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课堂主题研讨会感悟演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999557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进课堂主题研讨会感悟演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走进课堂主题研讨会感悟演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走进课堂主题研讨会感悟演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走进课堂主题研讨会感悟演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走进课堂主题研讨会感悟演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走进课堂主题研讨会感悟演讲.docx

《走进课堂主题研讨会感悟演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进课堂主题研讨会感悟演讲.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走进课堂主题研讨会感悟演讲.docx

走进课堂主题研讨会感悟演讲

“走进课堂”主题研讨会感悟演讲

 

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和叶教授都是来参加会议的,跟大家一样,都是抱着一种学习的心态走进肥城,走进我们的课堂。

因为是来学习的,所以谈不上点评,更多的是反馈一下我们的感悟。

更何况我和叶教授都不是教育一线的教育者。

我是一个记者,教育媒体的记者,而叶教授实际上是我们基础教育的志愿者,因为她的主要工作其实不是在基础教育系统。

当然最近这两年,她非常关注我们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

所以我想我站在这里,以下的分享都是我个人的见解、个人的感悟。

那我想这种反馈一定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每个人走进这个地方,他看到的都不一样。

因为你心中有什么的时候,你才能发现什么看到什么,所以我今天在这里抛砖引玉了。

我想,记者的天职就是发现。

所以走进这里我始终带着一种发现的眼光观察着。

我发现了很多亮点,很多触动我的东西,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我要向我们泰安、我们肥城的教育人表达我的敬意。

为什么?

因为我们这批教育人是在真做事儿、做真事儿。

我们的改革是在追求一种理想的教育、更美好的教育,尽管今天我们在这条路上,我们不完美,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最关键的是我们行动了,我们在路上。

这是最大的价值,所以我说今天的教育人,不在于你知道了什么,而在于你是否行动了,行动是教育改革最高的纲领。

在这个地方,我到底发现了什么呢?

其实不管是听我们的局长、校长的分享,还是走进课堂,我看到的这些,始终有这样一个字眼在我的脑海里萌生、萦绕,叫什么?

叫重建。

我想谈三个方面的重建。

第一我想说的是重建组织的意义,第二个是重建课堂的意义,第三个是重建精神的意义。

发现以上三个意义是因为共同体三个字在触动我,在我看来,共同体是未来学习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

有人说,在今天的课堂上,新兴学习小组的出现经历了一次革命而不仅仅是改革。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今天新兴学习小组的出现就是个学习共同体。

这样一种学习小组就让过去那种封闭的学习走向了开放,从原来的个体性学习走向了团体的团队的学习。

所以有人把今天围坐在一起的这种新兴学习组织上升到了跟班级授课制出现对教育改革带来的重要意义这个层面上去同等看待的。

那么在我们的班级里,我看到了这样一种组织形态,这种学习共同体,而与课堂上学习小组相对应的是在我们肥城,我们不同的学校在结伴而行,在建立一个教研共同体,而这样一种共同体在我看来,它是一个自组织,而不是他组织。

所谓自组织,就是我们的学校自发结伴的不是被成立的组织,大家是主动走在一起的。

所以,我相信这样一种组织当中大家研究、关注的问题一定是真问题。

同样,当我们做的很多事情是自上而下的,要求大家做的,往往我们做不好。

当一些事情是自下而上的萌生的,一定动力更足,所以我认为这种共同体一定是未来的学习形式,也是一个教研形式。

当然,现在大家都非常关注互联网。

我们经常说的一个词是共享,那就是我们要学会一群人结伴而行。

所以有人说,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乐,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而共同体其实就是让那些精神尺码相同的人走在一起。

他们首先是一个精神的共同体,同样这才是我们成立共同体的终极目的。

当然,关于共同体,我想我们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比如说,共同体一定不是差距合作,一定是差异合作。

所谓差距合作,就是以强带弱。

我认为这样的共同体,它仅仅能解决一个或几个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让共同体内的学校能够平等地对话而不仅仅是从优质学校里面去索取什么东西,不仅仅是优质学校去输出什么东西,而是能够相互借鉴,相互启发,相互交流。

