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982794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6.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嫦娥奔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嫦娥奔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嫦娥奔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嫦娥奔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嫦娥奔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嫦娥奔月.docx

《嫦娥奔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嫦娥奔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嫦娥奔月.docx

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略课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的心地善良、舍己为民的品质为民造福的品质。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充分感悟

教学难点:

感悟朗读表演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什么节吗?

(是人们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人们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呢?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神话故事——嫦娥奔月。

学生齐读课题。

  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精读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段。

  同学们,说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讨论:

“苦难”是什么意思?

(痛苦和灾难的意思)文中的“苦难”指的是什么?

读第l自然段,注意突出“直”、“实在”、“无法”等词语,体会老百姓遭受的苦难。

3.练读,表现出后羿的力大神勇。

后羿是怎样为老百姓解除苦难的?

请画出有关的动词。

(登上、运足、拉满、射下等)同学们,这些词写出了后羿的力大神勇,读书时要注意突出这些词。

4.说说你觉得后羿是怎样的人?

  5.朗读课文第一段。

三、精读课文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边读边想:

逢蒙是个怎样的人?

嫦娥是个怎样的人?

画出文中有关语句。

  2.讨论:

逢蒙的奸诈贪婪表现在哪些地方?

(“一心想把后羿的仙药弄到手”、“假装生病”、“手提宝剑”、“迫不及待”、“威逼嫦娥”、“翻箱倒柜”、“四处搜寻”等词语写出了逢蒙的奸诈贪婪)

  3.嫦娥的善良机智又表现在哪些地方呢?

(“经常接济生活贫苦的乡亲”、“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

”、“与逢蒙周旋”、“疾步向前”、“一口吞了下去”等词句反映了嫦娥的善良机智。

  4.教师引读第5自然段。

(1)第二件事情是关键,这件事是因一个人而生,那个人就是——逢蒙。

那是一个奸诈贪婪的小人。

“奸诈”体现在哪儿?

“贪婪”呢?

(“把仙药交出来!

”)面对逢蒙的威逼,嫦娥是怎么做的?

(2)“周旋”,什么叫“周旋”呢?

这样,我们来演一演,我来演那个奸诈贪婪的逢蒙,谁来演嫦娥?

(学生上台表演)

  逢蒙:

快把仙药交出来?

  嫦娥:

仙药?

什么仙药?

  逢蒙:

别装蒜了,你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得到的,那天,你丈夫把药交给了你,是你藏起来了,说,藏在那儿了?

  嫦娥:

你一定听错了,那天是他采的草药卖了钱当我藏起来的。

逢蒙兄弟,你缺钱吗?

我送你一些。

你先坐下,喝口水,我来给你拿。

  逢蒙:

哼,别跟来这一套,我不会听错的。

(接着翻箱倒柜搜起来)

 (3)与扮演嫦娥者交流:

你为什么要与逢蒙周旋呢?

(照应课文中的“心想”)当周旋失败后,你又为何一口吞下仙药?

(进一步强化“心想”)

 (4)多善良的嫦娥啊,谁来将第5自然段来读一篇,再现那个惊心动魄的场面。

  5、(接着学生),嫦娥吃了仙药,突然身体就变轻了,飘飘悠悠飞了起来……(读那段文字)

  6、现在我们感觉这段文字美,是不是又多了一个理由,那是——因为嫦娥的心美。

  7、嫦娥的心是美的,但嫦娥此刻的内心你能体会到吗?

你愿意成为的嫦娥的知音吗?

请你用一个词语描述嫦娥此刻的心情。

 

(1)欣慰——可以让乡亲们少受到伤害,救了乡亲

 

(2)遗憾——不能再为乡亲们排忧解难了

 (3)留恋、不舍——留恋人间的生活,这人间有他的丈夫,那位勇猛无比的后羿。

  8.嫦娥吃了仙药后,怎样了呢?

请同学们先看图,再读读课文第6自然段。

  “飘飘悠悠”是什么意思?

