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八号线二期工程鼓楼大街站主体结构计算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045506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1.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地铁八号线二期工程鼓楼大街站主体结构计算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北京地铁八号线二期工程鼓楼大街站主体结构计算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北京地铁八号线二期工程鼓楼大街站主体结构计算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北京地铁八号线二期工程鼓楼大街站主体结构计算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北京地铁八号线二期工程鼓楼大街站主体结构计算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地铁八号线二期工程鼓楼大街站主体结构计算书.docx

《北京地铁八号线二期工程鼓楼大街站主体结构计算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地铁八号线二期工程鼓楼大街站主体结构计算书.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地铁八号线二期工程鼓楼大街站主体结构计算书.docx

北京地铁八号线二期工程鼓楼大街站主体结构计算书

设计证书号:

A112000056工程号:

2008(三)第02号

 

计算书

 

项目名称:

北京地铁八号线二期工程

鼓楼大街站主体结构

设计阶段:

施工设计

专业:

结构

计算:

徐骞

校核:

王庆礼

审定:

李立

 

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2010年06月

鼓楼大街站主体结构计算书

一、车站工程及地质概况

鼓楼大街站位于旧鼓楼大街道路下方,南北走向。

车站为明挖三层框架结构,支护结构体系采用800mm厚地下连续墙和内支撑。

车站长164.4m,标准段宽22.7m,高20.61m。

标准段底板埋深24.12m。

车站标准段为双柱三跨。

结构上覆土以杂填土①1、粉土填土①为主;车站主体主要位于细粉砂③3、粉细砂④4、细砂⑦4、粉质粘土⑥、⑥1、⑥2和中细砂⑨中;基底为粉土⑧2层与中细砂⑨4层。

该段地层无不良地质作用。

本场地赋存3层地下水,第一层:

上层滞水,静止水位埋深5.30米,该层水不连续。

第二层:

层间滞留水,静止水位埋深12.80~15.40米,该层水水量较小,不连续。

第三层:

潜水,静止水位埋深27.00~28.10米,该含水层连续,水量丰富。

抗浮设防水位按40.0m考虑,即地面以下约6.5m。

二、相关的国家标准与规范:

(1)《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2)《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

(3)《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

(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修订版

(7)《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8)《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三、结构设计标准

(1)车站主体结构工程的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

(2)工程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一级,构件重要性系数取1.1。

(3)地铁的地下通道、通风亭均按一级耐火等级设计。

(4)车站防水等级均为一级。

(5)人防等级按5级设防。

(6)结构按8度抗震设防烈度进行抗震验算,梁柱连接节点按抗震等级三级采取构造措施,其他墙板连接节点按抗震等级三级采取构造措施。

(7)二衬混凝土裂缝控制等级为三级,即构件允许出现裂缝,裂缝宽度控制标准:

迎土面≤0.2mm,其余≤0.3mm。

(8)结构抗浮安全系数不计侧壁摩阻力≥1.05,计侧壁摩阻力≥1.15。

四、结构计算原则

结构设计考虑地质条件、埋设深度、荷载、结构形式、施工工序等因素,按照信息化进行结构设计,工程类比法确定结构参数,并进行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的计算分析。

结构构件根据承载力极限状态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分别对施工阶段、使用阶段进行下列计算及验算。

1)结构构件根据承载力极限状态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分别进行承载能力的计算和稳定性、变形及裂缝宽度验算;

2)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一级,结构的重要性系数取1.1;

3)结构的裂缝控制等级为三级,即构件允许出现裂缝。

裂缝宽度限值:

迎水面不大于0.2mm,其他不大于0.3mm;

4)结构按8度地震设防烈度进行抗震设防,并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以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

5)结构设计按5级人防的抗力标准进行验算,并在规定的设防位置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

6)结构抗浮验算按最不利情况采用,当不考虑侧壁摩阻力时,其抗浮安全系数应大于1.05;

7)结构构件的设计应按承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分别进行计算,取其最不利组合进行设计;

8)结构设计应符合结构的实际工作条件和受力状态,切实反映结构与周围地层的相互作用。

五、结构材料及结构尺寸拟定

1、结构材料

顶板、侧墙、端墙、底板、顶、底梁:

