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部分示范高中五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河南省南阳市部分示范高中五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南阳市部分示范高中五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南阳市部分示范高中五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礼仪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礼仪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代表着社会的价值观念。
从基本框架看,礼仪文化蕴含着善良、和谐、秩序的价值观念。
第一,追求善良的价值观念。
从个人的视角看,礼仪是一种“向善”的价值追求。
孟子认为,“辞让之心,礼之端也”,它同“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皆为“善端”,由此形成仁、义、礼、智“四德”,进而达到至善。
礼仪表现出善良的人性,雍容大度的仪态,彬彬有礼的行为,庄重诚敬的仪式,表明与人为善的态度,善良宽容的心灵。
第二,追求和谐的价值观念。
从社会的视角看,礼仪是一种“为和”的价值追求。
儒家强调,“礼之用,和为贵”。
礼仪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标的行为规范,礼让包含对自我的克制,对他人的理解,体现以礼待人的尊重,乐群贵和的美德。
第三,追求秩序的价值观念。
从国家的视角看,礼仪是一种“有序”的价值追求。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国无礼则不宁”。
孔子以礼为基础,提出一套完整的规范体系,进而建立有条不紊的社会秩序。
礼仪是经世治国的道德秩序,人们遵循礼仪规范,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国家就会秩序井然。
中国礼仪文化根植于传统社会,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思想的印迹。
然而,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挖掘其中的合理内核,就可以提炼一些超越时空的价值观念。
将礼仪文化中蕴含的向善、为和、有序的价值观念,放进现代文化的框架下进行科学的阐释,就可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与友善、和谐、文明、法制等现代价值观念相联系,成为涵养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中国礼仪文化有着深刻的价值观内涵,传统礼仪文化教育也有着其独特的优势。
为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礼仪文化教育的优势,将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礼仪文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礼仪文化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落实。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形成现代礼仪文化的价值取向。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深入挖掘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价值观内涵,对善良、和谐、秩序的价值追求进行提炼,与友善、和谐、文明、法治等现代价值观念联系起来进行科学阐释,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之上,使核心价值观落小为礼仪价值取向,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
将自律和他律有机地结合,使礼仪文化变成礼仪行为和礼仪习惯。
中国礼仪文化强调自律,西方礼仪文化强调他律。
我们应该将自律和他律有机地结合,保障各种礼仪规范和公约守则为人们自觉地遵守,或者从不自觉到自觉地遵守。
同时,通过一些仪式和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通过有效的制度设计和安排,使礼仪文化成为每个人的礼仪行为,变成全社会的礼仪习惯,在传播核心价值观中发挥重要作用。
1.下列关于中国礼仪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礼仪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代表着社会的善良、和谐、秩序的价值观念。
B.从个人的视角看,礼仪追求“向善”,它表现出善良的人性,表明与人为善的态度和善良宽容的心灵。
C.从社会的视角看,礼仪是一种“有序”的价值追求。
人们遵循礼仪规范,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国家就会秩序井然。
D.中国礼仪文化根植于传统社会,带有封建思想的印迹。
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挖掘其中的合理内核,能够提炼一些超越时空的价值观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从儒家对中国礼仪文化的诠释来看,儒家已经意识到礼仪文化蕴含着善良、和谐、秩序的价值观念。
B.中国礼仪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密切,中国礼仪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C.我们可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小为礼仪价值取向,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让大众接受。