(在空中轻缓地浮动)怎样才能把嫦娥这飘飘悠悠的样子读出来呢?

(读的时候要放慢语速)你觉得这段话写得怎样?

(写得很美)美在哪儿?

(“飘飘悠悠”、“洒满银辉”、“碧蓝碧蓝”、“一轮明月”等词写得很美)

9师动情描述:

嫦娥越飞越高,她离开了她深爱着的丈夫,离开了自己与后羿共同生活过的温馨的家,离开了她曾接济过的乡亲们,离开了美丽的家乡,此时的嫦娥心中是多么的——?

学生:

“她心中是多么的不舍,我从插图中看到嫦娥的双眼闪动着泪花。

”又有一位学生接着说:

“老师,我也看到了,嫦娥的眼角都湿润了,她非常舍不得离开自己的亲人和乡亲们。

引导学生找出插图画得不太恰当的地方:

“嫦娥心中如此舍不得,那么她在飞离的时候,应是回首凝望自己的家,直至到达月宫。

文中的插图不能表达嫦娥的心情。

还要改一改文中的句子,把“碧蓝碧蓝的夜空挂着一轮明月,嫦娥一直朝着月亮飞去”改为“碧蓝碧蓝的夜空挂着一轮明月,嫦娥一直朝着月亮飞去,她泪眼朦胧,回首凝望大地,越飞越高-------”。

  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

四、精读课文第三段

  1.轻声自由读课文第三段。

请同学们圈画出后羿找妻的词语。

  (“焦急地冲出门外”、“连声呼唤”、“不顾一切地追去”等词语)

  2.读了这些词语你能体会出后羿当时的心情吗?

(找妻时的急切心情)谁能把后羿找妻时的急切心情读出来?

  3.乡亲们对嫦娥的思念之情又体现在哪儿呢?

(“摆上”、“祝福”等词表明乡亲们想念好心的嫦娥)

五、布置作业:

搜集其他神话故事。

六、板书设计:

5嫦娥奔月

后羿    力大无比

嫦娥   善良机智

逢蒙奸诈贪婪

 

《在大海中永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奔腾不息”的意思,并学会造句。

3、感受伟人骨灰撒放大海的动人情景,了解伟人的不朽功绩。

4、缅怀邓小平爷爷的丰功伟绩,体会人民对他的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第3自然段由撒骨灰而引起的联想,体会邓小平爷爷的丰功伟绩,感受人民对小平爷爷的深情。

进而理解课题“在大海中永生”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新词

2、齐读课文的第一部分

3、第一部分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精读感悟

1、小平爷爷的骨灰伴着鲜花撒向大海,在撒入大海的那一刻,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①“呜咽”是什么意思?

那大海为什么呜咽呢?

②“痛悼”是什么意思?

③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方法?

④这句话该怎样读?

男生一齐读这一节。

2、过渡:

奔腾不息的浪花将把小平爷爷的骨灰送往哪里呢?

(请大家默读课文第3段)

(1)、先说说“奔腾不息”的意思?

(2)、用“奔腾不息”说一句话。

(3)、(出示:

这段话)同桌相互讨论:

你读懂了什么?

想象那一幅景象:

①祖国人民会对他说什么?

②香港、澳门同胞会对他说什么?

③台湾同胞会对他说什么?

④世界其他国家的民众会对他说什么?

(4)、邓爷爷的丰功伟绩永远留在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心中。

这四个“也许”能颠倒吗?

(5)、分小组朗读四个“也许”组成的排比句。

(6)、邓爷爷的影响太大了,既超越了时代,又超越了国界。

我们在读最后一句话的时候应该怎样读?

我们一起读一读最后一句话。

分角色朗读这一段:

ⅰ分男女声来读读;ⅱ分小组读读。

3、过渡:

“骨灰撒大海,鲜花送伟人”,此时此刻————“专机盘旋,水天一色,波浪翻滚。

(出示图片)骨灰、鲜花和海水化为一体,伟人和大海融为一体,我们仿佛听到了小平爷爷那震撼人心的声音——”谁愿意来读一读?

