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部编人教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作文习作.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038380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6.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篇部编人教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作文习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10篇部编人教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作文习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10篇部编人教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作文习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10篇部编人教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作文习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10篇部编人教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作文习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篇部编人教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作文习作.docx

《10篇部编人教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作文习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篇部编人教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作文习作.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篇部编人教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作文习作.docx

10篇部编人教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作文习作

【10篇】部编人教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作文习作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藏在心中的鲜荔枝

   小时候,我很不懂事,爷爷一生病,家里人都急得团团转,只有我最开心。

因为来看望爷爷的叔叔、阿姨时常会留下一些奶粉、罐头之类的“好东西”,爷爷又总是说:

“我不爱吃。

”于是这些好吃的便成为我的“囊”中物。

可是,八岁时由吃引起的一件事却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使我思想感情也发生了变化。

   这一天,爷爷又病了,咳得很厉害。

姑姑拎着一大袋东西来看他。

“准是又有好吃的啦!

”我想是,便偷偷地藏在卧室门外看。

果然姑姑从袋子里拿出来蜂王浆等补品,还有一大串鲜荔枝!

“爸,这是你最爱吃的鲜荔枝!

”姑姑边说边剥给爷爷吃。

那晶莹的荔枝肉馋得我直流口水,可惜就在这时我被妈妈叫走了。

   回来时,姑姑已经走了。

爷爷知道我最爱吃鲜荔枝,就招呼我说“小王琴,来,来,这个爷爷不爱吃,你拿去吃吧。

”我感到奇怪,便问道_____爷爷_____刚才姑姑不是说您最爱吃吗_____噢_____爷爷以前爱吃_____现在不_____不爱吃啦了_____“太棒了!

”不管三七二十一。

我狼吞虎咽地大吃起来,爷爷在一旁默默地笑着看着我吃。

   当荔枝所剩无几时,妈妈给爷爷端饭来了。

见此情景,她怒不可遏地呵斥道:

“小琴,你怎么把爷爷最爱吃的鲜荔枝给吃了!

”说着就将剩下的几个荔枝夺了过去,放在了爷爷的床边。

听了妈妈的话,我委屈地哭了。

爷爷赶紧地说:

“没关系,我……我不爱吃……”

   我低着头走出了爷爷的房间,这时我才明白,关非爷爷不爱吃,而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这时起我心中便藏下子这串鲜荔枝。

   以后,我发现身边有许多像爷爷那样的人,他们以种种“不爱,不喜欢”为借口,把好处让给了我。

而我不再不像小时候那样不懂事了。

我也学会了“撒谎”,告诉他们:

我也不喜欢,给您吧!

(1)给短文第③自然段缺标点的地方补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我感到奇怪,便问道________爷爷________刚才姑姑不是说您最爱吃吗________噢________爷爷以前爱吃________现在不________不爱吃啦了________

(2)写反义词。

怒不可遏——________    呵斥——________    委屈——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给第⑤自然段的横线处填上合适的文字。

(4)读了短文,请谈谈你对“从这时起我心中便藏下了这串鲜荔枝”的理解。

(5)第一自然段中,用波浪线画出体现“我很不懂事”的句子。

(6)你听过像文中爷爷类似的谎言吗?

请用几句话说一说你的经历?

【答案】

(1):

“;,;?

”“;……;,;……;!

(2)喜出望外;安慰;舒坦

(3)他爱我远胜于爱那串鲜荔枝。

(4)爷爷爱“我”胜于爱荔枝,“我”从这串荔枝中体会到了爷爷的爱。

(5)爷爷一生病,家里人都急得团团转,只有我最开心。

(6)略

【解析】【分析】

(1)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3)考查补写省略的内容,一般要注意补写的内容与所给出的内容一致,要联系上下文,注意语句通顺。

(4)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

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5)考查对课文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6)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实际。

故答案为:

(1):

“,?

”“……,……!