C40、P10钢筋混凝土;

中板、中梁:

C40钢筋混凝土;

中柱:

C50钢筋混凝土;边柱C50、P10钢筋混凝土;

钢筋:

HPB235、HRB335级钢筋。

2、结构尺寸

顶板:

800mm;负一层中板:

400mm;负二层中板:

400mm;底板:

1000mm。

侧墙:

700mm;端墙:

900mm;顶纵梁:

1000×2000mm(宽×高)、950×2000mm(宽×高);负一层中纵梁:

1000×1000mm(宽×高);负二层中纵梁:

1000×1000mm(宽×高);底纵梁:

1000×2200mm,1000mm×2430mm(宽×高);柱:

800×1000mm(宽×高)、1000×1300mm(宽×高)、800×700mm(宽×高)。

六、荷载计算及荷载组合

1、永久荷载

(1)土压力:

采用静止土压力,计算如下:

车站顶板覆土厚h=3.5m,土重度γ=20KN/m3,顶板上方垂直土压力

q土=hγ=3.5×20=70KPa

根据车站结构高度范围内各土层高度和侧压力系数,加权平均值分别为

γ平=20KN/m3

λ平=0.38

侧土压力e1=h1λ平γ平=3.5×0.38×20=26.6KPa

侧土压力e2=h2λ平γ平=24.12×0.38×20=183.3KPa

(2)水压力:

采用抗浮水位净水压力,抗浮水位在地面以下6.5m,抗浮水位下的水侧压力

W1=(24.12-6.5)×10=176.2KPa

底板水压力W2=(24.12-6.5)×10=176.2KPa

结构自重:

取实际重力,结构重度γ=25KN/m3

设备荷载:

q设备=8KPa

人群荷载q人=4KPa

2、可变荷载

地面超载及其引起的侧压力:

分别取20KPa和10KPa;

人群荷载:

取q人=4KPa;

3、偶然荷载

人防荷载:

按5级人防取值,计算如下:

地面空气冲击波超压计算值△Pms=0.1MPa

地面空气冲击波按等冲量简化的等效作用时间t2=0.78S

土的计算深度h=3.5m

土的起始压力波速V0=348.6m/s

波速比γ=1.5

土的峰值压力波速V1=V0/γ=500/1.5=186.3m/s

土的应变恢复比δ=0.57

土中压缩波的最大压力Ph=(1-(h/t2/V1)(1-δ))△Pms

=(1-3.5/0.78/186.3×(1-0.57))×0.1×1000=99.0KPa

顶板核爆动荷载综合反射系数K=1.33

防空地下室顶板的核爆动荷载最大压力Pc1=KPh=99×1.33=131.67KPa

土的侧压系数ζ=0.39

土的底压系数η=0.8

土中结构外墙的水平均布核爆动荷载最大压力Pc2=ζPh=0.39×99=38.61KPa

(这里Ph为侧墙中点深度处的值)

土中结构底板上核爆动荷载最大压力Pc3=Pc1η=131.67×0.8=108.5KPa

顶板结构允许延性比【β】=2

外墙结构允许延性比【β】=2

底板结构允许延性比【β】=2

顶板动力系数Kd1=2【β】/(2【β】-1)=1.33

外墙动力系数Kd2=2【β】/(2【β】-1)=1.33

底板动力系数Kd3=2【β】/(2【β】-1)=1.33

顶板等效静荷载标准值qe1=Kd1Pc1=1.33×131.67=175.1KPa

外墙等效静荷载标准值qe2=Kd2Pc2=1.33×38.61=51.35KPa

底板等效静荷载标准值qe3=Kd3Pc3=1.33×108.5=144.3KPa

地震荷载:

按三级抗震等级,8度抗震设防烈度取值。

4、荷载组合:

基本组合:

1.35×永久荷载+1.4×可变荷载;标准组合:

永久荷载+可变荷载;偶然组合:

