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与死亡的思考.docx
《生命与死亡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命与死亡的思考.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命与死亡的思考
生命与死亡的思考
2014-02-21xinfuke
(本篇是刘明慧老师的文章,上一篇我写到了人生的意义,文风比较的理性和冷酷,那么现在看看刘老师的文章应该会非常有有感触,好好问问自己,你认真活过吗?
)
作者:
刘明慧
苏格拉底说:
“死亡并不让人悲伤,让人悲伤的是,大多数人根本就没有真正活着。
”
一、你的生命是否取悦了你生活的世界?
“活过”的意思,就是一个人的生命过程,是踏踏实实地让生命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而“生活过”。
简单地说,生命是用来取悦自己,或者取悦别人(周围世界)的。
最起码也要先取悦自己吧?
按道理,这个目标并不难,很多动物都做得到:
比如:
猪为了自己,享受了一生被人服侍的舒服懒惰的生活,悠然自在地过了一生,并最终缴纳上自己的肉体,作为对自己一生生活成本的“支付代价”。
可以说,认真地为了自己的生命和繁衍而活,是连动物都能够做到的东西。
他们每一天都在这样做。
人一开始,还是“活过”的。
小孩从吸允母亲的乳汁开始,每天都在认真地成长,认真地认识这个世界。
他们把很多大人认为不能吃的东西放进嘴巴里,试图了解东西的味道。
那些东西有可能是从地上捡的一个小垃圾袋,也有可能是自己制造的排泄物等等。
在大人的狂呼乱叫当中,他们不露声色,静静的观察大人们夸张的表演---他们在真实地体验自己的生活。
再大一些,他们会来回的走动,会把小手伸进灰暗的角落里,捞到的任何一个小物件,都会成为点燃兴奋的“奇迹”。
他们会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藏起来,会躲在床底下吃东西------就好像一只抓到老鼠的小猫,躲起来享用美食。
他们认真的观察大人的脸色,用哭声和笑声,装病或装乖,用“不理人”或“大吵大闹”等等手段,来与大人谈判,交涉。
一招无效后,他们很快又想出新的招式,无穷的乐趣和想象力,远超他们的对手。
。
。
他们总是能快乐的活在当下。
他们会正在大哭的同时,看到好玩的东西就挂着泪水哈哈大笑。
也会在极度兴奋的状态下,因为某种原因就大哭。
他们的情绪,随着当下发生的事情而转变,让人叹服---因为他们真实地在活着---为取悦自己而活。
他们会为自己耍的小小计谋得逞而偷偷的笑,也会在围着他转的大人面前神气十足的展示自己的“权威”,要求大人们为他们做一些事。
可能一个线团,一片树叶、一只羽毛都会让他们感到好奇。
他们会认真的观察野外的生物,一只蚂蚁都会被他们追踪多时。
他们面对汪汪大叫的狗儿不会害怕,悲伤哭泣的人丝毫不会影响他们快乐的心情。
令世人恐惧的死亡,在他们眼里不是一个无法逆转的事实:
而更像一块植物的球茎,秋天被埋进土里,来年春天又会长出来。
他们不会为过去发生的任何事情而愧疚、难过;也不会为未来尚未发生的事情而恐惧,焦虑。
他们完完全全的活在当下,所有的情绪,都只为当下这一刻发生的事情而产生。
只有他们,才如此的真实,如此快乐的活在这个星球上。
他们真诚的与大自然相处,不会因为所谓的“脏”而放弃天然的玩物---泥土。
他们开心的与动物相处,没有等级观念,没有任何的分别之心,自己会边吃边喂给卧在身边的小动物。
他们可能会因为同伴的淘气而大发雷霆,但不会因为父母的贫贱而鄙视父母;他们的精力无限,能量无限,却不会为追求所谓的美食,美服而花任何的精力。
他们不停的折腾,不愿意浪费一分一秒的时间,来学习控制自己的身体,来成长自己的心智。
。
。
这样的生活,才是真正的“活着”。
他们很轻松、无忧无虑的生活在世界上,每天都忙于取悦自己,同时也取悦了别人---身边的人都高高兴兴地看着、欣赏着孩子们真实地生活。
不幸的是,当孩子们一上学,这一切就宣告结束。
自从他们上学开始,就被老师和家长告知:
要拿个好分数,要考前几名。
至于这究竟有何用途?
