弱的柳枝随风摆动、惹人怜爱的情景。

D.“恰似十五女儿腰”运用比拟的手法,准确地描绘出柳枝纤弱柔美的特点,寄寓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15.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的不同。

(6分)

15.①第一首的三、四句运用拟人和直抒胸臆(反衬),嗔怪春天让百花绽放有些草率(冒失),叫黄驾娇啼太过殷勤(急切),反衬出诗人的愁思深重。

(答以乐景衬哀情亦可。

技巧1分,解析1分,情感1分)

②第二首的三、四句运用误会和反转(正衬),使诗歌加入情节,叙说顿生波澜,妙趣横生:

“我”说是谁早晨不小心折断了柳枝(误会),原来是狂风摧折了最长的枝条。

在叙事和写景中融入对柳枝的怜惜之情。

(技巧1分,解析1分,情感1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用“,”两句,描写箫声音调的悲凉幽怨。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用不堪回首的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