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语文必修4粤教版课后检测19 谏太宗十思疏.docx
《春语文必修4粤教版课后检测19 谏太宗十思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语文必修4粤教版课后检测19 谏太宗十思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春语文必修4粤教版课后检测19谏太宗十思疏
19 谏太宗十思疏
自古以来,“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轻者贬谪削官,重者惨遭灭门之祸。
如比干被剖腹挖心、屈原遭放逐、司马迁蒙宫刑之辱等。
功臣谋士谈虎色变,封堵进谏言路。
但是仍有无数谋臣良相,他们怀着一颗赤胆忠心,出于对国家命运的深虑、对民族存亡的忧患,勇敢地向君王冒死直谏,赢得一世美名。
美字体
思
国
之
安
者
,
必
积
其
德
义
。
赏美文
一双筷子何以毁掉一个国家
秦 强
《韩非子·喻老》中载:
“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
”贵为一国之君的纣王做了一双象牙筷子,就让身为三贤之一的太师箕子感到恐怖,原因在于,箕子害怕的不是象牙筷子本身,而是由象牙筷子引发的一系列后果。
象牙筷子肯定不能配土瓷瓦器,要配犀碗玉杯;犀碗玉杯肯定不能盛粗茶淡饭,要配山珍海味。
吃山珍海味就不能粗布葛衣、茅草陋屋,而要锦衣华车、琼楼玉宇……箕子“畏其卒,怖其始”,从一双象牙筷子身上看到了纣王的欲望难平,为殷商王朝的前途命运感到担忧。
果然,“居五年,纣为肉圃,设炮烙,登糟丘,临酒池,纣遂以亡。
”
一双小小的象牙筷子何以能够毁掉一个泱泱大国?
显然,毁掉殷商王朝的是筷子背后的奢靡享乐。
历史和现实莫不证明,勤俭节约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同时还是基本道德底线。
奢华的潘多拉盒子一旦打开,各种贪欲接踵而至,永无尽头。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当无限膨胀的贪婪欲望遇到了不受节制的恣意权力,结局就是意料中事。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对个人来说,德为立身之本,俭为养德之道。
勤俭节约可以降低人的物质欲望,减少外物的刺激需求,通过清心寡欲来修身养性,提升内在的道德修养。
历史上,富甲天下的邓通饿死街头,富可敌国的石崇收监问斩,贪恋专权的刘瑾招致凌迟,国之巨贪的和珅狱中自缢……这些生前锦衣玉食、不可一世之人,最后结局无一不是财尽人亡、身死名灭。
对国家来说,勤俭节约是立国之本,也是治国之道。
俭可以养廉,廉可以治国。
即使是处在繁荣盛世的贞观之治时期,魏征仍不断谏劝唐太宗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历史表明,勤俭和廉洁如同一对孪生兄弟,克勤克俭往往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勤俭不兴,贪欲不止;节约不行,欲壑难平。
考究不少落马的豪贪巨蠹,其贪污腐化的直接起因,往往是一包名烟、一瓶美酒、一顿大餐、一块好表,之后就慢慢放弃了勤俭节约的底线,渐渐养成了奢靡享乐的恶习,最后走上了违法犯罪的不归路。
最近爆出的一些触目惊心的“老虎案”,无一不是背弃了节俭节约原则,走上了奢靡享乐的歧途,在贪腐堕落的泥坑中越陷越深,最终沦为国家的罪人。
各级干部应当懂得,唯有把勤俭作为一种境界去修养、作为一种品格去恪守,才能自由行走在清正的大道上。
(有删减)
魏征是唐太宗的一面镜子,魏征的直言敢谏照出了太宗的宽容与大度,魏征的“十思”也照出了太宗的骄奢之气与蜕变之态。
正因为魏征这面镜子的存在,唐太宗才悬崖勒马,保住“从谏如流”的晚节,使贞观盛世得以善始善终。
从此一段君臣佳话亘古流传,一代盛世光景彪炳千秋。
这是魏征的幸事,是太宗的幸事,也是天下的幸事。
[写作运用]适合“为政者善纳谏”“从谏如流”“广开言路”“倾听”等话题。
“从谏如流”常被用来形容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古语云:
“古之贤君,其从谏也,犹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由此可见,古人对此是非常推崇的。
波兰的谚语也说:
“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至此,我们是否可以下个结论:
从谏如流,多多益善,听从一切的谏议?
