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阶段评估检测三新人教版.docx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阶段评估检测三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阶段评估检测三新人教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评估检测三新人教版
阶段评估检测(三)
(6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共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
1.孟德尔验证“分离定律”假说的证据是( )
A.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
B.杂合子自交产生3∶1的性状分离比
C.两对相对性状杂合子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D.杂合子与隐性亲本杂交后代发生1∶1的性状分离比
【解析】选D。
孟德尔验证“分离定律”巧妙地设计了测交实验,后代中性状分离比接近1∶1,实验结果验证了他的假说。
2.(2018·铁岭模拟)下列关于等位基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等位基因均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控制生物的相对性状
B.交叉互换实质是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换了等位基因的片段
C.等位基因的分离可以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D.两个等位基因的本质区别在于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均不同
【解析】选C。
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如果发生交叉互换,等位基因也可位于一对姐妹染色单体上,A错误;交叉互换实质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换了等位基因的片段,B错误;等位基因的分离可以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正确;两个等位基因的本质区别在于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均不同,D错误。
3.人们发现在灰色银狐中有一种变种,在灰色背景上出现白色的斑点,十分漂亮,称白斑银狐。
让白斑银狐自由交配,后代的白斑银狐∶灰色银狐=2∶1。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银狐体色白斑对灰色为显性
B.可以利用测交的方法获得纯种白斑银狐
C.控制白斑的基因纯合时胚胎致死
D.白斑性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解析】选B。
白斑银狐自由交配,子代出现灰色银狐,则白斑为显性,灰色为隐性。
但是白斑银狐个体自由交配,子代出现了2∶1的性状分离比,说明显性纯合致死,不可能获得纯种白斑银狐。
4.关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和摩尔根证实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果蝇杂交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中涉及的性状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B.两实验都采用了统计学方法来分析实验数据
C.两实验均采用了“假说—演绎”的研究方法
D.两实验都进行了正反交实验获得F1,并自交获得F2
【解析】选D。
实验中涉及的性状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正确;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和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都采用了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数据,B正确;两实验均采用了“假说—演绎”的研究方法,C正确;两实验都设计了F1测交实验来验证其假说,D错误。
5.下图是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
3号和4号为正常的异卵孪生兄弟,兄弟俩基因型均为AA的概率是( )
A.0 B.1/9 C.1/3 D.1/16
【解析】选B。
由1号和2号生出5号女患者,可以推知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号和2号均为杂合子(Aa),由于3号和4号为异卵孪生,且均正常,则基因型均可能是1/3AA或2/3Aa,故兄弟俩基因型均为AA的概率是1/3×1/3=1/9,B正确。
6.(2018·河南豫南联考)下列有关遗传规律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Dd个体产生的含D的雌配子与含d雄配子数目比为1∶1
B.若两对相对性状遗传都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则此两对相对性状遗传一定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C.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重新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D.若杂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一定为常染色体遗传
【解析】选C。
