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967689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88 大小:56.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云南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云南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云南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云南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docx

《云南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docx(8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docx

云南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

 

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

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云南省林业厅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

 

 

前言

野生动植物为人类提供了最为重要的食物、药材和观赏物,为人类带来难以估量的经济、精神和美学价值,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同时,地球也是它们共同的家园,每个物种都有在地球生存的权利,与人类一样生生不息,相互依存。

但近年来,由于人类的干扰活动不断加剧,野生动植物种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部分物种甚至灭绝。

据估计,在过去4亿年中,全球每27年约有一个物种灭绝,而在近代,物种灭绝速率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

最详细的灭绝速率来自于鸟类和兽类,在1600~1700年间,鸟类和兽类的灭绝速率大约是每十年一种,但在1850~1950年间上升到每年一种。

从1600年到现在,全球有记载的物种已有726个灭绝,且主要的灭绝事件发生在最近150年。

物种一旦灭绝,就不可复得,消失的物种不仅会使人类永远失去一种自然资源,还会通过生物链引起连锁反应,影响其他物种的生存,将造成另外10~30种物种的生存危机;此外,很多物种潜在的基因价值也将流失,失去潜在的巨大价值。

人类必须生活在与其他物种相同的生态学限度内,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拯救濒临灭绝的现存物种已刻不容缓。

中国地域辽阔,气候、地形类型复杂,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云南省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境内山脉纵横,地形错综复杂,水系众多,高山、低谷高差达4000~5000米,山间又杂有大小盆地和湖泊。

由于纬度、海拔和地形的差异孕育出复杂多样的云南自然生境和野生动植物种类。

加之云南位于南北植物区系的过渡地带,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复杂的地形、气候和丰富的植被类型又孕育了丰富的动物资源。

云南国土面积仅为全国陆地面积的4%,却拥有全国50%以上的物种,因此,云南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的美誉,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最关键的地区之一,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云南省的动植物物种资源状况与全国及全球一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动植物资源消耗速度加快,对动植物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濒危物种数量急剧上升。

由于生境(栖息地)独特和隔离,云南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往往呈现出“种类多、数量少、分布狭窄”的特点,约有2000~3000种高等植物和半数以上脊椎动物处于濒危或受威胁状态。

这些濒危动植物物种中,有部分因自身原因或对生境的苛求,分布区域狭窄,加之人为干扰破坏的加剧,导致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难以维系其正常繁衍,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称之为“极小种群物种”。

濒危物种的保护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防止物种灭绝的重要工作,同时,也是判断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志。

在当前物种保护能力、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极小种群物种是需要重点关注、亟需采取针对性拯救保护措施的对象。

近年来,云南省高度重视极小种群物种的保护工作,2005年,省林业厅组织编制了《云南省特有野生动植物极小种群保护工程项目建议书》报国家林业局;2008年,省政府安排3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受冰冻灾害影响的巧家五针松(Pinussquamata)的紧急保护,云南省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会启动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小额赠款项目——极小种群物种保护行动;2009年,国家林业局保护司、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省林业厅在昆明共同举办了“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研讨会暨回归自然启动仪式”。

为进一步加强极小种群物种的保护,云南省林业厅和云南省科技厅共同提出开展“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行动”,并将其作为实施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的一个重点和亮点。

通过开展这一行动,使全省濒危状况和受威胁最严重的“极小种群物种”得到及时有效保护,确保其不灭绝,促进其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

为使该项工作科学、系统、有序地开展,省林业厅、省科技厅委托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云南省野生动植物资源监测中心)编制《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

2007年,省林业厅组织编制了《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规划(2007~2020年)》,并获省政府批复实施,在规划中特别提出了针对极小种群物种的保护措施;同年,中国科学院、国家林业局和国家环保总局共同组织编制完成了《中国植物保护战略》,作为《全球植物保护战略》的组成部分,用以指导全国的植物保护工作;2008年,国家林业局编制了《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实施方案(2008~2015年)》,并于2009年正式实施,从国家层面拉开了极小种群保护的序幕。

本《规划纲要》主要以上述三个文件为指导,提出了云南省需要保护的极小种群物种名录、保护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措施。

同时,用以指导《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紧急行动计划》的编写工作。

一、规划背景

(一)极小种群物种的定义

极小种群物种是指分布地域狭窄或呈间断分布,长期受到外界因素胁迫干扰,呈现出种群退化和数量持续减少,种群(population)及个体(individual)数量都极少,已经低于稳定存活界限的最小生存种群(MVP),而随时濒临灭绝的野生动植物种类。

