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调研精讲精练新课标历史必修一作业1.docx
《高考调研精讲精练新课标历史必修一作业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调研精讲精练新课标历史必修一作业1.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调研精讲精练新课标历史必修一作业1
课时作业
(一)
(时间:
4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6道小题,每题5分,共80分。
)
1.(2017·重庆市试题)下图是《带冠冕的禹》。
关于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
B.禹创立了王位世袭制度
C.禹创立了宗法制度
D.禹创立了分封制度
答案 A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禹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A项正确;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禹的王位,创立王位世袭制的是启,B项错误;宗法制度和分封制度是周朝的政治制度,C、D项错误。
2.(2017·太原市试题)《礼记·礼运篇》记载: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这一记载反映了( )
A.分封制开始出现 B.阶级矛盾尖锐
C.社会贫富分化严重D.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王位世袭制。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破坏了民主推选部落首领的禅让惯例,自己继承父亲的职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出现“天下为家”的局面。
材料关键信息“大人世及以为礼”反映的就是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D项符合题意。
3.(2017·太原市试题)商王把一些国家大事或者王家大事刻在龟壳或者动物骨骼上,然后让“贞人”进行占卜,预测事情吉凶。
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 )
A.具有民主色彩B.以血缘为纽带
C.权力高度集中D.神权王权结合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
由材料可知,商朝统治者通过占卜进行决策,这是因为商王把占卜作为维护其统治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体现出王权和神权相结合的特点,故D项符合题意。
A、B、C三项与此信息不符,排除。
4.(2017·沈阳二中试题)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决定。
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 )
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C.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
D.决策体现原始民主色彩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据所学知识和“占卜决定”等信息可知,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故B项符合题意。
A项是宗法制的特点;C项错在“高度集中”;D项与材料无关。
5.(2017·重庆市试题)如图是1974年在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遗址中出土的青铜器堇鼎,其铭文大意为燕侯派堇前往宗周为召公奉献食物,并受到召公赏赐。
该考古成果可用于研究( )
A.禅让制B.礼乐制
C.分封制D.郡县制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燕侯派堇前往宗周为召公奉献食物,并受到召公赏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分封制下诸侯应尽的义务,故C项正确。
西周时期没有禅让制,故A项排除。
材料没有反映礼乐制相关信息,故B项排除。
郡县制,属于秦朝,故D项排除。
6.(2017·辽宁省五校试题)《史记·齐太公世家》:
“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
东就国……”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
A.宗法制B.分封制
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西周政治制度。
解题关键在于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句“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即可知道是分封制,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错误,“宗法制”强调的是血缘亲疏,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错误,“郡县制”是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排除;D项错误,“郡国并行制”是西汉初期的政治制度,排除。
故选B项。
7.(2017·甘肃省试题)《礼记·礼运》记载:
“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该文中的“制度”是指( )
A.礼仪制B.宗法制
C.分封制D.井田制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主要强调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将土地分封给自己的子孙,由此分析可知该制度反映的是分封制,故选C项。
A项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说法错误,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但题干未体现。
D项说法错误,井田制是周朝的土地国有制,土地属周王所有,臣下不得买卖和转让,但与题干无关。
8.(2017·陕西省试题)西周在延续前代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完善与创新,以便达到“天下归周”“天下归宗”和“天下归心”的目的。
下列与“天下归周”相对应的是( )
A.禅让制B.分封制
C.郡县制D.中央集权制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天下归周”。
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A项属于原始社会时期的选举方式,C项说法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D项说法始于秦朝,不符合题意;B项说法正确,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故选B项。
9.(2017·西安一中试题)《诗经·大雅》上说:
“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
”(大国是屏障,大族是栋梁。
