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对新疆产业结构的影响机理与效应研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988666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7.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币政策对新疆产业结构的影响机理与效应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货币政策对新疆产业结构的影响机理与效应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货币政策对新疆产业结构的影响机理与效应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货币政策对新疆产业结构的影响机理与效应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货币政策对新疆产业结构的影响机理与效应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货币政策对新疆产业结构的影响机理与效应研究.docx

《货币政策对新疆产业结构的影响机理与效应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政策对新疆产业结构的影响机理与效应研究.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货币政策对新疆产业结构的影响机理与效应研究.docx

货币政策对新疆产业结构的影响机理与效应研究

货币政策对新疆产业结构的影响机理与效应研究

[作者简介]闵婕(1991-),侯天宇(1992-)。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十三五”会议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会议召开后,新疆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得到提升,中央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同时全国也增强援疆力度。

根据十三五规划发展目标,结合新疆的实际情况,经济发展目标规划应以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主。

新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开启,经济结构急需升级,但由于新疆存在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各地区发展不平衡,转型升级难度较大。

此外,加之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安全问题)以及难以把握的许多不确定因素(如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等,都将对新疆未来五年的发展构成严峻挑战。

货币政策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而不同地区、不同产业在应对货币政策的冲击时,会做出不同的反应。

本文通过分析货币政策的四个渠道(利率、信贷、汇率以及货币供应量),对新疆产业结构的影响机理进行实证分析,计算出对各产业的经济贡献率,实证结果对新疆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数据来源及研究特色

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货币供应量”、“产业结构”、“GDP”及“就业人员占比”的收集来自历年《新疆统计年鉴》及中国人民银行数据,其中,“GDP”是以1996年为基期计算的实际GDP;而“汇率”、“利率”、“信贷”则来自于WIND数据库,其中,“利率”是以回购期为7天计算的,且整个数据是1996-201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

为防止时间序列数据出现异方差并使其更加线性化,本文将产业结构高级化(TS)、产业结构合理化(TL)、新疆生产总值(GDP)、利率(R)、汇率(E)、信贷(CREDIT)及广义货币供应量(M2)分别进行对数化处理。

以往的研究主要基于货币政策对全国产业以及经济的影响,本文特定研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对新疆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在统一货币政策下,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对某地区产业结构变动以及该地经济增长的影响。

二、新疆产业结构及货币政策现状分析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

(二)新疆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分析

新疆产业结构一直是以第二产业为核心的传统经济结构。

近年来党中央实施的“一带一路”及“加快产业结构转型”等一系列政策,对新疆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

将产业的重心转移,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对新疆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从图1可知:

1.第一产业所占比值在这20年中一直处于缓慢下降趋势,仅在2003年和2010年出现增长高点。

2003年新疆农业生产模式由一家一户的家庭经营模式逐渐向规模化、企业化的经营模式转变,农业产值上升。

2004年起,国家每年向新疆投放农机补贴,至2009年补贴额度近10亿元,以帮助新疆提高农业生产率。

2.第二产业所占比值在1996—2011年大致呈缓慢上升趋势,2011年后开始呈现下降趋势。

国家提出大力开发西部战略,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新疆着重发展重工业,故在一定时期内,第二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呈上升态势,而对轻工业的忽视,造成产业结构内部不合理。

尽管近几年,政府有目的实行工业结构改革,但由于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改革成果并不理想,第二产业产值增加率开始下降。

3.第三产业增加值在2004—2014年间一直落后于第二产业增加值。

由于新疆响应西部大开发政策,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导致第三产业在近20年内对经济的贡献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产业结构高级化变动分析

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第三产业已经成为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关系着新疆未来经济的发展水平。

因此,进一步推进新疆产业结构升级十分必要。

1996—2002年,新疆产业高级化指标TS呈W形变化,且与GDP增速的变动大致呈相反方向,反映出新疆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产业占比不断发生调整。

2002年后TS指标下降,由1.16下降为2008年的0.68。

这期间,新疆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着重发展重工业,第二产业产值明显增长,有力带动了GDP增长。

2008年后,重工业发展产能过剩,工业结构滞后,第二产业发展缓慢。

国际金融危机后,国家出台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向第

三产业倾斜,TS指标持续上升。

(四)产业结构合理化变动分析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关系着区域经济整体的发展状况,由图3可以看出,新疆产业结构TL指标波动明显,三大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特别2000—2012年偏离均衡点超过30%。

尽管在2008年TL指标呈下降趋势,截至2015年由0.41下降至0.23,三大产业之间TL存在逐渐趋同趋势,但仍高于全国水平(2015年TL=0.12)。

三、货币政策对产业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检验进行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之前,要对各个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

由于经济时间序列大部分为不平稳序列,对它们进行平稳性检验是必要之举。

因此对TL、CREDIT、E、TS、M2及R、GDP进行ADF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所有原始变量都具有一定的单方向变化趋势,由此可知所有原始变量均不平稳,而进行一阶差分后,所有变量除了GDP以外均为平稳。