D.将自律和他律有机地结合,礼仪文化可以变成礼仪行为和礼仪习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礼仪文化有着深刻的价值观内涵,传统礼仪文化教育也有着其独特的优势,我们应该通过礼仪文化教育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落实。
B.深入挖掘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价值观内涵,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之上。
C.中国礼仪文化强调自律,西方礼仪文化强调他律。
我们应该将中国礼仪文化和西方礼仪文化有机地结合,保障各种礼仪规范和公约守则为人们自觉地遵守,或者从不自觉到自觉地遵守。
D.有效的制度设计和安排,有助于礼仪文化成为每个人的礼仪行为,变成全社会的礼仪习惯,在传播核心价值观中发挥重要作用。
【答案】
1.C
2.B
3.C
考点: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
题中,B项“中国礼仪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的说法错,原文说“将礼仪文化中蕴含的向善、为和、有序的价值观念,放进现代文化的框架下进行科学的阐释,就可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与友善、和谐、文明、法制等现代价值观念相联系,成为涵养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礼仪文化中蕴含的向善、为和、有序的价值观念”和“礼仪文化”不是一个概念。
考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
C项“我们应该将中国礼仪文化和西方礼仪文化有机地结合”的说法错,原文说“我们应该将自律和他律有机地结合”,而“自律”和“中国礼仪文化”不是一个概念,“他律”和“西方礼仪文化”也不是一个概念。
考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蒋贵,字大富,以燕山卫卒从成祖起兵。
积功至昌国卫指挥同知。
从大军征交阯及沙漠,迁都指挥佥事,掌彭城卫事。
宣德二年,四川松潘诸番叛,充右参将,从总兵官陈怀讨之。
募乡导,绝险而进,薄其巢。
一日十数战,大败之。
进都指挥同知,镇守密云。
七年复命为参将,佐怀镇松潘。
明年进都督佥事,充副总兵,协方政镇守。
又明年,诸番复叛,政等分道进讨。
贵督兵四千,攻破任昌大寨。
会都指挥赵得、宫聚兵以次讨平龙溪等三十七寨,斩首一千七百级,投崖坠水死者无算。
捷闻,进都督同知,充总兵官,佩平蛮将军印,代政镇守。
英宗即位,以所统皆极边地,奏增军士月粮。
正统元年召还,为右都督。
阿台寇甘、凉,边将告急。
命佩平虏将军印,帅师讨之。
贼犯庄浪,都指挥江源战死,亡士卒百四十余人。
侍郎徐晞劾贵,朝议以贵方选军甘州,势不相及。
而庄浪乃晞所统,责晞委罪。
置贵不问。
明年春,谍报敌驻贺兰山后。
诏大同总兵官方政、都指挥杨洪出大同迤西,贵与都督赵安出凉州塞会剿。
贵至鱼儿海子,都指挥安敬言前途无水草,引还。
镇守陕西都御史陈镒言状,尚书王骥出理边务,斩敬,责贵立功。
贵感奋,会朵儿只伯惧罪,连遣使入贡,敌势稍弱。
贵帅轻骑败之于狼山,追抵石城。
已,闻朵儿只伯依阿台于兀鲁乃地,贵将二千五百人为前锋往袭。
副将李安沮之,贵拔剑厉声叱安曰:
“敢阻军者死!
”遂出镇夷。
间道疾驰三日夜,抵其巢。
阿台方牧马,贵猝入马群,令士卒以鞭击弓韣惊马,马尽佚。
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
会任礼亦追敌至黑泉,阿台与朵儿只伯以数骑远遁,西边悉平。
十四年正月,贵卒,年七十。
赠泾国公,谥武勇。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
B.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
C.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
D.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
5.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
升迁。
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B.原文“宣德二年”中的“宣德”是年号。
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
C.“明年进都督佥事”中,“明年“指“第二年”,而在现代汉语中,“明年”指“今年的后一年”,古今意义不同。
“进”在文中指“晋升”“提拔任用”。
D.文中“谥武勇”的“谥”是谥号。
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也有表贬抑的评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蒋贵出身低微,作战勇猛。
他以燕山卫一名士兵的身份随从成祖起兵,因为作战勇猛,不断累积军功,从昌国卫指挥同知一路升官,曾经升至总兵。
B.蒋贵身经百战,深受朝廷信赖。
阿台侵犯庄浪时,侍郎徐晞为了推卸自己的责任而弹劾了蒋贵,但是朝廷明察秋毫,追究了徐晞,并没有问责蒋贵。
C.蒋贵身处高位,心系士兵。
因为所管辖的都是非常偏远的地方,所以他向英宗皇帝奏请增加军士的月粮。
英宗很生气,于是他被召回担任右都督。
D.蒋贵智勇双全,立功边塞。
在征讨阿台时,他不仅分兵为两翼,而且还派一百名骑兵登上高处布为疑兵迷惑敌人,迫使敌人远遁,从而平定西部边境。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充右参将,从总兵官陈怀讨之。
募乡导,绝险而进,薄其巢。
(5分)
(2)间道疾驰三日夜,抵其巢。
阿台方牧马,贵猝入马群,令士卒以鞭击弓韣惊马,马尽佚。
(5分)
【答案】
4.D
5.B
6.C
7.