否也,我认为。
因为塞纳克说:
“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其错误是一样的。
”但丁也斩钉截铁地说: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既然这么多的古训、名人的说法都莫衷一是,我认为:
最好给“从谏如流”上把锁。
这不仅符合唯物主义要辩证地看问题的理论,同时,也已被许许多多的事例所证明。
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终落得个葬身火海;唐太宗虚心纳下,开创“贞观盛世”;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的诤谏于不顾,无奈客死他乡;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从谏如流”势在必行。
但另一方面,“从谏如流”并不等同于“亦步亦趋”,我们应有所取舍,去粗存精,舍害存益,否则,必将适得其反,未受其益,先受其害。
孟尝君有好士之名,府下食客三千,可谓极矣,可王安石却给他一个“鸡鸣狗盗之雄”的称号,何也?
就是因为他不加取舍,逢言便听,以致自己没有了主见。
“邯郸学步”的寓言虽与从谏没有什么太大的关联,可它却昭示着一个道理:
外来的影响如果处理不好,虽然抱着一个美好的愿望,也只能收获一个痛苦的果实。
因此,我们既要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别人。
不一味地“闭门造车”,也不傻乎乎地人云亦云,而解决此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一把锁:
当需要的时候,这把锁要自动打开,敞开“从谏”的大门;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呢,它又应该及时地锁上,把外来的干扰拒之门外。
面对纷繁的大千世界,我们应有一定的鉴别力,而那思想上的独立和兼容,才是我们作为人的根本基石。
作为万物之长的人类,我们应该骄傲,我们是最高级的,但我们应随时警惕走向极端——相信一切和怀疑一切。
相反,我们应学会于相信中存怀疑,于怀疑中寻找信任。
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那把锁。
鉴于此,不妨修正一下但丁的名句来表达我内心的想法: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来纠正我们的错误!
(《给“从谏如流”上把锁》)
一、基础巩固
1.对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闻求木之长者 长:
高
B.必浚其泉源浚:
疏通,挖深
C.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殷:
深
D.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黜:
排斥,罢免
解析:
A项,长:
生长。
答案:
A
2.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因为诬上,卒从吏议
B.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其皆出于此乎
C.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吾尝终日而思矣
D.虽在下愚,知其不可
虽董之以严刑
解析:
A项,因:
因为,介词。
B项,代词,它的/表揣测语气,大概;C项,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修饰;D项,连词,虽然/连词,即使。
答案:
A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B.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C.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D.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解析:
A项中“根本”古义为树木的根;今义为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B项中“纵情”古义为放纵情感;今义为尽情。
C项中“骨肉”古今都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
D项中“聪明”古义是两个词,灵敏;明亮。
今义指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
答案:
C
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必固其根本
B.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C.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D.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解析:
“乐”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其余三项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思分别是“使……稳固”“使……安宁”“使……快”。
答案:
B
5.下列句子与“寡人将加大诛于子”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
A.斯亦伐根以求木茂B.董之以严刑
C.青,取之于蓝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解析:
B、C、D三项与例句,都是状语后置句。
答案:
A
6.下列对文章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魏征这篇谏疏是规劝唐太宗李世民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B.疏,是文体,给皇帝上的奏章。
这篇奏章,提出十条建议,劝谏太宗。
C.全文在章节结构上形成正反对比,如“积德义”与“德不厚”的对比等。
D.第二段以历代帝王为例说明“创业容易守业难”的道理。
解析:
D项,“以历代帝王为例”错,而且其中的观点并不是作者要陈说的观点。
答案:
D
二、迁移发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唐太宗任人唯贤
武德末,魏征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太子阴相倾夺,每劝建成(即太子)早为之谋。
太宗既诛太子,召征责之曰:
“汝离间我兄弟,何也?
