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项知识及实战演练 7.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978150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9.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专项知识及实战演练 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专项知识及实战演练 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专项知识及实战演练 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专项知识及实战演练 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专项知识及实战演练 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专项知识及实战演练 7.docx

《高考语文专项知识及实战演练 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专项知识及实战演练 7.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专项知识及实战演练 7.docx

高考语文专项知识及实战演练7

学案5 简答题:

全面筛选,准确概括

学案略语

 浙江卷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第三道题是主观题,考点主要涉及筛选文中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虽然分值不高,但答案要求很高,它要求考生全面筛选文中信息,准确概括内容要点。

二轮复习,要在“全面”“准确”上下功夫。

自我诊断,找出答题能力短板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那些传世画作往往反映了真实的气候环境情况。

英国伯明翰大学气象学家约翰·托宁多年来苦心研究各个时期英格兰各地的天气状况,他意外发现莫奈旅居伦敦期间的作品为他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莫奈创作于那时期的画作中,展现了阳光在泰晤士河上跳跃闪耀,天空呈现出奇异的色彩变化。

约翰·托宁想到,这些丰富的颜色并非出于莫奈头脑中的艺术幻想,而来自于真实的伦敦生活。

那漫天黄色,应是高硫含量的煤燃烧后烟尘和硫酸盐颗粒散布到空气中,成为水蒸气的凝结核所致,在此条件下形成的雾霾比自然形成的雾更为持久。

比较巧合的是,狄更斯在反映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小说《雾都孤儿》中也写道:

“在城市边缘地带,雾是深黄色的。

靠里一点儿,是棕色的。

再靠里一点儿,棕色再深一些。

直到商业区的中心地带,雾是赭黑色的。

科学家并且还去做了验证,选取莫奈1898~1900年间创作的9幅作品,结合他同一时期的信件和日记,与美国海军天文台的数据对比。

令他们惊叹的是,莫奈身为艺术家,却如同科学研究者一样,一丝不苟地记录了创作日期及太阳所处的位置,绝无臆造。

所以印象派大师的确是非常可信地用手中画笔将伦敦当年的绝世光影留存于世。

(选自《北京青年报》2015年1月23日,有删改)

1.作家狄更斯与画家对天空雾气的描绘趋同的原因是什么?

谈谈你的理解。

(3分)★

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起点:

挣扎着走向终点

在网文世界里,最大的字号是盛大文学,而盛大文学里贡献最大的要数起点中文网。

在过去十年里,起点中文网的每一小步,几乎都是网文发展的一大步。

起点中文网的每条新闻,几乎都能进入当代网文发展史。

但是2014年12月5日,“起点”和“创世”同时发布公告,互为第三方渠道,稿酬在扣除渠道费之后再五五分成,正式确认了之前腾讯通过第三方资本运作收购起点的传言。

如此看来,起点中文网被收购已是板上钉钉,只等宣布了。

近年来,从PC端走向移动端成为网络文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起点中文网的发展依赖于PC端,已经错过了发展的最佳时机。

据分析,盛大文学移动化难以发展的关键就是“全版权”经营、内部资源整合不力。

2014年7月就有消息说起点中文网要以两亿到三亿元收购在移动端阅读市场排名第三的塔读,结果也不了了之。

从年底XX和腾讯的一系列动作和大会上打出的口号可以看出,网络巨头将IP(IntellectualProperty,即知识产权)运营当作发力点。

行内人已经清晰看到,IP运营已经是大势所趋。

然而盛大没有搞大、搞活IP的能力。

起点将IP委托给开发商进行开发,游戏则由起点中文网在自己的平台中运营,在外部平台上,由起点、开发方,或者游戏发行方发行,而在内外部平台上,各方都主要依赖分成获得利益。

网文发展至今,小说类型日渐稳定,这对于商业化来说并非坏事,但是对于文学而言,创新停滞,不进则退。

过于依赖“大神”的起点,跟风问题仍然突出,什么好卖就写什么。

类型方面,过去一年的变化也只是细微的调整。

内容生产的不足也将起点逼入绝境。

虽然起点中文网整体经营陷入困境,但也出现了一些新路径的探索。

众筹就是作者借助网络平台经营自己的粉丝读者的新途径。

众筹,这两年新兴起的一个词汇,是指缺乏资金的发起人通过“团购+预购”的形式,在网上向网友筹集资金,开发项目,而投资支持的网友将获得股权、实物、服务等不同类型的回报。