Dd个体产生的含D的雌配子比含d雄配子数目少,A错误;两对基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但不一定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分离和重新组合是互不干扰的,C正确;若杂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遗传(如XAXa与XAY杂交),D错误。
7.(2018·长沙模拟)白粒玉米自交系与黄粒玉米自交系进行杂交,所得F1全是黄粒玉米,F1自交所结果穗上同时出现了黄色子粒和白色子粒。
对F2出现两种颜色不同子粒的下列解释中,错误的是( )
A.由于F1是杂合子,其后代发生了性状分离
B.F1能产生两种雄配子和两种雌配子,受精作用后产生三种基因型、两种表现型的后代
C.F1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分离,受精作用完成后两隐性基因纯合而出现白色子粒性状
D.玉米的黄色对白色为显性,F1在形成配子时发生了基因重组,因而产生了白色子粒性状
【解析】选D。
白粒玉米自交系与黄粒玉米自交系进行杂交,所得F1全是黄粒玉米,说明黄粒是显性性状,F1自交所结果穗上同时出现了黄色子粒和白色子粒,即出现了性状分离,说明F1中黄粒玉米是杂合子,A正确。
杂合子的F1能产生两种雄配子和两种雌配子,受精作用后产生三种基因型、两种表现型的后代,B正确。
F1黄粒玉米含有白粒玉米的隐性基因,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分离,受精作用完成后两隐性基因纯合而出现白色子粒性状,因而出现了两种不同颜色的子粒,C正确。
一对性状无法发生基因重组,D错误。
8.有两个纯种的小麦品种:
一个抗倒伏(d)但易感锈病(r),另一个易倒伏(D)但能抗锈病(R)。
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
让它们进行杂交得到F1,F1再进行自交,F2中出现了既抗倒伏又抗锈病的新品种。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2中出现的既抗倒伏又抗锈病的新品种都能稳定遗传
B.F1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相等,结合的概率相同
C.F2中出现的既抗倒伏又抗锈病的新品种占9/16
D.F2中易倒伏与抗倒伏的比例为3∶1,抗锈病与易感锈病的比例为3∶1
【解析】选D。
F2中出现的既抗倒伏又抗锈病的新品种基因型有ddRR和ddRr两种,其中纯合子能稳定遗传,杂合子将发生性状分离;F1产生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结合概率相同,但通常雄配子数量比雌配子数量多;F2中易倒伏抗锈病(D_R_)∶抗倒伏抗锈病(ddR_)∶易倒伏易感锈病(D_rr)∶抗倒伏易感锈病(ddrr)=9∶3∶3∶1,出现的既抗倒伏又抗锈病的新品种占3/16,其中易倒伏与抗倒伏、抗锈病与易感锈病的比例均为3∶1。
9.将纯合的灰色小鼠与棕色小鼠杂交,F1全部表现为灰色。
F1个体间相互交配,F2表现型及比例为灰色∶黄色∶黑色∶棕色=9∶3∶3∶1。
若M、N为控制相关代谢途径的显性基因,据此推测最合理的代谢途径是( )
【解析】选A。
纯合的灰色小鼠与棕色小鼠杂交,F1全部表现为灰色,F1个体间相互交配,F2表现型及比例为灰色∶黄色∶黑色∶棕色=9∶3∶3∶1,由此可知,灰色是双显基因控制的,棕色是隐性基因控制的,黄色、黑色分别是由单显基因控制的,与A项所示代谢途径相符。
10.等位基因A和a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
假定某女孩的基因型是XaXa,其祖父和外祖父的基因型均是XaYA,祖母和外祖母的基因型均是XAXa,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确定该女孩的基因a一个必然来自祖母
B.可以确定该女孩的基因a一个必然来自祖父
C.可以确定该女孩的基因a一个必然来自外祖母
D.可以确定该女孩的基因a一个必然来自外祖父
【解析】选A。
女孩的基因型是XaXa,因此父亲和母亲中一定含有基因Xa,由于祖父基因型是XaYA,因此父亲的基因型一定为XaYA,其基因Xa一定来自祖母;由于外祖父的基因型是XaYA,外祖母的基因型是XAXa,因此母亲的基因型为XAXa或XaXa,所以母亲的基因Xa可能来自外祖母或外祖父。
由以上分析可知,可以确定该女孩的基因a一个必然来自祖母,另一个基因a来自外祖母或外祖父,A正确。
11.(2018·哈尔滨模拟)芦笋雄株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雌株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研究人员对芦笋的X和Y染色体进行了研究,发现有S和K两段特殊序列只存在于Y染色体上(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分析某芦笋种子的染色体发现含有S和K两段特殊序列,则该种子应为雄性种子
B.基因在染色体上是摩尔根及其合作者通过研究果蝇的眼色遗传而提出的假说
C.X染色体与Y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两者形态有差别,且不存在同源区段
D.S序列与K序列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故两序列的碱基种类也不同
【解析】选A。
S和K两段特殊序列只存在于Y染色体上,若分析某芦笋种子的染色体发现含有S和K两段特殊序列,则其含有Y染色体,说明该种子应为雄性种子,A正确;基因在染色体上是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的,B错误;X染色体与Y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两者形态有差别,但存在同源区段,C错误;S序列与K序列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但两序列的碱基种类相同,都含有A、C、G、T四种,D错误。
12.(2018·郴州模拟)某种家鼠中的短尾类型相交,子代中总是出现2/3的短尾(T)和1/3的正常尾(t),短尾类型与正常尾类型相交,子代中短尾与正常尾各占一半。