”众皆为之危惧。
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
“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
”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
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
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
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
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
又劳之曰:
“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
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
”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
深谋远算,多所弘益。
太宗尝谓曰:
“卿罪重于中钩[注],我任卿逾于管仲。
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与卿者乎?
”六年,太宗幸九成宫,宴近臣。
长孙无忌曰:
“王珪、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者又同此宴。
”太宗曰:
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
征再拜曰:
“陛下导臣使言,臣所以敢言。
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
”太宗大悦,各赐钱十五万。
七年,代王珪为侍中,累封郑国公。
寻以疾乞辞所职,太宗曰:
“朕拔卿于仇虏之中,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
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
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
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
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
”征乃止。
(《贞观政要·任贤》)
[注] 中钩:
春秋时,齐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位,管仲辅佐公子纠。
一次,管仲用箭射中公子小白的衣带钩。
后公子小白获胜即位,是为齐桓公,他以管仲为相。
7.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
B.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
C.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
D.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
解析:
注意名词作主语或宾语。
答案:
C
8.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德末”中的“武德”是以皇帝年号纪年,是唐高祖李渊的年号。
B.“太子洗马”中的“洗马”即“在马前驰驱”之意,为太子的侍从官,是辅佐太子,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员。
C.“擢拜谏议大夫”中的“擢”指降官,类似的还有“左迁”“谪”等。
D.“太宗幸九成宫”的“幸”指皇帝亲临到某地。
解析:
“擢”指的是升官。
答案:
C
9.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魏征原是太子的谋臣,唐太宗既诛太子,本要降罪于他,但魏征动之以情,终于使唐太宗宽恕了他。
B.“王珪、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者又同此宴。
”这句话说明长孙无忌对唐太宗厚遇魏征表示可以理解。
C.魏征归附唐太宗后,觉得遇见了知己之主,因而对以前的所为感到惭愧难当,决心效忠唐太宗,竭尽其用。
D.本段文字表明唐太宗任人唯贤,胸襟宽广,即使对魏征这样来自敌对营垒的人也不计前嫌,委以重任。
解析:
A项,无“动之以情”之意;B项,是难以理解;C项,没有感到惭愧。
答案:
D
10.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寻以疾乞辞所职。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如果陛下您不采纳我的直言,我又怎么敢冒犯龙颜、触犯忌讳呢?
(2)不久因为生病请求辞去官职。
(3)经过良匠的反复锤炼就成为宝器,被人所珍视。
(4)虽然有病,还不衰老,怎么能让你这样辞职呢?
三、创新语用
1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广州市被评为“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省会级城市)”,上榜理由如下:
广州是一个极富浪漫气息、充满快节奏的城市,被人称为“第三世界首都”,南中国的“购物天堂”。
高速发展的经济,风光旖旎的环境,古韵十足的骑楼,唱腔多变的粤剧,琳琅满目的美食……让你深切地享受到“玩在广州”“食在广州”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这里的生活是快节拍的,但每一个人的匆忙都是激情四射、斗志昂扬的,忙碌过后的生活更充满了轻松闲适感。
试想,闲暇时,与友人一起K歌,购物,喝早茶,逛花市,看粤剧,尝粤菜,观羊城……多么惬意爽快的事情。
它让你把工作中的繁杂和生活里的琐碎全抛到九霄云外,尽情地陶醉在这幸福快乐的时光里。
请依据这段文字,概括广州市成为“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省会级城市)”的四点理由(每点不超过10个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高速发展的经济;②风光旖旎的环境;③底蕴深厚(丰富多样)的文化;④激情而又惬意的生活。
1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俗话说:
伴君如伴虎。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臣子上疏劝谏帝王确非易事。
历史上比干挖心就是千古明证。
然而,魏征一生上疏言事二百多次,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因此获得唐太宗的盛赞。
这说明,他不光有过人的勇气,②_______________。
魏征劝谏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因此,③___________________,还获得了“诤臣”的美誉。
这不得不归功于他高超的劝谏艺术。
魏征进谏,语言真诚谦虚,委婉通达,入情入理,分寸有度。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不仅没有招致杀身之祸 ②更有高超的劝谏智慧(艺术) ③他不仅没有触怒龙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