这种形式今年来也在写手圈火起来,不是每一个作者的作品都有机会出版或者适合出版,这时候一些作者就会发起众筹,让读者集资出书。

2014年众筹显示出新的动向,年初由于游戏制作资金问题,“发飙的蜗牛”与起点中文网签订了“对赌协议”,即以25天为限,在此期间能筹集100万以上的资金,起点将追加同等数额的资金用于推广游戏;如果失败,作者将与起点签订十年写作协议。

结果粉丝们相当买账,短短20几天内已经筹集资金超过100万元,超额完成任务。

这次众筹活动,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这是真正意义上“网游的第一次众筹”,也是网游厂商绑定作者的一次合作行为——作家依靠自己的影响力,为自己的产品筹集推广资金,再以有形无形的方式回报粉丝,厂商则与作家对赌。

在这之前,绝大部分的版权合作就是作者与厂商的一次性买卖。

厂商拿到版权后,随意加工,完全与作品脱离。

众筹

使厂商与作家绑定在一起,直接影响到作家作品出版和游戏影视改编。

如果引导得当,众筹将给网文的生产传播机制带来新的变革。

(选自《名作欣赏》2015年第3期,有删改)

2.概括起点中文网陷入困境的原因。

答:

 

答案 ①依赖于PC端,错过了发展的最佳时机(或“盛大文学移动化难以发展的关键就是‘全版权’经营、内部资源整合不力”)。

②起点所属的盛大没有搞大、搞活IP的能力,运营乏力。

③整个网文类型、内容缺乏创新动力,起点也不例外。

《“数字地球”之战》[原文见学案4“自我诊断”]

3.结合全文,请简要概括中国“数字地球”研究的现状。

(50字以内)(3分)★

答:

 

问题反思

1.答信息筛选题为什么会经常出现遗漏要点的问题?

应如何解决?

答:

 

2.概括除了语言简洁外还有哪些要求?

如何达到这些要求呢?

答:

 

比对答案,领悟答案升格之道

1.

题目

 作家狄更斯与画家莫奈对天空雾气的描绘趋同的原因是什么?

谈谈你的理解。

(3分)  [原文见“自我诊断”]

现场失分答案

失分剖析

得分

剖析

现场

失分

答案

该答案第②点正确。

第①点显然只是摘抄,只回答了题干中画家的原因,不符合题干要求。

1分

现场满分答案

满分赏析

得分

解读

现场

满分

答案

该答案第①点大部分考生都能答出,而第②点则不易答出。

因为文中没有这方面的直接信息。

这时要注意题干“你的理解”的提示,从文中的间接信息及自己的艺术修养答出。

因此,答出第②点实属难能可贵。

别看浙江卷这道主观题分值低,有时要拿满分却不易。

满分

3分

完善

你的

答案

参考答案 ①当时的工业革命导致了污染加重。

②艺术作品是客观现实的反映,艺术家忠实于生活。

评分建议 写出1点得1分,写出两点得3分。

2.

题目

 结合全文,请简要概括中国“数字地球”研究的现状。

(50字以内)(3分)  [原文《“数字地球”之战》见学案4“自我诊断”]

现场失分答案

失分剖析

得分

剖析

现场

失分

答案

该答案高度概括,正因为如此,所以概括不够准确,反显得笼统空泛,如在哪方面有“差距”。

另外还遗漏要点,并未答出正在“研究”的方向。

其实,从字数要求可以看出命题者要求概括具体。

1分

该答案可谓接近满分,三个要点都很准确,但美中有不足。

答案要点就在最后两段,浙江卷阅读的特点是精细化,考生完全可以从文章最后一句话提取要点。

因此,该答案失分在于精细化不够。

2分

现场满分答案

满分赏析

得分

解读

现场

满分

答案

答此题,可以从文章最后两段中提取概括出四个关键词:

“不晚”“差距”“目标”“突破点”。

这需要精细化阅读及精细化答题。

该答案在这两方面做得很好。

满分

3分

完善

你的

答案

参考答案 起步并不晚,并有相应的研究单位和研究目标,根据我国与美国技术上有差距的情况,正在寻求探索的突破点。

评分建议 答案要点有四个关键词:

