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训练322B种群的增长方式和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980823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2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升训练322B种群的增长方式和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提升训练322B种群的增长方式和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提升训练322B种群的增长方式和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提升训练322B种群的增长方式和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提升训练322B种群的增长方式和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提升训练322B种群的增长方式和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docx

《提升训练322B种群的增长方式和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升训练322B种群的增长方式和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提升训练322B种群的增长方式和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docx

提升训练322B种群的增长方式和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

3.2.2种群的增长方式和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B组)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在一普通的锥形瓶中,加入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如下图所示,在以下有关坐标图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2.

某同学在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的结果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有关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A.在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不同阶段,可能具有相同的增长速率

B.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C.de段种群的增长速率为负值,其主要原因是营养物质的缺乏

D.本实验中不存在对照,酵母菌个体数常用抽样检测法获得

3.某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栖息地后,种群开始增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

在停止增长期间(  )

A.增长速率大于零

B.老年个体数量最多

C.出生率及死亡率均为零

D.种群密度最大

4.如图为自然条件下生物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d处波动主要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

B.“竭泽而渔”会使鱼虾数量下降至b以下

C.灭鼠时如果仅杀死一半老鼠,可能效果适得其反

D.c处的增长速率最大

5.如图为1932~1962年英国甲、乙两地某种苍鹭的数量相对值变化曲线。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两地苍鹭种群的数量波动都为非周期性波动

B.苍鹭的性比率会影响其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影响种群密度

C.甲、乙两地苍鹭种群间存在地理障碍但不存在生殖隔离

D.30年间苍鹭种群数量相对稳定,但年龄结构存在变化

6.(2017·金华模拟)科学家研究某区域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得到该种群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R=出生率/死亡率)。

在不考虑迁入、迁出的情况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由图可知,A、B两点对应的种群自然增长率相等

B.该田鼠种群增长为“S”形增长,C点时种群密度最小

C.从图中可知OD期间田鼠种群数量出现了周期性波动

D.田鼠种群数量在AD期间先升后降,在CD期间一直在下降

7.

科研工作者对某草原上一种黄鼠种群进行研究,得出与该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如下图1,并依此画出了该种群的增长曲线,如下图2。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种群死亡率增加是食物、空间和天敌等因素导致的

B.图1中的B时刻,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相当于图2中b点

C.图1中D时刻种群增长速率为0,但此时种群数量达到图2中的K值

D.图2中b点到c点时种群数量逐渐增大,年龄结构由增长型逐渐转为衰退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6分)

8.(8分)(2017·湖州模拟)在对莫干山进行调查时发现,某种群数量变化具有四种可能的情况,如图所示,其中a点表示外界因素的变化。

请据图回答:

(1)“J”形曲线出现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____;此种种群增长曲线在实验室条件下常见。

 

(2)若该种群数量变化如图中“J”形曲线,则其种群增长率________。

图中曲线Ⅲ与“J”形曲线之间阴影部分所代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K代表________。

若a点时干旱,且干旱能抑制引起蝗虫患病的一种丝状菌的生长,则a点后蝗虫种群数量变化可能为图中曲线________。

若要抑制蝗灾,应将蝗虫种群数量控制在________以下。

 

9.

(12分)科研小组在实验室中用一定大小的培养瓶人工饲养果蝇,投放一定量果蝇后,饲喂一定量的酵母菌。

统计果蝇的数量变化并绘制成曲线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室条件下对草履虫、酵母菌所进行的实验培养结果也与上图相似,这表明种群在一定的空间、一定的资源条件下的增长类型,一般都是________。

 

(2)曲线的纵坐标能反映种群密度的大小吗?

__________________。

在一定环境中种群增长曲线的渐近线,生态学上可称为__________。

 

(3)该渐近线的数值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吗?

___________。

 

试依据图解,根据该渐近线的含义对下列各项科研和生产活动提出你的建议:

①关于珍稀动物的保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关于草原上的放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灭鼠若是只采用杀死的办法,鼠群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水平,因此,更有效的灭鼠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8分)(2017·衢州模拟)某研究所对一个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

如图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请分析回答:

(1)图A、B能反映该种鱼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的是__________。

 

(2)t2时期后,种群数量________,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型。

(4)若在t2时种群数量为K,为了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被破坏,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这种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________水平,因为此时__________。

 

11.

(8分)(2017·金华模拟)某学习小组根据“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利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培养酵母菌,结果如图。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可以采用________法,吸出培养液之前,将盛培养液的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便于估算。

 

(2)酵母菌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中,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都是______;图中________浓度的培养液中种群的K值最大。

 

(3)酿酒和做面包都需要酵母菌,当酵母菌数量为______时,最适宜分离获得菌种;K值之后,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解析】选B。

本题考查在有限的环境条件下,酵母菌先在有氧条件下进行需氧呼吸,氧气消耗完后,酵母菌可以进行厌氧呼吸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故酒精浓度增大,葡萄糖浓度下降,pH下降。

2.【解析】选D。

增长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增加的个体数,在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不同阶段,可能具有相同的增长速率;在K值时,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de段种群个体数量下降,其主要原因是营养物质被过度消耗,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负值;本实验在前后之间形成自身对照。

3.【解题指南】

(1)题眼:

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表示此时种群数量维持在K值。

(2)隐含信息:

开始增长→停止增长,种群维持相对稳定。

【解析】选D。

停止增长期间,种群数量达到K值,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增长速率为零,种群密度达到最大。