由此可知,CREDIT、TL、TS、M2、R、E为I(1)变量。

其次,为了分析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是否分别和信贷、汇率、利率、货币供应量这些反映货币政策的变量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在此用JJ检验分别对其进行协整关系检验,得出如下结果:

在5%显著性水平下,产业结构合理化分别和货币政策变量最多具有两个协整关系(P值为0.3321>0.05,不拒绝原假设);而产业结构高级化则分别与货币政策变量最多具有三个协整关系(P值为0.0648>0.05,不拒绝原假设)。

综上,反映产业结构的变量分别与反映货币政策的变量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故根据Granger的定义,下面对这些序列分别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以便分析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得出如下结果:

在分别选取滞后期后,出现了不同的结果。

在滞后1期、2期和4期之后,信贷、利率、汇率(在10%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分别都是产业结构合理化的Granger因;而在滞后1期、3期之后,货币供应量是产业结构高级化的Granger因而产业结构高级化又是汇率的Granger因(在10%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

综上,货币政策对新疆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由此可知,新疆产业发展受货币政策的影响。

(二)参数估计

1滞后阶数的选择及方程稳定性检验

在建立VAR模型之前,需要确定模型的最佳滞后期数,并对模型的稳定性进行检验,只有两者条件都满足,才可以进行下面的步骤。

故对两个模型进行最佳滞后期选择(最小AIC、SC准则)和稳定检验(AR根检验),得出如下结果:

模型1和2的最佳滞后期均为1期,故在此确定最佳滞后期,之后进行稳定性检验:

上述结果显示,两个模型的所有特征根均落在单位元内,两模型稳定,故建立最终VAR模型并进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

2VAR模型

根据两个VAR模型的最优滞后期数建立模型:

VAR1:

DlnTLt=-1.091548DlnCREDITt-1+3.044201DlnEt-1+1.352474DlnM2t-1+0.023106DlnRt-1-0.447277DlnTLt-1-0.103648(1)R2=0.469380  AIC=-1.024908SC=-0.728117VAR2:

DlnTSt=1.004998DlnCREDITt-1-3.250631DlnEt-1-3.351749DlnM2t-1-0.085253DlnRt-1-0.390141DlnTSt-1+0.424507(2)

R2=0.587044  AIC=-1.603522

SC=-1.306731

两模型中以TL和TS为因变量的模型可决系数分别为:

046938和0587044,且AIC、SC准则都较小,模型拟合较好,故可进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

3脉冲响应

从图6可知,所有货币政策变量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脉冲响应图都具有截距项,说明对产业结构合理化都有即期的影响。

给汇率一个标准差的冲击,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反应路径一开始呈现负向趋势,之后立刻呈现出正向趋势并在第二期达到顶点(反应系数超过0.04),第三期产生微小波动,之后逐渐趋向于零,这说明汇率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具有阶段性的正向影响;利率在第八期之前一直对产业结构合理化有负向影响,特别是在第二期,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负向影响达到最大(反应系数超过-0.04),之后逐渐趋于平稳;信贷规模即期也是对产业结构合理化有负向影响但影响甚微,之后逐渐趋于平稳;货币供应量开始时对产业结构合理化有很强的负向影响,之后开始呈现正向影响,并于第二期达到顶峰(反应系数超过0.04)。

综上,汇率和货币供应量对产业结构合理化有一个短期的高强度影响,而利率和信贷规模对其具有一个相对较长的影响,且都是负向影响。

从图7可知,所有货币政策变量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脉冲响应图都具有截距项,说明对产业结构高级化都有即期的影响。

利率刚开始对产业结构高级化有负向的影响,在第二期开始呈现正向影响,并在第三期达到最大(反应系数接近0.05),之后逐渐平缓。

给汇率一个标准差的冲击,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反应路径一开始是呈现负向趋势,在第二期达到顶点(反应系数接近-0.05),之后在零附近波动,随后趋向于零,这说明汇率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具有短期的负向影响;信贷规模即期也对产业结构高级化有正向影响,之后在零附近波动,并于第七期开始趋于零;货币供应量开始时对产业结构高级化有负向影响,之后开始呈现正向影响,并于第七期开始逐渐平稳。

综上,汇率和货币供应量对产业结构高级化有一个短期的高强度影响,而利率对其具有一个相对较长的影响,信贷对其影响最小。

4方差分解

由图8可以看出,不考虑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自身贡献率,汇率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贡献最大,于第二期达到最大为22.2%,之后趋于稳定;而信贷当期的贡献率最大,之后开始趋于平稳;利率的贡献率随着期数的增长呈现增大趋势,最高达20.1%;货币供应量在第二期达到最大为18.2%,后开始趋于平稳。

综上所述,汇率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贡献最大,利率的贡献率次之且具有长期影响。