“不晚”“差距”“目标”“突破点”。

答出两点得1分,答出3点得2分,答出4点得3分。

借题发挥,突破答题核心问题

一般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本质是信息阅读。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题和归纳内容要点题更是如此。

这种题型的阅读有两个特点:

(1)全面、准确地锁定阅读范围。

这一点可由题干决定。

(2)在信息范围内精细化阅读。

因为有些答案信息在文中较分散较间接,不细读无法发现。

细读的基本要求是:

划分层次,圈出关键词句。

一、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题

1.吃透信息筛选标准。

出现信息要点遗漏的原因之一就是未能准确把握信息筛选的标准。

信息筛选,第一步就是明确筛选标准,弄清需要筛选什么样的信息。

因此,需要对筛选标准一字一词地读,彻底弄清其含义。

例如2013年高考浙江卷第10题,“概括传统建筑能传承下来的原因”,“传承”就是关键词,但文中并无明示“传承”之意,故要找到与“传承”相近似的词语。

2.适当扩大筛选范围。

出现信息要点遗漏问题的原因是未把握好筛选范围。

筛选范围的准不准与信息筛选得全不全关系极为密切。

一般而言,筛选标准的语言所在的地方就是筛选范围,抓住它固然不错,而且应集中读、选。

不过,有时,信息还在它的“前”或“后”。

因此,应适当扩大一下筛选的范围,看看前后有无可再选的信息。

用个形象的比喻——“投石探波”。

石投中的地方,就是信息最集中的地方,石击起的一层层波纹有可能是信息波及的地方,适当地扩大筛选范围,这就是“投石探波”法。

3.浙江卷筛选信息题多为“原因”(“理由”或“依据”)信息筛选。

答此题要注意多因性:

有主观与客观原因,有内因与外因等。

答好后最好用因果法检验,如因果关系不成立,则可能是答案不对或角度不对,应重新组织。

该题为3分,要点为3个。

应注意这个命题特点。

边练边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世界经济增长仍然低迷,要求刺激、拉动中国国内消费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根据官方统计,消费只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8%,相比之下,在全球范围内,消费占GDP的比重平均为80%,在美国这一比例高达88%,欧盟则在83%左右。

按照现在流行的观点,中国人的消费不足成了全球经济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中国必须采取刺激消费的政策,一方面来帮助全球经济实现再平衡,另一方面也是其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然而,中国的消费率太低的观点其实是站不住脚的。

这种观点错误地假设了需求可以驱动增长。

当经济在低于其潜在产能的水平运行时,需求可以决定一个国家当前或短期的经济增长率。

这是传统的凯恩斯理论,我们对此都没有异议。

但是一国长期的经济增长和发展依赖于其生产能力的扩张,而这取决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积累以及技术进步的速度。

也就是说,投资而不是消费才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引擎。

如果消费需求就能推动经济长期增长的话,那么这个世界就没有穷国了!

可能会有人指出,中国不到50%的消费率也低得太不寻常了。

在我们看来,官方统计数据大大低估了中国的消费水平。

例如,官方统计数据不能涵盖由公司账户付费的私人消费,此项支出一般被视作企业的经营成本,这种通过公司账户进行私人消费的做法在中国普遍存在,包括吃喝宴请、旅游度假、汽车保养、汽油消耗、通讯支出等等,几乎任何可以开发票的家庭用品的开支都可以打入公司账户。

这种做法大大节省了公司层面和个人层面的所得税,但也因此让中国的消费被大大低估了。

学术界的经济学家在做国际比较时通常不会简单采用各国官方的统计数据,而是采用所谓的“宾大世界表”(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国际价格比较项目根据各国商品价格的调查结果而重新编制的“世界各国国民经济核算数据”)的数据,因为它根据购买力评价对各国的消费和投资价格水平以及官方的汇率做了相应的调整,使得各国的数据具有更好的可比性。

根据最新发布的“宾大世界表”,即使不考虑我们那些被低估或遗漏的消费支出,中国的消费占比在2010年也达到了GDP的60.9%,

而不是官方数据给出的47.4%。

这个差别的主要原因在于“宾大世界表”是用所谓的“国际价格”而不是用中国的名义价格来计算中国的消费和投资的价值。

根据“宾大世界表”,中国的消费率在1990年是58.9%(而不是官方的62.5%)。

而且,在过去的20年间,该比率一直稳定在60%左右的水平,而不是像官方统计数据显示的那样在不断下降。

因此,如果说中国60%的消费率太低,那么,至少根据“宾大世界表”的数据,在过去的20年里它从来都是这么低!

