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第九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003353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第九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第九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第九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第九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第九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第九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docx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第九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第九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第九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docx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第九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第九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贮蓄(zhù)称职(chèn)狡黠(xiá)陛下(bì)

B.匿笑(nì)迸溅(bèng)伶仃(lín)炫耀(xuàn)

C.援助(yuán)猝然(cù)尴尬(gǎ)嬉戏(xī)

D.吆喝(yāo)诀别(jüé)扒窃(pá)头衔(xián)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

B项的注音有误,应为伶仃(líng);C项的注音有误,应为尴尬(gāngà);D项的注音有误,应为诀别(jué)。

故选A。

2.选出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

A.峭璧竭然不同惊慌失错踉踉跄跄

B.绵延心旷神怡获益匪浅骇人听闻

C.颤动大相径廷豪不犹豫随声附和

D.愕然恍然大悟各得奇所鸦雀无声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A项的字形有误,应为“峭壁”“截然不同”“惊慌失措”;C项有误,应为“大相径庭”“毫不犹豫”;D项有误,应为“各得其所”。

故选B。

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A.被誉为“最美司机”的吴斌,几十年如一日服务乘客,任劳任怨,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顶着肋骨被撞断和肝脏破裂的剧痛,停稳汽车,保障了乘客的安全。

B.她小心翼翼地撕开信封,将里面的紫色信笺拿出来,认真地读着每一个字。

C.他俩表演的双簧真是太有趣了,连一向严肃的林老师都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D.这个决定让我们莫名其妙,本来喧嚣的教室,立即变得鸦雀无声。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对成语的辨析与运用。

C句“忍俊不禁”忍不住笑了与“笑了”重复,故选C。

考点:

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使我们磨炼了意志,增长了知识。

B.他看见大病初愈的朋友脸上露出了笑容。

C.绍兴黄酒是全国最大的黄酒产地。

D.思想内容是否健康,是衡量作品好坏的重要标准。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修改病句要尽量不改变原意,在原意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改动的字数要尽量少。

常见的病句类型有: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

A缺少主语,删去“使”。

B主语不明,不知道是“他”笑了还是“朋友”笑了。

C主谓搭配不当,改为绍兴是全国最大的黄酒产地。

考点:

辨析或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选自寓言故事集《伊索寓言》,它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

B.《小圣施威降大圣》选自《西游记》,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的作品,该书被列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C.马致远,宋代作家,代表作有《天净沙•秋思》等。

D.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著有小说《骆驼祥子》,戏剧《茶馆》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C中应是“马致远,元代作家,代表作有《天净沙·秋思》等。

考点:

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6.下面语段的空白处依次填入一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遁思。

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让我们学做藕的事吧,。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②把芬芳献给他人

③以苦心孕育未来④以宽阔拥抱生活

A.②①④③B.④②③①C.③②④①D.①④③②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句子的选用。

要按照题目的要求结合具体语境进行选句。

根据句段首句可以推断,下文中的句子应该是对首句的展开,要结合语境把各部分莲叶、荷花、莲子、藕的特点及品质联系起来。

故选B。

7.诗文默写。

(1)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书有感》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

《泊秦淮》

(4)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的交替,蕴含自然理趣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的优美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__________,________,跟清风流水应和着。

【答案】

(1).随君直到夜郎西

(2).似曾相识燕归来(3).烟笼寒水月笼沙(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6).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8).唱出宛转的曲子

【解析】

【详解】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

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

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句子,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

“郎”“燕”“渐”“喉”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

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出现错别字、形似字。

8.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乌龟与老鹰

乌龟请求鹰教他飞翔,老鹰劝告他,说他的本性根本不适合飞翔。

乌龟再三恳求,老鹰便把他抓住,带到空中,然后扔下。

乌龟掉到石头上,摔得粉碎。

(1)这个故事出自《________》,说明了________的道理。

(2)这本书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你还知道其中什么有趣的小故事吗?