(1)、(出示句子):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个别读;女生读;男生读;全班读。

4、过渡: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他临终前留下遗嘱,捐献眼角给失明的人,解剖遗体供医学研究,这是一份多么珍贵的遗产啊。

邓小平爷爷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的永远铭记在人民的心中,永远“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

(1)、(出示):

邓爷爷与____同在。

你们还能怎么说一说?

(2)、小结:

师:

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我们衷心爱戴的邓爷爷

  生:

在大海中永生!

三、扩展延伸、布置作业

1、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小平爷爷说一句什么话呢?

小结:

听了你们的话,邓爷爷一定会感到欣慰了。

说不尽的邓爷爷的丰功伟绩,道不完邓爷爷的怀念之情,邓爷爷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2、让我们在课外做到:

找一个邓爷爷的故事,唱一首歌颂邓爷爷的歌、背一首怀念邓爷爷的诗。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感悟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和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

3、通过诵读课文初步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重点、难点: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具、学具:

投影片、图片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高儿基和他的儿子》生读题。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写了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间发生的两件生活小事,谁来说说是哪两件事?

二.品读感悟

见识“儿子”

1、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

2、想一想,这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3、指名说一说

4、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5、学生朗读感悟,同桌间交流

6、了解学生朗读感悟,同桌交流情况

抓住“只有10岁”,“还没有”,“顾不上”,“一直”,“忙着”,“各种各样”,体会高尔基儿子非常爱爸爸,几乎忘了自己。

7、学生抓住相关词语,朗读体会高尔基的儿子对高尔基的孝顺。

欣赏花儿

过渡:

高尔基的儿子回苏联后,天天盼啊盼。

他多么希望春天早日来临,多么希望爸爸能够早点儿看到鲜花啊!

终于,春天来了!

指名诵读第四自然段春景图,其余学生闭目想象,你觉得这段文字写得如何?

(美)从何体会出?

抓住“姹紫嫣红”,“轻轻摇晃”,“一阵阵花香”,“一只只蜜蜂”

师述:

这一段写得有声有色有味,有动有静有情,美哉!

下面用你的朗读表示出来。

过渡:

花儿这么美,令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

看,有一位伟大的作家正在尽情地欣赏呢,他就是高尔基。

指名读第5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交流

体会关爱

过渡:

高尔基欣赏着儿子栽种的花草,如痴如醉。

他想到儿子这样懂事,这样孝顺,浮想联翩。

他有千言万语要对儿子说,可儿子不在他的面前,在当时条件下,他只能通过书信的形式,表达心中的话语,高尔基在给儿子信中都写了些什么?

1、播放第6到第9自然段的范读录音。

2、关于标点符号使用说明。

3、提问引读:

“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

”一句中“美好的东西”指什么?

4、第8自然段中的“美好的东西”指什么?

5、你认为这封信中含义深刻的一句话是什么?

6、引出:

“给”永远比“拿”愉快。

指名朗读这句话。

引导感悟这句话。

明确:

“给”是留给人们美好的东西。

“拿”即向人们索取。

付出永远比索取更令他人和自己愉快。

(父亲在信中谆谆教诲自己的儿子,希望他成为一个格高尚的人,这更是一种博大深沉的爱。

反复读这句话。

齐读这封信。

小练笔

高尔基的儿子读了爸爸的信之后,一定有许多的想法,让我们帮他写一封回信,把心中的想法传达给远方的爸爸。

板书: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高尔基

↙↖

↙↖

花爱信

↘↗

↘↗

儿子

《黄果树瀑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理解文中打比方的句子,感受黄果树瀑布声音和形态的特点。

2、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和图片,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体会大自然对人性情的陶冶。

3、懂得保护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

体会文章优美词句蕴涵的意境,理解作者的语言和感受,并能表达出自己心中的感受。

教学方法:

谈话法、情景体验法、迁移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组织

同学们,此时此刻,在这间教室里,最吸引你注意的是什么?