所以,我认为我们肥城这个教育共同体未来一定是借智、借力、借道,共建、共享、共进,最终确定方向。

第二点,我想谈一下重建课堂的意义。

今天下午的课堂里我看到了每节课都是人机互动的课堂、现代课堂。

在我们肥城有那么多老师都敢于主动去拥抱新技术,这是了不起的一件事。

因为我走访了全国很多的课改区域,尽管现在很多人都在谈互联网+,都在谈新技术正在重建学习,但实事求是地说,新技术对于教育带来的变化是最微小的,我们还有太多的老师对新技术天生是有排斥心理的,是有恐惧心理的,是有畏难情绪的,但在这个地方,我发现我们每堂课都在用这个东西,也就是说,我们的新技术,我们的微课变成了一种新常态。

而在我看来,新技术真的会重建学习的方式,甚至会改变课堂存在的形式。

谁能够早一点走进来,谁就能成为受益者。

那么过去有人见面的时候都要说你吃了吗?

,那么今天有很多人见面说你忙吗?

,我想,未来我们老师见了面一定会说你微了吗?

,意思就是说,你使用微课了吗?

这样一个工具太重要了,尽管教育不仅仅是这个东西主导的,更重要的是人来主导,但是这个工具我们要主动拥抱它。

我们暂不要探讨微课的利和弊,最重要的是我们先走近它,使用它,先动起来,先用起来。

微课好不好,谁用谁知道。

如果你不用,你谈的那些个问题可能都是假问题,伪问题。

第三,重建精神的意义。

我认为技术领先,我们只能领先一步,而观念领先则一定能够领先一个时代。

我们在拥抱新技术的过程当中,我们不能被技术裹挟着走,不能沦为工具的奴隶、技术的奴隶。

因为人类才是主导者。

那么,如何在使用新技术的过程当中,我们不仅仅把学生带进一个新技术的环境当中,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够把学生带进新技术的文明里面,这才是我们终极的一个方向。

所以,前段时间我写了一篇文章,我说我们今天都在谈互联网思维,我们都在谈互联网资源的一种消费。

但我们恰恰最缺乏的就是一种互联网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什么精神呢?

就是共享、分享的精神。

我发现在上海有很多人、很多学校都在使用微课,但是在网上找不到我想要的最好的微课资源。

为什么呢?

因为很多老师自己研发的那个最有价值的微课,不愿意放到网上,也就是说,我们仅仅想做互联网的消费者不愿做互联网产品的生产者,我们缺乏的是这种互联网的精神。

最后我祝愿,我们泰安教育人、我们肥城教育人都能够在重建组织、重建课堂、重建精神这三个领域走得更远。

作为一个教育记者,我也愿意持续地关注肥城,关注泰安。

我也期待有一天从我们肥城,从我们泰安能够走出一批有教育情怀,有教育思想的教育者,谢谢!

各位新老朋友大家下午好!

十年前,我们在肥城这里召开了全省校本研究会议。

那个时候的我们肥城是为全省的小本研究提供了经验,也引领了全省校本研究的发展。

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又一次相聚在这里,我非常高兴地看到十年间我们肥城仍然在进行着探索,只不过这次他们的研究和探索较之十年前的那种探索具有更深入、更丰富的内涵。

因此,它的意义也更大了。

甚至是说,他们的这样一个经验已经超过了一个研究的范畴。

我们通过这样一个短时间的、实地的考察和学习,我获得了这样几点认识:

第一点,我认为今天肥城的这一经验是我国教育治理现代化的一次有意义的探索。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教育改革处在一个怎样的发展阶段呢?

那就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在这个体系之中,它的治理该往哪里去?

该怎么来治理?

这个现代化该如何突破?

治理的现代化这里面的核心仍然是正确我们的关系,但是在治理这个层面上不是教育行政部门要放权,它的内涵或者是内容不仅局限于放权,重要的是如何让我们学校都干事创业起来,在今天我们中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包括全世界范围内的基础教育改革越来越注重以学校为主体的这样一种改革探索的路子。

在这种背景之下,如何为我们愿意干事的学校提供条件,并且我们都知道当一个学校在进行探索的时候是费力不讨好,如何让希望进行探索的学校拥抱在一起,抱团取暖,联手攻关,共同发展这理应是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今天我们很高兴地看到肥城,大家认为他背后是大手笔,那么这个大它大在哪里?