与此相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短尾与正常尾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B.该种类的家鼠中的短尾均为杂合子
C.就短尾基因T的致死作用看,T基因是显性纯合致死
D.短尾类型相交时的性状分离比不是3∶1,原因是雌雄配子的结合不是随机的
【解析】选D。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短尾鼠与正常鼠交配,后代中正常尾与短尾比例相同,符合孟德尔的测交实验,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A正确;短尾类型相交,子代中总是出现2/3的短尾(T_)和1/3的正常尾(tt),如果亲本有纯合子,则后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所以该实验中亲本短尾基因型全为Tt,它们之间杂交的后代基因型比例理论上应为TT∶Tt∶tt=1∶2∶1,又因为杂交结果是短尾∶正常尾=2∶1,可以推出不能存活的鼠的基因型为TT,则家鼠中的短尾均为杂合子,B正确;就短尾基因T的致死作用看,T基因是显性纯合致死,C正确;短尾类型相交时的性状分离比不是3∶1,原因是TT死亡,而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D错误。
13.(2018·贵阳模拟)下列关于DNA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转录的产物就是mRNA
B.导致性状改变的基因突变不一定能遗传给子代
C.某碱基在DNA单链中所占比例与在双链中所占比例相同
D.某个含100个碱基对的特定基因其碱基对的排列方式有4100种
【解析】选B。
RNA是DNA转录的产物,mRNA是产物之一,A错误;体细胞中的基因突变,一般不遗传给后代,B正确;一种碱基在单链中的比例一般与双链中的比例不同,C错误;100个碱基对组成的DNA序列最多有4100种,含100个碱基对的特定基因的排列顺序是特定的,D错误。
14.如图表示格里菲思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实验过程,S型菌有荚膜且具有毒性,能使人患肺炎或使小鼠患败血症,R型菌无荚膜也无毒性。
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与R型菌混合前必须将S型菌慢慢冷却
B.无毒的R型菌转化为有毒的S型菌属于基因重组
C.该转化实验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D.S型菌的DNA能抵抗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引发疾病
【解析】选D。
与R型菌混合前必须将S型菌慢慢冷却,以防止高温杀死R型菌;S型菌的DNA进入R型菌,使R型菌有毒性,实际上就是外源基因整合到受体DNA上并得以表达,这属于基因重组;该转化实验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由于S型菌有荚膜,进入吞噬细胞后,受荚膜的保护,能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消化,从而迅速增殖、扩散,引起机体发生疾病。
15.噬菌体是一类细菌病毒。
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B.侵染过程的“合成”阶段,噬菌体DNA作为模板,而原料、ATP、酶、场所等条件均由细菌提供
C.为确认是何种物质注入细菌体内,可用32P、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
D.若用32P对噬菌体双链DNA进行标记,再转入培养有细菌的普通培养基中让其连续复制n次,则含32P的DNA应占子代DNA总数的1/2n-1
【解析】选A。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32P、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A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时是将DNA注入细菌细胞内,以噬菌体的DNA为模板,利用细菌提供的原料来合成噬菌体的DNA及蛋白质,B正确;为确认是何种物质注入细菌体内,可用32P、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分别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看能否产生同样的噬菌体后代,C正确;DNA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所以用32P标记噬菌体双链DNA,让其连续复制n次后,含32P的DNA应占子代DNA总数的1/2n-1,D正确。
16.(2018·娄底模拟)下列关于DNA结构及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的特异性由碱基的数目及空间结构决定
B.DNA分子中一个磷酸可与两个核糖相连
C.DNA分子的两条链均作为复制时的模板
D.DNA分子复制时解旋酶与DNA聚合酶不能同时发挥作用
【解析】选C。
DNA的特异性是由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决定的,A错误;DNA分子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B错误;DNA复制时是以DNA分子的两条链作为模板,C正确;DNA分子复制时是边解旋边复制,所以解旋酶与DNA聚合酶同时发挥作用,D错误。
17.如图表示蓝藻DNA上遗传信息、密码子、反密码子间的对应关系。
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析题图可知①是β,完成此过程的场所是细胞核
B.除图中所示的两种RNA之外,RNA还包括tRNA
C.图中翻译过程需要在核糖体上进行
D.能够转运氨基酸的③的种类有64种
【解析】选C。
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从图中②的碱基组成可以确定β链是转录模板,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RNA包括mRNA(图中②)、tRNA(图中③)和rRNA(核糖体RNA);图中翻译过程在核糖体上进行。