请举出一例。

_______________

【答案】8.《伊索寓言》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性,不可违背规律。

9.如:

“龟兔赛跑”、“狼来了”、“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等故事

【解析】

【8题详解】

试题分析:

这是对《伊索寓言》这部名著的考查,考查较为浅显.《乌龟和老鹰》的故事基本上人人皆知,但出处有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但平时有积累则没有问题.我们的名著导读里面有相关内容,学习时自己要注意积累。

整体感知故事,从乌龟的身上可以得到故事的道理所在,即说明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性,不可违背规律。

"老鹰劝告他,说他的本性根本不适合飞翔"也告诉我们,要善于听从别人的劝告,要多考虑别人的意见.

考点:

识记文学名著内容。

能力层级为识记A。

【9题详解】

试题分析:

开放性试题,只要你写出你认为是有趣的小故事即可。

考点: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能力层级为探究F。

9.作家______1923年发表了《繁星》《春水》两部诗集,创作上受到印度诗人________的影响,其诗歌作品善于捕捉刹那间的灵感,以三言两语抒写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

【答案】冰心(谢婉莹)泰戈尔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

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要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此题考查的是《繁星》《春水》。

考点:

识记文学名著内容。

能力层级为识记A。

10.近年来,“候鸟儿童”现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之一。

学校就此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下面是同学们收集的材料。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给“候鸟儿童”下一个定义。

(不超过35个字)

很多鸟类具有随季节变化而迁徙的特征。

夏末秋初,这些鸟类由繁殖地往南迁徙到过冬地,春天由过冬地向北再返回到繁殖地。

这些随季节变化而南北迁徙的鸟类被称为“候鸟”。

近年来,大批农村青壮年进入城市打工,从事卖菜、卖早点、卖服装等工作,生活水平较低。

他们把辛苦钱攒下来,每逢寒暑假,让远在家乡读书的孩子来和自己团聚,享受短暂的亲情。

这些孩子不得不像候鸟一样,往返于自己的家乡和父母的打工地之间。

(1)“候鸟儿童”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儿童。

(2)为了表达对“候鸟儿童”的关爱,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有益的行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0.在寒暑假,往返于家乡与父母打工地之间与父母短暂相聚。

(意对即可)11.略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

根据材料中“大批农村青壮年进城打工”“孩子利用寒暑假到城里与父母团聚”的内容来给“候鸟儿童”下定义即可。

考点: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

方法应围绕儿童的身心发展,与父母的沟通,人身安全等方面作答。

考点: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1.解释词语。

(1)广才_______________

(2)不能励精______________

12.翻译句子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13.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

1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答案】11.

(1).增长

(2).振奋

12.

(1)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2)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13.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浮躁。

1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此题要注意“广”在这里是动词,意思是“增长”;“不能励精”的意思是:

无法振奋精神,“励”的意思是“振奋”。

【12题详解】

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

一般要求直译。

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

“明”“致”“淫慢”“险躁”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

根据文中信息“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可知,诸葛亮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这篇文章是诸葛亮写给自己儿子的一封信,作者就学习和修身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阅读原文可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意思是: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这句话最能表现“志当存高远”的意思,应该熟练掌握。

选自《诸葛亮集》作者:

诸葛亮年代:

三国

参考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那时候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对比阅读《春》和《济南的冬天》,完成后面小题

【甲】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

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朱自清《春》

【乙】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老舍《济南的冬天》

15.请给甲、乙两个文段各拟一个小标题(字数不多于5个字)

【甲】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

16.甲、乙两个文段都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景物?

请分别具体列出它们的写景顺序?

17.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说说它们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1)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2)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18.“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请结合原文,谈谈“妙”在哪些地方?

【答案】15.甲:

春花图乙:

雪后的山

16.都用了空间顺序。

甲文:

树上——花下——遍地

乙文:

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17.

(1)蜜蜂忙碌的热闹景象,侧面写出春天百花盛开的景象,表现作者内心无尽的喜悦。

(2)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了山尖连接着蓝天的秀美景象,表现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

18.(6分)①妙在雪之小,例如: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②妙在雪之色,例如:

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③妙在雪之态,例如: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解析】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

根据文段写的景物来拟写标题,甲文写的春花,乙文写的是小雪后的小山。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

甲文先写树上再写到树下,乙文先写山上、山尖、山坡、山腰,因此是空间顺序。

考点:

分析记叙的顺序。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

抓住题目中的加点词语,判断是哪种写法,第一句拟人也是侧面描写,第二句是人物的心理活动,说明其所表达的“我”的情感即可,要用评价语“形象生动”“突出”等。

考点:

分析作品描写手法。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

此段运用了拟人比喻修辞手法,也用了衬托的写作手法,把雪的光彩和颜色描写的很精彩.细致写出了雪的情态。

因此可从这些方面加以分析。

考点: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能力层级为探究F。

阅读《父亲的清明节》完成后面小题

父亲出生贫农,身高155公分,天生对子眼,脾气暴躁,性格内向,他讨到妈妈这样漂亮的老婆真是生对了时代。

那是一个讲究“根正苗红”的时代。

他的爱情在那个春天,因根正而苗红,因苗红而滋滋拔节,我姐是第一节,我是第二节,我妹是第三节。

有年清明,他带我去上祖坟。

他买了鞭炮、香烛和纸钱,我跟在他后面,保持着距离。

紧跟着父亲是十分危险的,他会突然回转身揪住我的衣领,责怪我很久以前做的一件错事。

到了坟上,他燃香点烛,放炮磕头。

然后,叫我过去磕头。

那些土堆土坑长满了灌木和杂草,据说里面住着我的祖先,我没见过他们,所以就没父亲那样老实。

我腰都没弯,点了几下头。

A父亲怒喝一声:

“头点地!

”我看见他的额头上果然沾着一块黑土,就把头狠狠地砸下去,砸得额头上尽是黑土。

父亲口气稍有缓和:

“你不磕头,祖宗不会保佑你。

祖宗不保佑你,你不会有出息。

父亲追,我跑。

这是以前村子里经常出现的画面,每次我都被他逮住,受他一顿好打。

突然有一次,我意外发现自己长劲了,父亲竟然追不上我。

我得意地站在田埂那头,回望着他。

他没追了,扯开喉咙骂,脸涨得通红,仿佛在流血。

我突然觉得父亲好可怜,我甚至担心父亲会“流血”而死。

不由自主地垂下头,我向父亲走去,准备承受他一顿痛打。

但意外是,我越走近他,他的骂声就越小。

当我走到他身边时,他的咒骂变成了一句不太温存的关切:

“快回去吃饭,饭凉了。

那次没有追上我,显然伤害到了父亲的自尊。

他从此不再追我、打我,连骂都少了。

我开始步入“自然生长”的轨道,好在深埋地下坟中的祖宗没有因为我的不虔诚而不保佑我。

我长大了,按照自然规律成长为一名男人,按照社会需要成长为一名公民,按照自身理想成长为一个诗人。

而我的父亲,随之而老去。

老年痴呆症让他变成一个淘气的孩子。

他强行将蒸菜的垫架放进炊壶里,并用炊壶煮饭。

他深夜醒来,质问我妈为何睡在他家里,并命令她“回自己家去”……

有年清明,我带他去祖坟上扫墓。

我买了鞭炮、香烛和纸钱,牵着他的手。

现在他不会揪住我的衣领责怪我了。

他缩头弓背,两只脚机械地走着,他比以前更加矮瘦,像捏在我掌心的一个揉皱的小小纸团。

到了坟上,我燃香点烛,放炮磕头。

父亲突然望着我傻笑。

我沿着他的视线摸摸自己的额角,原来那里沾了一块黑土。

我也笑了,想起多年前,他对我一声怒喝“头点地”,我把额头使劲往地上磕,不禁笑出泪来。

俄顷,我感到一股异乎寻常的灼热,抬头一看,呆住了。

父亲拿着我插在坟头的香烛,点燃了附近一片茶林。

风吹火猛,一忽儿,半边天都是红的了。

我狂喊“救火”,幸而山下田里的乡亲看到山火,冲上来群起而救之,才未酿成大祸。

我当场赔付了八百块钱。

乡亲们走了。

我疲惫地坐在地上,看着满山焦土,B气愤地对父亲喝道:

“头点地!

”父亲站在那里,像认错的孩子,头差不多缩到脖子里去了。

又过了些年。

那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仿佛要特意来看看父亲。

在妈妈的看护和春天的抚慰下,父亲安详地去世了。

他的遗体躺在床上,就像一片薄薄的叶子。

每年清明,我都要去父亲的坟头坐坐。

点烛,燃炮。

更多的是静默。

悲伤像草一样被除掉了,尘世的喧嚣在烛火炮声里灰飞烟灭,剩下的只能是无边地静默。

19.文章主要记叙了父亲的哪几件事?