二、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黄果树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师根据生的回答,板书“听”、“看”。

2、多么壮观的景象啊!

那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呢?

三、激情朗读,建构体验的基础

1、还记得海伦·凯勒吗?

她正是用动人的笔调描绘着她心中“看”到的世界。

(师很激情地)

今天,我们就借作者的语言文字来听一听黄果树瀑布对我们深情地呼唤,看一看黄果树瀑布给我们激情的震撼,好吗?

2、大家的回答声让我觉得,瀑布似乎就在我的血脉中奔流。

那我们现在就来读一读这优美的文章,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投入、最动情。

注意,读到你感觉上来了,就举手。

3、生自由朗读,师巡视指导朗读能力较弱的学生。

4、展示:

想读哪儿就读哪儿。

师感性评价,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

四、入情品读,内化体验的过程

1、方才我们在激情中,与黄果树瀑布一起体验飞流直下的豪情;此刻,让我们来个深呼吸,静心思索,在“宁静致远”中去感受黄果树瀑布给人无限遐想的魅力!

2、准备好了吗?

(师生一起做深呼吸)现在我们就来比一比默读课文,看看谁能听到黄果树瀑布的声音,看到黄果树瀑布壮观的景象。

(师边说边给“听”、“看”上加引号)

咦?

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要在这两个字上加引号呢?

对!

唯有善于联想的人,才会从一个个方块字中听出瀑布的豪情,看出瀑布的壮观。

3、生默读,标出自己“听”到的和“看”到的。

4、汇报

(1)、你“听”出什么来了?

师引导:

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在不同的位置,所听到的效果也是不同的。

(2)、师播放瀑布声响1、2。

听了刚才的瀑布声,你对文中哪些词句感受更深了?

指导生朗读:

“渐进渐响”、“涌了过来”……

指导生用“好像…又像”说话。

(3)、多美的句子啊!

谁想再读一读?

你想怎么读?

(4)、你“看”出什么来了?

师点拨:

善于联想的同学是不会满足于书上一两句打比方的,还有与众不同的体验吗?

(5)、师播放一组黄果树瀑布静止的图片。

有什么新的感受吗?

(6)、师播放一段黄果树瀑布的影片。

你对文中哪句话感受更深了?

(7)、多美的境界啊!

这么美的意境怎能少了音乐呢?

师播放一幅“群瀑图”,听着优美的旋律,现在你最想做什么呢?

那现在你能做些什么呢?

小组讨论。

(8)、小组汇报;全班展示。

五、创造朗读,升华体验的结果

1、请大家欣赏一首小诗,师出示叶圣陶的《瀑布》,配乐范读。

想说些什么?

想写点什么吗?

2、刚才大家欣赏到的是瀑布豪情的一面,现在我请大家欣赏瀑布柔情的一面,相信会给你带来更多的灵感……

(若时间允许,则让学生课上写诗歌或短文)

六、总结

匆匆地,四十分钟的时间就过去了,在这个课堂上,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内容也是有限的,但我们的沟通是无限的!

此刻,你想对谁说些什么呢?

就让我们在悠扬的旋律中,再次体会沟通的温馨吧!

…………

师:

我想对大家说,为了使我们的世界更美,请热爱我们的大自然,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吧!

 

《莫高窟》第2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2、赏读、积累课文介绍莫高窟的优美词语、句段。

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和所收集的课外资料,引领学生走进敦煌莫高窟这一艺术宝库,了解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增强

教学重点、难点:

1、积累优美语段,品读理解课文第二段并背诵。

2、知道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准备:

一、导入

在刀削斧劈的断崖上,在神秘的三危山下的峭壁上,在茫茫戈壁沙漠的怀抱中,莫高窟——这颗祖国西北的明珠,依然闪烁着绚丽夺目的光彩,吸引了众多中外的游客,也让老师无比向往,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走进文本,去感受一下莫高窟的艺术魅力。

二、自读探究,研读感悟

(一)整体感知

师: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浏览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想一想课文为是从哪几方面介绍莫高窟的?