他从这样一个微观的事情入手,但事实上呢是回答我们国家教育治理现代化已经走向了命题。

第二点,今天肥城提供的这样一种经验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振兴乡村教育的一种尝试。

我们都很清楚对于我们国家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重要的战略,但是教育均衡发展,并不仅仅限于办学条件的均衡化。

那除了办学条件实现均衡化之外,更重要的是教育教学质量要有一个相互对比的一个均衡,这是肥城提出来高位的均衡发展他的一个内涵。

在这里一个难点就是如何实现乡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同步发展。

我想对于今天在座的诸位绝大多数来讲,乡村是我们最有情感的地方,它几乎是在座的每一位魂牵梦绕的地方。

如何让我们乡村的孩子享受真正的同样的优质教育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更是我们面对的一个难题。

今天肥城教育发展的学校共同体,以共同体为核心概念的这样一种探索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今天上午去几处学校看的时候,非常地兴奋,我没有见过肥城如此的美丽,乡村风光跟走出国门难忘的国外之旅是相媲美的。

更让我兴奋的是,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一直对乡村教育有情有独钟的地方,十年之后再来肥城这一点让我格外兴奋,这也是肥城经验独到的一面。

第三点,共同体与教研有着不可分割的一种关系,肥城的教育经验是教研教科研运行机制的一种重大变革,在这里通过他们的共同体建设发现这种传统的教研、教科研部门与学校互动的方式正在发生着变化,不再是发命令式的,不再是一个教研员,一个科研人员点对点式的一个服务,而是教研部门把学校发动起来,类似于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层面一种万众创业的一种格局,开创这样的一种局面。

并且在这样一种领域,这样一种格局中各个学校在研究,它的重大突破在哪里呢?

以前的教研是分学科进行,这次的研究它是打破了学科的界限,突破了学科之间的壁垒。

各个学校以问题为导向,以问题为抓手,实现学科与学科之间,学术与学术之间的联合攻关,这难道不是我们教研与教科研运行机制的重大变革吗?

第四点,今天肥城提供的这种经验它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一种有效的行动我们教育治理的现代化,教育均衡的发展,包括教研机制的建立,它的目的都在于提高教育质量,让学校有活力,让孩子们有成效地学,在这里的重中之重呢就是我们这个中介我们的教师,这支队伍能不能获得发展。

在教育发展、教育均衡发展走向深水区的时候,无论你搞什么样的项目都离不开教师队伍的发展。

肥城的共同体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我认为肥城的共同体它是一个立体的概念,他有学科的共同体,有教师共同体,还有课堂层面的、学校生活中的学生共同体。

其实,这三体是一致的。

一个有活力的学校它一定是共同体生存的地方,一支有生命力的、充满生机活力的不断向前发展的教师队伍它往往也是以共同体的面目来呈现的。

一个区域的教育是否靑盛有活力就要看有没有自发组织共同体的这种学校,这三者就内在活力来讲是一致的。

因此在这样一个共体当中,就教师共同体的建设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刚才有专家讲到共同体它是精神层面的,更多的注重校内教研组这方面的一个互动。

我非常认同这种观点,我认为所谓的共同体有这样几个特征:

第一点,它一定有个愿景,就是有共同奋斗的方向。

他不是乌合之众,不是拉郎配。

第二点,这个共同体他往往有焦点,有共同关注的点,来共同上进围绕着共同关注的问题持续地发力,来进行运转。

第三点,我认为他们之间在地位上是基本平等的,我本人是要对学校里进行持续的跟进研究的,我发现有很多人跟随我,但是因为我们地位之间的悬殊,事实上不是真正的共同体。

第四点,注重它的平衡性,真正的共同体心理安全感是必须的,共同体的内部心里上是很轻松的,它可以畅所欲言,可以进行深入的交流。

第五点,需要有自由的选择。

我想这是我们共同体出现的特征,这些特征同样也适用我们的学生。

这就给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如何打造这种充满生机与活力共同体,怎样把这种行动推向深入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挑战。

这是我思考的第一个问题:

什么是共同体。

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们的共同体要做什么?