极小种群物种具有种群数量小、分布生境狭窄、人为干扰严重、濒临灭绝的特点。

(二)极小种群物种及其保护现状

1、物种选择

综合考虑我省当前对野生动植物调查、研究、保护管理工作以及现有人力、财力和物力等方面的状况,依据1997~2001年开展的云南省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成果(本规划所采用的物种种群数量、分布地等信息主要依据此成果)、云南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中国物种红皮书名录和相关专项调查结果,按照以下原则选择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对象。

(1)野外数量极少、极度濒危、种群更新受到威胁而随时有灭绝危险的物种;

(2)生境要求独特、生态幅狭窄、地理分布范围日益缩小而长期处于脆弱状态的物种;

(3)潜在基因价值不清楚、其灭绝将引起基因流失、生物多样性降低、社会经济价值损失巨大的种群数量相对较小的物种;

(4)少数动植物野外数量超过1000株(头、只),但因过度利用或捕杀,破坏严重、生存压力大、分布范围相对狭窄或具有重大科研价值或极大社会影响力的国家、省级重点保护物种、云南特有种或在国内仅分布于云南的物种。

根据上述原则,并综合考虑《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实施方案》中列入的云南分布的物种和《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规划(2007~2020年)》中确定的极小种群物种,确定《规划纲要》选择极小种群物种112种。

其中野生植物物种62种,含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20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28种,IUCN评价为极危种(CR)45种、濒危种(EN)7种、缺乏数据种(DD)1种,云南省特有30种,在国内仅云南分布3种,在自然保护内有分布39种(详见附表1)。

野生动物物种50种,含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29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9种,省级重点保护动物1种,IUCN评价为极危种(CR)3种、濒危种(EN)11种、渐危种(VU)20种、缺乏数据种(DD)2种,云南省特有5种,在国内仅云南分布22种,在自然保护区内有分布35种(详见附表2)。

2、物种现状分析

(1)野生植物现状分析

62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中,野外株数在10株以下的有9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有水松(Glyptostrobuspensilis)、华盖木(Manglietiastrumsinicum)和滇藏榄(Diploknemayunnanensis)等3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有法斗观音座莲(Angiopterissparsisora)和天星蕨(Christenseniaassamica)2种;野外株数在11~100株的有20种;野外株数在101~1000株的有19种;野外株数超过1000株的有14种。

详见表1。

表1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数量现状

数量级

物种数

物种名录

≤10

9

法斗观音座莲、天星蕨、水松、华盖木、滇藏榄、西畴青冈、富民枳、漾濞槭、铁竹

11~100

20

玉龙蕨、巧家五针松、毛枝五针松、旱地油杉、毛果木莲、大叶木莲、圆叶玉兰、壮丽含笑、观光木、连香树、云南蓝果树、滇桐、景东翅子树、紫檀、秃叶黄檗、喙核桃、八蕊单室茱萸、小果单室茱萸、菜阳河柿、云南杓兰

101~1000

19

二回原始观音座莲、灰干苏铁、长柄叉叶苏铁、滇南苏铁、多羽苏铁、叉孢苏铁、馨香木兰、亮叶木莲、显脉木兰、地枫皮、鹅掌楸、云南金花茶、大树杜鹃、多毛坡垒、金丝李、伯乐树、胡黄连、密序苣苔、弥勒苣苔

≥1001

14

谭清苏铁、长叶苏铁、多歧苏铁、云南穗花杉、滇南风吹楠、云南肉豆蔻、五裂黄连、藤枣、蒜头果、土沉香、版纳青梅、萼翅藤、云南金钱槭、紫荆木

62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中,野外只有1个分布点的有19种,野外仅存2个分布点的有15种,野外有3~4个分布点的有19种,野外有5~9个分布点的6种,野外有10个以上分布点的有3种。

详见表2。

表2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分布现状

分布点

物种数

物种名录

1

19

法斗观音座莲、灰干苏铁、谭清苏铁、巧家五针松、水松、圆叶玉兰、亮叶木莲、显脉木兰、壮丽含笑、五裂黄连、萼翅藤、滇藏榄、漾濞槭、西畴青冈、富民枳、小果单室茱萸、菜阳河柿、密序苣苔、弥勒苣苔