(2)喜出望外、安慰、舒坦(3)他爱我远胜于爱那串鲜荔枝。

(4)爷爷爱“我”胜于爱荔枝,“我”从这串荔枝中体会到了爷爷的爱。

(5)爷爷一生病,家里人都急得团团转,只有我最开心。

(6)略

【点评】

(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2)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反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3)此题考查补写省略的内容的能力。

(4)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6)言之有理即可。

2.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缺陷者捧出的花束

   世界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到了晚年耳朵全聋了,他指挥着交响乐队在演奏;自己却没有听到什么。

听众向他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他也不知道,直到同伴向他示意的时候,他才猛然间醒悟地向听众致谢。

   然而,就是这么一位生理上存在如此严重缺陷,几乎完全听不到任何声响的人,却陆续写下了那么多大量的美妙的乐章。

他为的不是自己的耳朵,他为的是广大听众的耳朵。

   像这样的事,今天我们想起来仍是佷感动的。

在一个音乐的大厅里,美妙的音乐四溢,所有的人都沉浸在甜蜜的旋律中,然而那个以生命活力舞动着他的仙笛般指挥棒的音乐家,自己却一点也听不到。

   但是这位不幸的音乐大师,我想,他所感受到的另一种幸福,恐怕是当时那音乐大厅里许许多多的人所没法体验到的,这就是:

不被缺陷和困难所吓倒的那种劳动创造的快乐!

   这样的事情,我们现在不是也时常可以见到吗?

   这些年来,我们听到的多少缺陷者在学习和创造上攀达了怎样的高峰呀!

   有一位从事微细雕刻象牙工艺师,他能够在一粒米粒大小的象牙粒上刻上十八罗汉,在一粒芝麻大小的象牙上刻岳飞的《満江红》。

这位工艺师却是瞎了一只眼睛的,你如果以为他是由于从事微细雕刻而瞎了一只眼睛,那就大错特错了。

他是他青年时代右眼失明之后才从事这种微细雕刻研究的。

他原来仅存的一只眼睛发挥的作用竟比常人的不知大多少倍。

   这些缺陷者捧出的艺术花束往往是格外鲜艳的。

他们的汗水,化作花上晶莹的露珠了。

   让我们赞美能够征服缺陷的大勇者吧!

   让我们从历史上某些缺陷者所栽培出来的瑰丽的艺术鲜花中更好地体会勇敢劳动创造这些词的伟大。

(1)“这些缺陷者捧出的艺术花束往往是格外鲜艳的。

他们的汗水,化作花上晶莹的露珠了。

”这些缺陷者向人们“捧出来的花束”在文中指________。

(2)“征服缺陷的大勇者”在文中指________等人。

(3)我们赞美能够征服缺陷的大勇者就是赞美他们________的精神。

(4)造句。

……为的不是……为的是……——

【答案】

(1)用自己的缺点创造出来的劳动成果、艺术成就

(2)音乐家贝多芬、细雕刻象牙工艺师

(3)不屈服于命运、不自暴自弃、敢于挑战、乐观面对生活工作

(4)丘索维金娜再战奥运,为的不是荣誉和名胜,她所做的一切,为的是用奖金挽救她罹患白血病的儿子的生命。

【解析】【分析】

(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概括中心思想一般分两步:

第一步弄清作者写了什么,即文章的主要内容;第二步分析作者为什么要写,即作者的写作目的——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感情、立场等等。

(4)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学生要在明确词语意思的前提下,会用词语造句,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

故答案为:

(1)用自己的缺点创造出来的劳动成果、艺术成就

(2)音乐家贝多芬、细雕刻象牙工艺师(3)不屈服于命运、不自暴自弃、敢于挑战、乐观面对生活工作(4)丘索维金娜再战奥运,为的不是荣誉和名胜,她所做的一切,为的是用奖金挽救她罹患白血病的儿子的生命。

     

【点评】

(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考查对课文内容及中心思想的能力。

(4)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说完整的话。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奇妙的白银仙境

   一位叫罗宾逊的生意人,听说大山深处有一个叫白银仙境的地方,觉得这个名字很奇妙,便来到山中。

   在镇长陪伴下,罗宾逊观赏了古老的森林。

树木和花草随风摇________,散发出浓________的芳香。

罗宾逊情不自________地说:

“这里太美了,有令人神往的自然环境和吸不尽的新鲜空气。

   望着透明的河水,吸着清新的空气,罗宾逊突发奇想:

把这里的空气用罐子装起来拿到城里去卖,让那些深受大气污染之害的人们也能吸到来自原始森林的新鲜空气。

于是,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镇长,并和镇长签了一个买下白银仙境空气的合同。

镇上的人听说自己天天呼吸的空气能卖钱,喜不自胜。

   罗宾逊回到城里,找专家对白银仙境的空气样品进行了分析。

白银仙境的空气中含有丰富的负氧离子。

负氧离子被称为空气维生素,它可以有效地抵________空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对小孩的智力发育有很大帮助。

(1)根据上下文,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字。

①在镇长陪伴下,罗宾逊观赏了古老的森林。

树木和花草随风摇________,散发出浓________的芳香。

罗宾逊情不自________地说:

“这里太美了,有令人神往的自然环境和吸不尽的新鲜空气。

②负氧离子被称为空气维生素,它可以有效地抵________空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对小孩的智力发育有很大帮助。

(2)请你用简洁的话写一写罗宾逊的突发奇想。

(3)罗宾逊为什么要买白银仙境的空气?