我觉得得这是一个更重要的问题。

刚才大家谈到了校本课程的问题,谈到了信息技术支架的问题,课堂教学方式的问题。

我本人有一个观点,我们的共同体重在做什么事,我去学校的时候,有很多学校可能会把校本课程的成果呈现给我。

校本课程的成果是什么呢?

编的一本本的教材,学校也可能把课堂的成果呈现给我,那么课堂的成果是什么呢?

一本本的学案、导学案。

我去学校看翻转课堂的时候,大家也往往会介绍这样或那样的模式。

这种思路对不对,我认为今天我要表达一个观点,我完全不赞成这样的一个思路。

大家都知道建大楼的时候,首先要有一张图纸,而后我们才运进钢筋、水泥、沙子等建材。

校本课程我们编写的教材,课堂研究中习题集、导学案等这不就等于我们没有图纸就把建材引进了吗?

所以今天我们共同体需要做什么呢?

我们需要做的是方案,我们需要做的是建筑师在建大楼的那张图纸。

我们需要的不是先把药抓进来,而是医生要开的那个药方。

所以这个方案格外的重要,那么我们需要做哪些方案。

我认为第一个方案首先是学校发展的一个整体的规划方案,让我们有这样一个共同的愿景,共同的脚踏实地的基础路线图,那么我们的精力才是不分散的。

第二个方案,需要有学科的打通学段这样一个规划的方案。

学生的发展规划我们往往忽略的一个重要的方面那就是仅仅注重学校层面的顶层设计而忘了你规划的重点是学科教研组有自己的顶层设计,各学科有自己的顶层设计。

这也代表你的学科在学科坐标系里寻找你的那个点,当你的坐标系没建立起来的时候,这堂课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堂课的目标该怎样定位你往往是不清楚的。

第三个方案,我们应该做学期的课程纲要或者学期的教学方案。

我们的课时教案单元教案它是微观存在的,他与学期教学方案是息息相关的。

最后一点,我们需要研究这种单元的、课时的方案。

在这里无论是我们学校的,还是我们学段的、学科、学期的、单元的、课时的都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谈到这样的一个问题之后呢,我想我们这个方案怎么来做。

大家是否都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当医生开出处方的时候,大家还会跟医生进行商榷吗?

当建筑师把一个楼的图纸设计好的时候,我们还会不会跟建筑师进行商榷,进行质疑?

当律师下了诉状书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跟他争吵着商榷,跟他进行质疑?

大家的回答是不是都是否定的,可是为什么我们的老师辛辛苦苦地备课、写教案,我们认认真真地上课,上完了课后竟然有那么多的质疑声。

无论谁走进课堂,即便没有研究过这节课的领导也可以对我们的课堂指手画脚。

我们听到话语就是假如这节课由我来上会怎么样,这就是教学中存在的非常严重的现象,我们的方案不具有权威性,这个权威性背后是不具备专业性,所以我们怎么掌握这种专业性呢,这些年来我也在这方面一直进行着探索。

我在山东的少数学校进行着探索,也有了一些突破,这个突破在哪里呢?

一个生命体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一个细胞它就含有一个生命体的全部的信息和特质,在这里讲的这个方案,一堂课、一个单元、一个学期、一个学段、一个学校都是由这样的细胞组成。

刚才谈到我们的翻转课堂,看到我们备课的方式,我们的翻转课堂今天都机械化,为什么机械化,因为我们备课的套路不对,这些年我们引导老师们首先要备教学目标,然后呢给目标装上一个导航装置就是设计、评价,我们引导教师把备课的重心,把共同体研讨的重心放到寻找目标上来,再匹配上评价,把精力花在这两方面上,之后就是教学过程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是很灵活的。

问题是你前面的这个重心搞清楚了没有,这样的一个背景套路呢是用课程的原理来支撑教学的方案设计的,用这样的一种技术,我们学段的纲要、学科的规划学校的这种顶层设计也是运用这样一种技术,由此来实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说在共同体当中,把课堂做好,把方案做专业就等于我们收获了国家课程的校本化,我们收获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全方位的一种收获。