为政有德国安宁,宗子是城墙。
)这段诗歌主要说明了( )
A.分封的依据B.分封对象的主体
C.分封的目的D.国家管理的主要形式
答案 D
解析 “大宗”和“宗子”是指嫡长子和同姓子弟,所以,这段诗歌主要说明周代通过分封制对国家来进行管理,故D项正确;分封的依据是血缘的亲疏,分封的主体是王族,分封的目的是巩固西周的统治,题干信息没有体现,故排除。
10.(2017·黑龙江省大庆市试题)学者金庸说:
“我们民族由于有了严密的继承制度,从而避免了内部的争斗和战争。
一些游牧民族本来很强盛,但往往在关键的时候闹分裂。
父亲死后,他的两个儿子或者三个儿子抢父亲位子。
罗马也有这种情况。
一抢位子,就要打架,就要内乱。
”金庸的观点是( )
A.宗法制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
B.宗法制有其积极的历史作用
C.分封制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
D.分封制有其积极的历史作用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
根据“由于有了严密的继承制度,从而避免了内部的争斗和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宗法制的目的是防止奴隶主贵族之间因财产和权力的继承问题而发生纷争和内乱,有利于维护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故B项正确;A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A项;C、D两项错误。
11.(2017·湖南省醴陵一中试题)安徽项氏祠规称:
“家之有规,犹国之有典也,国有典,则赏罚以饬臣民,家有规,寓劝惩以训子弟。
其事殊,其理一也。
”上述祠规主要说明( )
A.家规维护小农经济正常秩序
B.家规影响宗族发展状况
C.分封制和宗法制逐渐瓦解
D.封建等级秩序面临失控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的“家有规,寓劝惩以训子弟。
其事殊,其理一也”说明家规像国家法律一样规范着宗族成员的行为,维护宗族内部的秩序。
A项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说法与材料信息不符;材料说的是宗法制的延续性影响,而不是瓦解。
D项说法不符合材料信息。
故B项正确。
12.(2017·西安一中试题)陈康祺在《邮潜纪闻》中记述了“(江苏)昆山徐氏科名之盛”,“三世四翰林”“四世翰林”“(安徽)桐城张氏六代翰林”的故事。
与此相关性最密切的是( )
A.分封制B.宗法制
C.察举制D.郡县制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内容,“三世四翰林”“六代翰林”等集中出现于一个家族,并被当时世人广泛称赞,说明了家族的影响力,结合所学知识,这表明了当时人们对家族制度的认同感,B项正确。
13.(2017·河北省唐山市试题)“香火点燃,袅袅青烟把怀念牵系,张张渐变的纸钱,担当起阴阳的信使。
”这是一名网友为了纪念他的父亲,在博客上发表的一首原创诗歌。
时下,上网扫墓、发微博祭祀祖先渐成主流。
这种祭祀祖先的传统起源于( )
A.禅让制B.宗法制度
C.分封制D.礼乐制度
答案 B
解析 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有利于凝聚宗族,该制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材料中“为了纪念他的父亲”“祭祀祖先”即是典型的表现。
故选B项。
A项在夏朝启时已被破坏,排除;分封制不涉及祭祀祖先,排除C项,礼乐制度是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例如祭神、结婚、丧葬等,制定一些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D项与题意无关,排除。
14.(2017·湖南省岳阳市试题)姓名是人的符号,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名字之后。
中国人重视姓氏的现象体现了( )
A.男尊女卑思想B.专制王权的影响
C.个人主义心理D.家族宗法观念
答案 D
解析 题干中没有提到男女地位问题,体现不出男尊女卑思想,故排除A项;中国人重视姓氏与王权无关,体现不出专制王权的影响,故B项错误;题干中“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名字之前”,表明其重集体轻个人,故C项错误;重视姓氏说明中国人深受宗法制的影响,具有强烈的家族宗法观念,故D项正确。
15.(2017·山西省临汾一中试题)周夷王曾烹杀齐哀公而立其弟静;周宣王曾派兵伐鲁,杀伯御而立其弟孝公。
这反映出西周后期( )
A.地方权力有弱化的趋势B.嫡长子继承制被废除
C.中央集权制度日趋完善D.宗法制度已遭到破坏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的知识。
宗法制和分封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
材料反映周王武力干涉诸侯国正常的国君嗣位问题,说明宗法制度已遭到破坏,故选D项;地方权力有弱化的趋势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A项;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材料没有反映嫡长子继承制被废除的信息,排除B项;西周时期,最高权力没有实现高度的集中,排除C项。
16.(2017·江西省抚州市试题)《礼记·王制》:
“山川神祇有不举者为不敬,不敬者君削以地;宗庙有不顺者为不孝,不孝者君绌以爵;变礼易乐者为不从,不从者君流;革制度衣服者为畔,畔者君讨。
”材料表明西周礼乐制的特点是( )
A.威慑性、实效性B.制度性、强制性
C.等级性、仪式性D.规范性、持久性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了西周礼乐制度。
礼乐制度主要强调了其形式和对君主的顺从,而非实效性,故排除A项;题干内容没有体现礼乐制度的仪式性和持久性,故排除C、D两项;根据“山川神祇有不举者为不敬,不敬者君削以地;宗庙有不顺者为不孝,不孝者君绌以爵;变礼易乐者为不从,不从者君流;革制度衣服者为畔,畔者君讨”可知体现了礼乐制度的制度性和强制性,故选B项。
二、材料分析题
17.(2017·甘肃省试题)(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材料二 春秋之世,鲁之朝(周)王者二,……而如齐至十有一,如晋至二十。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西周分封制对诸侯做出了什么规定?
周王和诸侯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6分)
(2)材料二揭示了什么重大问题?
(4分)
(3)综合上述材料,从西周到春秋,周王与诸侯的关系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其主要原因何在?
(10分)
答案
(1)诸侯要按期朝觐述职,违者要受处罚。
(3分)周王与诸侯之间是一种君臣关系,诸侯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
(3分)
(2)春秋时期,王权衰弱,周王不再受诸侯尊重。
(4分)
(3)自西周晚期周朝统治开始发生危机,王权日趋衰落,逐渐失去对诸侯的控制。
(4分)
原因:
分封制下诸侯虽是周王的属下,但在领地内却是国君,享有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独立性,一些诸侯趁势坐大,不再服从周王的命令。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