(4)现在人们用什么方法来清洁空气?

请你举几个例子。

【答案】

(1)曳;郁;禁;御

(2)把白银仙境的空气用罐子装起来拿到城里去卖。

(3)白银仙境的空气新鲜,含有丰富的负氧离子。

他想让那些深受大气污染之害的人们也能吸到白银仙境的新鲜空气。

(4)略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2)、(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故答案为:

(1)曳、郁、禁、御

(2)把白银仙境的空气用罐子装起来拿到城里去卖。

(3)白银仙境的空气新鲜,含有丰富的负氧离子。

他想让那些深受大气污染之害的人们也能吸到白银仙境的新鲜空气。

(4)略      

【点评】

(1)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2)、(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

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奇迹

   朱莉亚望着襁褓中的弟弟迈克,他躺在婴儿床里不住地哭,屋子里弥(mí ní)漫着一股药味。

爸爸妈妈告诉朱莉亚,迈克病得很重。

她并不清楚迈克到底得的是什么病,只知道弟弟不太高兴。

他老是哭,现在也是。

朱莉亚轻轻抚摸着弟弟的小脸,细声细语地说:

“迈克,别哭了。

”迈克果然不哭了,盯着姐姐看,眼里闪着泪花。

她牵起他的小手,他满是汗水的手指求救般地抓住了她的一根指头,朱莉亚安慰地紧握了一下。

这时,她听到父母在隔壁房间说话。

朱莉亚虽然只有六岁,但她知道,当大人压低声音说话时,就是讨论重大事情。

朱莉亚很好奇,她亲了亲弟弟,踮(diǎn diān)起脚尖走到门边去。

   “开刀太贵了,我们付不起。

我最近连账单都付不出来。

”这是父亲的声音。

母亲回答:

“老天保佑,现在只能靠奇迹来救迈克了。

   朱莉亚感到疑惑:

“奇迹是什么?

他们为什么不弄一个来?

”她跑进房间,从存钱罐里倒出了唯一的一块钱硬币,她要去买个奇迹给弟弟。

朱莉亚跑到对面超市,收银台前人们在排队付账。

好容易轮到她了,朱莉亚把那枚攥(zuàn zhuàn)得热乎乎的硬币递过去。

收银员看见是个脸色红扑扑的小女孩,便弯下腰笑着问她:

“小妹妹,你要买什么?

   “谢谢,我要买个奇迹。

   “什么?

对不起,你要买什么?

   “嗯,我弟弟病得很重,我……我要买个奇迹。

   收银员一头雾水。

于是对周围的人说:

“谁能帮助这个小孩?

我们没卖过什么奇迹啊!

   一个穿着(zhuò zhē)体面的先生问:

“你弟弟需要什么样的奇迹?

   “我不知道,爸爸妈妈说迈克病得很重,他需要。

   穿着体面的先生弯下身,拉着朱莉亚的小手:

“你有多少钱?

   朱莉亚说:

“一块钱。

   他拿起一块钱:

“嗯,我想,现在一个奇迹大约就是这个价钱。

我们去看看你弟弟,也许我有你需要的那个奇迹。

   几个月后,朱莉亚看着站在婴儿床上的弟弟在高兴地玩耍。

她的父母正和那位穿着体面的先生交谈,原来他是一位知名的神经外科医生。

朱莉亚的妈妈说:

“大夫,我们还不知道手术费是谁付的,您说是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善心人士,他一定花了不少的钱。

”朱莉亚的妈妈一再要求大夫把医疗费的账单拿给她看,好设法筹措钱来支付这笔费用。

大夫答应很快会把账单寄来。

   几天后,朱莉亚一家终于收到了大夫寄来的信,打开一看是一张收费凭证单,上面写着:

全部医疗费用我已经收下:

“一块钱和一个小女孩的一颗爱心。

(1)选择文中括号里正确的注音。

弥________(mí ní)漫            踮________(diǎn diān)起

攥________(zuàn zhuàn)得       穿着________(zhuò zhē)

(2)解释下面句子中搞笑的词语。

“朱莉亚把那枚攥得热乎乎的硬币递过去。

”这句话里的“热乎乎”有两层含义:

(3)朱莉亚家里发生了什么事?