(二)欣赏彩塑

师:

莫高窟的艺术是融建筑、彩塑、壁画为一体的结晶,其造诣之精深、想象之丰富十分令人惊奇,我们先来欣赏第二自然段的彩塑。

1.自由读这段话,你觉得彩塑有什么特点?

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你喜欢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2.交流。

(彩塑的特点:

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在学生读的过程中相机指导朗读。

3.看图

4.看到这一尊尊彩塑,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

5.来到这些精妙绝伦的彩塑面前,你会怎样赞叹呢?

如果你是外国游人,你又会怎样赞叹?

师:

当看到游客们惊诧兴奋的神情,当听到他们发自肺腑的赞叹,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该感到由衷的自豪和骄傲,谁能带着这种心情读读这一自然段。

6.指名读,齐读!

(三)欣赏壁画

师:

(出示第一句话)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1.这句话在文中还起了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是的,这是个过渡句,这句话不仅概括了本自然段的意思,还把前后两个自然段很自然地连了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2.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找出壁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什么?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章中描写飞天的句子,思考自己读懂了什么?

3、生读,师巡视。

4、师组织交流:

5、引导积累。

师:

壁画真美,看着这幅壁画,边读边把图画的内容印在脑海中,慢慢地你就能背下来了。

6、指名背。

注意评价。

(四)精读“藏经洞”。

1、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

2、请一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其他同学想象:

藏经洞以前是怎样的?

现在是怎样的?

学生读书,交流。

3、师介绍背景:

藏经洞一经发现,帝国主义探险家闻风而至,洞内大批文物被掠走,石窟石壁遭破坏。

于是,日本的东京,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巴黎等,都有了中国敦煌莫高窟的文物。

如果你现在到大英博物馆去,你会发现里面有一幅名为《引路观音》的画,它就是来自于中国的敦煌。

4、读了课文,听了介绍,心中有何感想,请你谈一谈。

5、同学们,那就用朗读来表达我们此时的心情吧!

三、总结升华

1、几千年来,在大漠深处,敦煌静静地守着孤寂,留给后人的,却是永远的辉煌。

1987年,因为它有着两千多尊精妙绝伦的彩塑,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和曾经有过的众多文物,而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

2、外国的旅游者也这样评价:

3、作为中国人,我们不得不自豪地说: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板书:

智慧的结晶)

四、布置作业

A1、背诵课文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2、用“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

B结合文章第四自然段读,写出自己作为一个中国的人的感受。

板书:

精妙绝伦彩塑

莫高窟宏伟瑰丽壁画智慧的结晶

文物珍贵藏经洞

 

《天火之谜》第二课时教案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字词,指名读,齐读。

二、讲读第一、二段

1、继续学习课文。

通过读书,我们已经知道了天火是什么?

(雷暴)

2、可是过去,人们是怎样看待雷暴的呢?

(课件出示)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3、雷暴在人们心中为什么如此可怕呢?

指名答。

(课件出示)

4、过去,人们无法解释这一现象,所以古时候,西方人把雷暴看作是(上帝的怒火),中国人则把它称为(雷神)。

5、所以,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心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点出“一直”),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6、那么雷暴到底是什么呢?

这个谜团直到18世纪才被一位美国科学家解开,(课件出示)我们一起读读他的名字。

三、讲读第三段

1、富兰克林是怎样解开天火之谜的呢?

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3、4自然段,(课件出示)边读边思考

2、讨论:

谁来说一说。

①观察②推测③实验

3、他通过观察,首先发现了什么?

有哪些相似之处?

这里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还有很多相似之处)说明他的观察长期而细致。

4、由此,他又作出了怎样的推测呢?

