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课程目标与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803681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一课程目标与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专题一课程目标与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专题一课程目标与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专题一课程目标与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专题一课程目标与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一课程目标与教学设计.docx

《专题一课程目标与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一课程目标与教学设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一课程目标与教学设计.docx

专题一课程目标与教学设计

专题一课程目标与教学设计

二、围绕新课程目标的教学如何进行

主持人:

前面大家讨论了“如何理解新课程目标”的问题,下面我们进行第二个问题的讨论——“围绕新课程目标的教学如何进行”。

首先,我想请问王老师:

“教师们最熟悉的词是‘备课',而现在用‘教学设计'这个词。

那么,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吗?

专家:

这两者虽然有区别,但区别不大,其中主要是理念的不同。

备课主要是教师参照教材来写教案,中心点是教材;而教学设计的中心点是要围绕学生来进行。

另外还有一个基准就是课程标准。

不过通常我们还是习惯了说“备课”,但是如果我们备课的时候,是围绕课程标准来的,同时又是以学生为中心点的,那么这样也未尝不可。

主持人:

教学设计有哪几种类型呢?

专家:

教学设计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大体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分类标准设计类型

教学时间:

模块、单元(主题)、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方式:

自主探究、小组学习、角色扮演、课堂会议

讲解阐释、对话讨论、模拟情境……

教学内容:

偏重理论、偏重史实

我们这里想要就三个问题展开讨论:

第一个问题是,按照教学时间分类,如何进行模块、单元(主题)、课时设计,这是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碰到的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们要注重的目标、三维在课程当中如何体现;最后一个问题我们想谈一下史料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和问题的设置。

主持人:

老师们开始教学的时候,首先遇到的问题是进行模块教学、单元教学和课时教学设计,我们请老师们来讨论这样三个问题:

1、如何进行模块教学设计?

2、如何进行单元教学设计?

3、如何进行课时教学设计?

专家:

历史新课程有三个必修,六个选修模块。

从课时计划上来说,每一个必修模块安排三十六个课时;每一个选修模块安排十八个课时。

根据我们现在试验的情况来看,有的学校一周安排两节历史课,一个学期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有的学校一周安排四节历史课,一个学期完成两个模块的学习。

如何进行模块教学设计?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到模块本身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

贯通古今,中外联系。

以A版教材的必修一举例来看,必修一主要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演进过程。

这是一个政治史的模块,它里面包含这样几个专题:

首先是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是古代的内容;接下来两个专题讲的是近代的: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再接下来有两个专题是属于现代史范畴的内容: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从古今贯通来看,这里面包含有古代、近代和现代的中国政治制度。

接下来,世界史方面的内容有: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接下来近代有两个专题:

一个是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还有一个是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最后是属于世界现代史范畴的专题: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这些都是从贯通古今角度设置的。

从中外联系的角度我们可对这些专题进行模块重组,例如我们可以把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放到一块,也可以把近代中国的两个专题与近代世界的政治结合起来,这样就可以使中外的联系更加紧密。

从而使我们便于从世界史的范畴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的进程进行把握。

这样历史上政治进程的演进脉络就清晰可见了。

专家:

您这里谈到了两个维度的问题:

一个是中与外的维度;一个是时间维度,即古代、近代、现代的问题。

至于教材究竟应当如何组合?

可以是古和今、中和外的组合;也可以是以政治、经济、文化的组合。

这就要求教师应注意充分挖掘教材的深度,对教师自身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专家:

我想结合我们的教学实践实践谈一些看法。

就模块设计而言:

第一,我们要把握各个模块设计的主题。

例如必修一模块,我们叫政治模块,而在C版教材中直接用的就是“政治文明发展历程”这个标题,实际上它的主题就是政治文明。

就里面所讲的内容而言,我们的A版教材就明显突出了民主、法制、制度化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第二、模块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与其它模块之间的关系。

比如说我们的政治模块与里面的“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以及“近代的民主政治建设”等模块之间联系就比较紧密。

这些模块之间的关系应当如何处理?

这也是我们在进行模块备课时要充分考虑的问题。

另外,杨老师刚才谈到的“模块之间专题的教学顺序可以进行调整”这个问题,我们在实践操作中也深有体会,并且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实际操作过。

例如我们在讲授政治模块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之后,紧接着就讲“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

这样,学生就自然而然会进行联想,把东、西方古代政治制度进行对比和分析之后,学生就会得出很多新的看法,见识和视野都开阔了。

专家:

这里面实际上涉及了三个问题:

第一,如何设置模块中的专题教学?

你可以用时间的纬度:

按照古代、近代、现代的时间顺序;也可以按照中、外的顺序。

例如有的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先讲世界史后讲中国史,先讲了西方的文明之后,再讲中国近代被侵略,这也是合情合理的——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起来侵略我们,因此才有了我们近代的反抗斗争。

教师完全可以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合理的自主安排。

第二,如何突出整个教材中内含的价值观念?

例如像曹老师刚才提到的“民主”、“法制”等关于我们的政治文明的问题,以及外交和国际关系中的“和平”的价值观念等等,这些教材中内含的价值观念,我们教师应该先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第三,要注意书本之间的关系:

教材必修一和必修二、三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

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教学中经常容易忽视的问题,也是我们特别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专家:

刚才几位老师讲的我非常赞同。

比如教材的重组,怎样整合,可以中和外、古和今,还可以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组合,或者说建立相关的联系,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在模块教学当中,教师应该充分注意挖掘教材的深度,这也对教师自身业务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专家:

其实除了模块设计之外,单元设计也很关键。

那么单元设计怎么进行呢?

