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综合素质《儿童观》章节模拟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803835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综合素质《儿童观》章节模拟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综合素质《儿童观》章节模拟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综合素质《儿童观》章节模拟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综合素质《儿童观》章节模拟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综合素质《儿童观》章节模拟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综合素质《儿童观》章节模拟习题及答案.docx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综合素质《儿童观》章节模拟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综合素质《儿童观》章节模拟习题及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综合素质《儿童观》章节模拟习题及答案.docx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综合素质《儿童观》章节模拟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 儿童观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幼儿全面发展的说法错误的是()。

A.智力的发展,道德品质、意志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健康状况

B.美育能协调体育、智育、德育的发展,是体育、智育、德育的催化剂

C.日常生活对幼儿品德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影响,为幼儿提供了行为练习与实践的机会

D.体育的作用最小

【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体、智、德、美四育之间相互联系和制约,不存在作用大小之分。

选项D说法错误,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2.幼儿园对幼儿实行的教育包括()。

A.德、智、体、美、劳诸方面

B.德、智、体、心诸方面

C.体、德、智、美诸方面

D.美、智、德、心诸方面

【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幼儿园对幼儿实施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

3.()是保证幼儿各方面健康发展的前提。

A.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

B.培养幼儿求知的兴趣和欲望

C.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对幼儿实施品德教育

D.培养幼儿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健康的身体是孩子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智力的发展,道德品质、意志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健康状况。

所以,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是保证幼儿各方面健康发展的前提,也是幼儿体育的基本要求。

4.下列关于幼儿体育说法错误的是()。

A.幼儿体育的过程是促进幼儿身体素质均衡发展的过程

B.幼儿体育中没有专项技术动作的训练

c.幼儿体育过程具有趣味性、直观性、游戏性强的特点

D.幼儿体育过程具有持续时间短、强度大、节奏性强的特点

【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幼儿体育的过程是促进幼儿身体素质均衡发展的过程,其中没有专项技术动作的训练。

幼儿体育过程具有趣味性、直观性、游戏性、生活性强;活动强度小,但密度大;持续时间较短,但节奏性强;约束小,要求低,不追求一致目标(不达标、不考试);年龄分期明显等特点。

5.()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也是德育教育的基本形式。

A.上课

B.游戏

C.练习

D.运动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也是德育的基本形式。

由于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游戏中反映了幼儿的现实生活,反映了人们道德、行为准则、人际关系、情感等,所以教师利用游戏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很容易被幼儿接受。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6.幼儿德育目标强调从()人手。

A.思维

B.想象

C.情感

D.任务

【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幼儿德育的目标强调从情感入手,符合幼儿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

7.下列对于幼儿审美感知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A.幼儿从人和实物与自己需要的关系角度,来判断人和事物的美与丑

B.幼儿的审美感知比较肤浅和表面化

C.幼儿通过感知、交往和操作活动获得美感

D.幼儿不懂得将自己的情感附加在他所感知的审美对象上

【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幼儿审美感知主要有以下特点:

(1)情绪性。

美本身具有感染性,幼儿通常从人和事物与自己需要的关系角度,来判断人和事物的美与丑。

在幼儿眼中,他们喜爱的、能满足他们需要的人和事物都是美的。

(2)肤浅性。

幼儿的审美感知比较肤浅和表面化。

幼儿对表面的、简单的形式容易感受,而对内在美、复杂的形式美的把握,则要在幼儿末期才开始发展。

(3)行动性。

美本身具有形象性的特点,而幼儿一般通过感知、交往和操作活动获得美感。

(4)有灵性。

受自我中心倾向的影响,幼儿容易将自己的情感、意志附加在他所感知的审美对象上。

8.幼儿教师利用自然、社会和艺术中美的事物和现象熏陶和教育孩子,这属于遵循了幼儿美育中的()原则。

A.趣味性

B.形象性

C.情感性

D.创造性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幼儿美育过程必须遵循的原则包括:

(1)趣味性原则。

幼儿活动兴趣性强,意志力较弱,审美活动易受兴趣的影响,因而美育过程更应强调趣味性。

(2)形象性原则。

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幼儿教师可用自然、社会和艺术中美的事物和现象熏陶和教育孩子,也可让孩子创造美好生活和艺术形象。

(3)情感性原则。

幼儿活动易受个人情绪和情感的影响,因而幼儿美育过程更须强调其情感性。

幼儿教师应创设一定的情绪氛围,引导幼儿进入现实和艺术的美的意境,激起幼儿的情感共鸣,使幼儿陶醉其中,将美融化于心灵。

(4)活动性原则。

幼儿审美感知具有动作性,幼儿活泼好动,喜欢表现自己。

(5)创造性原则。

幼儿教师应鼓励幼儿自由表达自我,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大胆地进行创造,允许幼儿的作品与教师的示范不相同,理解并尊重幼儿在审美方面的个体差异。

9.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格言“我听见就忘记了,我看见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主要说明了在教育过程中应()。

A.尊重儿童的个性

B.培养儿童积极的情感体验

C.重视儿童学习的自律性

D.重视儿童的主动操作

【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格言通过对比主要强调了最后一句“我做了就理解了”,说明儿童只有经过动手操作才能有更深刻的认识。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10.对待3岁前幼儿的“口吃”现象,()。

A.这是学话初期常见的正常现象,不必紧张

B.应强迫孩子再说一遍

C.应反复练习加以矫正

D.应进行心理治疗

【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幼儿3岁前发生的口吃多属于表达与词汇量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说孩子心里想得明白,但是由于掌握的词汇量不够,当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却又不知该怎样去说,所以就发生了“口吃”现象。

这是孩子语言发展的中间过程,不需要过度紧张。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掌握的词汇量越来越多,“口吃”的现象也会逐渐消失。

若为此表现出恐慌、焦虑,甚至加以斥责,或反复给孩子纠正,不许“结巴”,反而给孩子过多的压力,使其对说话过分紧张而加重口吃。

所以当孩子说话出现“口吃”现象时,不要过多地去关注,也不要加以批评,淡化孩子的紧张和不安,同时大人可以心平气和地去复述孩子想要表达的句子,以增加其词汇量,慢慢孩子的“口吃”现象就会消失。

11.对于1岁半以后的儿童,应提供的玩具和游戏材料有()。

A.不倒翁,拨浪鼓

B.手工、绘画材料

C.色彩鲜明的小球

D.用手穿的大木珠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l岁半以后的儿童可提供操作游戏材料,如积木、套盒、拼图等;手工绘画材料,如大画纸、彩色笔、旧画报等;沙、水等游戏材料,如小铲、木桶、杯、漂浮玩具等;发展幼儿智力的塑料插片、拼图积木、配对画片、几何形体盒等。

12.对小班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时,下列哪一种语言描述最合适?

()

A.“请注意不要错拿别人的毛巾”

B.“请拿自己的毛巾,上面绣着你的名字”

C.“乱拿别人的毛巾老师会批评的”

D.“拿别人的毛巾,其他小朋友会不高兴的”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让幼儿自己拿绣有自己名字的毛巾是最适合对小班幼儿进行的常规教育,因为小班幼儿的思维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13.上课时遇到幼儿尿裤子这种情况,幼儿教师采取以下哪种做法最为恰当?

()A.一边组织教学一边给孩子换裤子

B.责备孩子该上厕所时不去上

C.把孩子领到寝室或卫生间帮他换好裤子,并叮嘱他以后想尿尿要告诉老师

D.如果天气比较热就让其自然干

【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幼儿尿裤子时,教师不能对其进行责备,也不能置之不理,而应是暂停教育活动,及时处理,并叮嘱幼儿以后想上厕所一定要告诉老师,从而消除幼儿的心理负担。

14.一位新人园的儿童问教师:

“妈妈什么时候来接我?

