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038891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3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规划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城市规划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城市规划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城市规划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城市规划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规划复习资料.docx

《城市规划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复习资料.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规划复习资料.docx

城市规划复习资料

1.城市规划的概念

概念:

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城市规划是政府调控城市空间资源、指导城乡发展与建设、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之一。

作用:

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作为政策形成和实施的工具;

作为城市未来空间发展的架构。

城市规划核心内容:

土地使用的配置,城市空间的组合,交通运输网络的架构,城市政策的设计与实施

2.田园城市

霍华德

田园城市城市规模为3.2万人,2400公顷。

其中城市居住3万人,城市用地400公顷;农村居住2000人,农业用地2000公顷。

田园城市群当城市规模达到3万人以上时,则要新建设一个城市,形城市群:

中心城市5.8万人,总人口25万人。

城市间用快速交通联系。

霍华德1899年组织田园城市协会,1903年组织了田园城市有限公司

3.邻里单位产生背景,主要内容,主要原则

背景:

道路密集,街道地块小、机动车发展速度增加,车祸较多、居住方式不适应,街道住宅不安宁。

主要内容:

小学、托幼不穿越交通道路,以此控制邻里单位规模、内部设置服务设施、不同阶层的居民居住在一起,改良主义

带形城市

1882年,西班牙工程师亚•伊•马塔发表了带形城市的设想,即沿着一条高速、高运量的轴线无限延伸,以取代传统的由核心向外展延的城市形态。

1882年,马德里外围建设了一个4.8公里的带形城市,1892年设计了马德里外围的马蹄形城市。

4.近现代城市规划史的宪章

雅典宪章《城市规划大纲》

20世纪20末,新建筑运动走向高潮。

1928年成立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

1933年,在雅典召开建筑师大会,商讨城市规划问题。

提出城市四大功能:

居住、工作、游憩、交通

提出城市规划应与周围地区整体考虑

提出居住为城市的主要因素

马丘比丘宪章

1977年,世界建筑师大会在秘鲁讨论城市问题。

把城市与区域联系在一起研究,有效使用人力、土地和资源

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应和谐,应重视历史文化和地区特色

指出过分追求功能分区,牺牲了城市的有机联系、忽视了人与人的多方面联系。

应努力创造综合性的多功能的生活环境

北京宪章21世纪的城市规划大纲1999年6月国际建协

5.二战后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50年代末到60年代,世界上很多国家经过战后的恢复重建,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进入了新的高涨时期。

60-70年代的西方国家,一方面是经济的发展,新的科技成就得到广泛运用,第三产业兴起,生活水平提高;另方面则是旧的经济结构经受着变革的巨大冲击,所谓“传统工业”开始衰退,环境质量恶化,社会结构和城市的历史文脉被破坏,新的社会经济不稳定因素在增长。

战后,发达国家进行了大量的城市建设,无论在改建旧市区或建设新城市的过程中,从功能上来说,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但是,有些老问题虽有所缓解,新问题又层出不穷。

这就促使人们反思,开始更深入地思考城市的本质,包括重新认识那些原来以为是“天经地义”的某些城市规划的观念、原则和方法。

因此,60年代后,现代城市规划观念又经历着一次新的演变。

直至今天,这种演变仍在发展之中。

这些观念的演变主要表现在下列方面。

6.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向联合国提出了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对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作了界定和详尽的立论阐述。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不要对明天的发展带来危害,应是支持性的发展;少用不可再生的资源;减少废弃物对自然的污染。

它逐渐突破了自然环境的范围,扩展到社会、文化、经济领域的可待续发展。

概念:

“既满足当代人的要求,又不影响子孙后代他们自己的需求能力的发展”

意义: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最为集中的地域,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关系重大。

生态城市、园林城市、城市环境容量、城市合理规模

7.全球城市和全球化理论

经济全球化带来全球化城市。

全球化促进城市的信息化和网络化

8.城市规划的任务

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状态,统筹安排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从城市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合理和有序地配置城市空间资源;

通过空间资源配置,提高城市的运作效率,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确保城市的经济和社会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增强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

建立各种引导机制和控制规则,确保各项建设活动与城市发展目标相一致;

通过信息提供,促进城市房地产市场的有序和健康的运作。

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

总体:

一化二系三结构

详细:

预测各发展阶段区域城市化水平

规划交通、通讯、供水、供电以及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系统和区域生态环境系统

研究各城镇的人口规模(规模等级结构)、各城镇在体系中的职能分工(职能结构)以及城镇的布局空间结构,确定其时序关系和动态空间结构。

规划期限

总体规划期限一般为20年同时对城市远景发展做出轮廓性的安排

根据城市发展的资源及其他条件,做出城市终极规模的预测。

一般不设年限。

近期规划期限一般为5年

建制镇总体规划期限为10—20年,近期规划期限为3—5年

城市分类

按照城市性质分有:

工业城市、交通港口城市、省和地区中心城市、县镇、矿业城市、科学城、风景旅游城市、纪念地城市、边关军事重镇等。

城市分级

大城市:

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50万。

中等城市:

市区和近郊非农业人口20万50万。

小城市:

市区和近郊非农业人口20万

城市规划的编制工作

编制城市规划的阶段:

编制城市规划一般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

根据需要在编制总体规划前可以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大、中城市可以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分区规划。

编制单位:

设市城市规划由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

分区规划、详细规划由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编制。

需要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由市人民政府负责编制。

县(自治县、镇)人民政府所在的镇的总体规划由县(自治县、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

详细规划由县(自治县、镇)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

其它建制镇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由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

城市规划的审批

直辖市的总体规划由国务院审批;省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城市人口在一百万以上的城市及国务院确定的其它城市的总体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

其它城市和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其中市管辖的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其它建制镇的总体规划报县级人民政府审批。

城市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审批。

一书两证:

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1.城市规划区内的建设工程的选地和布局必须符合城市规划。

设计任务书报请批准时,必须附有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选纸意见书。

2.在规划区内申请用地时,须由城市规划行政及主管部门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由土地管理部门划拨土地。

3.在规划区内,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建设工程许可证。

单位和个人在取得建设工程许可证和其它批准文件后,方可申请办理开工手续。

4.禁止在批准临时使用的土地上建设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和其它设施。

5.任何单位、个人不得占用道路、广场、绿地、高压供电走廊和压占地下管道进行建设。

8.城市结构urbanstructure

构成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主要要素,在一定时间形成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与相互制约的关系。

城市布局urbanlayout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空间组织及其形式和状态。

城市形态urbanmorphology

城市整体和内部各组成部份在空间地域的分布状态。

城市功能分区functionaldistricts

将城市中各种物质要素,如住宅、工厂、公共设施、道路、绿地等按不同功能进行分区布置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城市功能分区原则(理解)

要保证城市各项活动的正常进行,必须把各项功能分区位置安排得当,既保持相互联系,又避免相互干扰。

应本着以下原则:

(1)居住区和工业区之间应有便捷的交通联系。

(2)有污染的工业应放在居住区的下风向和河流的下游地带

(3)有噪声的设施、项目应远离居住区。

(4)居住区与工业区之间应布置适当的防护带。

(5)应保证居住区、市级中心和其它大型公共活动中心、工业区和火车站、港口码头、机场之间有便捷的交通联系。

(6)尽量避免居住区和城市中心区被铁路分割。

(7)专为工业服务的仓库应放在工业区内,危险品仓库及有污染的仓库应与其它仓库、居住区、工业区隔离开来,布置在城市边缘的下风向和河流的下游地带。

城市总体布局艺术

又称城市艺术构图,是城市在总体布局上的艺术构思及其在城市总图骨架和空间布局上的体现。

城市总体布局艺术是在满足城市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在自然条件基础上,根据城市政治社会需要对城市所进行的艺术加工。

一般包括:

(1)城市全景艺术:

根据视场的不同可分为城市外缘景观和城市鸟瞰。

前者表现为城市轮廓线和城市概貌,后者是从城市制高点所见到的城市全貌,常能体现出城市布局艺术构图的特点。

城市全景艺术反映了城市整体美及其特色。

(2)城市轴线艺术:

城市轴线是组织城市空间的重要手段。

通过轴线,可以把城市空间布局组成一个有秩序的整体,而城市轴线本身又是城市建筑艺术的集中体现,因而也最能反映城市的性质和特色。

如北京的南北中轴线,华盛顿的中央绿化轴线,巴黎的东西轴线。

(3)城市中心和干道艺术:

城市中心艺术反映了城市意向中的节点艺术;干道艺术则是一种通道艺术,通过连续流动的视觉空间给人以美的感受。

(4)城市不同地区的建筑艺术:

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的不同积淀,城市的不同地区表现出丰富多彩的城市艺术特色,反映着城市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

如何处理好新与旧、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延续城市文脉,是当今城市建设和古城保护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9.城市性质

城市性质的概念

城市性质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在城市网络中的分工和主要职能。

能体现城市的特色

鞍山、蓬莱、纽约、华盛顿

城市规模

城市规模是以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

实际上所有设施、用地的规模都取决于城市人口的规模,所以城市规模通常以城市人口规模来表示。

城市人口规模是指城市人口总数,亦即在城市中工作、生活并使用城市各项设施的人口总数。

规划城市人口规模是指城市规划期限末达到的城市人口总数。

城市人口包括规划区内常驻非农业人口、暂住人口。

10.城市公共空间

狭义:

供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

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等。

广义:

公共设施用地的空间。

如城市中心区、商业区、城市绿地等。

概念:

中心商务区centralbusinessdistrict(CBD)

大城市中金融、贸易、信息和商务办公活动高度集中,并附有购物、文娱、服务等配套设施的城市中综合经济活动的核心地区。

11.规划术语

城市(城镇)city

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包括按国家

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城市化urbanization

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城市规划urbanplanning

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城市设计urbandesign

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所作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

城市规划区urbanplanningarea

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城市建成区urbanbuilt-uparea

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

开发区developmentarea

由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确定设立的实行国家特定优惠政策的各类开发建设地区的统称。

城市基础设施urbaninfrastructure

城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总称。

城市总体规划masterplan,comprehensiveplanning

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和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城市详细规划detailedplan

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对一定时期内城市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空间环境和各项建设用地所作的具体安排。

控制性详细规划regulatoryplan

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修建性详细规划siteplan

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建筑面积密度totalfloorspaceperhectareplot

每公顷建筑用地上容纳的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

容积率plotratio,floorarearatio

一定地块内,总建筑面积与建设用地面积的比值。

建筑密度buildingdensity,buildingcoverage

一定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总面积占用地面积的比例。

道路红线boundarylinesofroads

规划的城市道路路幅的边界线。

建筑红线buildingline

城市道路两侧控制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如外墙、台阶等)靠临街面的界线。

又称建筑控制线。

用地红线

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建设用地范围的界线。

城市绿线

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

城市蓝线

是指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

城市紫线

是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界线,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

城市黄线

是指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

建筑间距buildinginterval

两栋建筑物或构筑物外墙之间的水平距离。

日照标准insolationstandard

根据各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居住卫生要求确定的,居住建筑正面向阳房间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获得的日照量,是编制居住区规划确定居住建筑间距的主要依据。

绿地率greeningrate

城市一定地区内各类绿化用地总面积占该地区总面积的比例。

12.居住区

城市居住区:

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居住小区:

是被居住区级道路和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7000—15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居住组团:

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割、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佩里的邻里单位示意图

a.邻里单位周围为城市道路所包围,城市道路不穿过邻里单位内部

b.内部道路系统应限制外部车辆穿越

c.以小学的合理规模为基础控制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

d.邻里单位的中心建筑是小学校,与其他的邻里服务设施一起布置在中心公共广场或绿地上

e.邻里单位占地约160英亩(合64.75hm²)

f.邻里单位内的小学附近设有商店、教堂、图书馆和公共活动中心

居住区理论

一般称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社区是在一定地域内发生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有特定的生活方式,并具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实体。

社区与小区的共同点:

都存在相对独立的区域

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

社区与小区的不同点:

社区是从人的价值、物质关系确定的,小区从人口、用地规模数量决定

价值取向不同

住宅区规划

社区规划

地域界定

以城市道路或自然界限界定

与行政管理范围相关

工作方法

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

居民参与度

参与度很小或不参与

以居民参与为重点

工作核心

物质环境设施

成员的互动和社区意识

规划目标

物质环境的完善

社区与人的健康发展

住宅建设三阶段概况(发展历史)