对自己的生命有何意义?
幼小的他们并不理解,只知道这样做,会得到老师和父母的笑脸。
虽然他们并不知道这与自己的生活究竟有什么联系,虽然他们很辛苦的做着这些自己并不喜欢,与生命的本质毫无关系的试题。
虽然他们无力抗拒,他们就好像一头牛,被连拖带赶的往一个不喜欢的道路上走---为了迎合满足父母的要求,他们开始失去自己的生命原则,过自己不想要的生活。
但是,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依然保留在他们的心灵深处,只是被埋到越来越深的地方,随着时间的流逝,可能就慢慢地忘掉了。
。
。
。
他们不再取悦自己---因为父母老师们不再允许他们这样“生活”,大人们以为“只有违背自己生活愿望的生活才是生活”-----这就是大人们所具有的,如此荒诞不经的逻辑。
当做题成为生活的全部,当分数填满他们的心灵,当出去玩儿一会儿都成为奢望,当灿烂的笑脸变得灰暗,开朗的心境变得忧郁,充满能量的身体日益单薄。
。
。
没有成就,没有激情,没有目的。
。
。
渐渐地,他们感受到生活的无趣,失去了生活的目标。
。
。
。
沮丧的他们往往会在无法忍受的时候爆发。
。
。
有人会通过死亡来无声的对抗!
更多的人则寻找各种方式来逃避。
。
。
他们逃到“美食”里面,因为大人们总是用各种食物作为孩子们的奖励,最后孩子们都迷惑了,以为像猪一样吃得越多就越有成就。
因此,追逐美食就成为了每一个“现代人”的“时尚元素”,一种可与猪的【理想国】哲学思想相媲美的时尚追求。
直到某一天吃垮自己的身体为止。
他们逃到游戏里,去扮演小时候曾经的梦想,那可能是一位杀富济贫的大侠,一呼百应的英雄。
因为真实的世界不给他们机会,只有在那里,他们才会在想象的人生当中,去过一种自己选择的“生活”---虽然,那是虚假的世界。
玩游戏,在很大程度上获得了大人们的鼓励,大人们仅仅是为了让喧闹的孩子安静下来,就会丢一个ipad,或者手机等电子产品给孩子,任由这些游戏垃圾吞噬孩子们的心灵能量。
也有的大人不知基于什么样的理由,居然把孩子带到游戏厅玩耍。
我亲眼看到一个6、7岁的小男孩一边在游戏厅紧盯着游戏屏幕玩,一边被坐在旁边的母亲往嘴里塞面包。
母亲神色麻木,显然没有任何的想法,像是喂猪一样,只要孩子吃下去了,她就获得了满足感(难道做母亲就是要有养猪一般的成就感吗?
)。
实在让人叹息。
。
。
可是,这些从小就把游戏当做“奖励”来鼓励孩子的大人们,等孩子上学以后,突然又把游戏当做“最大敌人”。
如果孩子迷上了游戏,大人们心里又很烦,愤怒之下打孩子是常有的事,却不知道这个“果”和当初的“因”密切相连。
也有些孩子,逃到言情、玄幻小说中。
在各大书店,魔幻书籍被集中摆放在一个柜台里面,销量可观---仅仅是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生活,才更喜欢去幻想中生活。
这样的结果是必然的。
一个没有为自己的生命目标服务的人,能对生活有什么样的热情?
能够在虚幻世界中找到热情寄托的孩子还算不错了,更多的孩子木然地活着,对什么都没有兴趣。
。
。
更可怕。
等再大一点,总算有机会找点乐子了:
青春期,男女都开始对性有兴趣,在荷尔蒙的驱动下,他们恋爱,结婚,生子,由于没有清晰的教育和生活目标,由于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生活。
这些年轻的父母,就让孩子重复自己走过的老路,他们自己也不喜欢的路---仅仅因为别人都在走。
结婚后,女人们以为孩子就是她们生命和生活的意义和目的,紧抓着不放。
不断的为孩子提供削弱其能力的帮助---因为这些可怜的女人,除此之外她们已经不知道如何“活着”,更不知道“如何做一个女人”!