1.2×永久荷载+偶然荷载

根据不同的荷载组合采用以上相应的荷载分项系数。

七.计算模型

1、计算假定

1)结构纵向取1米作为一个计算单元,作为平面应变问题来近似处理。

2)假定衬砌为小变形弹性梁,并离散为足够多个等厚度直杆梁单元。

3)用布置于各节点上的弹簧单元来模拟围岩与围护结构、主体结构的相互约束;假定弹簧不承受拉力,即不计围岩与结构间的粘结力;弹簧受压时的反力即为围岩对结构的弹性抗力。

4)假定围护结构与主体结构之间只传递径向压力。

2、计算图示

八、结构横断面计算

采用SAP2000程序进行计算,根据不同的断面,采用相应的等代框架单元进行建模计算。

车站分2个横断面进行计算,选取抗浮水位作用下的工况,围护结构参与受力,承受侧土压力,主体结构承受水压力。

车站顶部有还建建筑,还建要求规定车站顶部荷载合计不得超过100KN/m,综合考虑施工阶段及运营阶段,车站顶部荷载以100KN/m计。

主体结构侧压力按100×ξ计(ξ为土的侧压力系数)。

1、标准段各组合内力图:

 

图1抗浮水位标准组合弯矩(KN*m)

图2抗浮水位标准组合轴力(KN)

图3抗浮水位标准组合剪力(KN)

图4抗浮水位基本组合弯矩(KN*m)

图5抗浮水位基本组合轴力(KN)

图6抗浮水位基本组合剪力(KN)

图7抗浮水位偶然组合弯矩(KN)

图8抗浮水位偶然组合轴力(KN)

图9抗浮水位偶然组合剪力(KN)

1、盾构段各组合内力图:

图10抗浮水位标准组合弯矩(KN*m)

图11抗浮水位标准组合轴力(KN)

图12抗浮水位标准组合剪力(KN)

图13抗浮水位基本组合弯矩(KN*m)

图14抗浮水位基本组合轴力(KN)

图15抗浮水位基本组合剪力(KN)

图16抗浮水位偶然组合弯矩(KN*m)

图17抗浮水位偶然组合轴力(KN)

图18抗浮水位偶然组合剪力(KN)

下面列出根据内力计算得出各断面在三种组合下的配筋结果。

计算原则:

顶板、中板、底板、侧墙按压弯构件计算。

基本组合与标准组合配筋计算

标准段

弯矩(KN.M)

轴力(KN)

截面(mm)

按承载力控制

按裂缝宽度控制

裂缝宽度(mm)

顶板跨中

395

277

1000×800

7Φ25 

0.18 

顶板柱支座

290

277

1000×800

7Φ25

0.16

顶板墙支座

659

277

1000×800

4Φ25+5Φ22

0.178

底板跨中

525

604

1000×1000

 7Φ25

0.193 

底板柱支座

410

604

1000×1000

7Φ25

0.181

底板墙支座

845

604

1000×1000

5Φ25+5Φ22

0.193

侧墙顶板支座

466

277

1000×700

5Φ25+5Φ22

0.178

负一层侧墙跨中

12.5

510

1000×700

构造配筋

 

负一层侧墙中板支座

215

666

1000×700

4Φ25 

0.16 

负二层侧墙跨中

190

725

1000×700

5Φ25

0.16

负二层侧墙中板支座

407

847

1000×700

7Φ25 

0.2

负三层侧墙跨中

265

892

1000×700

6Φ22

0.17

侧墙底板支座

694

1007

1000×700

7Φ22+7Φ25

0.158

负一层板跨中

46

764

1000×400

4Φ18

 

负一层板柱支座

42

764

1000×400

4Φ18

 

负一层板墙支座

126

771

1000×400

5Φ18

0.25

负二层板跨中

46

1612

1000×400

4Φ18

 

负二层板柱支座

53

971

1000×400

4Φ18

 

负二层板墙支座

65

1613

1000×400

4Φ18

盾构段

弯矩(KNM)

轴力(KN)

截面(mm)

按承载力控制

按裂缝宽度控制

裂缝宽度(mm)