2

15

二回原始观音座莲、天星蕨、多羽苏铁、叉孢苏铁、旱地油杉、观光木、藤枣、云南蓝果树、蒜头果、土沉香、大树杜鹃、景东翅子树、秃叶黄檗、八蕊单室茱萸、铁竹

3~4

19

玉龙蕨、滇南苏铁、长柄叉叶苏铁、长叶苏铁、毛枝五针松、华盖木、毛果木莲、馨香木兰、大叶木莲、连香树、云南肉豆蔻、云南金花茶、版纳青梅、金丝李、紫檀、云南金钱槭、喙核桃、胡黄连、云南杓兰

5~9

6

多歧苏铁、云南穗花杉、地枫皮、滇南风吹楠、多毛坡垒、紫荆木

≥10

3

鹅掌楸、滇桐、伯乐树

(2)野生动物现状分析

50种极小种群野生动物中,野外数量在50头(只)以下的有15种;野外数量在51~100头(只)的有8种;野外数量在101~500头(只)的有13种;野外数量在501~1000头(只)的有8种;野外数量超过1000头(只)有6种。

详见表3。

表3极小种群野生动物数量现状

数量级

物种数

物种名录

≤50

15

印支虎、白掌长臂猿、熊狸、云猫、豚鹿、丽鳾、灰胸薮鹛、黄腹噪鹛、双角犀鸟、白喉犀鸟、棕颈犀鸟、花冠皱盔犀鸟、伊江巨蜥、云南闭壳龟、滇池蝾螈

51~100

8

亚洲象、倭蜂猴、紫水鸡、四川山鹧鸪、黑鹳、密棘髭蟾、呈贡蝾螈、三尾褐凤蝶

101~500

13

白眉长臂猿、白颊长臂猿、戴帽叶猴、云豹、威氏小鼷鹿、贡山麂、野牛、羚牛、白尾梢虹雉、白点鹛、长鬣蜥、凹甲陆龟、哀牢髭蟾

501~1000

8

黑长臂猿、菲氏叶猴、蜂猴、马来熊、黑麝、绿孔雀、巨鳾、格彩臂金龟

≥1001

6

滇金丝猴、豚尾猴、黑颈鹤、灰孔雀雉、巨蜥、版纳鱼螈

(3)保护现状

在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基础上,云南省陆续制订了《云南省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细则(1987年)》、《云南省珍贵树种保护条例(1995年颁布、2002年修订)》、《云南省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1996年)》、《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1997年)》、《云南省林地管理办法(1997年)》、《云南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造成人身财产损害补偿办法(1998年)》、《拉市海高原湿地保护管理条例》、《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一系列地方性条例、办法或细则。

近年来,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借鉴国内外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经验,依靠各有关单位的科技力量,大力开展针对极小种群物种的拯救保护工作。

一方面根据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分布范围对现有保护地进行补充、调整和晋升,加强就地保护的能力建设,同时开展极小种群物种的迁地保护基地建设。

目前,全省已建就地保护基地——自然保护区153个,总面积301.5万公顷;已建迁地保护基地,如动物园、植物园和拯救中心等21个,占地面积近3000公顷。

另一方面,省林业厅已组织完成了《云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和《云南省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这2项调查基本查清了云南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和云南省特有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分布现状、资源数量和利用情况,为极小种群拯救保护行动的实施奠定了基础;2007年,省林业厅组织编写了《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规划》,获得省政府批复实施,对全省物种保护提出了具体举措;随后,按照国家林业局相关项目申报要求,编制了《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项目实施方案》、《云南省濒危野生动物救护繁育项目实施方案》等相关方案,为推进极小种群物种的拯救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并取得了成效。

由于极小种群物种内在机理的限制、自然生境的破坏和人为干扰等不利因素的加大,加之部分极小种群物种如兰科植物的直接经济价值较大,导致人为的过度采挖,因此,云南省的极小种群物种的拯救保护形势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依然严峻,需要从事保护工作的相关部门、科研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各种拯救保护行动项目的实施,让物种的生境和种群数量得以恢复。

(三)极小种群拯救保护的重要意义

1、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

加强生态保护,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决策,体现了我国政府对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

野生动植物是构成自然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中发挥着主体作用,每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都具有各自独特的地位,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基本因素。

任何一个物种种群的丧失,都将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影响到其生态功能的发挥。

特别是许多野生动植物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种,在维持自然生态系统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旦消亡,将可能激发连锁效应,直至打破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致灾难性影响。