但中国经济不正是在这20年里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吗?

有什么理由认为中国的低消费现在就成了问题呢?

当然我们也不能迷信“宾大世界表”的数据,但同时考虑到中国还有大量的消费支出并没有被官方数据统计进来,我们几乎可以肯定如果用可比的国际价格来衡量,中国的实际消费率不会低于60%,与“东亚四小龙”所经历过的水平非常相似。

也许正是由于类似的“低消费高储蓄”的倾向,中国很可能会成为下一个高收入的经济体。

(选自《现代阅读》2014年第9期,有删改)

1.文中作者认为“中国的消费率太低的观点其实是站不住脚的”,依据是什么?

答:

 

答案 ①这种观点本身就作了一个错误的假设:

需求能驱动增长。

②许多公司账户付费的私人消费无法统计在官方数据中。

③按照“宾大世界表”,中国消费率在20年内一直稳定在60%左右的水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中国文化中的“超越”因素比世界上任何文化都少。

中国人没有超越世界之上的上帝观念,也没有来世观念。

中国的知识阶层里纵有对世俗采取批判的态度,也只是用一个放在古代的被理想化了的人间关系,来批判眼前的世俗关系。

士大夫阶层可以将对一般人来说是外在的人间关系内省化,由“格物致知”出发,经“正心”“诚意”“修身”,到“齐家”“治国”“平天下”。

但是,士大夫阶层没有真正推翻按等级与层次“做人”的方式,只是透过内省的过程,给予它一个理论基础而已。

因此,孔子说:

“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显然地,这种“由己”而不是“由人”出发的“为仁”,仍然是为了成全“仁”这个“二人”关系的。

这种情形,与站在“自我”的基地上超越外在的世俗关系的情形是不同的。

后者的范例莫如易卜生在《玩偶之家》中借娜拉说的:

“在我是女儿和妻子之前,我首先是一个人。

”易卜生是具有新教文化背景的,因此才会产生个人可以超越世俗及为世俗所负累的旧“自我”的思想。

中国文化却反其道而行之。

个人只有进入世俗关系中,才能成其为“人”。

他如果要作自我提升,也必须通过同样的渠道去进行,亦即用由内而外的“致良知”的方式,将这种世俗关系重新肯定一遍,并使之臻于完善。

当然,士大夫阶层的思潮中还有逃遁世俗的倾向,如孔子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之类,这种倾向到了道家的手里就变成了全面性的生活形态。

然而,后者亦不能使“个体”在世俗中全面盛开,它只提供了有限的个人天地,其表现方式主要是“独善其身”的超脱飘逸状态以及在艺术方面的灵感。

至于道家思想的其他功能,如“退隐终南”的仕宦之术,在不测的世道面前的“明哲保身”之术,在人情磁场中“利吾身”的阴谋术,则基本上是适应这个世界的态度。

(选自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有删改)

2.为什么说道家思想中逃遁世俗的倾向“基本上是适应这个世界的态度”?

答:

 

答案 ①道家逃遁世俗的倾向并不能使“个体”在世俗中全面盛开,它只提供了有限的个人天地。

②道家思想中“退隐终南”“明哲保身”“利吾身”之术皆为求官而暂时抽身,其深层追求仍与世俗关系连在一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生态美学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学形态,它不同于通常美学之处,在于审美过程中人与自然构成一个紧密不分的共同体;而且人在生态审美过程中也不是孤立静观的审视,而是如现实生活一样,是在动态的时间之流中审视。

因此,生态美学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审美范畴就是一般美学所没有的“家园意识”:

人与自然是一种“在家”的关系,自然是家中之物,人是家中之人;人感受到一种在家中的愜意,与自然万物须臾难离。

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阴阳相生”的生态美学思想具体体现了一种东方式的“家园意识”。