曹老师,您能给我们讲解一下吗?

专家: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在教材必修二当中,有一个专题设计叫做“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可能在原有的课程体系下,教师对这个专题比较熟悉,但是在新课程体系下,按照三维的目标来看,就要重新进行考虑。

首先在三维的目标下,知识的构建应该是一个基础。

所以教师在进行这个专题的备课时,首先应该了解这个专题的知识框架是怎样的。

可以从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几个因素以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这四个方面来进行构建。

然后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何渗透到我们的教学设计当中去。

例如我们在进行“过程与方法”的设计时,如何探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的地位和作用?

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素材,可以给学生提供多维角度进行思考。

例如可以从积极性方面进行思考,也可以从局限性方面来探讨。

就局限性来说,我们可以具体探讨在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通过比较学生就会发现,近代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力量弱小,力量弱小导致它的作用是有限的,从而也就决定了它失败的命运。

另外我们也可以从它当时产生的社会背景来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背景又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不同角度的思考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认识。

这里就体现了过程与方法、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可以充分建立在知识教学的基础上来进行。

专家:

你讲的这个要求非常难。

我想教师在做的过程当中可能有两个难点:

第一、我们通常在实际备课当中基本上把单元的问题忽略了。

教师在实际备课当中,拿到教材,首先了解这一课的教学目标、然后设计教学过程以及进行教学评价,随后就进行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是一课一课进行的。

而刚才曹老师所讲的要求是,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对一个专题有宏观把握,把整个专题的知识进行了梳理,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

第二种情况是,一部分教师在拿到教材之后,可能先不考虑新课程的问题,而是先看看哪些内容可以设置情境。

主持人:

那么在教学设计当中会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在备课的时候是只是简单地设计一下,而在这个单元讲完了之后,再把这个专题进行一个整体的联系,然后再帮学生好好的整合一下?

专家:

您在这里讲的又是另外一种情况,我们在一开始备课的时候可能设计得过于简单,而在专题教学的过程当中,可能又发现里面还蕴涵了更丰富的内容,可以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

于是我们老师就要进一步地思考,怎样把这个专题的内容重新进行整合、总结、提升,以便用于底下的复习课。

同时也可以为下一个专题的教学打下基础。

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

专家:

单元教学设计与以往单课的教学设计相比,优点就在于突出了整体设计的理念。

一个单元五课到六课,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进行通盘考虑,因为在每个单元里面,可能有的课程容量比较大,教材有一定的深度,按照原来的教学方式,可能一课时完成不了。

而在新教材单元设计的理念之下,我们可以把含量大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半到两个课时,而对一些较简单的内容可以进行压缩。

这样,就给教师留下了灵活处理教材的空间,教师可以灵活的调整教计划,整合教学内容。

专家:

刚才华老师也提到这个问题,教学过程当中,发现学生对这节课还有问题,那么就可以把教学计划向后调整,把本来一个课时的教学变为一个半或者两个课时。

这是非常灵活的。

同时,刚才曹老师所谈的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知识考虑之外,还要进行“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通盘考虑,这个要求是很高的。

例如刚才的例子里面提到到经济结构和资本主义发展的问题,可能我们在实际处理时就会有一些难度。

这一点需要结合具体的课程来讲,并且这里也涉及到课时设计的问题。

专家:

课时设计在教学设计中是很重要的,这里面有层次:

首先是对整个课程进行设计;然后是对模块进行设计;再接下来是对单元进行设计。

实际上,教师平时在工作当中涉及最多的就是课时设计。

如何进行课时设计呢?

首先,必须考虑这堂课从何处着手?

这就要求教师要先了解学生已经达到的水平,包括知识水平、能力水平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水平。

第二、应该为学生的多样性发展做好准备。

因为在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发展程度是不同的,水平参次不齐,所以教师在考虑教学方法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多样性的问题。

例如,可以补充相关的教学资源,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有层次的思考题。

第三、教师在设计单元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四个方面的要素:

1、学习的主体——学生;2、行为——学生学习的行为;3、条件——教师的活动,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哪些资源,做了哪些准备工作;4、程度——这堂课要达到的标准。

专家:

新课程在制定课时教学设计的时候还有一个难点,是新课程带给我们的挑战,就是关于在一堂课的教学中如何确定我们的教学重点的问题,新课程体系仍然要求我们从整体来看。

以“孙中山与辛亥革命”为例:

在我们的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甚至包括我们的选修教材中,对这个问题都有涉及。

当我们在政治模块中对“辛亥革命”以及和“孙中山”有关的课程教学时,“三民主义”是不是重点?

《临时约法》是不是重点?

如果我们从新课程体系九个模块设计的角度进行通盘考虑的话,必修三中讲到中国二十世纪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其中第一个就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但是,在必修一中,它可能就不是重点,也没有必要在这个问题上进行补充。

包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些问题在进行处理时都要充分参照其他模块。

专家:

模块教学、单元教学和课时教学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必须要明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