4.【解析】选D。

种群数量波动时,上升段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下降段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一半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c处增长速率接近零,所以捕捞后的种群数量应在“S”形增长曲线的b水平,这样既能获得最大产量,又能使种群数量迅速恢复,而灭鼠却正好相反,必须降至b以下,种群数量恢复较慢,从而能有效控制鼠害。

5.【解析】选B。

由图可知,甲、乙两地苍鹭种群的数量波动都为非周期性波动,A正确;图中曲线图只是表示某种苍鹭的数量相对值变化,不能看出苍鹭的性比率会影响其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影响种群密度,B错误;甲、乙两地的苍鹭由于存在于不同区域,所以存在地理障碍,但都属于同一物种,所以不存在生殖隔离,C正确;30年间苍鹭种群数量相对稳定,但年龄结构存在变化,D正确。

6.【解析】选D。

由题意可知,R=出生率/死亡率,当R>1时,出生率>死亡率,田鼠的种群数量增加;当R<1时,出生率<死亡率,田鼠的种群数量减少。

据题图可知,A、B两点对应的R值相等,即A、B两点时出生率/死亡率的值相等,种群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所以A、B两点对应的种群自然增长率不一定相等,选项A错误。

由题图可知,在CD期间,

<1,即出生率<死亡率,田鼠的种群数量一直在减少,所以D点时种群密度最小,选项B错误。

由题图可知,在OD期间,田鼠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没有呈现出周期性波动,选项C错误。

由R值的变化可推知,在AD期间,田鼠的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在CD期间,田鼠的种群数量一直在减少,选项D正确。

7.【解析】选D。

A项,种群死亡率增加是由食物、空间、自身疾病、天敌等因素导致的;B项,图1中的B时刻出生率与死亡率差值最大,反映出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的年龄结构是增长型,而“S”形曲线中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因此图1中的B时刻相当于图2中b点;C项,图1中D时刻出生率=死亡率,此时种群增长速率为0,种群年龄结构是稳定型,此时种群数量达到了环境容纳量,相当于图2中的K值,因此A、B、C三项是正确的,而D项是错误的。

8.【解析】

(1)“J”形曲线是种群在资源无限、空间无限和不受其他生物制约的理想条件下的增长曲线。

(2)对于“J”形增长曲线,其增长率是不变的。

图中曲线Ⅲ与“J”形曲线之间阴影部分所代表的是环境阻力所淘汰的个体。

(3)图中K代表环境容纳量;丝状菌能造成蝗虫患病,而干旱环境则抑制丝状菌生长,即干旱有利于蝗虫的生存,因此在干旱环境中,蝗虫的环境容纳量会增大,即为曲线Ⅰ。

若要抑制蝗灾,应将蝗虫种群数量控制在K2以下。

答案:

(1)理想条件(资源无限、空间无限和不受其他生物制约)

(2)保持不变 环境阻力所淘汰的个体

(3)环境容纳量 Ⅰ K2

9.【解析】

(1)由于食物、空间等条件是有限的,所以酵母菌的增长类型一般是S形的。

(2)曲线的纵坐标代表的是果蝇的数量变化,所以能反映种群密度的大小。

渐近线是种群数量的K值,即环境容纳量。

由于食物、空间等条件是有限的,所以酵母菌的数量会在渐近线附近上下波动。

(3)①保护珍稀动物的生存环境,使该种动物的环境容纳量提高,种群数量就会增长。

②放牧量应该控制在接近环境容纳量为宜,过度放牧会影响牛羊的生长以及草原的恢复,环境的破坏会造成环境容纳量降低。

③灭鼠时,要降低环境容纳量,如清除垃圾、严密储存食物等,从而达到有效控制鼠害的目的。

答案:

(1)S形增长 

(2)能 环境容纳量(K值)

(3)会 ①保护珍稀动物的生存环境,使该种动物的环境容纳量提高,种群数量就会增长

②放牧量应该控制在接近环境容纳量为宜,过度放牧会影响牛羊的生长以及草原的恢复,环境的破坏会造成环境容纳量降低 ③降低环境容纳量,如清除垃圾、严密储存食物等

10.【解题指南】解答本题需明确以下两点:

(1)图示信息:

t0~t1种群增长速率增大,t1~t2种群增长速率减小至0,表示“S”形曲线的种群增长速率。

(2)明确图A是理想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图B是自然环境中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解析】

(1)据种群增长速率曲线图可知,一定范围内,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加,超过这个时间范围,种群增长速率会持续下降,直至为0,由此表明该种鱼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增长呈“S”形曲线,即B曲线。

(2)在t2时期,种群增长速率下降为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主要是食物和空间不足、捕食者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加剧等因素限制了种群数量增长。

(3)在t1时期,该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幼年个体多于老年个体,故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4)为了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被破坏,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这种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因为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答案:

(1)B 

(2)不再增加 食物和空间不足、捕食者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加剧(合理即可)

(3)增长 (4)K/2 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11.【解析】

(1)对酵母菌进行计数可采用抽样检测法;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之前,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酵母菌分布均匀。

(2)由题图可知,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都呈“S”形,其种群增长速率应都是先增大后减小。

图中10%的葡萄糖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最大。

(3)当酵母菌数量为K/2时,酵母菌繁殖最快,此时最适宜分离获得菌种;K值之后,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是营养物质的消耗和pH改变等,导致酵母菌繁殖受影响。

答案:

(1)抽样检测 使酵母菌分布均匀

(2)先增大后减小 10% (3)K/2 营养物质的消耗和pH改变等,导致酵母菌繁殖受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