在古代中国人眼里,整个宇宙就是人类之家,“天地人三才”意味着人与天地宇宙构筑起一个须臾难离的生存共同体。

这样的生态美学思想具体体现在各种艺术门类之中,形成中国传统艺术相异于西方古典艺术的独特景象。

民间艺术最直接地体现了中国先民在“天人合一”思维模式下创造的生态的生存意蕴。

年画中的“吉祥如意”“风调雨顺”,剪纸的“金鸡高鸣”“福禄寿三星”,乃至保佑百姓的各种门神等等,都意味着中国古代人对于在“天地人”这一宇宙大家中获得吉祥安康生活的期许与保护这种生存方式的愿望。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最集中体现的是“气韵生动”的生命力量。

这里的“气”是天人合一之气、阴阳相生之气、人我感应之气,也是诞育万物之气。

中国画还是一种特有的散点透视,人随景走,景随人移,步步可观。

人与画的关系不是主客的冷漠的欣赏关系,而成为人与画中所描述的生活情景交融的现实关系,人已经参与到画中,这在西画中是没有的。

我们对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欣赏就是一种散点透视中人随景移的生命流动,这种“气韵生动”,是中国古代生态审美智慧的具体表现。

从建筑上来看,北京的天坛为祭天之用,所以其坛体平面是圆形,象征着天;而地坛是祭地的,所以其坛体平面是方的,象征着地。

两者结合象征着“天圆地方”。

而古代天坛设于南郊,地坛设于北郊,宫城在两者之间,体现了“天地人”三才的思想。

“法天象地”不仅意味着建筑应体现“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还意味着所有的建筑均需与自然(大地)相衔接,借山势水流为建筑增添生命之色。

中国古代民居要求背阴朝阳、背山面水、后高前低,有利于人的生存养息。

民居的“阴阳相生”包括白与黑、房屋与天井、山与水、高与低、南与北等等复杂的关系,处理好这些关系就有利于人的休养生息、繁衍生长。

我国的徽式建筑就较好体现了这些关系,成为我国南方长期占主导地位的房舍样式。

徽式民居的坐北朝南、依山傍水、高墙封闭、马头翘角、黑瓦白墙、堂室天井结合,配以三雕,典雅大方,既美观,又能够做到防火防盗的安全,同时冬暖夏凉,有利于人的生息。

(选自曾繁仁《建设性后现代语境下中国古代生态

审美智慧重放光彩》,有删改)

3.作者在文中说“这样的生态美学思想具体体现在各种艺术门类之中,形成中国传统艺术相异于西方古典艺术的独特景象”的依据是什么?

请概括。

答:

 

答案 ①民间艺术最直接地体现了中国先民在“天人合一”思维模式下创造的生态的生存意蕴。

②中国传统绘画的“气韵生动”,体现了中国古代生态审美智慧。

③中国古代建筑体现了“法天象地”与“阴阳相生”的“天人合一”生态生存智慧。

二、归纳内容要点题

1.归纳内容要点题的基础是准确、全面地筛选出信息。

要学会对信息进行归纳、概括。

(1)舍与取:

舍去无用、次要信息,提取有用、主要信息,尤其要把最符合题干要求的关键词语摘取出来,组织到答案中。

(2)合并:

把同一类信息或较分散的信息合并、归类。

如题干中出现了“表现在哪些方面”“哪些方面体现了……”等语,一般都要求将信息归类、合并。

归类合并的过程就是归纳概括的过程。

2.论述类、实用类文本的要点多在结尾及段首,特别要抓住这些位置的句子进行概括。

论述类、实用类文本的要点,尤其是作者的观点态度,除了直接、鲜明、集中地表达外,还有:

①糅合在材料中,②在与其他观点相同或相异的比较中,③在一些形象化句子中,④分散在字里行间。

要对含有这些表达方式的语句、材料咀嚼揣摩,提取关键词语,体察隐含意图。

3.归纳概括题最好用文中的词句整合加工合成答案。

边练边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儒家认为,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父母给的,孝道就是报答父母的养育大恩。

《孝经》有言: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这就是说,青少年时期要保护好身体,减少父母担忧,是孝的开始。

“教”字一边就是“孝”,说明对少儿教育应从孝道开始。

但如果把孝理解为压倒一切善的最高道德,那就可能偏离儒家的基本精神。

孝的精神实质,在儒家经典如《论语》《孝经》里均有现成答案。

有人认为孝是最高道德,同时将孝道理解为一切都听父母的,要顺从父母。

这是后代文人将孝单向化、绝对化的结果。

“五四”时期,我国一些学者批判儒家孝道,主要就是批判此类被歪曲了的孝。

其实,《论语》《孝经》都提到“几谏”,即当父母亲做了不义的事,子女要对其进行委婉的劝谏。

《论语》中还有“子为父隐”的说法。

“几”与“隐”均有隐私之意,相当于家丑不可外扬。

荀子说:

“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

”就是说道义高于君父、高于忠孝。

儒家还有“大义灭亲”的说法,也是大义高于孝的意思。

对于今天我们如何尽孝道,可根据《孝经》的精神来探讨。

青少年时应保护好身体,珍惜生命,尽可能地帮父母做一些家务事,努力学习,为未来的发展准备条件。

这是“始于事亲”。

成年后,不能只守在家,应出去做事。

要做事,就得跟他人打交道,有上级,有同事,都要搞好关系,对长辈也应像对父母那般尊敬。

这是“中于事君”。

最后是“终于立身”,即孝是一辈子的事,要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为社会、为人民多做奉献、做出贡献,留下好的名声,为父母争光。

《孝经》对不同社会角色有不同的尽孝要求。

在古代,从天子到卿大夫都是统治集团的成员,士为没有掌权的统治集团后备成员。

当天子的不能只是伺候好自己的父母,更重要的是给自己管辖的百姓带来幸福,所谓“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

诸侯相当于高层干部,如何尽孝?

《孝经》提出“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

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

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

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

现在一些高级干部骄奢淫逸、违法乱纪,最终入了监狱,自己受罪,父母蒙耻,就不能算孝子。

卿大夫和士相当于中、下层干部与后备干部,言行举止要谨慎、守规矩,不能胡说八道、胡作非为,这样才能保持自己的地位,这就是孝。

《孝经》中的这些理念和规范,都可以结合今天的实际深入体会和合理借鉴。

(选自周桂钿《孝道:

中国优于西方之道》,

2015年2月3日《人民日报》)

4.根据文章阐述,应当怎样“合理借鉴”《孝经》的“理念和规范”?

答:

 

答案 ①根据《孝经》精神,在每一个人生阶段努力做好自己。

②按照《孝经》对不同社会角色的尽孝要求,切实胜任角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一般概念中,京剧中的“老戏”泛指建国后到现代新编戏的反义词,但实际上并不准确。

近日,戏曲评论家柴俊为在上海图书馆所做的名为“情定四季戏里姻缘”讲座中提到,京剧形成以后,产生了两个阶段的传统:

在谭鑫培逝世之前,形成的称为京剧的第一传统;谭鑫培以后,以梅兰芳为代表的新派名家崛起,梅兰芳以后的京剧传统称为第二传统。

而现在通常意义上所称的“老戏”,其实指的是第一传统的那部分。

在“老戏”中,看不到爱情。

来源民间草根的老戏,素来以直白、实际见长,丝毫没有文人的浪漫气息,男欢女爱根本不会被刻意描绘,至多涉及婚配问题,也是以一种两性伦理关系的形式存在。

另外一个原因,老戏都是男演员编、男演员唱、男观众看的,所以老戏中表现的两性关系完全是男性视角。

在老戏的原则里,女性必须贤惠、贞洁,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过去《武家坡》和《汾河湾》都有这样的唱词:

“我离家一十八载,不知她的贞洁如何,待我来试她一试。

她若贞洁,将她认下,她若不贞,一箭将她射死,转头就走。

”放到现代来看简直封建到令人发指,所以现在这些唱词被删去了,但是这就是老戏根深蒂固的基本观念,代表的是那个时代的文化。

《御碑亭》也是传统老戏中的一个典型。

虽说宣扬的是封建腐朽的“太上感应篇”,却也能在今天品出新意和喜感来。

茅盾的《子夜》里面有一个老太爷,天天念“太上感应篇”,一看到花花绿绿的东西就昏过去。

“太上感应篇”开头就两句话,“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

《御碑亭》的主旨也正是这“万恶淫为首”。

一对夫妻感情本来非常好,丈夫去赶考。

清明节,娘家要女子回去祭坟,祭完回家的路上下起大雨,她就躲进了一个御碑亭避雨。

正赶上另一个赶考的叫柳生春,一看到里面有个妇人,他就不敢进去避雨了。

两个人一个在檐外一个在檐内站了一宿。

结果因为不“淫”,积了阴德,玉皇大帝决定让妇人的丈夫中举。

但中举回家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