另一些女人,以为拥有更多物质,不断地消费就是“生活”。
因此她们成了“购物狂”,买入大量自己根本就不需要的东西来让自己“感觉还活着”。
男人们则拼命追逐权力和金钱,赚了钱就去追逐物资和女人,就去挥霍享受,以为那就是“生活”,就是生命的目的。
真的很可怜,除此之外他们也真不知什么才是生活,怎样才是像人一样活着。
最后,到了老年,一般的人都落寞凄凉。
我认识的一位老人,要让女儿时刻陪在身边。
因为她怕自己死了之后没有人知道,会臭在屋里---就用这样的方式敲诈子女,排遣心灵的空虚,同时也让自己失去了尊严,比一只老去的动物还不如。
这些人,从上学开始,到老,到死,每天重复着同样的故事---为了一个冷冰冰的无生命的东西而活着,被一个自己创造出来的怪物而控制着。
小时候,上自己不喜欢的学,读自己不喜欢的书,为了“分数”而活着。
长大了,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为了“薪水”而活着。
进了单位,为了“职称”“头衔”而活着。
下了班,回到家,回到家乡,在亲戚朋友圈子里面,为了“面子”而活着。
这些人,没有想法,没有愿望,没有创造力,没有活力。
只有“没有办法”的抱怨,和郁闷木然的表情。
这样每天的“活着”,与死亡何异呢?
这些人,活着的时候,没有人会在意他们的生活和意志,想法。
他们自己也知道,世界上多一个自己不多,少一个自己也不少。
甚至于他们也知道--自己其实是世界的一个负担,少了自己,世界还少了一些麻烦事,少制造一些垃圾。
这些人,当他们死去的时候,除了少数认识的人会淡然地说一句“某某死了”,并很快在自己生活中忘记了他以外,没有人会在意他生命的缺席。
这些人,正当壮年的时候,得不到周围人们的尊重,因为他们不被周围的世界需要,只是他们需要周围的世界。
他们一直在“求”什么,在“抓”什么永远也抓不到的东西。
这些人老了,也得不到人们的尊重。
因为年龄和经验本该为他们的老年带来的,自然的尊严和成熟并不能在他们身上体现出来,因为他们过去的生活并没有真正的“活过”,他们的人生不是数十年人生经验的积累,而是把一年的经验重复用了几十年。
因此他们年老后,显得更加无知和无趣,让人,甚至是亲人们更愿意远远地躲着他们。
这些人死了,也得不到尊重。
他最终死去时,和一只蚂蚁死去一样,没有人会觉得有什么遗憾和不满和挂念。
甚至连他周围的亲人,都在心中悄悄的期盼他早点走人。
这些人,如果临死的时候,来回忆自己的一生,发现自己除了在地球上制造了一大堆垃圾外,什么有价值的东西都没有留下。
甚至还不如一头猪对世界有贡献。
。
。
。
。
。
当农家年终吃杀猪饭的时候,是多么的一种喜庆的节日呀。
猪的一生,以这种欢庆的形式结束,比这些人的一生可荣耀得多了。
虽然猪在生活的时候,很懒很脏,也给人们带来了垃圾和负担。
但是它用自己的死做出的贡献,却完全的值回了自己一生的“消费”。
而这些人,“消费”了几十年的“这些人”,他们死的时候,将用什么来抵偿他们在世上的“消费”呢?
这些人的消费,可比猪的消费高多了。
。
。
需要做多少功德-----也就是对世界的贡献来抵消呀。
如果抵不过,按照佛家的说法,恐怕真要用某种形式来“不断还账”了。
因为宇宙是最公平的,不允许亏欠,一分一厘,都要算清楚的。
。
。
。
。
二、生命没有用来取悦世界,你用来取悦自己了吗?
当一生就这样走过,我们扪心自问:
我们是否真正的为自己活过?
我们取悦了自己吗?
如果你认为“人生就是自私的”,你不需要取悦别人。
你生活的目的就是要取悦自己,你认为“欠账不还”是一种聪明,你认为一死就一了百了。
那么,当你把大量的时间用在玩麻将的时候,你是否就是用行动在告诉自己:
我的生命毫无意义,我就是闲着没事干。
我的生命本来就没有价值。
所以我要把时间消遣掉(killtime)------既然你这么想把时间‘消掉’,不就是证明你认为自己的生命没有价值,早一点死更好吗?