(1)(蒋贵)担任右参将,跟随总兵官陈怀讨伐叛军。
招募向导,越过险要的地形进军,接近了敌人的巢穴。
(“充”“乡导”“绝”“薄”及开头省略主语各1分)
(2)(他)从小路疾驰了三天三夜,抵达了叛军的巢穴。
阿台正在放马,蒋贵突然冲入马群,命令士卒用鞭子击打弓韣,让马受惊,马都跑散了。
(“间道”“方”“猝”“佚”及开头省略主语各1分)
考点:
理解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
解答此类古代文化常识题,要根据在课本和课堂上以及自己平时所借类的文化常识进行判断。
题中,B项错误在于,“英宗”是庙号,不是年号。
考点:
了解古代文化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6.
试题分析:
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认真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
题中,C项错误在于,“英宗很生气”属于无中生有。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
试题分析:
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
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中,第
(1)句中的“充”即担任;“乡导”即向导;“绝”作形容词,相当于“极,极其”;“薄”是靠近、临近之意。
第
(2)句中的“间道”即小道;“方”是正在之意;“猝”即猝然、突然;“佚”是跑散、失散之意。
考点:
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蒋贵,字大富,作为燕山卫的士兵跟随成祖起兵,靠累积功劳升职到昌国卫指挥同知。
跟随大军征讨交阯及沙漠,提拔为都指挥佥事,负责彭城卫的军务。
宣德二年,四川松潘的少数民族叛乱,蒋贵担任右参将,跟随总兵官陈怀讨伐叛军。
招募向导,越过险要的地形进军,接近了敌人的巢穴。
一天打了十多仗,大败叛军。
升任都指挥同知,镇守密云。
宣德七年,又任命为参将,帮助陈怀镇守松潘。
次年,升任都督佥事,代理副总兵,帮助方政镇守松潘。
又过了一年,各少数民族又叛乱,方政等人分路进兵讨伐。
蒋贵率领兵力四千,攻破了任昌的大寨。
会合都指挥赵得、宫聚的队伍,依次平定了龙溪等三十七寨,斩首一千七百级,投崖坠水死者没法计算。
捷报传到朝廷,升任都督同知,代理总兵官,佩平蛮将军印,代替方政镇守松潘。
英宗即位以后,蒋贵因为所统领的地方都是非常偏远的边境地区,上奏请求增加军士每个月的粮食供应。
正统元年,召蒋贵回到朝廷,任右都督。
阿台侵犯甘州(今甘肃张掖)、凉州(今甘肃武威),边疆的守将向朝廷告急,朝廷命令蒋贵佩戴平虏将军的大印,统帅军队讨伐。
叛军进犯庄浪,都指挥江源战死,阵亡士卒一百四十余人。
侍郎徐晞弹劾蒋贵,朝廷开会讨论认为蒋贵刚选兵出发去甘州,势必来不及救援。
而庄浪归徐晞所统率,追究徐晞推脱罪责的责任。
把蒋贵的事情放在一边,不予追究。
次年春天,谍报敌军驻扎在贺兰山的后面。
皇帝下诏命令大同总兵官方政、都指挥杨洪出大同向西,蒋贵与都督赵安出凉州长城关口会合围剿。
蒋贵到了鱼儿海子,都指挥安敬说前面的路上没有水草了,率兵返回。
镇守陕西都御史陈镒上奏告状,尚书王骥出京负责处理边疆事务,斩了安敬,责令蒋贵立功免罪。
蒋贵感动振奋。
正好朵儿只伯害怕罪责被追究,接连派使者入京上贡,敌人的势头稍稍减弱。
蒋贵率领轻骑兵在狼山击败叛军,追到石城。
战斗停止了,听说朵儿只伯去到兀鲁乃地依附了阿台,蒋贵带领二千五百人为前锋前往突袭。
副将李安劝阻他,蒋贵拔剑厉声斥责李安说:
“敢阻挡进军者死!