”教师最好回答:

()。

A.“老师不知道。

B.“你现在很想念妈妈,是吗?

妈妈4点半就来接你。

C.“妈妈4点半就来接你。

D.“妈妈马上就来接你。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面对新入园、适应上有困难的幼儿,教师应以亲切的态度迎接幼儿,给予其温暖的支持。

同时,由于幼儿语言理解能力有限,尽量用清楚明确的语言加以表达。

15.()被称为“感觉运动游戏”。

A.玩沙和玩水的活动

B.与视觉、听觉相关的活动

C.与嗅觉相关的活动

D.与味觉相关的活动

【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玩水、玩沙是幼儿的天性,被称为“感觉运动游戏”,既可以锻炼手的精确性,又能够从中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从游戏中获得无限的乐趣。

16.对于初生2、3个月的婴儿,应提供的玩具和游戏材料有()。

A.手工、绘画材料

B.用手穿的大木珠

C.色彩鲜明的小球

D.不倒翁、拨浪鼓

【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初生3个月内的婴儿适合玩一些色彩鲜艳夺目的玩具,因为鲜艳的色彩能够吸引婴儿的注意力,引发婴儿伸手触摸这些玩具,从而促进他们肌肉的伸展。

17.小班幼儿操作墙面的高度以()为宜。

A.80cm以下

B.70-100cm

C.100-130cm

D.130cm以上

【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墙面的布置要适合小班幼儿的身高,一般以幼儿的视线能够看清楚为宜。

如果是供幼儿操作的墙面,则要在100--130cm之间。

18.教师与幼儿沟通时,不正确的做法是()。

A.注意倾听

B.言语专业化

C.注意蹲下去与孩子平等对话

D.用点头、抚摸鼓励幼儿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教师与幼儿的沟通语言要明确、通俗,便于幼儿理解。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19.()是指让儿童以表演的方式,思考和表现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中作出行为对策的教育方法。

A.榜样示范法

B.情境演示法

C.行为练习法

D.讲解说理法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情境演示法是指让儿童以表演的方式,思考和表现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中作出行为对策的教育方法。

情境演示法的内容源于儿童的实际生活,它能帮助儿童认识到一定情境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冲突,并对之作出合乎社会行为规范的反应。

20.在有关邻居关系的故事中,张老让儿童对邻居王阿姨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问:

“王阿姨心里是怎么想的?

有什么感觉?

”张老师运用了移情法中的()训练技术。

A.认知提示

B.情绪追忆

C.巩固深化

D.情境表演

【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移情法是学前教育的基本方法,强调认知情绪系统的交互作用,综合运用认知提示、情感换位、巩固深化和情境表演等技术,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地展开儿童认知和行为的教育。

其中,认知提示是指结合游戏,通过提示、分析和讲解,帮助孩子学会辨别几种不同的情感及其面部表情,理解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中的想法、观点和情感。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21.在幼儿园实践中,某些教师认为幼儿进餐、睡眠、午点等是保育,只有上课才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唯一途径,不注意利用各环节的教育价值,这种做法违反了()。

A.发挥一日活动的整体功能原则

B.重视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原则

C.尊重儿童原则

D.实践性原则

【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幼儿园一日活动是指幼儿园每天进行的所有保育、教育活动。

它包括由教师组织的活动和幼儿的自主自由活动。

要充分发挥一日活动的整体功能,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1)一日活动中的各种活动不可偏废。

(2)各种活动必须有机统一为一个整体。

题干中描述的做法违反了该项原则,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22.幼儿一般从()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

A.3个月

B.4个月

C.5个月

D.6个月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儿童的颜色视觉有一个发展过程。

3个月时能够区别灰色和彩色。

4个月时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

4-8个月时表现出喜欢亮度大的颜色,不喜欢暗色;喜欢光波较长的“温暖色”(红、橙、黄),不喜欢光波较短的“冷淡色”(蓝、紫)。

研究表明,2—3岁儿童最容易掌握红、黄两色,其次才是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