5、现在看来,这种推论根本不值得奇怪,可在当时,人们能接受吗?

你从哪句话最能看出来?

①是啊,人们早已习惯,这种思想也是根深蒂固了,人们根本无法接受。

哪句话最能看出?

②(课件出示)“冷嘲热讽”,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这种嘲笑和讽刺非常尖刻),人们会说些什么呢?

6、面对人们的嘲讽,富兰克林害怕了吗?

他退缩了吗?

他决定通过(实验)来向人们揭开雷电的秘密。

(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四、讲读第四段

1、为了试验获得成功,富兰克林选择了什么条件,又做了哪些准备呢?

①选择天气:

如果不选择一个乌云密布、雷电交加的时刻,就失去了最基本的条件,实验也就不可能成功。

②准备材料:

放风筝、拴铁丝、用麻绳、结丝带、系钥匙。

2、大家可千万别小看了这些看似普通的材料,这些材料缺一不可,都将在下面的实验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3、齐读实验的准备部分,体会富兰克林考虑的周到,准备的充分。

4、一切准备就绪,风筝飞上了天,越飞越高。

富兰克林面对的压力那么大,他能成功吗?

(课件出示)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是啊,在强烈的雷暴面前,风筝是多么的渺小,它颠簸着,摇晃着。

但富兰克林坚持试验的决心——没有动摇。

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这不是在快乐的放风筝,这可是一次危险的实验啊,同学们。

再读)

5、那富兰克林的试验能成功吗?

我们和富兰克林一样满怀期待,我们的心也和富兰克林的心一样绷得紧紧的。

让我们用心默读下面的内容,看看在实验中最吸引你的、最扣你心弦的是什么?

(开始默读)

6、讨论:

哪句话的描写什么最吸引你?

最扣你心弦的是什么?

①怒发冲冠:

大家见过怒发冲冠般的带电现象吗?

大家看,在静电的磁场中,人的头发一根根竖了起来,而现在,麻绳的纤维也一根根竖了起来,这说明什么?

(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麻绳已经带电。

②之字、大雨:

这句话为什么最吸引你?

麻绳被雨淋湿,已经成了电流的导体,而这时一道闪电突然劈开,一声炸雷猛然响起,能否将天电吸收、引导下来,实验到了最关键的时刻。

③火花、发麻:

你体会到这种危险、这种紧张了吗?

富兰克林可是冒着生命危险在实验啊,而他却毫不畏惧。

这时最令他兴奋和喜悦的是什么?

④(课件出示)谁来读一读。

他是一般的喜悦吗?

句中用了一个什么词?

(课件出示)对呀,他高兴得好像要发狂了,这里连用了三个感叹号,谁再来读一读?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欣喜若狂地喊一喊——

五、练习复述

1、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终于获得了圆满成功,让我们一起齐读第四自然段,再次回顾这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实验。

2、大家读得非常好,这一伟大的实验,富兰克林的伟大人格,一定深深地吸引了大家、感染了大家。

能不能根据屏幕上的提示,将实验的过程完整地说一说呢。

(课件出示复述要求)给大家两分钟准备一下,同桌可以练习说。

3、指名复述。

4、引读:

风筝实验震惊了世界,它向世人宣告——(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上帝的怒火,不过是——(无稽之谈)

5、实验成功了,面对这位勇敢的、伟大的科学家,我们的心中一定有很多话想对他说,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六、总结、作业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

3.感受谈迁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体会运用数字的表达效果通过品、读、感悟、体会谈迁完成《国榷》的艰辛。

教学难点:

体会谈迁的在厄运到来时打不垮的信念,并懂得只要有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介绍《国榷》: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学生齐读课题)

这是什么样的信念?

再读课题,读出坚定。

2、谁有如此坚定的信念?

谈迁的信念是什么?

3、教师介绍:

(出示图片)这是流传千古的明史巨著――《国榷》。

关于它,课文第三自然段是这样介绍的。

出示:

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

(谁能读出新《国榷》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