”于是出了镇夷。
从小路疾驰了三天三夜,抵达了叛军的巢穴。
阿台正在放马,蒋贵突然冲入马群,命令士卒用鞭子击打弓韣,让马受惊,马都跑散了。
敌人失去了战马,带着弓箭,步行和明军战斗。
蒋贵放开骑兵,践踏攻击,指挥毛哈阿奋勇冲入敌阵,大败敌军。
又把兵分为两翼,另外派一百骑兵占领高地作为疑兵,边打边行八十里。
正好任礼也追击敌人到了黑泉,阿台与朵儿只伯带着几个骑兵远远地逃走了,西方边境都平定了。
正统十四年正月,蒋贵去世,时年七十。
朝廷追赠他为泾国公,谥号为武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登原州城①呈张贲从事魏野
异乡何处最牵愁?
独上边城城上楼。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注①:
原州城,即今宁夏固原。
8.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请简要分析。
(5分)
9.全诗表达出了作者哪些复杂情感?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答案】
8.颈联描绘的是一幅萧瑟的边塞风光图(1分)。
临近傍晚,荒芜的边城传来角声,有时高昂,有时呜咽,由原州城楼向外望去,泾河早已结冻,不再流淌(2分)。
手法:
采用了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1分)。
“塞角高咽”是听觉和动态描写,“泾河不流”是视觉和静态描写(1分)。
9.“异乡”“独上”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凄凉;(2分)“惟有雁”“更无州”“冻不流”表达了生活在边塞艰苦环境中的凄苦;(2分)“贫官”“客”“离恨”表达了人生不如意的郁闷、无奈。
(2分)(答出3条,并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即可给满分6分)
【解析】
8.
考点: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
试题分析:
解答此题,先要读懂全诗大意。
全诗大意为:
身在异乡哪儿最能牵动乡愁?
就是一个人登上边塞城池的城楼时。
(这儿)傍晚时从北边来的只有大雁,周围一片天寒地冻,从这儿向西去就再没有大宋的州县了。
从远处传来的塞角声凄厉高亢,城外的泾河也冻住了不再流淌。
你是一个穷官,我来你这儿做客,我们两个的乡愁都浓郁的没法收拾。
考点: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每空1分)
(1)南宋诗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英雄业绩的流风余韵已荡然无存,自己希望像英雄那样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难以实现的惆怅。
(2)杜甫的《登高》一诗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今常用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
【答案】
(1)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解析】
试题分析:
要答好名句默写题,平时就要注意积累。
只有弄懂意思才有利于记住句子和记准字形,尤其是那些容易被写错的字,要加倍注意。
本题的重点字如:
舞榭、萧、拂等。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25分)
隐瞒石磊
中午时分,忽然,一辆宝马名车停在我的铺门口,下来一位四十多岁的贵妇人。
这人我认识,住在我的楼上,叫尚海英。
海英一进来就对我说:
“老王,我想为我妈镶一口牙,好的牙多少钱?
差的又是多少?