由图9可以看出,不考虑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自身贡献率,货币供应量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贡献最大,于第二期达到最大为23.2%,之后趋于稳定;利率的贡献率随着期数的增长呈现出增大趋势,最高达16.7%,但其当期贡献率为0%;信贷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贡献一直甚微;汇率在第二期达到最大为21.4%,后开始趋于平稳。

综上所述,货币供应量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贡献最大,汇率的贡献率次之,利率对其具有长期影响。

四、产业结构变动对实体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

由上文可知,货币政策对新疆的产业结构具有影响,而产业结构的变动又会对实体经济造成影响,故下文以lnTS、lnTL为解释变量,lnGDP为被解释变量做适当的模型来进行实证分析。

(一)协整检验

由于lnGDP、lnTI、lnTS三者均为非平稳序列,但三者若存在协整关系,则可考虑建立VEC模型。

故将lnGDP、lnTI、lnTS三个变量进行JJ协整检验,得出如下结果:

在5%显著性水平下,三者中至多存在一个协整关系,即P值为0.1751大于0.05,不拒绝原假设。

而最大特征值检验中也取得了相同的结果,因此我们选择最大特征根、经过标准化后且能准确反映变量间关系的协整方程:

lnGDPt-1=8.991255lnTLt-1+5.649233lnTSt-1+18.63780(3)    (4.76299)    (3.02955)

协整方程得出后,可以看出产业结构和实体经济变量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系数均通过检验且残差序列不存在单位根)。

从经济意义看,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产业结构合理化增加1个单位时,新疆生产总值平均增加8991255个单位;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产业结构高级化增加一个单位时,新疆生产总值平均增加5.649233个单位,即产业结构变量对GDP均产生正的影响。

(二)参数估计

1方程稳定性检验

建立VEC模型,并检验其模型的稳定性,得出如下结果:

由图10可以看出,特征根全部落在单位圆内或者单位圆上,有两个根落在圆上(两个根重叠),说明模型中具有一个协整关系,符合上面的协整检验。

2VEC模型

根据上节可知VEC模型稳定且得出的结果可靠。

故得出VEC模型(以lnGDP作为因变量):

DlnGDPt=0.663893DlnGDPt-1-0.477053DlnGDPt-2-0.055235DlnTLt-1-0.068010DlnTLt-2+0.00727DlnTSt-1-0.068660DlnTSt-2+0.079847-0.003509ECM(4)R2=0.644309  AIC=-5.834639SC=-5.442539

误差修正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GDP的短期变动取决于短期产业结构波动的影响、其自身的影响以及偏离长期均衡的影响。

误差项ECM估计系数-0.003509体现了对长期偏离的修正力度,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以-0.003509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

3Granger因果检验

协整关系的存在只能表明变量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考察经济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则需要用到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该检验要求变量必须是平稳的,而VEC模型中的变量具有平稳性特征,故采用基于VEC模型的Granger因果检验来考察变量间的短期因果关系。

得出如下结果:

在滞后两期之后,产业结构合理化是GDP的Granger因,而产业结构高级化不是GDP的Granger因,符合VEC模型的结论(模型中该变量的系数不显著)。

综上所述,产业结构合理化在短期内对GDP存在影响,但产业结构高级化对GDP没有影响。

五、结论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新疆产业经济发展受货币政策的影响,货币政策分别从利率、汇率、信贷及货币供应量四个渠道发生作用。

从货币政策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中可以看出,汇率和货币供应量对其有短期的高强度影响,而利率和信贷规模对其具有相对较长的影响,且都是负向影响。

对产业结构高级化,汇率和货币供应量对其具有短期的高强度影响,而利率对其具有相对较长的影响,信贷对其影响最小。

从方差分解中可以看出,汇率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贡献最大,利率的贡献率次之且具有长期影响。

货币供应量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贡献最大,汇率的贡献率次之,利率对其具有长期影响。

说明我国要不断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并且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使得价格传导机制更加有效;把控货币供应量,选择更适合新疆经济发展的货币供应量进行投放。

从产业结构变动对实体经济影响可以看出,产业结构合理化在短期内对GDP存在影响,但产业结构高级化对GDP没有影响。

综上所述,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对新疆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显著,因此政府在制定产业发展政策时,应因地制宜,合理配置地区生产要素,促进产业结构向合理化、高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J.M.Keynes.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M],1936.

[2]GertPeersman,FrankSmets.TheTransmissionofMonetaryPolicyintheEuroarea:

AretheEffectsDifferentAcrossCountries?

[J].OxfordBulletinofEconomicsandStatistic,Volume66,Issue3,pages285-308,July2004.

[3]Janley.JandSalmon,C.TheIndustrialImpactofMonetaryPolicyShocks:

SomeStylizedFacts.BankofEnglandworkingpaperseries,68,1997.

[4]侯杜娟.货币政策对三次产业的影响效应分析———基于货币供给量的实证分析[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3(4).

[5]何彦.中国金融货币政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研究[J].理论探讨,2014(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