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高三历史学科.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01952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7.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盐城市高三历史学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盐城市高三历史学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盐城市高三历史学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盐城市高三历史学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盐城市高三历史学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盐城市高三历史学科.docx

《盐城市高三历史学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盐城市高三历史学科.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盐城市高三历史学科.docx

盐城市高三历史学科

2003年盐城市高三历史学科

复习研讨会材料

浅谈《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单元复习

江苏省射阳中学李志强徐永巧

一、内容提要和历史地位

本单元讲述的是自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的历史。

七年历史概括为:

一个主题即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两个阶段即1949年10月—1952年底(前3年)为第一阶段,1953年—1956年底(后4年)为第二阶段;三大任务即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重要知识点有:

新中国的成立、抗美援朝、土地改革运动、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运动;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合理调整工商业,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第一个五年计划、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济建设成就,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新中国的民族政策;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活动;新中国初期的科技成就等。

本单元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地位十分突出,它上承新民主主义革命,下启社会主义革命,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对过渡时期的理论与实践、成功与失误、继承与创新进行回顾、总结,必将有益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正鉴于此,90年代以来,高考均涉及本单元内容,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近三年材料题及问答题也有涉及。

命题内容主要是土地改革、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等。

随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共和国史日渐为学术界所重视、高考历史试题中考这一阶段的题目也呈增长之势。

对这一阶段重大事件和重要经济政策措施的分析评价,以及它们与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相关问题的联系比较仍将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二、阶段特征及其教学提示

1、阶段特征

总特征:

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具体表现:

(1)社会性质:

从政权组织形式和经济基础而言,是新民主主义国家,但从实质和发展方向而言,是社会主义国家。

从这一时期我党采取的政策来看,有些具有新民主主义的性质,如土改;有些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如三大改造;有些兼而有之,如没收官僚资本。

(2)经济基础:

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前,五种经济成分并存,非社会主义成分占很大比重。

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成分占主导地位。

(3)社会主要矛盾:

过渡时期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三大改造完成后,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不复存在,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4)政治制度:

在过渡时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这一过渡局面的结束。

2、教学提示

①认识历史阶段和阶段特征的重要性

历史科《考试说明》把“再认、再现历史的阶段特征”作为基本能力之一来要求考生。

专家学者在《高考考核内容与要求》中指出:

“历史是一条切不断的长河,但它在进行中又有曲折缓急,显示出进程中的阶段性以及各阶段的特征。

认识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和阶段特征是历史学科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不懂得阶段性和阶段特征就不会懂得历史现象和历史进程为什么会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的”。

“只有抓住了阶段特征和基本线索,才能深刻地了解历史的发展过程。

②明晰划分阶段的标准

单一标准是指以一个因素(如工具变化、人物活动、革命发展等)为依据来划分历史的发展阶段。

综合标准是指综合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来划分历史发展阶段。

在运用科学的标准划分历史阶段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a、要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以贯之,不能中途改换标准,以免造成逻辑的混乱。

b、要重视生产力标准、社会经济标准的运用,防止和克服历史阶段划分上的“左”的倾向。

c、单一标准与综合标准本身没有高低贵贱之别,运用得当都可以达到正确划分历史发展阶段的目的。

③突出阶段开始和结束的标志。

历史发展过程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当量的变化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便产生质的飞跃,于是历史就由旧阶段发展到新阶段了。

历史发生质变时,往往会发生突出的重大的事件。

这种事件可以作为阶段划分的标志。

在进行历史阶段和阶段特征教学时,应引导学生紧紧抓住这些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

当我们把一个历史事件作为一个历史阶段开始或结束的标志时,这一历史事件的重要性就自然地突现出来了。

对于这样的历史事件,教师应引导学生给予特别的关注,具体要求是:

弄清此事件产生的背景、原因;弄清此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与事件直接相关的人物;了解事件的基本过程;揭示事件的性质和实质;了解事件的影响等。