”
“海英,好的牙有五千多,也有六千多的,那差的一两百元。
”我回答海英说。
“老王,你看这样行吗?
我想给我妈镶一两百元的,你当她的面说是五千多元的。
”海英对我说。
我看了看海英,非常不解地问:
“海英,你家有的是钱,干吗这样做?
”
“老王,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妈已六十多岁,镶那么好的牙干吗?
说不定,镶上不几天她就……”
海英后面的话没有说出来,但我知道她后面想说的是什么话。
我用有点鄙视的眼光看了她一眼,很不情愿地说:
“好……好吧!
”
“老王,就这么说,咱们是好邻居,你可得替我隐瞒。
下午,我带她来做牙模。
”海英说完就走了。
海英走了不久,住在我楼下的夏玉莹骑着一辆单车来了。
玉莹笑着问我说:
“王医生,我想为我妈镶一口牙。
我妈这人真是的,怎么叫她,她都不来。
好的牙多少钱?
最差的又多少钱?
”
我看了看玉莹心想,你也和海英一样?
但我转念一想,玉莹一家不容易,夫妻都是小学教师,两个儿子都在读大学。
于是,我还是很和气地说:
“夏老师,好的有五千多元,差的有一百来元。
”
“王医生,妈为我们操劳了一辈子,每次看到她吃东西,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你帮我镶一口最好的牙给她吧,我妈很心疼钱,但你得跟她说是一百来元的,要不,她肯定不镶。
”玉莹十分认真地对我说。
我听到玉莹这话,内心很是感动,但故意用海英的话对她说:
“夏老师,你妈不都七十多岁了吗,镶那么好的干吗?
说不定,镶上不几天她就……”
玉莹用惊讶的目光看着我,不满地说:
“王医生,你怎么说这话?
”
我知道我说错了,歉意地对她说:
“夏老师,我是跟你开玩笑的。
”
玉莹走时,又郑重对我说:
“王医生,这事就拜托你了,千万别让我妈知道。
她要是知道了,她是不会来的。
”
真是无巧不成书。
几天后,尚海英带着妈妈来了,夏玉莹也带着妈妈来了。
尚海英的妈妈叫她尚妈妈,夏玉莹的妈妈叫她夏妈妈。
因为是同一栋楼,彼此都认识。
尚妈妈问夏妈妈:
“大姐,你镶多少钱的牙?
”
“我……我……我……本来不想镶牙,都七十多了,还镶什么牙,可玉莹就是不肯。
”夏妈妈回答说。
“我是问你镶多少钱的?
”尚妈妈又问了她一句。
“一……一百多块的就行了,都这把年纪了。
”夏妈妈有点不好意思地回答说,她不是钱少不好意思,是怕媳妇在他们的面前没有面子。
“什么?
一百多块的?
一百多块的还不跟纸糊的一样,我的儿媳妇就给我镶五千多的!
”尚妈妈颇为得意地说。
海英有点用质问的口气,对玉莹说:
“夏老师,你怎么给夏妈妈镶这种牙,你要是没钱,跟我说一声。
老王,你说是不是?
”
海英的话,我装着没有听见。
玉莹理了理刘海,有点尴尬地说:
“将、将就一下吧。
”
我自言自语说了一句:
“真作假时假作真。
”
海英婆媳走了,夏妈妈却安慰儿媳说:
“莹,她们的话,你别往心里去。
她家有的是钱,咱们一百元要相当她们的五十万元。
”
我想了很久,也不知道对她们婆媳说什么好。
我精神十分集中,想把这口牙镶好,不然,我就对不起玉莹的那份孝心。
一个星期后的中午,天下着雨,我在房里休息。
尚妈妈和夏妈妈到我家来跟我的妈妈聊天。
聊来聊去,她们聊起了牙。
尚妈妈问夏妈妈说:
“大姐,你的牙好使吗?