(4)朱莉亚为什么要去买“奇迹”?

【答案】

(1)mí;diǎn;zuàn;zhuò

(2)①朱莉亚把能买“奇迹”的硬币攥得很紧。

②表现了朱莉亚的爱心。

(3)朱莉亚的弟弟病得很重,可是家里没有钱给弟弟治病。

(4)因为她听到父母的谈话,知道弟弟生了重病,家里无钱医治,只能靠奇迹来救弟弟,而她不知道奇迹是什么,所以要去买个奇迹来救弟弟。

【解析】【分析】

(1)解答本题要注意一些字音的拼合规则和习惯读音,如:

“踮”读第三声,声母“m和n”的区别,舌前音和舌后音的区别,“着”是多音字,在这里应读“zhuò”还有整体认读音节一定要记牢。

(2)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句子,再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

(3)本题可以结合“朱莉亚很好奇,她亲了亲弟弟,踮起脚尖走到门边去。

“开刀太贵了,我们付不起。

我最近连账单都付不出来。

”这是父亲的声音。

”这些内容进行理解概括。

(4)做题时要根据题意仔细阅读文章,抓住文中关键性的语句进行解答。

【点评】

(1)此题考查对字音的掌握。

要求学生首先要根据拼音的组合规则读准字音,然后根据汉字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因为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意思各不相同,做题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理解。

(3)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筛选能力。

做题时要根据题意并结合语段内容进行筛选。

(4)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做题时要先理解题意,再结合阅读语段进行解答。

5.阅读短文,快乐做练习。

山乡的路

   我一直生活在县城,乡村是个什么样,很少了解,记忆中仿佛只去过一次九里乡。

九里乡的一切都使我感到新奇、有趣。

就连那朴实的庄稼人踏出的路,也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一进山,我们便淹没在幽幽的绿林中了,辨不出东南西北,只有那脚下弯弯的、干净得发白的小路带着你我往前走。

它像一条窄窄的带子飘绕在山中,两侧碧绿的野草似乎很懂规矩地让开了一条缝,让白带子正好落在缝上。

山路很平,我想倘若打着赤脚在上面走的话,一定比在水磨石地板上走还要舒服一百倍。

   走在平坦的山路上,有一种说不出的快感。

可以望望松树上的松塔,可以听听清脆的鸟语,可以摘朵美丽的野花,也可以敞开嗓子唱你想唱的歌。

你只管尽情地享受这大自然送给大地独生子的礼物好了。

   走在山腰,迎面还会吹过一阵阵凉爽的山风。

风里夹杂着各种气息,土的芬芳,绿叶的哗响,小草的歌唱。

如果你有点累了,或者想静静地体味这山的情趣,那么你可以靠着树干,在风中美美地打上一个盹,这时,你更能体会到山那无形的魅力。

   山路,是农人的脚踏出来的,勤劳的农人用它串连着生活。

从冒着炊烟的小屋到无垠的稻田,从山前的堰塘到屋后的竹林,从欢笑的打谷场到去城里的大路,没有一处没有小路。

哪里有生活的脚步,哪里就有小路,哪里就有沉甸甸的收获。

(1)摘抄文中的句子。

①比喻句

②拟人句

(2)写出第2自然段的段意。

(3)读末段画线的一句话,写出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

(1)比喻句:

它像一条窄窄的带子飘绕在山中。

拟人句:

风里夹杂着各种气息,土的芬芳,绿叶的哗响,小草的歌唱。

(2)写“我”走在山乡小路上的感受。

(3)人们用辛勤的双脚踏出了一条乡村小路,这是一条迈向致富的道路,它使人们的生活越过越红火。

【解析】【分析】

(1)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比喻、拟人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

所谓“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具有人的情感与行为,从而达到化抽象为具体的目的。

(2)(4)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3)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

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要特别注意,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问词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

故答案为:

(1)比喻句:

它像一条窄窄的带子飘绕在山中。

拟人句:

风里夹杂着各种气息,土的芬芳,绿叶的哗响,小草的歌唱。

(2)写“我”走在山乡小路上的感受。

(3)人们用辛勤的双脚踏出了一条乡村小路,这是一条迈向致富的道路,它使人们的生活越过越红火。

【点评】

(1)考查学生对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3)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6.阅读下面的一个文段,完成练习。

光明

赵丽宏

   他是一种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在天地之间创造着种种奇迹。

他能把巨石分裂成尘土,把幼苗雕成大树,把荒漠变成城市和园林,当然他也能使繁华之都衰败,使锃亮金属爬满绿锈、失去光泽。

老人额头的皱纹是他刻出来的,少女脸上的红晕也是他描绘出来的。

生命的繁衍和世界的运动正是由他精心指挥着。

   他按时撕下一张又一张旧日历,把将来变成现在,把现在变成过去,把过去变成越来越远的历史。

   他慷慨。

你不必乞求,属于你的,他总是如数奉献。

   他公正。

你________权重如山、腰缠万贯,________一介布衣、两袖清风,他都一视同仁。

没有人能将他占为己有,哪怕你一掷千金,他也决不会因此而施舍一分一秒。

   你珍惜他,他________在你身后长出绿阴,结出沉甸甸的果实。

   你漠视他,他就化成轻烟,消散得无影无踪。

   有时,短暂的一瞬会成为永恒,这是________他把脚印深深地留在人们的心里。

   有时,漫长的岁月会成为一瞬,这是因为浓雾和风沙淹没了他的脚印。

(1)在文中横线处填上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即使……或是  就  由于

B. 不管……还是  便  因为

C. 尽管……尽管  便  因为

D. 即使……即使  就  由于

(2)请用四个词语概括“光阴”的特点。

(3)用一句话概括第1自然段的大意。

(不超过10个字)

(4)读了这个片段,你有什么感想?

(5)你每天的时间是如何安排的?

你认为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请选择其中一个方面写一写。

【答案】

(1)B

(2)神奇,无情,慷慨,公正。

(3)光阴的神奇和无情。

(4)略

(5)略

【解析】【分析】

(1)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

此题分句前后是转折关系。

故选“不管……还是……”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4)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4)谈自己的感想,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实际,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B

(2)神奇,无情,慷慨,公正。

(3)光阴的神奇和无情(4)略(5)略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

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

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

表述正确,文通句顺即可。

(5)结合实际,表述正确,文通句顺即可。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追赶风筝的孩子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两个孩子猛追着在晴空中越飞越远的一只断线风筝……

   “你俩要是带翅膀的小天使就好了!

   “快变成一只能远走高飞的老鹰吧!

你们就准能把风筝逮住!

”……

   几个过路人,见到这番情景,竟哈哈大笑地挖苦这两个气喘吁吁的孩子。

   “对,人们为什么不能像鸟儿似的长出一双翅膀在空中飞翔呢?

”一个“飞”向天空的幻想在这两个幼小的心灵里萌发了。

从此,他们开始留心观察鸟类高飞和滑翔时双翅的变化,并精心制作各种会“飞”的玩具。

他俩长大后,仍然继续研究飞翔的原理。

   科学的幻想经过人们的勤奋努力,终于变成了现实。

1903年,世界上第一架飞机诞生了。

这架螺旋桨飞机的发明家,正是二十年前,奋力追逐飘荡在空中断线风筝的两个美国孩子——莱特兄弟。

(1)填空。

①“追赶风筝的孩子”是指________。

②“几个过路人,见到这番情景”这句话中“这番情景”是指________。

(2)短文说“科学的幻想经过人们的勤奋努力,终于变成了现实。

”莱特兄弟的科学幻想是________。

(3)莱特兄弟的幻想变成了怎样的现实?

【答案】

(1)莱特兄弟;两个孩子猛追着一只断线风筝

(2)飞向天空

(3)发明了螺旋桨飞机。

【解析】【分析】

(1)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

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2)、(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

(1)①莱特兄弟;②两个孩子猛追着一只断线风筝。

(2)飞向天空。

(3)发明了螺旋桨飞机。

【点评】

(1)飞向天空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2)、(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风雪夜中的一盏灯

   我家对面有一座山,山腰上有一所学校,童年,我就在这里上学。

   隔着弯弯曲曲的小河和绿油油的稻田,我的窗户正好对着学校里张老师的窗户,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