图中③是tRNA,能够转运氨基酸,其种类有61种。
18.(2018·石家庄模拟)二倍体植物细胞内的一条染色体上有M基因和R基因,它们编码各自蛋白质的前3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图,起始密码子均为AUG。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M在该二倍体植物细胞中数目最多时可有两个
B.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a、b链的分开而分离
C.基因M和基因R转录时都以b链为模板合成mRNA
D.若箭头处的碱基突变为T,则对应密码子一定改变
【解析】选D。
当该二倍体植物为纯合子时,基因M在该二倍体植物细胞中数目最多时可有4个(例如有丝分裂后期),A错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而不是随着a、b链的分开而分离,B错误;起始密码子均为AUG,则基因M以b链为模板合成mRNA,而基因R以a链为模板合成mRNA,C错误;若箭头处的碱基突变为T,对应mRNA上碱基为A,则密码子一定改变,D正确。
19.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三名美国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研究生物钟运行的分子机制方面的成就。
这些科学家以果蝇为研究对象,分离出一个能够控制生物节律的基因,它可以编码一种在夜间积聚、在白天分解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在细胞中的数量变化就引起了细胞生物节律的昼夜变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物节律性现象体现了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
B.节律性蛋白在白天可能由溶酶体中合成的蛋白质水解
C.该现象体现了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性状
D.果蝇在编码节律性蛋白时和人共用一套密码子
【解析】选B。
本题以诺贝尔奖为背景,考查基因表达、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溶酶体的相关知识。
A项,生物节律性现象体现了遗传信息的表达(转录、翻译)过程,正确。
B项,溶酶体中的酶是由核糖体合成的,错误。
C项,根据题干信息:
这种蛋白质在细胞中的数量变化就引起了细胞生物节律的昼夜变化,说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性状,正确。
D项,所有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正确。
20.(2018·长沙模拟)下面的甲、乙图示为真核细胞内两种物质的合成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所示过程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合成的产物是双链核酸分子
B.甲所示过程在细胞核内进行,乙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C.DNA分子解旋时,甲所示过程不需要解旋酶,乙需要解旋酶
D.一个细胞周期中,甲所示过程在每个起点只起始一次,乙可起始多次
【解析】选D。
由题图可知,甲是DNA分子的复制过程,产物是双链DNA分子,乙是转录过程,产物是单链RNA,A错误;真核细胞中,DNA分子的复制和转录的场所主要是细胞核,B错误;DNA分子解旋时,甲所示过程需要解旋酶,乙所示过程不需要解旋酶,C错误;一个细胞周期中,甲所示过程在每个起点只起始一次,乙可起始多次,D正确。
21.脊髓灰质炎病毒含有一种单股正链RNA,该RNA能作为mRNA翻译早期蛋白质,如RNA聚合酶等。
下列有关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病毒生命活动场所、所需的酶均由宿主细胞提供
B.该病毒为RNA病毒,其遗传物质中含有密码子
C.该病毒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多肽链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
D.该病毒的mRNA在翻译过程中存在T与A配对
【解析】选B。
根据题干信息“该RNA能作为mRNA翻译早期蛋白质,如RNA聚合酶等”可知,该病毒所需的酶不都是由宿主细胞提供,A错误;脊髓灰质炎病毒含有一种单股正链RNA,由此可知该病毒为RNA病毒,该RNA能作为mRNA翻译早期蛋白质,而密码子在mRNA上,因此该病毒的遗传物质中含有密码子,B正确;RNA聚合酶催化的是转录过程,而核糖体上进行的是翻译过程,不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C错误;该病毒的mRNA在翻译过程中存在U与A配对,不存在T与A配对,D错误。
22.(2018·郑州模拟)某植物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种子(R)对皱粒种子(r)为显性。
某人用该植物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发现后代(F1)出现4种类型,其比例分别为:
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3∶3∶1∶1。
去掉花瓣,让F1中黄色圆粒植株相互授粉,F2的性状分离比是( )
A.24∶8∶3∶1B.25∶5∶5∶1
C.15∶5∶3∶1D.9∶3∶3∶1
【解析】选A。
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进行杂交的后代中,圆粒:
皱粒=3∶1,说明亲本的基因组成为Rr和Rr;黄色∶绿色=1∶1,说明亲本的基因组成为Yy和yy。
杂交后代F1中,分别是黄色圆粒(1YyRR、2YyRr)、黄色皱粒(1Yyrr)、绿色圆粒(1yyRR、2yyRr)和绿色皱粒(1yyrr),数量比为3∶1∶3∶1。
