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YN28A12安装配线工艺.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024614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4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KYN28A12安装配线工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KYN28A12安装配线工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KYN28A12安装配线工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KYN28A12安装配线工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KYN28A12安装配线工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KYN28A12安装配线工艺.docx

《KYN28A12安装配线工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YN28A12安装配线工艺.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KYN28A12安装配线工艺.docx

KYN28A12安装配线工艺

QGY/DS

 

KYN28A-12高压开关柜

安装配线工艺

 

大盛微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KYN28A-12安装配线工艺规范

一、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KYN28A12高压开关柜的安装配线

二、引用标准

GB3906-2006《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GB11022-2011《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

DL/T404-2007《户内交流高压开关柜订货技术条件》

DL/T593-2006《高压开关设备的共用订货技术导则》

三、目标

使公司产品符合标准、满足用户使用要求。

四、原则

控制产品质量的一致性、标准化

五、工艺要求

1.根据生产合同,作业指导书,

2.元器件领用和检查要求

零部件领用时要按如下要求进行自检

按图纸要求、按批次逐项检查机械加工件外观、大小、颜色及配合。

按明细领取元器件并仔细核对,如发现标记不全、错误或外观有损伤的元器件要立即退给库房。

发现有标识不清、外观粗糙、批号不一致的元器件要立即报知技术人员,不得擅自处理。

临时替代元件要有有关人员下发的允许使用通知,降标产品要有设计员下发的通知。

没有合格证或入厂检验标志的元器件一律不得进行组装和安装。

柜体检查

检查柜体漆层有无损伤,随柜体一起到的零部件是否完整,发现问题应立即通知设计员或工艺员处理。

3.二次元器件编号制作、粘贴以及二次导线标号牌制作

为了使柜体上各保护装置、元器件及端子互不混淆,便于安装,在进行柜上各种元器件及保护装置安装前,应先根据工程设计图纸制作各装置、元器件及端子的不干胶编号标签条,并对照工程图进行粘贴。

用电脑编辑软件编辑标签条内容,标签长度23mm,内容较多时可适当增加标签长度,一般不超过30mm,字体为编辑软件中的22号黑体字,字体居标签条中间(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字体边缘距离整个标签边缘2-4mm(水平方向)。

操作者根据工程二次配线图用凯普丽标号牌印字机制作号牌,要求号牌长度16mm(号牌文字较多时可适当加长),字体为高黑体,字迹清晰,文字居于整个号牌中间位置。

4端子排的组合

组合前首先看清图纸要求端子排分几个单位,所用端子型号类别,方可进行组合。

如果发现图纸有异议,应找该图纸设计员进行校核。

端子排的组合按设计图纸进行。

同一面柜上、同一个合同,不允许出现不同系列的端子。

组装端子前先估算端子总长度,然后选择相应长的导轨,导轨不允许出现搭接现象,组装完毕后导轨两端没有固定端子部分长度基本相等并且不小于25mm以方便固定端子排。

组合好的端子从第一个连锁孔开始依次按图纸单位进行排列,并依次安装编号标记条,编号标记条安装应按如下原则:

用户端必须每个端子安装,逢5和逢10应进行颜色区分;公司内部接线端可逢5和逢10安装,即5,10,15……5n,(n为自然数)。

编号标记条要求端正,不允许扭斜。

5仪表室走线槽的选用及组装

走线槽用KSS系列走线槽,线槽规格为45×65(宽×高),型号为KD-5,线槽两端用Z字形支架固定,组合件尺寸如下图所示:

6元器件安装

安装工艺流程

元器件领用→柜体检查→元器件编号标签粘贴→仪表室面板元器件安装→仪表室内元器件安装→手车室内元器件安装→下门面板元器件安装→电缆室元器件安装→检查。

安装者要严格按照“三按生产”及自检、互检(即按图纸,按工艺,按标准生产,自检本道工序,检查上道工序的正确性)制度生产,确保把元器件安装的质量问题堵死在配线之前,发现或遇到问题应立即找设计员或工艺员解决。

安装者对所领元器件及所安装的柜体逐一进行校对和检查;对所领的元器件要严格按定置管理要求摆放整齐,不允许乱堆乱放;安装完成后要及时清扫柜内和柜体周围垃圾。

开关柜的二次元器件安装应遵循如下原则:

先柜前,后柜后;先柜上,后柜下。

按照工程二次配线图中元器件的仪表室门上元件(背视)图对照面板开孔确定元件安装位置,然后粘贴元器件编号标签条,参照面板开孔和粘贴的元器件编号标签条安装各元器件。

先安装机箱和仪表零件,然后按照从上至下、从左至右安装其它零部件。

零部件固定时注意其方向性,保证从仪表门正面看时各元器件上的标识没有歪扭现象,同时保证在同一水平或垂直方向上的元器件接线端子方向一

1.零序互感器装配:

致,以保证配线美观。

柜体所配的箱体、仪表等零件均属外构件,有些元器件本身有安装附件和安装说明书,对有安装附件的元器件,则按说明书安装方法进行安装;不带安装附件的元器件则用圆头不锈钢螺栓或其它紧固件紧固。

安装时,把待安装的元件根据图纸插入面板孔内,把元器件放正,用弹垫、垫圈和螺母紧固牢靠。

仪表门元器件编号标签粘贴:

编号标签粘贴之前先检查标签是否完好,内容是否符合图纸要求,如果标签有损坏或内容不正确,应拒绝使用。

按照工程二次配线图中元器件的仪表室门上元件(背视)图和面板开孔确定标签粘贴位置,对于带有保护装置的情况,仪表门最下层一排的元器件编号标签粘贴高度应尽量一致,便于观看,同一个合同所有鬼子粘贴应一致(如图所示),其它元器件标签,要求同一行元器件的标签粘贴高度一样,高度值的确定以比最高元件顶端高15mm、元器件标签中心线和元器件对称中心线重合以及方便观看为准。

(可参考附图一)

用钢板尺和铅笔在仪表门确定的高度上画平行于仪表门底边框的直线,然后小心剥开标签的粘贴层将标签的下边缘紧贴所画的直线粘贴在柜体上,粘贴前将粘贴部位擦干净,标签粘贴应整齐、美观、平整、粘贴牢靠、易于观看,同一面开关柜相同元器件标签粘贴的位置应一致,同一批合同不同柜体相同方案相同元器件的标签粘贴的位置应一致。

标签粘贴完毕后将铅笔线擦除。

仪表室、手车室等其它位置标签粘贴同仪表门上元器件编号标签粘贴。

保护装置的安装

首先根据设计平面布置图确定机箱装置在屏上的安装位置,双手抓住机箱两侧固定支架,将机箱对正柜体面板上安装开孔位置,双手用力托起机箱,然后水平将机箱推入柜体安装孔内,推入过程中严禁划伤机箱表面。

调整好保护装置与面板上下、左右的缝隙,保证均匀;然后用M5不锈钢螺钉将机箱锁紧在面板上,安装完后要保证机箱面板和屏体面板洁净。

安装电压表、电流表、电能表、高压带电显示器、照明灯时,把元件插入面板孔内,把相应的紧固螺杆备上螺帽、垫圈和弹垫,卡入元件两侧的安装位置,螺杆安装时要垂直顶住面板,然后紧固紧固件。

安装完成后确保元器件端正整齐。

如下图所示:

LW12系列万能转换开关的安装

.安装转换开关时,先把开关手柄部分、指示牌和主体分开;然后把主体部分插入相应的面板孔内,调整开关位置于最佳状态(垂直于面板、接线片不扭斜),把紧固件紧固牢靠;安装开关铭牌,确保指示牌不歪斜文字方向正确,最后将开关转换把手固定好。

信号灯、按钮等的安装

安装信号灯时仔细对照图纸,看该柜子需要安装信号灯的颜色、规格、具体安装位置,确定无误后方可进行安装。

把信号灯灯头上的紧固环卸掉,然后把信号灯装入面板孔内,让紧固环旋转最大限度,再调节信号灯另一可调紧固圈。

要求信号灯紧固牢靠,信号灯接线片不允许扭斜,两接线片中心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按钮、通断开关、温湿度传感器的安装方法和信号灯相似。

连接片、切换片、标签框的安装

安装前应将连接片、切换片固定旋钮、螺母、垫片、连杆等零件依次取下;然后将定位凸起部分插入面板孔,再用螺钉组装。

如下图所示:

FS1-20/50标签框安装时先将主体部分的凸起处插入面板开孔,然后用套帽和螺钉将标签框主体部分固定在面板上,最后将标签框透明外壳开口向上套在标签框主体上。

标签框安装完毕后确保排列整齐,底线处于同一直线上。

仪表室内端子排、走线槽安装

端子排安装时,将组装好的端子排用M5X15的螺栓固定在仪表室底板端子排固定板上,固定时将螺栓从上向下插入端子排导轨和端子排固定板安装孔内,加上平垫、弹垫,将螺母拧紧。

将组装好的走线槽用M5X15螺栓固定在仪表室底板安装孔上,确保紧固牢固。

仪表室屏板上元器件的安装

仪表室网格板上元器件的安装位置布置按照工程二次配线图继电器室门内元件图(正视)进行。

电度表、继电器、电压电流表等仪表、仪器设备用螺栓和专用防震橡皮垫片固定在网格板上。

元器件布局时要充分考虑仪表室门上已经安装了的元器件的位置,防止关上仪表室门时和网格板上元器件相碰。

空气开关安装前应先根据设计选用的开关型号、数量,截取安装导轨的长度,导轨长度比空气开关长出10mm左右;将导轨用M5X15螺钉固定在仪表室屏板上相应位置,紧固螺母朝向不可见侧,紧固牢靠;根据图纸要求从左到右依次卡入空气开关,空气开关两端导轨露出长度一致;所有开关要排列整齐,开关之间不能有明显缝隙。

.4仪表室网格板上其它元器件通过自身的安装附件或选用合适的固定螺钉固定在网格板上。

.5安装时元器件应保证横平竖直,整体布局美观,易于配线。

同一批合同不同开关柜相同元器件安装位置应一致,同一批合同不同柜体相同方案相同元器件的安装位置应尽量一致。

其它元器件安装

加热器安装前先将柜体上的固定板拆下,用M5X15的螺钉将加热器和固定板组合,紧固螺母朝向不可见侧,然后将组合件固定在柜体上。

温湿度控制器安装时应先将温湿度控制器固定在专用的绝缘板上,然后将组合用M5X15的螺钉固定在柜体固定板上,紧固螺母朝向不可见侧。

电磁锁安装同LW12系列万能转开关的安装。

 

7配线

二次配线工艺流程:

领料→下料→装号牌→扒皮→压接接线端头(O形接线端头允许先压接后装号牌)→接线→走线→分线→线束处理→固定→整形→检查

配线要严格按照“三按生产”及自检、互检制度,不允许带疑问交检,发现问题应及时找设计员或工艺员解决。

配线者在接到生产任务之后,应首先校对配线图和生产对象的一致性;对于同一个合同的所有配线员应共同制定一个初步的配线计划及整体走线规划,以保证整批合同走线的一致性。

配线操作步骤及方法严格按照0XJ955066(高低压开关柜二次配线工艺)、0XJ955051(装置配线)、0XJ955041(导线冷压连接工艺)执行。

配线时先配仪表室面板的元器件,然后配仪表室内元器件,最后配互感器、加热器、电磁锁、照明灯、带电显示器等其它元器件。

仪表室面板元器件配线时先配保护箱,然后按照零件从上至下、从左至右(仪表室门上元件背视图)的顺序配线。

仪表室内网格板元器件按照从上至下、从左至右的顺序配线。

线束用KS-8蛇皮管密绕捆扎,用扎线带将线束固定仪表室屏板的网格上,扎线带扎口处朝里。

互感器、加热器及其它零件配线时由仪表室端子排向各零件引线。

同一批合同同一种方案的柜子要求二次线布线相同;不同方案相同位置相同元件走线一样。

导线的选用规定

导线的选用应符合图纸和工艺规定,导线的连接要求严格执行“冷压接工艺”与焊接工艺,杜绝掉线、掉线鼻、虚焊、假焊现象。

每根导线的中间禁止有接头,导线线芯应无断损,导线的绝缘层应无磨损、划伤,不得取用绝缘层损伤、破裂、老化的导线,以保证其耐压性。

除接地线使用黄绿双色线外,其它所有导线均选用灰颜色导线。

号牌选用

号牌颜色规定

三相交流电路各相及直流电路正、负极需进行颜色区分,统一规定选用彩色号牌打黑字进行区分。

彩色号牌的颜色选用可按下表方案进行。

组别

符号

号牌颜色

A相

U

B相

V

绿

C相

W

正极

L+

负极

L-

中性线

N

淡蓝

安全用接地线

保护接地PE

白色(可不打字)