因此,加强极小种群物种的抢救性保护,确保物种不灭绝,是维护生态平衡、保障生态安全、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

2、是当前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的迫切需要

野生动植物物种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云南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现状不容乐观,特别是极小种群物种处于极度濒危状况,面临灭绝的危险,必须采取强有力措施,缓解和扭转这一局面。

据云南省1997~2001开展的野生植物和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结果显示,云南已调查的144个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物种中,按照IUCN地方濒危等级标准评价,评定了132个种(12个物种因缺乏数据资料未评定)的濒危等级,其中极危种有82种,占62.2%;濒危种有45种,占34.1%;易危种有5种,占3.8%;且分布面积不足5km2的物种竟达51.7%,并多呈岛屿状孤立分布和间断分布。

这一情况充分反映了云南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的严峻形势。

调查的112种鸟类中,可能绝迹的有13种,占11.6%;种群呈下降趋势的有38种,占33.9%,呈增长态势的有16种,占14.3%;基本稳定的有15种,占13.4%;资料不详无法得出结论的有30种,占26.8%,如兽类中白颊长臂猿(Nomascusleucogenys)、白掌长臂猿(Hylobateslar)、豚鹿(Axisporcinus)等物种处于极危或可能已经绝迹。

如果极小种群间长期没有基因交流,就会导致基因杂合性的逐步降低,影响种群的存活力和交配成功率,自然选择也将失去作用,最终导致其适应能力的削弱,加速物种灭绝。

3、是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野生动植物资源是人类生存环境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球给予我们的珍贵财富,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动植物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80%的中成药和大部分保健品原料来自野生动植物,特别是植物,全世界大约有30亿人口使用的医药产品来源于野生植物,产生的经济效益十分巨大。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中,大部分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开发前景,具有药用、材用、工业原料用、观赏和旅游价值。

野生动植物还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保存着丰富的遗传基因多样性,为人类的生存与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随着高新生物技术的日益发展,野生动植物孕含的基因资源,已经显示出巨大的经济开发潜力,如通过寻找野生植物新的功能型基因对农作物品种进行改良。

有人预言,野生动植物基因资源的争夺,将关系到未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经济兴衰。

因此,每一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都可以说是一座潜在的绿色金矿,而目前却正在逐步消失,急需切实保护极小种群物种这一宝贵财富,以增加国家物质资源的储备存量和选择空间,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是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履行相关国际公约的需要

云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对于全国乃至全球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备受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我国于1981年开始,先后加入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承担着履约的国家责任。

极度濒危物种的保护是全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焦点之一,也是国际社会合作开展保护的重点领域。

如果我省这些极度濒危的极小种群物种一旦消失,将产生质疑中国政府履行国际公约的能力及不作为的后果,从而影响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形象。

因此,加强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并逐步改善其生存环境,对提高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国际上的地位,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国际声望,具有重要意义。

(四)极小种群拯救保护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对极小种群物种的拯救保护的认识不足和重视不够

由于人口的剧增和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云南省野生动植物资源也正在快速减少。

据1997~2001年开展的云南省野生植物和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结果显示,我省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现状十分严峻。

虽然我省享有“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的美誉,但长期以来,对于极小种群及其保护的舆论宣传还较为薄弱,广大群众对于极小种群物种的认识不足,尚未认识到物种存在的重要性。

受认识水平的影响,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对极小种群的保护存在关注和重视不够等问题,导致许多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分布区所在地政府管理力度不够。

一方面,对于未纳入自然保护区管理的物种,没有明确的保护管理机构及责任人,野生动植物种群及生境保护基本处于空白;另一方面,对于处在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动植物,由于体制、投入等方面的原因,保护管理人员数量不足,加上缺乏专业的保护知识和技能,保护工作仅停留在简单的看护水平上,难以针对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制定科学的保护管理计划,采取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

2、极小种群物种生境的破碎化和受人为干扰日趋严重

极小种群物种生境的破碎化是拯救保护野生动植物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与挑战,栖息地面积的减少、空间结构的改变直接或间接地改变物理环境,从而可导致种群量下降,最终走向灭绝。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人类对用地面积需要越来越大,砍伐森林、围湖造田(塘)时有发生,合理的经济植物种植导致原生动植物栖息地丧失和恶化。

同时,由于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大多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如提供优质的药材、木材和工业原料,或作为优良的工艺品加工和观赏对象等,受经济利益的驱动,资源的永续利用往往被忽视,破坏野生植物资源的现象时有发生。