我想这些问题都是我国基础教育界深入研究的一些问题,我们肥城这样一种前卫的探索既然已经进入了深水区,今天不怕浅陋,把自己的一点思考也很冒昧的呈献给大家,希望给各位有所启发,也更希望希望我们肥城在今天现有的基础上继续探索,为全省乃至全国创造更好的经验。

这两天来到肥城。

我想我和大家的感觉是一样的,可以用两个字、一个词来说,就是:

震撼。

用不规范的语言来说,我在想就是来到肥城,感觉到:

肥城的环境真是美,肥城的教育真好,肥城的老师特别是女老师真漂亮啊!

肥城的学生真阳光!

这是我从内心的这么一个体会。

从肥城教育我们感觉到肥城教育同仁,他们教育的情怀,有教育的大智慧。

我有以下几点体会吧!

第一个,我认为,一个单位、一个地区,要想把这个事干好,必须得有一个好的带头人。

我认为,我们肥城的杜局长,他是个能人。

他给我们介绍了很多争取资金的办法。

可以说,通过他跟我们交流,他是充满大智慧的。

这是一个感觉。

他的很多故事,可能大家都听说过。

第二点,我觉得,从肥城教育感觉到,它确实可以出这么几个词:

一个是全员、全程、创新、个性、多元等等。

第三点,我感受比较深的是:

现在都在讲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现在好多专家也批这句话。

说人民满意的教育不一定是好教育。

但是我觉得肥城的人民对肥城的教育应该是满意的。

肥城的老师、肥城的学生对肥城的教育也都是满意的。

因为从他们的精神状态,从他们的音容笑貌我们就看到,他们对肥城的教育是满意的、自豪的。

第四点:

我觉得,像肥城教育才真正做到了均衡发展。

有好多地方均衡发展,其实都是通过搞一些材料,搞一些形式的东西,搞一些迎检的东西达到均衡。

咱们不论是农村学校,还是城市学校,不管是校舍,还是老师,我觉得水平都很高。

再一个体会就是肥城教育是高端、大气。

大家应该都看到了。

你看他们学校,我认为山东哪个县也打不到侧成这样的学校。

这么多学校,高质量的学校,我觉得像我们就非常眼馋,觉得他们的学校肥城高端、大气。

再一个就是信息技术应用这一块。

我觉得,应该是找到了很好的办法。

咱现在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现在都在倡导,都在搞,都很盲目,都很忙乱,到底怎么做?

等会我在谈一些想法的时候,我再谈自己的想法。

都在做,我觉得肥城,我听了一节音乐课。

我觉得音乐课上做的微视频就非常有用,特别是对农村的教育非常有用。

我认为请城市的老师做一些微视频,我们农村的这个音乐课上可以用。

是吧?

他们也享受到城市孩子的这种音乐教育。

因为现在我了解到农村的音体美课程开得不全,专业老师少。

但是应用了这一教育技术呢,就解决了这一问题。

再一个共同体建设。

应该说,共同体建设这一块给我们趟了路子。

我们现在也正在考虑共同体建设这一块。

这个所以应该说,咱肥城的共同体建设确实做得扎扎实实,做出了成效,非常明显,这是我的一些感受。

谈几点体会:

一个是,对共同体建设的一个认识。

我在无锡杨梅小学挂职以后,这个学校最亮的一点就是他的共同体建设。

他们搞共同体建设是这么定义的呢?

他们认为共同体是借助这个言语和活动产生的一个精神交流、精神碰撞而促进精神层面发展的一个载体。

它主要是只在精神层面上,他们这个活动共同体主要在校内。

校内的自然活动共同体是什么呢,是教研组、备课组和办公室,当然他们还为了这个,还有一种是自由状态的共同体,就是指为了完成某个主题人物或者参加一项活动,临时组成的,任务完成以后自由解散的一个项目共同体。

会有一些共同体就是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教师与活动,包括专家教师共同组成的共同体。