请简要概述。

20.试分析文中A、B两处人物“怒喝‘头点地!

”的原因。

A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章描写笔法细腻而有生活气息,请分析下列两个比喻句的表达效果。

(1)他缩头弓背,两只脚机械地走着,他比以前更加矮瘦,像捏在我掌心的一个揉皱的小小纸团。

(2)悲伤像草一样被除掉了,尘世的喧嚣在烛火炮声里灰飞烟灭,剩下的只能是无边地静默。

22.材料链接

(1)传统的“孝”比较强调长幼有序、顺从父母,新时代,“90后“‘00后”孝顺观有了新的特点。

A.节日里我会给爸妈写小卡片,感谢他们的付出,告诉他们“我很爱你们”。

B.我认为“孝”跟“顺”不是一码事,爸妈也有错的时候,比如,我一用电脑,我爸就不高兴,但需要的时候我还是会偷偷用的。

C.我偶尔会和妈妈聊聊明星的八卦,这是有科学一句的哦,专家证明现代人压力很大,适度地八卦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

(2)根据平凉“孝行少年”张晓改编的电影《我和妈妈》。

(3)《韩诗外传》卷九: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意为“风不止,是树的无奈;而亲不在,则是孝子的无奈”。

感叹子女希望尽孝时,父母却已经亡故。

作为90后、00后且处于青春叛逆的同学们,多以张扬个性为名在家中对父母色厉、行傲、我行我素……请结合自身的实际,谈谈你对行孝的理解。

(不少于50字)

【答案】19.清明带儿子去上坟,教育儿子对祖先要恭敬。

一次追打已渐长大的儿子未果。

年老后一次随儿子清明上坟,因老年痴呆病纵火惹祸。

20.

(1).父亲发现儿子为祖先上坟行礼时态度漫不经心。

(2).患老年痴呆的父亲闯祸,不慎燃烧了山上茶林,我和乡亲一起救火,并赔钱打招呼。

21.

(1)用了比喻的修辞,将瘦小年迈的父亲喻为“我”掌心的一个揉皱的小小纸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的衰老,流露出了“我”对父亲的怜惜之情。

(2)把“我”对父亲去世的无穷悲伤之情喻为有形的坟上草,形象地抒写了“我”对父亲深切的怀念之情。

22.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所有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

父母生养了我们,为我们付出的是辛勤劳苦。

固然有时我们忙而顾不上回家探望,但也要有个电话。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没有必要和父母联系,其实错了,即使没有什么说的,只要一个电话父母就会特别欣慰!

【解析】

【19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概括故事情节的能力。

概括文章情节,可以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同时,可边读边用笔划出文段中的过渡句、提纲挈领的句子、文章或文段的中心句、总结性的句子。

需要说明的是有的可以直接借用中心句来概括,有的还需要将提炼的信息整合,并用恰当的词语或句子把它表达出来。

从“他带我去上祖坟”“你不磕头,祖宗不会保佑你。

祖宗不保佑你,你不会有出息”“我意外发现自己长劲了,父亲竟然追不上我”“父亲拿着我插在坟头的香烛,点燃了附近一片茶林”“我当场赔付了八百块钱”可以提炼出问题的答案,语言要简洁。

【20题详解】

解答“理解和分析”此类题的方法步骤是:

先弄清全文的内容;再读懂各自然段的内容,在正确理解句与句、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区别主次;最后用明确、完整、简要的语句表述。

从“我腰都没弯,点了几下头”可知,“我”上坟时态度不够恭敬,父亲因此怒喝“我”;从“父亲站在那里,像认错的孩子,头差不多缩到脖子里去了”可知,“我”因父亲闯祸而对他进行指责。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

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通常解题思路是:

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

(1)“像捏在我掌心的一个揉皱的小小纸团”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形象地写出父亲从身体到精神都已经衰老,表现出“我”对父亲的心疼。

(2)“悲伤像草一样被除掉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去世后“我”内心的难过与痛苦。

点睛:

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答此类题型,要注意:

写出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