④关注阶段名称

为历史阶段命名,既要讲科学性,又要讲艺术性。

当然,科学性是第一性的。

所谓科学性是指阶段名称要客观、深刻地反映阶段的本质特征。

所谓艺术性,是指名称要准备、简洁、清晰,以及尽可能的生动形象。

由于科学性的要求,为表述严谨,阶段名称有时难免文字较长。

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在不损原意的前提下,对阶段名称加以简化。

如2003年《考试说明》实际上将50多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并分别命名为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探索与曲折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命名准确科学,但文字稍长,学习时可分别简化为“过渡时期”、“曲折前进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甚至“新时期”)。

⑤揭示阶段的特征

揭示某一历史阶段的特征,实质是寻求此阶段区别于其他任何阶段特有的质。

按综合标准划分的历史阶段,要揭示阶段特征,应从不同角度揭示其各方面特征,然后总括起来,揭示其总特征。

教材中每一章的标题,实际上就是阶段名称,阶段名称与阶段特征,尤其是与总特征之间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一般说来,阶段名称(章的标题)是总特征的文字表现。

也就是说,只有紧紧扣住总特征才可能获得科学的阶段名称。

从某种意义上说,抓阶段特征就是抓阶段的总特征。

总特征和方面特征的关系是纲与目的关系,纲举才能目张,总特征抓住了,方面特征就容易把握。

⑥抓住重点阶段及其特征。

(略)

⑦加强对阶段划分和阶段特征的考查。

在高三教学复习过程中,教师应主动设计,精心挑选一些以考查历史阶段划分和阶段特征为主要内容的试题。

就内容而论,这些题目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是考查作为阶段起始标志的题目;二是考查历史阶段划分的题目;三是概括阶段特征的题目;四是考查阶段联系与阶段特征比较的题目。

三、知识整合及其原则

1、知识整合

(1)《向社会主义过渡》图解

条件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

意义

建立、巩固新生政权背景:

内外压力

内政

巩固新政权措施

外交

向意义

背景

社经济形势严峻

会主要原因

主恢复发展国民经济①____________________

措施

义②____________________

过③____________________

渡④_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

时间

“过渡”总路线内容

实质

时间

一五计划

依据

内容

特点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成就

三大改造

理论依据

原因目的

方针政策

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内容

特点

意义

(2)中共在过渡时期执行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

①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同各民主党派实行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调动了民主党派的积极性。

1956年,又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②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政策,根据少数民族的意愿,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或土地改革,用和平的方式废除剥削制度,引导少数民族走社会主义道路,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③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53年又提出和平共处的五项基本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的问题的基本准则,1955年在亚非会议上又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④采取正确政策,使官僚资本比较完整地转变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并很快地恢复了生产。

⑤在土地改革中,采取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有利于减少土改的阻力,有利于稳定民族资产阶级,更有利于发展农村的经济。

⑥采取保护和鼓励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政策,对其进行合理调整,使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

⑦在工矿企业中进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废除了旧的各种压迫工人的制度,清除了隐藏的反革命分子和封建残余势力,废除了不合理的生产管理制度和技术管理制度,确立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调动了他们生产的积极性,工人普遍开展增产节约和技术革新运动,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⑧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⑨制定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⑩在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采取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

11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12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人民民主的国家性质,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根本政治制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调动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3)过渡时期,我国在财政经济方面取得的成就

①建国初期,没收国民政府的财产和官僚资本,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为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得到了恢复奠定了经济基础。

②1950年夏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在我国延续数千年的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使农村的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③通过“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打击了投机倒把,1950年春,物价稳定,结束了我国连续十多年物价暴涨的局面,人民政府赢得了人民的信任。

④通过统一财经,实现了中共财政的收支平衡、物资供求平衡、现金出纳平衡,1950年夏,国家的财政开始好转。

⑤通过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使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

⑥在农村,引导农民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大规模地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在工矿企业,进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恢复和发展了生产。

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

⑦1953—1956年的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⑧1953—1957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2、知识整合的原则和方法

(1)坚持原则:

①科学性与趣味性结合;②系统性与发展性结合;③中心突出与一般照顾结合;④知识传授与智能培养结合;⑤认知发展与情感激发结合;⑥教学基本要求与班级实际水平结合。

(2)方法多用:

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处理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整体照应。

从历史教学的整体目标和教学的整体内容考虑,进行内容的取舍,前后照应。

2、层次分明。

在教学要求和内容安排上要有层次性,既注意难易的坡度,又注意内容的衔接。

3、调整顺序。

教学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