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届一轮复习第3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00128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75.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届一轮复习第3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届一轮复习第3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届一轮复习第3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届一轮复习第3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届一轮复习第3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届一轮复习第3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doc.docx

《高考历史届一轮复习第3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届一轮复习第3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doc.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届一轮复习第3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doc.docx

高考历史届一轮复习第3讲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doc

第3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一、孔子与老子

1.孔子

(1)主张

①政治:

核心是“仁”和“礼”;提倡“为政以德”。

②宗教:

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

③教育:

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

(2)地位

①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②其思想在当时未受重视,汉代之后成为主流。

2.老子

(1)主张

①哲学: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包含辩证法思想。

②政治:

倡导“无为而治”。

(2)地位: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对中国文化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影响深远。

[图示记忆] 孔子的思想体系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原因

(1)经济上:

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2)政治上:

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

(3)阶级关系上:

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4)思想文化上:

出现私学,形成一些思想流派。

2.表现

学派

代表

思想主张

影响

儒家

孟子

(1)提出“仁政”学说

(2)主张人性本善说

(3)强调先义后利

《孟子》成为经典,他被尊为“亚圣”

荀子

(1)“制天命而用之”

(2)主张“性恶论”

(3)治国以礼教为主,主张礼法并施

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

墨家

墨子

主张“兼爱”“非攻”;提倡“尚力”;主张“节用”“节葬”

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当时为显学,战国后衰落

道家

庄子

提出“齐物”“逍遥”;认为天与人“不相胜”

战国时期道家主要代表人物

法家

韩非

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主张变法革新

其思想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西汉后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3.意义

(1)诸子思想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2)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3)道家学说构成了中国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4)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轻巧识记] 百家争鸣

三、先秦时期的科技文化

1.科技

(1)天象观测:

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彗星、哈雷彗星及太阳黑子的记录。

(2)天文著述:

《甘石星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著作;《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3)战国时期出现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

(4)春秋战国:

出现九九乘法口诀,发明筹算计算法。

2.汉字

(1)起源:

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出现的一些刻画符号。

(2)成熟

①商代的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

②商周时期出现铸在青铜器上的金文。

3.绘画艺术

(1)新石器时代:

是我国绘画艺术的源头。

(2)战国时期:

出现用毛笔绘制在绢帛上的作品。

帛画《人物龙凤图》构图精到,墨线细若蚕丝。

4.文学成就

(1)《诗经》

①地位: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②内容:

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约500年的诗歌,分风、雅、颂三部分。

③特点

a.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b.以四言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句式。

c.语言质朴丰富,有现实主义倾向和“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2)楚辞

①概况:

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②特点:

句式自由灵活,瑰丽华美,想象奇特。

③代表作:

《离骚》。

④地位:

与《诗经》合称“风骚”,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

[归纳总结] 先秦时期文学艺术的特点

(1)创始性。

从文学艺术的起源、文学体裁的产生、思想体系的形成、艺术手法的探索、文学流派的开创等方面都具有创始性的意义。

(2)综合性。

先秦时代的诗歌、音乐和舞蹈密不可分,从原始歌谣到《诗经》、楚辞都是如此。

(3)实用性。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出现大动荡、大变革、大改组的形势,文学普遍具有体现社会变革的实用性。

(4)随意性。

东周时代,天子的权威日益下降,逐渐名存实亡,诸侯异政,百家异说,分裂的政治局面为思想的活跃和言论的自由创造了客观条件。

考点一 “百家争鸣”的背景、内容与影响

1.百家主张反映不同的时代要求

(1)儒家思想

①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以“仁”为核心的礼乐制度,其目的是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但在奴隶制瓦解的时代,其思想未被重视。

②战国时期,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以适应封建统治的要求。

在当时诸侯割据混战、封建制度确立时期,不能适应统治者的需要,只是诸子百家中的大宗而已。

(2)道家思想

①春秋时期,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表现了其没落、消极的情绪,说明老子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②战国时期,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消极思想。

道家的消极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不适应社会发展潮流的。

(3)墨家思想:

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反映了战国时期封建经济发展,小生产者经济实力增强,要求平等、反对战争的愿望。

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墨家主张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4)法家思想:

战国时期,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提出“中央集权”“法治”思想,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的进取精神和加强封建集权的迫切愿望,符合统治者富国强兵的要求,为新兴地主阶级的变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受到统治者的欢迎和推崇。

2.诸子百家学术思想的争鸣

(1)人性善恶。

孔子认为“性相近”;孟子认为“人性善”;荀子及法家认为“人性恶”。

(2)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①关于普通的人与人之间关系问题:

孔子提出“爱人”的主张,但讲求等级;墨子提出“兼爱”的观点,即互敬互爱,不分等级。

②关于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问题:

孟子从“人性善”的理论出发,提出了“君轻民贵”的观点;荀子从“人性恶”的理论出发,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

(3)人与自然的关系。

荀子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老子认为人应顺应自然。

(4)如何治国。

孔子主张“德治”;孟子主张“仁政”;荀子主张用“仁义”“王道”施政;法家实行“法治”;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墨子提出“兼爱”与“尚贤”。

(5)在人生态度上:

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道家则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主张避世,强调超脱。

3.诸子百家思想的现实价值

(1)儒家的“仁政”“有教无类”等思想具有和谐意识,对于调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对今天倡导的人本理念具有借鉴意义;孔子等人的教育思想为今天推行全民教育、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2)道家的“无为”思想主张顺应自然,对于增强环保意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价值;道家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3)法家的法治、变革思想对当今中国的法制建设具有借鉴意义;法家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4)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思想成为今天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尊重人才的重要思想来源。

依据史料,论证观点:

“百家争鸣”是否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导致的?

史料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地满足更多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

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

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与发展。

——李静、萧洪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史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新兴的知识分子阶层作为一支独立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在这场伟大而深刻的变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充当了变革的舆论制造者和鼓吹者,二是充当了变革的设计者,三是充当了变革的实践者,四是充当了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提示:

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导致的观点正确。

论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从史料看,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主要表现为生产力的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兴起;新兴知识分子阶层(士)的兴起。

生产力的提高必然要求冲破西周旧的政治、经济制度的阻碍;新兴地主阶级的成长,要求改变现状,获取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新兴知识分子的独立兴起,自然充当了变革的设计者、舆论制造者的角色。

这一切的合力,推动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考点二 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

1.先秦儒学的基本特征

(1)政治特征:

重视传统、注重继承;政治和伦理相结合;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德治,以德为主,德刑相辅,强调为政以德;重人治,注重对人进行引导的礼治而不是对人实施纯粹强制的法治;和贵中庸;在天与人的关系上重于人事,虚于天命。

(2)伦理特征:

强调仁和礼,仁是思想的内核。

仁是主观道德修养,礼是客观制度规范。

(3)经济特征:

认为人民的贫富与国家的治乱安危有很大的关系。

同时提倡对财富欲望加以节制,要重义轻利。

(4)教育特征:

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他创办私学,开创了平民能够接受教育的新时代。

先秦儒家除了重视礼、义、信等,还注重培养为政治国的能力,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与统一。

2.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比较

项目

孔子

孟子

荀子

仁的思想

爱人

仁政

仁义

民本思想

为政以德

君轻民贵

君舟民水

人性论

性相近

性本善

性本恶

目的

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

缓和阶级矛盾,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统治

1.论从史出

“民本”理论的“异”与“同”

史料 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

《尚书》中说: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

“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

见贤焉,然后用之。

”《荀子》中说: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结论 “利民”“民贵君轻”“尊重民意”“君舟民水”是早期民本思想的不同内涵,但其本质上均是以维护君权为中心,并不是单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是一种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策略。

2.获取材料信息

要求:

在材料中找出先秦儒家倡导的“个人主义精神”的原则。

材料 孟子说: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孔子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孟子说:

“我听说过:

有官位的人,如果无法尽其职责就应该辞官不干;有进言责任的人,如果言不听,计不从,就应该辞职不干。

至于我,既无官位,又无进言的责任,那我的进退去留,岂不是非常宽松而有自由的回旋余地吗?

孟子认为君子应有自己的立场和追求,鄙视那种总是遵循“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可惜的是,先秦儒家的那种个人主义传统在后代日趋衰落,个人的权利越来越受到忽视。

孟子倡导的独立人格越来越少。

——摘自徐克谦《先秦儒家的个人主义精神》

主要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