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规模经济.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010821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116.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6章规模经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第6章规模经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第6章规模经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第6章规模经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第6章规模经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6章规模经济.docx

《第6章规模经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章规模经济.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6章规模经济.docx

第6章规模经济

第6章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6.1引言

在前面已经看到,H-O理论是建立在各国要素禀赋差异引起比较优势的基础之上的。

但是,这个理论本身还存在两个问题。

①对该理论的经验检验如何解释?

②某些假设不切实际,这就使得这个理论在解释当今国际贸易问题时遇到了很多困难。

本章用一些新的贸易理论弥补这个缺陷。

它们是建立在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新技术的传播和发展速度不同,等条件基础之上的。

6.2H-O理论与新贸易理论

放松H-O模型的假设并不影响H-O理论的正确性,但需要一些新的理论解释某些H-O理论不能解释的贸易问题。

放松假设1(两国、两种商品、两种要素),只能使分析更加复杂,但并不影响理论的正确性。

假设2(各国生产技术相同)通常是不真实的,现实中各国都使用不同的技术。

如果技术水平可以作为生产要素,那么基于各国技术水平差异进行的贸易也可以用H-O理论进行解释。

然而,各国的技术会发生变化,而基于这种变化进行的贸易就难以用H-O理论解释了。

这需要用技术差距模型和产品生命周期模型来解释。

假设3是在两国,商品X都是劳动密集型的,商品Y都是资本密集型的,这意味着要素密集度颠倒(逆转)的可能性很小。

要素密集度的颠倒会推翻H-O模型,不过现实中这种情况并不经常发生。

假设4是规模报酬不变,而国际贸易也可以在规模报酬递增的基础上进行。

规模报酬递增可以被看作是对于H-O模型的一个扩充。

假设5是两国均为不完全分工。

假设6的相同偏好已经被经验检验所证实。

各国之间的偏好差异还没有大到可以完全抵消各国生产要素的相对实际可用量之间的差异。

而这一差异解释了各国为什么会有相对商品价格的差异,进而解释了各国之间为什么会有贸易发生。

放松假设7(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均为完全竞争)会带来一些麻烦。

发达国家工业制成品贸易中差不多一半是基于产品差异和规模经济的。

这很难与H-O模型相协调,而需要新的理论。

放松假设8(国际间没有要素流动)只是对H-O模型作一些修改,并不是否定。

当国际间要素可以部分而不是完全自由流动时,使相对商品价格和相对要素价格均等所需的贸易额就会较小。

同样,运输成本和其他妨碍国际贸易流通的因素(假设9)只是减少了贸易额和贸易双方的收益,只是修正H-O定理和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如果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假设10),基于未利用或未完全利用资源的潜在比较优势就不会出现。

H-O理论就会错误预测贸易模式。

不过,在工业化国家,除了暂时的经济萧条和摩擦性失业(frictionalunemployment)以外,充分就业的假设是最容易被满足的。

放松假设11(各国贸易是平衡的)会出现一个问题:

具有逆差的国家进口了一些它本来具有比较优势而应该出口的商品。

由此可见,放松H-O理论的大部分假设都只需要对该理论作一些修改,而不是完全失效。

然而,有一些方面需要新的理论。

6.3规模经济和国际贸易

H-O模型的一个重要假设是:

两国、两种商品的生产都是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4)。

在规模报酬递增条件下,即使两国在各个方面完全相同,互利贸易也会发生。

这是一种H-O模型不能解释的贸易类型。

规模报酬递增是指:

产出水平增长比例高于要素投入增长比例的生产状况。

也就是说,如果所有的投入都增加1倍,产出将增加1倍以上。

由于大规模生产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劳动力进行专业分工,所以规模报酬递增是有可能发生的。

比如,每一个工人可以专门从事一项简单的重复性工作,这样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同时,大规模的企业可以使用更加专业化和高效率的大型机械设备,而小企业则难以做到。

图6.1显示了如何在规模报酬递增的基础上进行互利贸易的。

如果两国在各个方面完全一样,就可以用同样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和同样的无差异曲线表示它们的情况。

规模报酬递增时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凸向原点,或向内侧弯曲。

由于生产可能性曲线和无差异曲线完全相同,两国的无贸易均衡相对商品价格也是相同的。

在这里,两国孤立均衡相对商品价格为Px/Py=PA。

这也是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和无差异曲线Ⅰ在A点的公切线的斜率。

图6.1基于规模经济的贸易

Y

120B`

60E

40A

PA

B

04060120X

在贸易中,A国将在B点完全分工生产X,B国将在B`点完全分工生产Y。

然后通过彼此交换60X和60Y,每个国家的最终消费组合均将达到无差异曲线Ⅱ上的E点。

两国在贸易中均获利20X和20Y。

贸易获利只有在各国都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中实现规模经济时才会发生。

在没有贸易时,由于各国都想消费两种商品,所以每一个国家都不会完全分工生产其中的一种商品。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由于某种原因,A国沿着生产可能性曲线向A点右侧移动,则商品X的相对价格就会不断下降直到A国在X上实现完全分工为止。