当你把大量的时间用来玩虚幻世界的游戏时,不正是用行动来证明---你的生命在现实世界中其实没有什么价值吗?
当你到处去“消闲”的时候,不就是用行动来说明:
除了这些无聊的事情,你的生命实在找不到什么有意义的事去做吗?
你是不被需要的吗?
当你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花时间满世界到处“找美食”,或者花时间‘做好吃的’时候,不就是在用行动来证明:
吃,比让生命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更重要。
这种事情与一头热情地找食吃的猪又有何区别呢?
当你每天回家后,呆坐在沙发上,把大量的时间用在看电视剧,沉浸在别人的故事中,感受别人的悲欢离合的时候,难道不就是用行动在证明:
你自己的生活其实毫无内容,毫无乐趣可言吗?
当你为了每个月区区一点工资,而去做一个你根本不喜欢的工作的时候,不就是用行动来告诉大家:
这点工资和收入,比你的生命和生活,以及你的意志和感情都重要吗?
当你为了“面子”,“不得不”去做很多自己也知道是毫无意义的应酬的时候,不就是用行动来说明:
让别人有点感觉(其实根本就不是你想的这样有感觉,大家只是一起浪费时间,浪费精力罢了),比好好过自己的生活更有意义吗?
三、你真的活着吗?
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重复、机械的生活方式,如同预先设定好程式,没有思维的机器一般------那只是麻木的肉体在行动。
高校的一些知名教授。
这些人在很多年前就认识,见了面谈论风格依然停留在过去---显摆自己的知识,有时候话题还是多年前的内容。
他们很不愿意知道,目前知识在世界上已经成为最为廉价的工具。
任何一台电脑都比人脑的储存信息更大更广。
这样的谈论索然无味,如同背教课书一般,鲜有思想的火花碰撞。
在他们唾液横飞,旁若无人的高谈阔论的时候,是否想过:
让自己的大脑去记忆并重述一些到处都有的知识,是对自己生命的善用吗?
这些教授们十几二十年来,一直在重复同样的话语,唯一不同的是:
当初特立独行的青年,用这样的谈吐,带来的是“魅力”。
而今依然再重复这些话题,却看不见听者早已厌烦,听不见年轻的听众在迎合的背后轻轻的嘲笑,是否会为自己感到到悲哀?
是否认真的思考过:
一直在重复过去生活的你,这几十年是“活着过来的”还是根本就是“停滞或死了的”?
高校大学生正值豆蔻年华,我们在校园转了一圈,却很少看到精气神很足的学生,大多人无精打采,两眼无神,就算在学生食堂,边吃边玩儿手机的人比比皆是。
是什么让曾经闪耀着光芒的眼神变得无神?
是什么让曾经活跃的大脑变得迟钝?
是什么让曾经善于运动的身体变得懒惰?
是什么让曾经有着壮志豪情的他们变得生也无趣?
当他们去上学,读一些莫名其妙的书,做一些无聊的作业,天天像机器一样,与全国的儿童一样“齐步走”的时候;当他们为了大人脑海里面”找个好工作”的目标,去花大量的时间拼命做题、考大学的时候。
就好像一头为了要吃到挂在嘴边的胡萝卜而拼命转圈的驴-----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主人的“幸福生活”而拼命的时候,已经注定了这样的结局-----一个不是为自己而活的生命,怎么可能活出光彩?
搞笑的是,驴并不知道自己是为了主人的“幸福生活”而日夜操劳,它只管吃到前面的胡萝卜。
你也不知道你为什么活着,只是想找个好工作(这就是你的胡萝卜)---路径别人都已经为你安排好,你只管低头“拉磨”就行。
此时的你,是在“活着”吗?
还是已经成为了一个被无明牵制着的“死人”?
我们也见到了社会上混的比较成功的人士,这些人有在国营企业里面很努力,很辛苦的迎合着单位的需求,顺着传统方式一步一个脚印往上爬的人。
虽已四十出头,还为了一纸文凭来回奔波,上学考试,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着与增长智慧毫无关系的事----只是为了在单位提升一级的需要。
也有在商业届的知名企业家,他们每天操心自己的企业,到处找关系,拉关系,违心的与各色人等打交道。
当我问他:
你喜欢这样的生活吗?
