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论文好习惯是学好语文的支点.docx
《语文教学论文好习惯是学好语文的支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学论文好习惯是学好语文的支点.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教学论文好习惯是学好语文的支点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语文教学论文:
好习惯是学好语文的支点
语文教学论文:
好习惯是学好语文的支点
教师:
王梅娟
摘要: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历来主张把养成良好习惯摆在极重要的位置,在他的有关教育和语文教学的论著中,涉及到习惯的论述,据我们不完全统计,就有百余处之多,可见他把养成青少年学生的良好习惯摆在多么重要的地位。
他甚至认为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要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
他说:
“教育是什么?
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量要养成良好习惯”.
关键词:
习惯支点学好语文
一、知识方面
要养成待人接物和对待工作的良好习惯;在课程要求教师具备扎实而全面的执教基本功,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而且能够启发、引导学生学进去,因此,具体分解开来,叶圣陶认为要学好语文,至少要让学生尽早养成以下基本功的好习惯。
(一)专心“听话”的好习惯
“听”,听懂别人说话是一种能力;“听”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是须臾也不能离开的,教育心理学工作者观察一般语言活动的使用频率,得到的结果是:
“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可见人们求得知识的主要途径靠“听”.叶圣陶在《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中指出:
“听人说话,能够了解对方的要旨,不发生误会。
又能够加以评判,对或不对,妥当或不妥当,都说得出个所以然。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教师必须在平时加强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听”的训练。
在整个训练过程中,要格外重视在“专心”两个字上下功夫,并时刻注意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地域、学识等差异,分别进行有的放矢的培养。
就一般而言,应遵循先慢后快、先简单后复杂、先具体后抽象等原则,使学生听话能力的诸要素都得到全面提高。
到那时,学生养成了专心听话的好习惯,听话的质量必将大大提高,在听话方面形成的能力就可真正享用一辈子了。
(二)勤于阅读的好习惯
“读”是要读出文章的情、理、意来。
叶圣陶认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千万百计把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起来,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把一篇篇的文章装进学生脑子里去,因为教师不能一辈子跟着学生。
教师只要待学生预习之后,给他们纠正、补充、阐发;唯有如此,学生在课前的预习阶段练习自己读书,在课内的讨论阶段又得到了切磋琢磨的实益,他们才能尝到阅读书籍的甜头。
(三)认真说话的好习惯
“说”这是对每一个人来说是最重的基本功。
早在1924年,叶圣陶就专门写过一篇题为《说话训练》的文章,把训练儿童说话一事看得极为重要。
所以在学校里,教师一定要对学生进行说话的严格训练,否则的话,“他们出了学校不善说话,甚至终身不善说话。
”现代语言学家把说话能力的构成要素归纳为定自能力、编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语音调控能力和态势配合能力等五种。
为此,我们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课内可采用诵读、复述、发言、讨论等形式;还可结合作文教学来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如先说后写,写后评说和口头作文等。
至于日常生活中,随时都可进行说话训练,如慰问、接待、致辞、演讲等。
当然最好都有教师的指导,指导得法,学生不但能提高说话能力,而且交际能力、思想品德等方面也都能同时得到锻炼和提高。
(四)随时写作的好习惯
写作是一门技能,需要经过长期不断的实践。
叶圣陶曾经有过这样的设想:
“能不能从小学高年级起,就使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呢?
或者不写日记,能不能养成写笔记的习惯呢?
凡是干的,玩的,想的,觉得有意思就记。
一句两句也可以,几百个字也可以,不勉强拉长,也不硬要缩短。
总之实事求是,说老实话,对自己负责……”这样的习惯假如能够养成,命题作文的方法似乎就可以废止,教师只要随时抽看学生的日记本或笔记本,给他们一些必要的指点就可以了。
令人可喜的是,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中小学语文教师按照叶圣陶的设想去进行作文教改的试验,让学生认真地多写多练,养成随时作文的良好习惯,写作水平都提高得相当快。
(五)自改文章的好习惯
文章写完之后为什么要修改?
因为初稿中出现这样那样的纰漏或差错是难以避免的,也是最正常不过的事,只有经过反复斟酌、推敲和修改,才能不断完善起来。
为什么自己修改比让教师或他人修改好?