1. 试点小区(1985-2001.4)

全国大中小城市全面推开,先后分为五批,共400多个试点小区,其中70多个已经过建设部全面验收。

主要解决工程质量问题,同时倡导“四新”应用(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新工艺)。

2.小康型示范小区(1993年建设部提出《20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至2001年12月)

全国大中城市为主,先后批了100个示范小区,其中30多个已通过建设部全面验收,年底结束。

重点是提高科技含量,解决以下四个问题:

科技应用、产品开发、小区建设、政策导向。

3.国家康居示范工程(1999年——)

全国大中城市为主,已批准50余个小区,重点解决性能认定、智能技术和绿色生态问题。

13.配建指标的控制:

住宅区配套公建的项目应符合规范规定的千人指标。

并以千人总指标和分类指标进行总量的控制。

使用时可根据规划布局形式和规划用地四周的设施条件,对配建项目进行合理的归并、调整,但不应少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的千人总指标。

服务半径

(1)定义

各项公共服务设施所服务的空间距离或时间距离。

居住区级800-1000米

居住小区级400-500米

居住组团级150-200米

(2)确定服务半径的因素

1)居民的使用频率

2)设施的规模效益

常见的规划布局

 

人车分行

机动车与行人在不同的道路断面中通行

人车分行的布局原则

1)车行与步行在空间上分开,形成两个独立系统

2)车行系统分级设置

3)设必要的停车空间和枝状尽端回车场

4)步行路应结合绿地、户外活动场地、公共服务设施设置

道路的分级

1-分级的依据

——功能上

——布局上

——技术上

道路的分级

3)道路的分级

——居住区级道路

——居住小区级道路

——居住组团级道路

——宅间小路

居住区级道路

居住区的主要道路,用于解决居住区内、外的联系。

车行道宽度10-14米,红线宽度20-30米。

居住区小级道路

联系居住区各组成部分的道路,车行道宽度6-9米,红线宽度10-14米。

居住组团级道路

住宅群内的主要道路,车行道宽度3-5米,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8米(无供热管线区)或10米(需敷设供热管线区)以上。

宅间小路

通向各户、各单元的道路,路面宽度不小于2.5米。

设计原则

1)结合地形、气候、用地规模、规划结构、周边条件、居民出行特征,规划设计经济、便捷的道路系统和断面形式;

2)居住区道路设计注意“通而不畅”,避免往返迂回的同时减少外部人员与车辆的穿越;

3)道路分级设置,满足不同要求;

4)道路走向布局注意日照、通风条件;

5)满足地下管线埋设的要求;

6)保证消防、救护和工程抢险等特殊需要;

7)旧区改造中注意结合原有设施,并为建筑、绿地布置创造良好条件;

8)路网设计结合各种设施的布局要求;

9)道路设计有利于编号、寻访、识别

住宅群体空间布局的平面组合

(1)行列式

(2)周边式

(3)点群式

(4)混合式

行列式

行列的布置手法

变化间距

 

单元错接

成组改变朝向扇形排列

周边式

基本形式

单周边

双周边

点群式

基本形式

规则布置

自由布置

 

混合式

设计方法

点条的对比

长短的对比

高低的对比

节奏的变化

比例与尺度

色彩的变化

 

设计要求

1-协调群体的平面、立体空间组合形式

2-基本空间和附属空间相结合

3-空间景观塑造以满足居民生理与心理需要为根本目标

住宅的日照

住宅日照标准:

按某一规定时日住宅底层获得满窗的连续日照时间不低于某一规定的时间规定。

日照间距:

前后两排住房之间,为保证后排住宅能在规定时日获得所需日照而必须保持的距离。

住宅间距:

住宅前后、两侧的距离。

H≤24米时

前后间距≥日照间距,两侧间距≥6米,侧面开窗≥8米

H≥24米时

前后间距根据日照分析确定,两侧间距≥13米

住宅的通风

建筑单体:

高度、进深、长度、外形和迎风方向

建筑群体:

住宅间距、排列方式、迎风方位

住宅区:

道路、绿地、水面

住宅的防噪

噪声的来源:

交通噪声、人群活动噪声和工业生产噪声

防治噪声的手段:

消灭噪声源、切断噪声传播途径

我国居住环境允许噪声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