得到的答复是无奈的摇头,然后说:
没办法。
。
。
当职业人士打着“为了全家人的好生活”而上班的旗号,却一点也不喜欢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天天盼望下班和假期的时候;当他为了迎合单位的需求,去做一些违心的事情的时候,他的工作时间,是“活着的时间”,还是“已经死亡”的时间?
我们也见到了处心积虑,为了金钱嫁入豪门的女子,当她把“爱与尊严”丢弃的时候,当她放弃的自己的个性和原则,一味去迎合和讨好他人的时候,她还是一个“活人”吗?
也许嫁入豪门的那一天,就是她内在生命“死去”的那一天呢。
这样没有自我的“生活”,还不如高兴地“死去”更有尊严和荣誉。
天快黑的时候,这时的人们已经闲下来了,很多女人走入公园,在嘈杂、极其劣质的音乐声中跳整齐一致的广场舞,男人们更多的涌入街头的酒馆或麻将馆。
还有一部分人,则走入灯火阑珊的娱乐场所,开始丰富多彩的夜生活。
‘丰富多彩的夜生活’,听起来多么让人向往,仔细思考,无非是卡拉OK,打麻将,浴足按摩、吃喝玩乐等寻求感官刺激的一些东西。
明明是本身肉体的欲望,却被贴上了“为了生活”不得不“应酬”的标签。
这些人真的是在“幸福快乐的生活”吗?
还是根本就是没有思想,没有灵魂的一具行走着的尸体,在“等待死亡”的降临?
只有当你认为自己的时间是无价值的,自己的生命是可以用来任意浪费的时候,才会如此麻木的,大量的挥霍浪费你的生命。
我们见到了93岁高龄的老爷爷,已经老的全身颤抖,步履蹒跚,一提到死就很害怕,总是说多吃一点是一点。
见到了90岁的老奶奶,老的连自己的子女都已经不认识了。
可是她本人和周围的亲人都“希望她好好活着”---这样一种让所有人,包括自己都很受罪的“活法”,难道不需要请“死亡使者”到来,让所有的人都解脱掉吗?
其实,周围的人都在内心期盼着这一天,等待着这一天。
却又表面上假装害怕,沉重,排斥,故意告诉别人,自己多么希望这一天永远不会来----如此怪异和分裂、假装害怕死亡的“假人”,自己在“活着”吗?
还是像一个人生舞台上的木偶?
老人于3个月后离开了人世,身边的人嚎啕大哭。
在他们悲伤,看起来严肃沉重的脸上,到底是释然后的无知所措,还是真的害怕老人走后自己“活不下去了”?
他们“真的需要”老人继续留下吗?
留下来做什么呢?
也有人痛哭流涕,揪发捶胸,那是在试图责罚自己,以求逃避或减轻因所爱之人死亡而要承担的罪责和惩罚吗?
死去的人,也可以为活人服务---老人的儿子20年前离婚后再娶,之前与前妻的儿女早已长大成人,如今借着老人的死,要找回做人的“面子”来。
不顾姑姑与叔伯的劝说,坚决不让后母参加丧礼,并扬言:
自己已经忍了20年,这次无论如何都要守住底线!
最后,在这场争执之下,老人的儿子黯然离去----最该参加丧礼的人没有参加,孙辈们借助老人的死,完成了自己的心愿---表示自己已经长大了,可以给当年的“第三者”还以颜色!
假如我是这样一位老人,虽然身体已经朽坏,但幸运地还保持清醒的头脑,看到身边的儿女孙辈如此这般的表演,我会怎样想呢?
我会应他们“你千万不要死”的“邀请”,以及“你一定不能离开我们”的要求,从而拖住残躯,苟活下去吗?
还是我更愿意高高兴兴地欢迎死亡来帮助自己,进入真正的解脱之道?
为了爱,走掉不更好吗?
让身边每一个人,都能好好地过他们的生活。
就算死亡被无聊的利用,也见怪不怪。
如果不爱,离开这些虚伪的,自私的人,不是更好吗?
当自己已经无力驾驭生活,选择宁静地死去,也是一种对生命认真负责的表现!
如果趁自己还能掌控自己的身体和生活时,不是应该好好地珍惜生命,好好地“活着”吗?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