”
“哎呀,我的牙好得很,跟年轻时的牙齿一样。
”夏妈妈喜形于色地说。
“这就怪了,你一百多块的牙那么好,我五千多元的牙却差得很。
会不会给小王搞错了?
”尚妈妈有点怀疑地说。
“让我给你看一看就知道了。
”妈妈对尚妈妈说。
妈妈一看到尚妈妈那口牙,就肯定地说:
“错了,这牙是便宜的牙。
”妈妈说完又对夏妈妈说:
“你的牙,我也看一下吧。
”妈妈一看到夏妈妈的牙又说:
“你这口牙可是好牙,搞错了,搞错了。
”
妈妈走进我的房里,把我叫了出来,当着她们的面质问我:
“她们的牙是怎么回事,会不会搞错了?
”
我本想为她们继续隐瞒,现在看来,不说出实情不行了。
于是,我只好把真相告诉她们。
三位老人听后,都十分吃惊……
(选自2014年第3期《北京文学》)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以朴实的语言叙述了两个儿媳妇各为自己的婆婆镶牙的故事,表现了儿媳妇对婆婆的孝心,反映了当前的一些社会风尚。
B.小说善于通过人物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虽然海英和玉莹的言语有些地方是相似的,但表达的内心情感却完全不同。
C.说“真作假时假作真”这句话,是因为“我”实在看不惯海英和玉莹的做法,包含着“我”对海英的强烈不满和对玉莹的无限同情,
D.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印证了“真是无巧不成书”这句话,文中的几次巧合,增加了小说情节的真实性,使故事情节顺理成章。
E.“我”本想替海英和玉莹永久地保存秘密的,但妈妈当着两位老人的面质问“我”原因,“我”只好违背着自己的良心说出了真相。
(2)小说中的“我”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概括。
(6分)
(3)小说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并简要分析。
(6分)
(4)本文标题为“隐瞒”,有人认为也能以“真相大白”为标题,你认可哪一个?
请阐明理由。
(8分)
【答案】
(1)答B给3分,答D给2分,答A给1分;答C.E不给分。
(2)①小说中的“我”是小说的叙述者与情节的连接者,是小说的线索人物。
②推动情节发展。
小说都是从“我”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而展开的。
③有助于展示人物性格特点。
“我”的心理和语言能揭示人物心理,揭开事情的真相。
(每点2分)
(3)①海英和玉莹出场的对比。
海英是开着宝马来的,玉莹是骑着单车来的。
②海英和玉莹做法的对比。
海英有钱而给婆婆镶便宜的牙,玉莹没钱却给婆婆镶贵的牙。
③海英和玉莹心灵的对比。
海英让“我”帮忙隐瞒真相是想骗婆婆高兴,是自私的表现;而玉莹让“我”帮忙隐瞒真相是想让婆婆愿意镶牙,是孝心的表现。
(每点2分,答其他方面意思对也可。
)
(4)观点一:
以“隐瞒”为题好。
①小说主要通过海英和玉莹的言行,展示二人对待老人的不同内心世界,借以表现要真诚对待老人的主题。
②设置悬念,能吸引读者去追问“隐瞒”什么,从而引起阅读的兴趣。
③“隐瞒”是贯穿小说的大部分情节,以“隐瞒”为标题,可与内容更吻合。
如果改为“真相大白”就显得太直白,也没有上述优点了。
观点二:
以“真相大白”为题好。
①“真相大白”这个标题能激起读者的兴趣,从而引起阅读的欲望。
②小说的情节都是为“真相大白”做铺垫的,用“真相大白”做标题,更切题。
③“真相大白”与文章的主题有着密切的联系,正是通过“我”的揭示,小说的疑团才得以揭开,小说的主题才得以彰显。
而用“隐瞒”做标题就没有上述优点了。
(观点明确2分,分析合理、充分6分)
考点:
分析作品结构。
概括作品主题。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
解答此题,应该知道,线索人物就是这个人贯穿整个故事始终,可以引出故事或者主要人物。
有推动情节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