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建筑构造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965799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81 大小:396.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版建筑构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完整word版建筑构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完整word版建筑构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完整word版建筑构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完整word版建筑构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版建筑构造教案.docx

《完整word版建筑构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建筑构造教案.docx(8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word版建筑构造教案.docx

完整word版建筑构造教案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本课程的任务和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了解本课程的研究内容,让学生掌握本课程的任务

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程的任务和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建筑构造的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授式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新授:

引入:

建筑构造是什么?

建筑是什么?

新授:

建筑构造是系统介绍建筑物各个组成部分的设计原理、构造要领和不同材料做法的一门课程。

1.建筑——人们从事生产、生活和活动的房屋和场所。

 

2.建筑学——专门研究建筑物的设计与建造的一门科学。

3.建筑物——工程技术产物,是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综合体。

4.建筑设计——确定建筑物的建筑风格、建筑功能及空间尺度,决定建筑物的使用价值。

总结:

建筑构造是建筑施工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

它在本专业系列课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作业:

名词解释:

建筑构造

实训练习:

参观校园周边的建筑,让学生进行建筑分类。

 

第二节我国的建筑方针和政策

教学目标:

掌握我国的建筑方针和政策

教学重点:

我国的建筑方针、四化一改和建筑宗旨

教学难点:

我国的建筑方针、四化一改、建筑业的奋斗目标。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引入: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的建筑业极其落后,人民的衣食住行没有保证,尤以住房问题最为严重。

1951年党和国家提出的建筑方针是“适用、经济、美观”并提出以民族形式和社会主义内容相结合为主导思想。

新授:

当时,有些建筑工作者片面的强调民族形式,不顾国家财力物力的困难,大规模的建造了华而不实的大屋顶建筑,造成了恨得的浪费,人民反映强烈。

因此,党和国家在1956年重新修订了建筑方针,改为“适用、经济和在可能的条件下注意美观。

1986年当和国家根据国民经济的大幅度增长,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以及接受1976年唐山地震的惨痛教训,提出了新的建筑方针“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简称八字方针)并且强调,这四个方面的要求不分主次,齐头并进。

为了加速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改变长期以来存在的手工操作多,劳动强度大,施工速度慢,湿作业多等弊端,建筑业的奋斗目标是“四化一改”即设计标准化、构配件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管理现代化和墙体改革。

建筑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以人为本”是建筑业的根本宗旨。

“节能、环保、以人为本”永远是建筑工作者的主题,是无休止的的奋斗目标。

总结:

学习我国的建筑方针和政策是学习建筑构造的前提,为今后的学习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检测:

1、八字方针:

2、四化一改:

3.建筑者的奋斗目标

作业:

同上

实训练习:

阅读相关建筑方针政策资料,加深学生的专业性。

 

第三节建筑的分类与等级

教学目标:

掌握建筑的分类与等级

教学重点:

建筑的分类、建筑耐久年限和耐火极限

教学难点:

建筑的分类、建筑耐久年限

教学方法:

启发式、举例法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新授:

一、建筑的分类

(一)按使用功能分类

1.工业建筑

2.农业建筑

3.民用建筑

(1)居住建筑——住宅、公寓、宿舍等。

(2)公共建筑——人们从事政治经济、文化娱乐、生活服务等公共事业的活动中心,具有较强的功能性、观赏性、科学性、艺术性。

(二)按建筑规模分类

1.大量性建筑:

指建筑数量较多,占国家基本建设的投资额比重较大,单方造价较低,内部空间较小,同类型房间较多,用材以砖、混凝土为主的建筑。

包括一般居住建筑、中小学校、小型商店、诊所、食堂。

2.大型公共建筑:

指多层和高层建筑和大厅型公共建筑。

如大城市火车站、机场候机厅、大型体育馆场、大型影剧场、大型展览馆和重点高等学校教教学楼等建筑。

3.层数的划分——

低层建筑——1~3层

多层建筑——4~6层

中高层建筑——7~9层(9层以上设电梯)

高层建筑——10~30层,H>24m

超高层建筑——>40层,H>100m

(三)按结构材料和结构形式分类

1.砖石结构这种结构是以砖或石材做成的墙体和屋顶支撑的结构。

2.木结构木结构即竖向承重结构和横向承重结构均为木材的建筑。

3.砖木结构承重墙体为砖墙,楼层及屋顶木材承重的建筑为砖木结构。

4.砖混结构承重墙体为砖墙,楼层和屋顶为钢筋混凝土梁板的建筑为砖混结构。

特点:

这类结构整体性较好,耐久性和耐火性较好,取材方便,施工不需要大型起重设备,造价一般,在产砖地区及地震烈度小于7度的地区广为采用,但自重较大,耗砖较多,因而仅适合于6层以下,层高较小、空间小、投资较少的住宅和次要建筑。