顶板跨中

626

320

1000×800

9Φ28

0.25

顶板柱支座

384

320

1000×800

7Φ25

0.183

顶板墙支座

680

320

1000×700

7Φ28+7Φ25

0.176

底板跨中

713

2241

1000×1000

6Φ28

0.22

底板柱支座

620

2241

1000×1000

5Φ28

0.18

底板墙支座

1291

2241

1000×1000

7Φ28+7Φ25

0.18

侧墙顶板支座

456

320

1000×800

7Φ28

0.18

侧墙负一层跨中

32

664

1000×700

构造配筋

侧墙负一层中板支座

210

804

1000×700

5Φ28

0.14

侧墙负二层跨中

143

842

1000×700

4Φ25

0.156

侧墙负二层中板支座

604

1020

1000×700

7Φ28+4Φ22

0.132

侧墙负三层跨中

470

1071

1000×700

7Φ25

0.247

侧墙底板支座

1005

1196

1000×700

7Φ28+10Φ25

0.187

负一层中板跨中

61

656

1000×400

4Φ18

负一层中板柱支座

67

656

1000×400

4Φ18

0.21

负一层中板墙支座

154

656

1000×400

7Φ18

0.24

负二层中板跨中

63

1912

1000×400

4Φ18

负二层板柱支座

79

1912

1000×400

5Φ18

0.24

负二层板墙支座

174.8

1914

1000×400

7Φ18

0.255

 

人防组合配筋计算

标准段

弯矩(KN.M)

轴力(KN)

截面(mm)

按承载力控制

顶板跨中

1082

643

1000×800

7.6Φ25

顶板柱支座

473

643

1000×800

3.2Φ25

顶板墙支座

1137

643

1000×800

8Φ25

底板跨中

1166

2396

1000×1000

6.4Φ25

底板柱支座

818

2397

1000×1000

4.4Φ25

底板墙支座

1344

2397

1000×1000

7.4Φ25

侧墙顶板支座

1308

1318

1000×700

10.8Φ25

负一层侧墙跨中

65.3

1365

1000×700

构造配筋

侧墙负一层中板支座

278.5

1499

1000×700

构造配筋

负二层侧墙跨中

323

1563

1000×700

构造配筋

侧墙负二层中板支座

555

1720

1000×700

4.4Φ25

负三层侧墙跨中

348

1778

1000×700

构造配筋

侧墙底板支座

1171

1851

1000×700

9.6Φ25

盾构段

弯矩

(KN.M)

轴力

(KN)

截面(mm)

按承载力控制

顶板跨中

1673

845

1000×800

9.5Φ28

顶板柱支座

986

845

1000×800

5.4Φ28

顶板墙支座

1777

845

1000×800

8.8Φ28

底板跨中

1829

2913

1000×1000

5.6Φ28

底板柱支座

1794

2913

1000×1000

5.5Φ28

底板墙支座

1884

2914

1000×1000

5.9Φ28

侧墙顶板支座

1890

1612

1000×700

11.7Φ28

负一层侧墙跨中

131.7

1665

1000×700

构造配筋

侧墙负一层中板支座

255.3

1862

1000×700

构造配筋

负二层侧墙跨中

273

1936

1000×700

构造配筋

侧墙负二层中板支座

804

2116

1000×700

3.8Φ28

负三层侧墙跨中

623

2200

1000×700

2.6Φ28

侧墙底板支座

1654

2278

1000×700

9.5Φ28

注:

表中承载力控制配筋对应的荷载组合为基本组合,裂缝宽度控制配筋对应的荷载组合为标准组合。

九、纵梁结构计算

1、计算原则:

选取相邻两个变形缝之间的梁段,按梁柱体系进行计算。

梁按纯弯构件进行配筋计算。

2、荷载取值:

梁上荷载选自各个横断面在不同组合下的柱的轴力差产生的等效均布荷载。

以1~13轴纵梁(取标准段数值)为例:

人防组合:

顶纵梁等效均布荷载q1=2240KN/m,负一层中纵梁等效均布荷载q2=131KN/m,负二层中纵梁等效均布荷载q3=155KN/m,底纵梁等效均布荷载q4=2571KN/m;标准组合:

顶纵梁等效均布荷载q1=850KN/m,负一层中纵梁等效均布荷载q2=150KN/m,负二层中纵梁等效均布荷载q3=157KN/m,底纵梁等效均布荷载q4=1200KN/m。

3、以下为各段纵梁内力图:

图191~13轴纵梁标准组合弯矩(KN*m)

 

图201~13轴纵梁基本组合弯矩(KN*m)

图211~13轴纵梁人防组合弯矩(KN*m)

图2213~20轴纵梁标准组合弯矩(KN*m)

图2313~20轴纵梁基本组合弯矩(KN*m)

图2413~20轴纵梁人防组合弯矩(KN*m)

 

根据梁内力进行配筋计算,顶纵梁配筋跨中由人防组合控制支座处由标准组合控制;底纵梁的配筋由标准组合控制;中纵梁的配筋由标准组合控制。

各轴纵梁配筋如下表所示:

 

顶纵梁配筋表(钢筋采用φ32)

组合类别

标准组合

基本组合

人防组合

配筋位置

截面

尺寸

弯矩

(KN.m)

配筋

(根数)

裂缝(mm)

弯矩(KN.m)

配筋

(根数)

弯矩(KN.m)

配筋

(根数)

1轴支座

1000×2000

1330

6

0.117

226

构造

3405

5.48

1~2轴跨中

1000×2000

4267

17

0.293

6565

14.65

10967

18.24

2轴支座

1000×2000

2700

12

0.173

1817

3.91

6661

10.89

2~3轴跨中

1000×2000

3590

14

0.286

6030

13.40

9331

15.38

3轴支座

1000×2000

3750

19

0.187

4918

10.83

9384

15.56

3~4轴跨中

1000×2000

1491

5

0.297

2000

4.31

3855

6.18

4轴支座

1000×2000

4294

22

0.192

6323

14.08

10960

18.33

4~5轴跨中

1000×2000

4030

16

0.291

5618

12.44

10259

16.99

5轴支座

1000×2000

5020

26

0.193

7056

15.81

12863

21.74

5~6轴跨中

1000×2000

3571

14

0.282

5052

11.14

9067

14.92

6轴支座

1000×2000

5070

26

0.196

5580

12.35

12912

21.83

6~7轴跨中

1000×2000

3572

14

0.282

5011

11.05

9087

14.96

7轴支座

1000×2000

5076

26

0.196

7180

16.10

12925

21.85

7~8轴跨中

1000×2000

3565

14

0.281

5015

11.06

9070

14.93

8轴支座

1000×2000

5072

26

0.196

7166

16.07

12910

21.83

8~9轴跨中

1000×2000

3565

14

0.281

5026

11.08

9070

14.93

9轴支座

1000×2000

5063

26

0.196

7152

16.03

12893

21.80

9~10轴跨中

1000×2000

3575

14

0.283

5026

11.08

9080

14.95

10轴支座

1000×2000

5042

26

0.191

7145

16.02

12860

21.74

10~11轴跨中

1000×2000

3576

14

0.283

4950

10.91

9074

14.94

11轴支座

1000×2000

5060

26

0.196

7280

16.34

12900

21.81

11~12轴跨中

1000×2000

3438

13

0.293

5210

11.50

8840

14.53

12轴支座

1000×2000

5295

27

0.198

6602

14.74

13270

22.48

12~13轴跨中

1000×2000

5756

23

0.294

8434

19.11

14848

25.23

13轴支座

1000×2000

694

4

0.11

1204.6

2.58

1607

2.56

14轴支座

1000×2000

610

4

0.11

1151.8

2.47

1318

2.10

14~15轴跨中

1000×2000

5645

23

0.286

8466

19.19

14870

25.27

15轴支座

1000×2000

5606

29

0.194

6178

13.74

13486

22.88

15~16轴跨中

1000×2000

3252

13

0.254

5134

11.33

8663

14.23

16轴支座

1000×2000

5127

27

0.188

7435

16.71

13118

22.20

16~17轴跨中

1000×2000

3292

13

0.263

4385

9.62

8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