E

信号及逻辑接线

白色

 

彩色套管的选用规格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序号

导线截面mm²

套管壁厚(mm)

套管内径(mm)

1

Ø

±

Ø

2

Ø

±

Ø

3

Ø

±

Ø

4

Ø

±

Ø

号牌的穿线方向:

以文字方向为基准,遵循如下原则:

水平接线:

从左到右,垂直接线:

从下到上。

如图所示:

垂直位置端子水平位置端子

文字从左到右文字从下到上

号牌配置规定:

所有连接导线一般均应加装导线走向号牌,但长度不超过200mm的同一元器件上的短接线或相邻光字排、压板连接片间的短接线允许直接跨接,加装的号牌可以不打字;超过200mm的接线必须加装号牌并打字。

号牌连接时应整齐,号牌的文字要要统一处于便于正面观看的位置。

对于打字不清、字体大小不规范、长度不符合要求的号牌,应拒绝配线,重新打印。

(有特殊要求的除外)

导线压接

压接时要求严格按OXJ955041冷压接工艺进行。

压接后各种截面导线的拉脱力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序号

使用导线截面(mm²)

承受最大载荷(N)

1

mm²

70

2

mm²

100

3

mm²

150

4

mm²

200

5

mm²

300

6

mm²

400

压接时的压凹深度应不低于,以确保电气性能和力学性能;也不能过大,否则会造成连接破坏。

压接时,应保证导线成束,使全部导线插入接线端头内,压接后形状如下图要求。

 

压接的质量检查

  借助5倍放大镜或用肉眼观察,良好压接接头的要求是:

压痕清晰可见并在导线与压接端头的轴线上,导线伸出压接接头套管-,绝缘层与压接端头套管尾端有0-的过渡间隙。

对于预绝缘端头的压接,导线剥头在绝缘端头尾部不能外露。

以下细导线的接头电阻小于欧姆,10mm

以上导线的接头电阻小于200微欧,凡超过此值时,应停止该工具或模具的使用,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以确保接线质量。

生产中各种不良压接接头缺陷见本工艺附录一。

导线的电气连接

导线连接后导线从压接端头的拔出力至少应为导线自身拉断力的60%。

实现电气连接后,当施加下表轴线拉力历时1min时,导线不得松动和脱出。

导线截面mm²

4

6

10

拉脱力(N)

6

15

20

30

40

50

50

60

80

配线总体布局

导线接线正确,应符合配线图和工艺的要求。

导线排列整齐美观,做到横平坚直。

导线不应承受外力作用,以免在正常使用中降低使用寿命。

导线走线合理,整体布局整齐,美观大方。

整柜配线后应美观大方,整批合同应保持一致。

同一合同用线颜色要一致。

线束的处理工艺要求

线束处理总体要求

导线线束转弯处应有圆弧过渡,以免应力集中,圆弧半径为线束半径的两倍。

线束应有扎带或固定座固定,以免受振动和冲击造成破坏;硬导线接线端应弯成U形缓冲环。

线束的捆扎不得因捆扎力而降低导线绝缘。

跨越翻板或门板的导线或线束应留有活动裕度,并用缠绕管和浪管(线布包)包扎,以防因运动或磨擦破坏导线绝缘。

穿越隔板的导线或导线线束应有防护性护套。

所有线束超过50厘米不允许自由悬空。

导线中间不允许有电气连接点。

导线单根线束一般不宜超过50根导线。

导线线束不应紧贴金属或金属构件敷设,以免降低绝缘。

连接到发热元件上的导线,应充分考虑发热对导线绝缘的影响,并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捆扎的导线应平直、相互平行,不得有明显的交叉和跨越。

线束中导线的引出位置应与导线的连接点保持最短距离,而不应远距离引出。

线束走向应横平竖直、整齐美观。

线束可用尼龙扎带和螺旋形缠绕管(蛇皮管)捆扎。

线束的尼龙扎带捆扎

线束的尼龙扎带捆扎,同一线束或对应线束,扎带的使用规格要统一,所选扎带规格要和所捆扎的线束外径相适应,具体要求可参看下表规定:

最大束线径

规格

长度

厚度

宽度

18mm

100

1

30mm

150

60mm

ST245X7

245

7

85mm

348

尼龙扎带捆扎间距要均匀,最大间距不大于100mm;尼龙扎带捆扎好后,要使用专用工具统一进行切断,切口要整齐、一致,不能斜切和有毛刺,剪切后离扎口的剩余长度为1~3mm。

扎带剪断后扎带断口处统一朝向里端(不可见)。

线束的蛇皮管捆扎

聚氯乙稀蛇皮管捆扎,要求同一线束成对应线束所使用的蛇皮管规格要统一,可以采用密绕捆扎和间绕捆扎,密绕捆扎时不允许有叠起现象和间隔现象,间绕时要求间隔均匀,以达到外观均称的效果。

 

仪表室过门线束的布线

从仪表门到仪表室的过门线,线束两端用专用线卡座和M5螺钉固定,线束除用螺旋形缠绕管捆扎外,还应在外面包上KSSWB-60或WB-80线包以保护线束,线包长度490mm。

线束从仪表门固定座端到仪表室固定座端长度为500mm,线束弧度朝上。

配线完毕线束整体美观,仪表室门关合、开启方便。

具体配线见下图:

线槽布线工艺规定

线束布放后不应使槽体内导线过于拥挤而产生变形,线束不允许超出走线槽,影响走线槽上盖,槽内导线要尽量留有活动余量。

导线在槽体内应舒展布放,允许导线有一定的弯度,不强求导线布放整齐,但不能相互交叉。

导线在通过槽体断面转弯时,不能与槽体发生摩擦,以免破坏导线绝缘。

导线从槽体引出时,应从就近的槽口出线。

线槽的捆扎

待配线、交验合格后,要将走线槽和槽盖用尼龙扎带实施紧固。

扎带紧固要求如下:

统一用大号扎带捆扎,横线槽扎带穿线统一规定从下往上穿,扎带接口统一放在线槽的上沿。

横线槽扎带紧固在离端头5-15厘米处,用两根扎带,如下图。

竖线槽扎带紧固在离端头10-25厘米处,用三根扎带。

对于走线槽锯、剪切不整齐和有劈口划伤、裂缝等现象要重新制作走线槽。

线槽向端子排接线工艺规定

要就近从线槽出线孔接线。

每个端子要垂直引线。

每个端子接线宜为一根线,最多不得超过二根。

如为双层端子,应先从下端接线。

所有号牌要整齐,号牌文字要便于观看,并要求方向一致。

配线完后要整形,整形后不能出现尖角。

线槽出线孔出线,一般按如下规定:

²以上不超过2根,mm²不超过4根,mm²及以下不超过5根。

有关接地规定

开关柜接地线的选用规定如下表:

序号

接地线类型

截面积

颜色

1

机柜外壳接地线

Ø4mm²

黄绿双色

2

各种装置外壳接地线

Ø4mm²

黄绿双色

3

装置端子接地线

ز

黄绿双色

4

各种元器件接地线

ز

黄绿双色

所有接地二次线两端应加装不打字的空白号牌。

仪表室门、手车室门和电缆室门接地线用4mm²黄绿双色线,导线用KS-6型螺旋形缠绕管密绕(仪表室门不用缠绕蛇皮管,直接随线束过门)。

手车室门接地线从接地桩到接地线和线束交汇处全部缠绕蛇皮管,从接地桩到柜体边框过门处二次线的长度为200mm。

三个前门板接地线连接见附图二。

仪表室内和仪表室门上各种保护装置和仪表等元器件的外壳接地线统一接到端子排接地位置上,再由端子排连接到电缆室接地母线螺钉上。

从端子排接地位置上到电缆室接地母线螺钉上的接地线通过二次线走线槽板然后沿柜体立柱和电缆室加热器线、零序电流互感器线捆扎线束,再分线沿电缆室底板槽钢内侧走线(用扎带捆扎)连接到接地母线二次接地线专用接地桩上,用M5X15螺钉固定。

图所示:

所有二次接地线选用OT型接线端子。

机柜外壳接地线和各种装置外壳接地线选用OT4-6型接线端子;装置端子接地线和各种元器件接地线选用型接线端子。

所有二次电流线全部采用OT型接线端子。

所有二次线的蛇皮管缠绕全部为密绕。

接地母线按附图三加工。

8各种元器件的接线

保护装置接线

线束用和小号尼龙扎带捆扎,捆扎间距为45mm,两行或两列线束扎带平行对应,扎带口朝里。

导线号牌统一朝外便于观看,各号牌端头照齐。

同一批合同相同保护装置接线一样。

和航空插头连接线端头全部压接筒型接线端子。

空气开关的接线

号牌要平齐,文字朝外便于观看,线束用扎带扎接在网格板上,扎带口全部朝里侧。

转换开关、按钮和信号灯的接线

线束用尼龙扎带捆扎,扎带口全部朝里侧,线束要横平竖直、弯曲弧度一致。

号牌文字统一朝向便于观看一侧。

如图所示:

连接片接线如下图,线束用尼龙扎带捆扎,扎带口全部朝里侧,号牌文字朝外以便于观看。

连接片加热器

加热器接线

线束与加热器间的距离应不小于40mm,线束用KS-6蛇皮管捆扎,所有接线要整齐一致,号牌文字要便于观看。

仪表室线槽和端子排接线

参照和执行,如下图所示。

配线完毕线槽用扎带捆扎,扎带离走线槽端头距离150mm。

 

继电器接线

保证线束横平竖直,号牌文字便于观看,线束用和小号尼龙扎带捆扎,捆扎间距45mm,扎带口朝里。

电流表、电压表的接线

接线如下图所示,线束用小号扎带捆扎,扎带口朝里,捆扎间距45mm,线束要横平竖直。

号牌文字便于观看。

电能表的接线

接线时注意相序分清号牌颜色,线束统一用小号尼龙扎带捆扎,捆扎间距45mm,并要横平竖直,号牌文字便于观看。

传感器接线

对于和接地开关组合的传感器,线束用KS-6蛇皮管捆扎,经二次防护板到端子排。

对于电缆室起支撑作用的传感器,线束用KS-6蛇皮管捆扎,并用扎带固定在中隔板专用圆孔上,线束经二次防护板走线。

如下图所示:

零序电流互感器、电缆室加热器接线

线束沿零序电流互感器固定板和电缆室底板走线,线束同电缆室加热器线束捆扎在一起通过二次封板走线。

线束用蛇皮管捆扎,用扎带固定在固定孔上(没孔时临时配钻Ø5孔),不允许用吸盘固定。

电磁锁、照明灯配线

电磁锁配线时注意相序分清号牌颜色;同一批合同不同柜子走线布线方式应一样。

电流互感器配线

导线通过线槽走线,走线方法参照和执行,线槽规格为33×33(宽×高),型号为。

扎带规格为ST245X7,扎带口朝向柜体内侧(不可视),扎带离线槽端头距离150mm。

如图所示:

温湿度传感器安装和配线

先将温湿度传感器主体部分和所配专用线连接,然后将主体部分固定在专用固定板上,如图所示:

9查线

查线应根据配线图或原理图进行。

适当用力拽拔导线,应保证接线紧固,线头不掉线。

检查导线的颜色、规格等与图纸标识一致,配线的位置应与工程图纸一致。

查线可用通灯或万用表检查配线应不少线、不多线、不错线。

查线应遵循n对n,n对其它,n对D,D对D,D对其它,其它对其它的原则。

查线时应拔出装置插件,并断开压板连接片、端子排短接片、空气开关、熔断器等;防止多点之间构成导通回路。

10机械外观检查

平面布置与图纸一致;

元器件安装符合工艺要求;

配线美观符合工艺要求;

柜内清洁无灰尘、配线杂物;

柜内的旋钮、控制开关、转换开关、按钮等操作和调整件,应操作灵活,不得有卡死、松动和接触不良等现象。

元件外观质量良好;无掉漆、磕碰、划伤。

附录:

生产中接线鼻常见不良压接缺陷:

序号

接头缺陷

缺陷原因

对电气连接的影响

1

导线插入端子不足

抗拉强度差

2

导线插入端子过长

影响以后的电气连接

3

导线剥头露出端子

尾部过长

易引起短路故障

4

压痕太靠前

压接不牢,易脱出

5

压痕偏离轴线

抗拉强度差

6

压痕位置压反

影响连接强度

 

7

压痕过深

压模太小,

芯线易断

8

压痕过浅

压模过大,

压接不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