去掉花瓣,让F1中黄色圆粒植株(1YyRR、2YyRr)相互授粉,则Y的基因频率为1/2,y的基因频率为1/2,R的基因频率为2/3,r的基因频率为1/3,则yy的基因型频率=1/2×1/2=1/4,Y_的基因型频率=3/4,rr的基因型频率=1/3×1/3=1/9,
R_的基因型频率=8/9,因此F2的表现型及其性状分离比是黄圆Y_R_∶绿圆yyR_∶黄皱Y_rr∶绿皱yyrr=3/4×8/9∶1/4×8/9∶3/4×1/9∶1/4×1/9
=24/36∶8/36∶3/36∶1/36=24∶8∶3∶1。
23.(2018·衡水模拟)棉铃虫是严重危害棉花的一种害虫。
科研工作者发现了毒蛋白基因B和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D,两种基因均可导致棉铃虫死亡,现将B和D基因同时导入棉花的一条染色体上获得抗虫棉。
棉花的短果枝由基因A控制,研究者获得了多个基因型为AaBD的短果枝抗虫棉植株,AaBD植株自交得到F1(不考虑减数分裂时的交叉互换)。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F1中短果枝抗虫∶长果枝不抗虫=3∶1,则B、D基因与A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B.若F1中长果枝不抗虫植株比例为1/16,则F1产生配子的基因型为AB、AD、aB、aD
C.若F1表现型比例为9∶3∶3∶1,则果枝基因和抗虫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D.若F1中短果枝抗虫∶短果枝不抗虫∶长果枝抗虫=2∶1∶1,则F1配子的基因型为A和aBD
【解析】选B。
若B、D基因与A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则AaBD产生的配子为ABD和a且比例为1∶1,后代短果枝抗虫与长果枝不抗虫的比例为3∶1,A正确;根据题意,B、D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而且不考虑减数分裂时的交叉互换,则产生配子时B、D不分开,B错误;若抗虫基因与果枝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AaBD产生的配子为A、a、aBD、ABD,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短果枝抗虫∶短果枝不抗虫∶长果枝抗虫∶长果枝不抗虫=9∶3∶3∶1,C正确;若B、D基因与a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AaBD产生的配子为A和aBD,F1中短果枝抗虫∶短果枝不抗虫∶长果枝抗虫=2∶1∶1,D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4分)
24.(12分)(2018·汕头模拟)鸡的羽毛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有显性基因存在时能合成色素;小腿长度受另一对等位基因C和c控制,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
(1)让雌雄蓝羽鸡交配,后代蓝羽、黑羽和白羽的比例总是2∶1∶1。
那么,蓝羽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若让黑羽和白羽杂交,理论上说,后代表现型是____________。
(2)多次让雌雄短腿鸡交配,后代中总是出现1/3的正常腿。
合理的解释是,在该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__,而基因型为____________时在胚胎时期死亡。
(3)黑羽短腿雄鸡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让其与蓝羽短腿雌鸡杂交,F1的表现型有______种,其中表现为黑羽短腿雄鸡的比例是________;在F1中,B基因的频率是________。
【解析】
(1)雌雄蓝羽鸡交配,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可知蓝羽亲本是杂合子,基因型为Bb,所以二者交配后代的基因型是BB∶Bb∶bb=1∶2∶1,又因为B控制色素合成,因此后代中黑羽的基因型是BB,白羽的基因型是bb,黑羽与白羽杂交,杂交后代都是蓝羽。
(2)雌雄短腿鸡交配,后代短腿∶正常腿=2∶1,说明短腿对正常腿是显性性状,且亲本短腿的基因型是Cc、Cc,二者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应是CC∶Cc∶cc=1∶2∶1,多次实验cc的比例占1/3,说明CC胚胎致死。
(3)根据上述分析可知,黑羽的基因型是BB,由
(2)可知,短腿CC胚胎致死,因此黑羽短腿雄鸡的基因型是BBCc,蓝羽短腿雌鸡的基因型是BbCc,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因此可以将其化解成两个分离定律,BB×Bb→黑羽∶蓝羽=1∶1,Cc×Cc→由于CC胚胎致死,因此短腿∶正常腿=2∶1,因此F1的表现型是2×2=4种;黑羽短腿雄鸡的比例是1/6;由于子一代中BB∶Bb=1∶1,因此B的基因频率是3/4。
答案:
(1)Bb (全为)蓝羽
(2)短腿 CC (3)BBCc 4 1/6 3/4
25.(14分)(2018·玉林模拟)为探究田鼠的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科研人员用患病的田鼠和正常田鼠做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亲本
F1的表现型
F2的表现
型及比例
杂交组合一:
一只患病雄鼠与一只正常雌鼠杂交
雌雄鼠都正常,雌雄鼠随机交配
雌性全正常
雄鼠中,正常鼠∶患病鼠=15∶1
杂交组合二:
一只正常雄鼠与一只正常雌鼠杂交
雌雄鼠都正常,雌雄鼠随机交配
雌性全正常
雄鼠中,正常鼠∶患病鼠=15∶1
(1)对上述杂交实验结果合理的解释:
①患病性状只在________(填“雌”或“雄”)性田鼠中表现。
②该遗传病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只要个体的基因型中含有________个显性基因即表现为正常。
(2)依据上述解释,杂交组合二的亲本基因型为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