因为只有自己修改才是主动的,才能得到实际的锻炼。
为此,叶圣陶极为反对语文教师对学生作文进行“精批细改”,而提倡在认真审阅学生作文的基础上启发和指导学生自己修改。
教师千万不要把本应由学生做的事情包揽过来,弄得自己疲于奔命地搞无效劳动,学生却永远不会修改。
(六)规范写字的好习惯
中小学生能否规范写字,与教师的关系甚为密切,教师的板书和评语至少应该做到端正清楚,笔顺正确。
如果教师本人都不把规范写字当回事,学生势必会跟着不规范,其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叶圣陶1972年9月在给一位语文老师的回信中说:
“我要给你提个小意见,字要写得端正清楚些……学不好不要紧,笔划不清楚,叫看的人费心力眼力,就不合乎群众观点了。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把改变字风,规范写字作为一功重要内容。
我们高兴地看到,已有不少中小学生能写一手好字,但是字写得潦草以及写错常用字的学生(包括大学生和研究生)仍占想当高的比例。
所以,一定要通过教师及学生双方的共同努力,加强训练,逐渐形成字端正清楚,先对后快,既对又快的良好习惯。
(七)常查词典的好习惯
众所周知,任何一本高质量的词典都不是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所能编撰完成的。
目前,在全国各地的新华书店都可购到不同版本的词典,但需要甄选其中的珍品。
有的人没有搞懂“东山再起”、“万人空巷”、“不刊之论”、“美轮美奂”、“差强人意”等成语的真正含义,在说话或写文章时就闹出了不少笑话,有时甚至还会把自己弄得很尴尬,所以这些,其实只需一查词典,就全都明白了。
经常查阅词典,就等于生活在一大批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专家身边,随时可以请教,这等好事,何乐而不为?
(八)善于自学的好习惯
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是永无止境的,每个人都应该活到老,学到老。
在学校里有老师指导,但人的一生在学生度过的时间只占一小部分,大量的时间不是在学校里。
走上社会工作岗位之后,主要应靠自学。
实践证明,通过自学而掌握的东西点点滴滴在心头,往往更有利于指导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善于自学的好习惯不应该等到离开学校之后才去培养,必须在学校期间就养成,而且越早越好。
叶圣陶所提出的种种学语文的好习惯,全都与青少年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提高密切相关,所以,他的一系列正确主张,绝大多数都已被教育部写进了语文课程标准之中。
我们希望所有教语文的老师和语文的学生都要十分重视语文习惯的培养,因为只有养成了这些好习惯,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真正走出“少、慢、差、费”的沼泽,尽快进入“多、快、好、省”的担途。
二、认识方面
(一)自我认识
学生认识一个学习对象,总是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把学习对象分成若干部分或者若干层次分别加以认识,以区分对象的本质与非本质的、必然的和偶然的、内部和外部的联系,然而通过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功夫,舍弃那些非本质、偶然的、外部的东西,掌握那些本质、必然的、内部的规律。
因此,这里所说的自我认识是指指导学生学会“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的飞跃。
(二)自我注重个性发展认识
所谓的自我注重个性发展认识、实际上是指导学生首先要有思维、有个性,具有主观能力性认识的人。
其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认识到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不能包办代替。
要让学生体验获得个性发展认识的过程。
而不是教师告知学生现成的认识的结论。
让学生获得个性发展认识情感的体验,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懂得了注重个性发展的认识,会对自己的活动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力和能力。
如学语文和学习基本方法有:
朗读法、默读法、背诵法、复述法、揣摩法、摘抄法、编提钢法等等。
这些学习的基本方法应由学生具有个性去独立完成,这样学生才会有更大的信心迎接新课程知识的挑战性认识。
(三)自我学生创造认识
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做合一》中说:
“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
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因此,从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做合一》中说:
可见是要在教学中,要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创造认识能力。
同时,学生也应学会自我创造认识的能力。
如:
批判意识和批判能力。
还有多向思维,遇事不拘泥于一见一法,善于从多角度、多方面提出多种观点,多种方案进行优选的创造关点。
(四)自我反思认识
在新课程教学的要求下,语文教学中及学习中,需要教学者和学习者不断学会自我反思意义,因为,反思总是指向自我的,它要求把自己看做既是反思的对象,又是反思的承担者。
教师反思过程实际上是使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地体现双重角色;既是引导者又是评论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
因此,教师反思过程实际上是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而学生呢?
学生是学习者,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要通过自己不断的自我反思,并重构自己对学习知识的理论及实践的过程有明确的认识。
总之,自从新课改以后,语文教学是以培养社会所需人才为目标。
因而,语文大纲的制定必须以培养一定规格的人作为其宗旨。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社会主义觉悟等等。
总而言之,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这就廓清了语文的内涵,将语文课程定位于既是一门工具学科,也是一门人文学科,从而确定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表明了语文既有使用功能,又有教育和发展功能。
因此,要想学好语文,就必须学会养好“好习惯是学好语文的支点”.
参考文献:
《教学做合一》,《陶行知文集》,1928年4月
《说话训练》,《教学与管理》1985年04期
《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叶圣陶论语文教育》,河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最后,小编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不周到的地方请多谅解,更多相关的文章正在创作中,希望您定期关注。
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