如苏铁(Cycas)、五裂黄连(Coptisquinquesecta)、多毛坡垒(Hopeamollissima)、紫檀(Pterocarpusindicus)等野生植物就是因为其独特的药用、观赏或材用价值导致被过度利用,最终走向极度濒危甚至灭绝。

3、众多极小种群物种生理机能极为脆弱

野生动植物的致濒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既有内因,也有外因。

内因主要为野生植物自身生理机能脆弱,外因主要表现为外部环境特别是人类活动的干扰,导致资源数量下降或生境破坏。

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是共同导致野生动植物资源极度濒危的重要因素。

此外,由于云南特殊的地貌和环境,生物多样性呈现的特点是物种繁多,但个体数量少,分布区狭窄,遇有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很容易陷入濒危境地甚至灭绝。

同时,相当一部分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为古老残遗种或处于分类系统的孤立位置。

一方面这些物种在历史的演化过程中,由于存在着某些脆弱的环节,有的如繁育系统的缺陷、基因漂变或生物、生态学的特化而依赖于单一特殊的环境条件,近代急剧变化着的环境和特殊生境的丧失,使它们尚未产生新的变异去适应新的环境而陷入濒危状态,甚至出现灭绝危险,如玉龙蕨(Sorolepidiumglaciale)、华盖木、亚洲象(Elephasmaximus)、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bieti)、马来熊(Helarctosmalayanus)、贡山麂(Muntiacusgongshanensis)等。

另一方面由于天然林面积的减少,也导致野生动植物的自然生境丧失或生境片断化,而大部分野生动植物因自身生物学特性的原因无法或难以及时适应新的环境,最终造成发育不良、种群数量减少、生存难以为继的状况。

4、科学研究和专项调查尚不能满足极小种群物种保护的需要

由于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技术难度大,真正在野外生境条件下对动植物种群的保护实用技术研究不足,各个物种之间的研究不平衡,特别是对许多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的生理及生物学特性认识不够、致濒内在机理不清、物种保护及生境恢复等方面的实用科学技术短缺,科研成果推广应用不力。

因此保护管理工作缺乏科学的实用技术,也缺乏针对性,保护管理模式单一,保护的有效性得不到保障。

如对极小种群物种内在致濒机理的研究不够,导致在拯救保护工作中采取的技术路线不合理,阻碍了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工作的进度;针对具体物种的繁育基础研究工作不够深入,很多物种还未开始研究,如蕨类植物的孢子繁殖技术体系的研究,旱地油杉(Keteleeriaxerophila)、萼翅藤(Calycopterisfloribunda)、滇藏榄(Diploknemayunnanensis)等物种的无性系繁殖育苗体系研究等。

近年来,虽然对云南省部分重要的野生动植物的分布现状、资源数量等本底资源开展了调查,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但因经费有限,1997~2001年开展的调查工作主要针对国家级野生动植物,云南特有物种的全面调查基本没有开展,很多极小种群物种未进行专项调查,对于一些极小种群如苏铁、木莲(Manglietia)、云南杓兰(Cypripediumyunnanense)、铁竹(Ferrocalamusstrictus)、白眉长臂猿(Hoolockhoolock)、豚鹿、巨鳾(Sittamagna)等的分布、种群数量、致濒原因等都不清楚,致使不能对极小种群物种开展针对性的拯救保护工作。

因此,需要针对具体的极小种群物种特别是云南特有的物种开展分布、数量、生存现状和生境调查,逐一对极小种群物种进行编目,对其个体进行定位,对其生活或生长状况、保护措施、繁殖状况或种子产量、个体或种子去向、科学研究、植物物种的引种栽培、迁地保护情况进行档案管理。

5、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投入严重不足

野生动植物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但是从当前对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的投入来看,却与其重要的基础地位完全不相匹配。

由于资金缺乏,目前,有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分布的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未分布在自然保护区内的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生境地的保护设施几乎是空白,严重影响了分布区内物种及其生境地的保护。

另外,由于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和林业基层单位没有明确和稳定的资金渠道,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日常巡护、监测、执法等工作难以正常有序的开展。

二、规划指导思想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为统领,坚持“加强保护、积极培育、大力恢复发展、促进可持续利用”的方针,遵循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规律,以完善的法制体系和政策措施为保障,以原生地物种种群和生境保护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简洁抽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