同样,如果B国沿着生产可能性曲线向A点左侧移动,Px/Py就会不断上升,直到B国在商品Y上实现完全分工。

因此,两国的孤立均衡点A是不稳定的。

补充说明:

①两国各自不论是在商品X还是在商品Y上实行完全分工都没有区别。

现实当中,这种分工可能是由于某种历史原因造成的。

②在规模报酬递增条件下,两国要进行互利贸易并不需要两国在各个方面完全一致。

③如果规模经济在很大的产出水平上仍然存在,一国的少数几个企业就会获得某种商品的整个市场,从而导致完全垄断或者寡头垄断。

④在过去的十几年里,部分地区和产品的国际贸易急剧增加,跨过公司在国外大量建设生产线,于是产生了新的重要的国际规模经济(internationaleconomiesofscale)。

应该把规模经济或规模报酬与外部经济区别开来。

前者是指,当企业的产量扩大时,企业的生产平均成本下降,即规模经济或规模报酬递增,它存在于企业内部。

外部经济是指,当整个产业的产量扩大时,各个企业的平均成本下降(参见附录)。

与规模经济有一定关联的是林德(Linder)1961年提出了一个假设:

各国应该出口那些拥有巨大国内市场的制成品,也就是大多数人需要的商品。

一国在满足这样一个市场的需求过程中,可以获得日后向具有“相似偏好”和收入水平的国家出口该类商品所必需的经验和效率。

该国将进口国内高收入和低收入的少数人所需要的商品。

根据这种相似偏好和“重叠需求”的假设,具有相似偏好和收入水平的国家之间的贸易量是最大的。

不过,林德的假设只在他的祖国瑞典得到了证实,而在其他国家并不适用。

例如,为什么非天主教国家的日本和韩国大量出口人造圣诞树和圣诞卡,尽管它们国内这些商品的市场很小。

补充:

林德理论(LinderTheory)

瑞典经济学家,StaffanBurenstamLinder提出了这个理论,它与赫克歇尔-俄林理论截然不同,因为它几乎完全以需求为导向,而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则主要以供给为导向。

林德假定,消费者的偏好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它们的收入水平,一国的收入水平决定了该国特定的偏好模式(林德只考虑制成品的情况)。

该国具有代表性的消费者的偏好会转而产生对产品的需求,而这些需求又会导致该国厂商的生产行为。

一国生产的商品的种类就反映了该国的人均收入水平。

这一系列的特定商品就形成了一国出口的基础。

图林德模型中的重叠需求

商品

K

J

国I

家H

Ⅲ国G

家F

Ⅱ国E

家D

ⅠC

B

A

国家1收入水平

国家2

国家3

假设国家1的人均收入水平使消费者产生了对商品A、B、C、D和E的需求。

这些商品按照其“质量”或复杂性由低到高排列。

例如,商品A和B是低质量的商品,如服装或凉鞋,而商品C、D、E的质量级别较高。

假设国家2的人均收入水平略高一些,它可能需求并生产商品C、D、E、F和G。

商品F和G可能是质量级别更高的产品。

这些产品是国家1的低收入消费者无法购买的。

因此,每个国家都生产那些迎合本国居民的需求和偏好的商品。

给定生产结构,贸易会发生在那些具有“重叠需求(overlappingdemand)”的商品上,这意味着两国的消费者均需求某些特定的商品。

这里,商品C、D和E就会在两个国家之间进行贸易。

假设加入国家3,它比国家2具有更高的收入水平。

国家3的消费者可能需求的商品是E、F、G、H和J。

国家3将与国家2交换商品E、F和G,但它仅与国家1交换商品E(图)。

林德模型的重要观点是,制成品的国际贸易在人均收入水平相似的国家要比在不同的国家之间更加频繁。

林德的结论既符合产品周期理论的有关论述,也与我们观察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之间制成品贸易增长很快这一现象相一致。