昨天叫教授,叶老师昨天因为共同体提出来一些自己的想法,他提出来的就是老师和学生共同体,他认为这是最主要的,我认为也是这是最主要的。

我认为所有的共同体,都是为了干什么呢,就是为了促进教师的共同发展。

其实教师发展了,教师和学生的共同体才能够发展。

再一个,杨梅小学他共同体呢他有这么几点可以借鉴,一个就是管理中心下移。

他们把学校的管理中心都放在在这个共同体上,他们的校长,他的管理人员比较轻松,管理起来比较轻松。

他采取的这么几点放,就是放什么呢,就是放人权,再就是放事权,再就是放物权和财权。

这一块他们都有每个共同体的活动经费,这样呢,就是共同体成员呢,有积极性。

一开始就是通过这些途径来把活动先做起来,到了后来这些老师呢就不在经费上去考虑了。

他们这个共同体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他们不仅去搞一些校园活动,同时他们还搞一些文化交流,有时候他们一个共同体,倡导比方说搞一个时装秀,要求各个共同体都要参与这个活动,所以他们提出的发展是什么呢,就是通过这样一些有意思的活动,让老师们拉近距离。

老师们当都无话不说的时候,他就能够碰撞,就能够交流,就能够缩短一些隔阂,就能够让这个共同体发展的更快,所以是不是这个共同体每年我们可以搞一些类似的这种的活动,这是我对共同体的认识。

在一个对信息技术的认识。

最近可能,特别咱们泰安市信息技术这一块抓的是轰轰烈烈,我的感觉就是信息技术必须早抓,早搞。

只要早抓,早搞,早使用,用起来,我觉得,单位才不落后。

这是必须的。

因为是带动发展必须要使用信息技术,但是还有一个体会比较深的是我发现有一些,在翻转课堂之一块我自己的一些看法。

我对翻转课堂,我们什么样的课去翻转,我们设计者必须心中有数,不是所有的课都需要翻转,而是一定的学科,一定的章节,一定的课时他需要翻转,不是每一节课都要翻转,我想。

就举小学数学这一个例子,我最近对翻转这一块看来很多资料,看了很多课,我就发现有的课时没有必要翻转到,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数学。

教研室李因为这件事,我曾经跟咱课标组的组长史教授,东北师大的,原来是校长,跟他通了电话,我和他说,小学数学这一块你有什么体会?

他就和我讲,小学数学绝不能导学案导学,他什么观点呢?

他说小学数学非常简单。

其实,教数学的老师都可能有这样的感受小学数学非常简单,他都是通过旧知识获得新知识,而且这些旧知识他需要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在未知的情况下去思维进行碰撞,进行交流,他才能产生火花,他才能产生创造,他才能有一些东西出来。

如果我们当时就提前将这些信息提前告诉他,提前告诉他学习哪些内容,他在课堂上可能就失去了兴趣。

简单数学教学,我们可以举个典型例子咱们这个平面图形的面积。

实质上平面图形的面积就是从数格数数出来的。

大家这里有一个小方格,一个小方格的样子,数着数着,太麻烦,他就出来了长乘宽。

其他图形不就是长方形转换来的吗。

所以,数学其实非常简单,实际操作操作,你就得到了这些知识。

所以,我觉得就是有时候,有些东西对这个课设计来说过于复杂。

老师成了一个干什么呢,在里面就是一个引着孩子走这个过程,老师成了引着孩子走这个过程,走这个过程。

老师不参与、不去引导,不去指导,该讲的不讲,该说的不说,该做的不做,这样会得到一种什么效果呢?

就可能让学生得到的知识支离破碎的,是不系统的,所以我感觉咱们在信息技术应用这一块,我们必须要做,但是我们要有选择。

实际上这个信息技术出问题出在哪些人身上?

都是设计者身上。

我们教育现在课堂有好多观点,对于课堂上到底以谁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

有人说,以学生为中心。

也有人提出,以教师为中心。

提教师为中心的人,他们的理由是什么。

学生都是靠老师进行引导、指导的,靠老师进行设计。

所以我觉得在信息技术应用这一块必须最大化地利用信息技术。

但是我们在应用方面一定要有所选择。

最后,有一个想法,肥城的这种现场会,教育部门多提供。

我们希望下一次再来肥城参加这样的会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