林德理论经受了大量的实证检验。

一类常见的检验方式如,假定已知既定国家1与其贸易伙伴国之间的人均收入差距的绝对值数据。

同时,又得到国家1与其各个伙伴国之间的贸易密集度的信息。

林德假定这二者之间存在负的相关关系,因为它们的收入差距越大,两国相互从事贸易的密度就越低。

不过,通常具有相似收入水平的国家往往在地理位置上也相互靠近,因此也可能受到运输成本和文化相似性的影响。

即使这样,依然有一些研究支持林德理论。

林德还指出了贸易流向问题,即2国之间会同时出口和进口同一种商品。

实际上,林德的观点也就是“产品差异”,对于这种现象的解释也被称为“产业内贸易”。

此外,造成这种状况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任何一国的生产者都为本国大多数消费者进行生产。

那些具有特殊偏好,或者收入水平高于或低于平均水平的消费者将从其他国家进口他们所需商品(注:

这应该是用于发达国家,而不是用于发展中国家)。

如低收入国家1中的高收入者可以从国家2购入所需商品,而国家2的低收入者可从国家1购入商品。

表1997年某些国家的家庭支出在各种商品和服务上所占比重(%)

经济体

食品

服装

和鞋

燃料

能源

健康

护理

教育

交通

通讯

其他

消费

高收入国家

加拿大

法国

日本

美国

9

12

11

8

5

4

5

6

4

3

2

3

11

21

17

12

9

8

8

7

11

12

9

14

51

40

47

49

中高收入国家

博茨瓦纳

捷克

毛里求斯

土耳其

25

15

24

23

4

4

8

7

1

6

3

4

7

10

10

5

22

15

5

9

21

5

19

7

19

46

30

44

中低收入国家

伯利兹

伊朗

罗马尼亚

泰国

28

23

24

23

10

7

7

8

2

12

5

3

5

13

6

22

10

11

15

10

11

11

4

17

34

23

39

17

低收入国家

肯尼亚

摩尔多瓦

巴基斯坦

赞比亚

38

28

40

47

8

5

6

8

2

7

4

1

5

11

12

3

22

25

7

12

10

3

4

10

16

20

27

19

案例研究6.1新的国际规模经济(TheNewInternationalEconomiesofScale)

当今,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产品的零部件是在很多不同的国家生产的。

利用外部资源往往不是为了赢得更多的利润,而是保持竞争力的需要。

那些不从国外寻求廉价资源的公司不仅会在世界市场失去竞争力,甚至在国内市场也是如此。

美国公司花费1000亿美元寻求外部资源,从而节约了10-15%的成本。

如今外部资源占日本公司制造总成本的1/3还多,这为它们节约了20%的生产成本。

在当今迅速缩小的世界,公司必须不断寻求更廉价的资源和海外生产,以保持竞争力。

它们现在正面临着在世界生产体系范围内整合各部分运作的挑战,以利用新的国际规模经济。

对于公司来说重要的是,集中于那些在未来几代产品中对公司的竞争地位不可或缺的部件,同时利用外来提供者具有明显生产优势的部件。

6.4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A基于产品差别的贸易

在现代经济中,大部分商品是有差别的。

例如,一辆雪佛兰汽车与丰田、大众、沃尔沃或雷诺汽车都是不完全相同的。

这就使得国际贸易中有很大一部分包含了同一产业内或同一商品组中差别产品的交易。

也就是说,很大一部分国际贸易是差别商品的产业内贸易。

产业内贸易的产生是为了利用生产的规模经济。

也就是,国际竞争迫使工业化国家的各企业或工厂只生产某一产品的一种或少数几种款式,而不是生产全部款式。

这样可以保持很低的单位成本。

若只生产少数几种款式,企业可以为了长期持续生产使用更专业化和快捷的机械设备。

该国可以从其他国家进口其他款式和种类的商品。

由于消费者可以在生产的规模经济带来的较低的价格水平上有更多的选择,因此消费者在产业内贸易中获益非浅。

按照赫尔普曼(Helpman)、克鲁格曼(Krugman)、兰开斯特(Lancaster)等学者发现的产业内贸易模型,还有一些问题值得提出来。

首先,H-O模型中的贸易是基于各国比较优势或要素禀赋差异的,而产业内贸易是基于产品差别和规模经济的。

这样,要素禀赋差别较大的国家之间基于比较优势的贸易额较大,而在具有相同经济规模和要素比例的国家之间产业内贸易的份额较大。

第二,如果在规模经济条件下进行差别产品的生产,贸易前相对商品价格就不再能准确预测贸易模式。

特别是由于规模经济,一个大国生产某一商品的成本会低于一个小国。

然而,在有贸易的情况下,所有国家都可以在相同的程度上利用规模经济。

可以想象,小国也能向大国廉价出口相同的商品。

第三,H-O模型预测贸易会降低一国稀缺资源的收入。

与之相比,基于规模经济的产业内贸易可以使所有要素都获得收入。

例如:

欧盟的形成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制成品的贸易开放都没有遇到利益集团的阻挠,而劳工力量强烈反对工业化国家与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开展自由贸易。

因为后者是产业间贸易,而不是产业内贸易。

这会引起工业化国家某些产业的完全崩溃和大批劳动力在其他产业再就业的问题。

最后,产业内贸易与产品零部件的国际贸易的飞速发展密切相关。

不少大企业为了使其生产成本最小化,经常在不同国家生产同一种产品的不同零部件。

这种方式(利用各国的比较优势)可以被认为是现代生产条件下对H-O基本模型的一个扩展。

同时也为一些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可以得出暂时的结论:

比较优势确定产业间贸易的模式,差别产品生产中的规模经济引起产业内贸易。

在当今世界上,两种类型的国际贸易同时发生。

要素禀赋的差别越大(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比较优势和产业间贸易就越重要。

而当要素禀赋比较相似时(如发达国家之间),产业内贸易就会占主导地位。

不过正如兰开斯特(Lancaster)指出的,即使在产业内贸易中,“背后也有一些比较优势的成份(comparativeadvantageissomewhereinthebackground)”。

可以说,产业间贸易反映了自然的比较优势,而产业内贸易反映了获得的比较优势。

更为重要的是,考虑到各国有技术和要素价格的差别,由于非贸易品和运输成本的存在,利用更多的可细分的要素禀赋以及贸易数据,可以知道大量的产业内贸易事实上是基于要素禀赋的国际性差别和比较成本不同的基础之上的。

这样,产业内贸易与H-O理论之间的矛盾并没有那么大。

也就是说,大量的产业内贸易事实上是以要素禀赋的差异和比较成本为基础的。

例如,美国从墨西哥进口的计算机可能是将高技能的美国劳动力制造的电路板与低技能的墨西哥劳动力的工作相结合的产物。

案例研究6.2美国汽车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表6.1美国汽车产品的进出口额(亿美元)

年份

加拿大

墨西哥

拉丁美洲

西欧

日本

全世界

进口

1965年

1973年

1980年

1985年

1990年

1995年

2000年

2001年

1.1

49.2

78.7

207.7

277.1

416.3

587.5

528.6

 

2.2

29.3

43.9

121.1

283.0

283.4

3.7

4.1

35.2

51.9

127.1

292.4

296.3

0.7

31.4

67.3

118.4

132.7

156.5

291.1

296.4

0.1

24.1

118.5

245.5

301.2

349.4

444.9

423.6

1.9

105.5

269.4

585.7

785.1

1080.2

1702.0

1651.6

出口

1965年

1973年

1980年

1985年

1990年

1995年

2000年

2001年

6.2

41.2

95.4

163.2

194.8

289.4

382.3

341.6

 

13.5

27.2

35.7

51.4

132.8

127.9

1.2

30.9

28.4

40.1

45.5

79.2

154.2

149.0

0.7

4.8

14.6

11.5

36.5

54.5

65.5

75.3

0.9

1.9

2.1

15.2

40.7

27.3

21.1

8.7

60.3

167.4

210.7

325.5

525.1

672.0

634.2

B产业内贸易的侧度

产业内贸易的水平可以用产业内贸易指数(T)来衡量:

其中X和M分别表示对一种特定的产业或商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子使用绝对值。

T的取值范围是0-1。

当一个国家只有进口或只有出口(不存在产业内贸易)时,T=0;当对于某一种商品的进口等于出口(产业内贸易达到最大)时,T=1。

格鲁贝尔(Grubel)和劳埃德(Lioyd)计算了1967年10个工业化国家不同产业的T指数。

他们发现,在原油和润滑油产业,10国的T值加权平均值为0.3,而化学工业为0.66,混合加权平均值为0.48。

这说明,这10国贸易额中有一半是由于同一产业差别商品的交易引起的。

而且,T值有上升倾向,1958年为0.36,1964年为0.42。

但是,使用T指数衡量产业内贸易的程度有一个很严重的缺陷,即如果使用不同的范围定义产业或商品种类时,获得的T值会有很大差异。

尤其是,定义某一产业的范围越大,T值也越大。

原因是,对于一个产业的定义范围越大,一国进口和出口这一范围内差别产品的可能性就越大。

因此,使用T指数应该慎重。

补充:

产业间贸易也称为净贸易,即某产业出口与进口之差。

如果出口大于进口,净贸易额为正值,反之为负值。

产业内贸易是进口与出口相抵消的那部分贸易。

如补充图表所示,2001年美国出口了273.9亿美元的计算机,同时进口了476.5亿美元的计算机。

计算机的净贸易额或产业间贸易额为202.6亿美元,而产业内贸易额为547.8亿美元(即273.9亿美元的出口以及相同金额的进口)。

这样,计算机产业内贸易占贸易总额(750.4亿)的绝大部分(73.01%)。

补充表美国特定产品的国际贸易(2001年,10亿美元)

A.与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相符合的产品

产品

美国出口

美国进口

纯出口占贸易总量的比重

小麦

玉米

咖啡

大豆

煤炭

石油及石油产品

塑料材料

飞机

服装及饰物

鞋类

医疗器械

玩具

3.38

4.76

0.37

5.45

1.83

8.54

13.51

44.69

7.01

0.81

8.09

0.68

0.28

0.14

1.68

0.03

0.67

84.99

6.31

21.09

63.79

15.25

5.47

8.74

+85

+94

-64

+99

+46

-82

+36

+36

-80

-90

+19

-86

B.与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不相符合的产品

药品

钢铁

汽车发动机

计算机

汽车

15.42

5.97

6.86

27.39

18.36

18.65

13.74

6.66

47.65

109.97

+9

-39

+1

-27

-71

C产业内贸易的正规模型

图6.2就是产业内贸易的正规模型。

D是销售差别产品的厂商面对的需求曲线,由于很多其他厂商也出售相同的产品,该厂商面对的需求曲线比较有弹性(斜率较小),这意味着价格的微小变化会影响到厂商销售额的较大变动。

垄断竞争这种市场组织形式表示,很多厂商出售同一种差别产品,且进出该产业比较容易。

由于厂商为了增加销售额必须降低商品的单价(P),因此该厂商的边际收益曲线(MR)低于它的需求曲线,即MR

图6.2垄断竞争条件下的生产和定价

P

5

4A

AC

3

ED

2MC

MR

03Q

如果只生产一种产品的一个或少数几个种类,厂商在生产中就会面临规模报酬递增,因此其平均成本线(AC)是向下倾斜的。

同时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MC)低于AC曲线。

原因在于,如果AC是下降的,MC一定小于AC。

厂商的最优产量是3单位,即MC与MR的交点。

在较小的产出水平上,MR大于MC,该厂商应该扩大产量。

而当产量大于3时,MR

在需求曲线上的A点,厂商得到的单价是4。

这意味着该厂商正好保证了收回成本(在长期中只获得投资的正常利润)。

假设A国是劳动丰富的国家,X是劳动密集型产品,B国是资本丰富的国家,Y是资本密集型的产品。

如果X和Y是同质的,按照H-O理论,A国将出口X进口Y,而B国出口Y进口X。

这就是产业间贸易,它只反映了两国的比较优势。

如果X和Y都有不同的种类,A国仍是X的净出口国(这是基于比较优势的产业间贸易),同时它还需要进口某些其他种类的X,并出口某些种类的Y(这是基于规模经济的产业内贸易)。

同样,B国仍是某些种类的净出口国,但他也会进口某些种类的Y,并出口某些种类的X。

A国和B国各自对X和Y的进出口反映了基于比较优势的产业间贸易。

同时,A国也进口某些种类的X并出口某些种类的Y,而B国也进口某些种类的Y并进口部分种类的X。

也就是说,两国对于这两种商品的市场有一个互相渗透,这反映了基于规模经济的产业内贸易。

于是,如果产品是同质的,就只有产业间贸易,如果产品是有差别的,就会发生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

两国的要素禀赋和技术越接近,与产业间贸易相比,产业内贸易就越重要,反之亦然。

由于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业化国家在要素禀赋和技术上越来越相似,产业内贸易相对于产业间贸易的重压迫程度也越来越大。

案例研究6.3产业内贸易的增长

表6.2部分国家制成品贸易中产业内贸易所占百分比(%)

国家

1988-91年

1996-2000年

国家

1988-91年

1996-2000年

法国

加拿大

奥地利

英国

墨西哥

匈牙利

瑞士

德国

比利时、卢森堡

西班牙

荷兰

美国

瑞典

75.9

73.5

71.8

70.1

62.5

54.9

69.8

67.1

77.6

68.2

69.2

63.5

64.2

77.5

76.2

74.2

73.7

73.4

72.1

72.0

72.0

71.4

71.2

68.9

68.5

66.6

丹麦

意大利

波兰

葡萄牙

韩国

爱尔兰

芬兰

日本

新西兰

土耳其

挪威

希腊

澳大利亚

61.6

61.6

56.4

52.4

41.4

58.6

53.8

37.6

37.2

36.7

40.0

4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