5.钢筋混凝土结构

将钢筋混凝土柱、梁用刚接的方法连成一个整体,组成空间框架结构即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1)全框架承重结构:

用钢筋混凝土柱和梁组成承重框架并布满整栋建筑中。

这种结构形式整体性好,承载能力强,抗震与抗震性较好。

(2)内框架承重结构:

房屋的内部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承重,外侧则利用外墙承重的建筑,则属于半框架承重结构的一种。

这类结构外墙为承重砖墙,开设门窗受到与砖混结构同样的限制,同时仍应设置圈梁和构造柱。

练习:

内骨架结构,外墙为承重墙,不需设构造柱和圈梁。

(错误)

(3)底层框架承重结构

(4)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5)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大型板材建筑

6.钢结构:

用钢材组成骨架,用轻质块材、板材作围护外墙和分隔内墙的建筑。

7.混合结构:

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组成竖向承重体系,用钢结构组成水平承重体系,即为混合结构。

(四)按层数或高度分类

这方面的分类,各国的标准不尽相同。

二、建筑的等级

1.建筑的耐久年限等级

我国现行规范规定,建筑物按主体结构的耐久年限共分为四级:

一级耐久年限为100年以上,适用于重要的建筑

二级耐久年限为50-100年,适用于一般性建筑

三级耐久年限为25-50年,适用于次要的建筑

四级耐久年限为15年以下,使用与临时性建筑

2.建筑的耐火等级

耐火等级标准主要根据房屋的主要构件的燃烧性能和它的耐火极限来确定。

燃烧性能分为非燃烧体、难燃烧体和燃烧体。

3.建筑的抗震设防

地震的强弱程度用震级和烈度表示。

一般来说,震级越大,烈度越大;距震中越远,烈度越小。

训练:

围护、分隔、联系构件

总结:

建筑分类

检测:

根据受力和构造特点、耐火极限

作业:

承重墙结构、耐火极限

实训练习:

在校园内参观建筑让学生分类说出建筑结构。

第四节建筑工业化和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

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建筑统一模数制

教学重点:

模数分类

教学难点:

几种尺寸关系

教学方法:

启发式

教具:

挂图、多媒体

新授:

复习提问:

建筑的耐久年限分为几级

一、建筑工业化的意义和途径

二、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

模数是选定的标准尺寸单位,作为建筑物、建筑构配件、建筑制品等尺度协调的增值单位。

1.基本模数、导出模数和模数数列

基本模数是模数协调中选用的基本尺寸单位。

其数值定位100mm。

符号为M,即1M=100

导出模数分为扩大模数和分模数。

2.几种尺寸及其关系

(1)标志尺寸用以标注建筑物定位轴线间的距离,以及建筑制品、构配件,有关设备界限之间的尺寸。

(2)构造尺寸是建筑制品、构配件等的生产的设计尺寸。

该尺寸与标志尺寸有一定的差额,相邻两个构配件的尺寸差额之和就是缝隙。

构造尺寸+缝隙尺寸=标志尺寸

(3)实际尺寸是建筑制品、构配件等的生产实有尺寸。

画图题:

表示构件的构造尺寸和标志尺寸的关系。

3.定位轴线与建筑模数

定位轴线是标志建筑物主要承重构件的位置和构件间相对关系的基准线,是设计者首先要确定的,而且也是施工放线的依据。

定位轴线分横向定位轴线与纵向定位轴线。

横向定位轴线之间的距离称为开间。

纵向定位轴线之间的距离称为进深。

定位轴线编号是从左向右用阿拉伯数字依次排列;垂直方向的定位轴线编号是从下向上用大写拉丁字母依次排列,但排至I、O、Z时,应跳隔过去,以防与数字1、2、3相混。

在定位轴线之间的非承重或次要构件的定位轴线编号,应使用附加轴线,如1/5、3/D。

(1)墙与定位轴线的关系

(2)柱与定位轴线的关系

(3)层高

层高是指该层楼面上便面至上一层楼面上表面的垂直距离。

净高是指楼面上表面至楼板地面下表面的垂直距离。

训练:

层高、净高

总结:

建筑模数

检测:

模数

作业:

模数、层高、净高

实训练习:

通过参观教学楼掌握层高与净高

 

第五节民用建筑构造概述

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民用建筑的组成,掌握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

教学重点:

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民用建筑的组成

教学难点:

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

教学方法:

举例法

教具:

模型、多媒体

新授:

复习提问:

名解:

层高、净高

一、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

1.结构上的作用对建筑构造的影响

2.自然界的其他因素对建筑构造的影响

3.各种人为因素对建筑构造的影响

二、民用建筑的组成

一般民用建筑是由基础、墙或柱、楼板层、地面、楼梯、屋顶、门窗等主要部分组成。

1.基础基础是建筑物埋在地面以下的最下部分。

它承受着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把这些荷载传给地基。

2.墙或柱

3.楼板层在楼房建筑中,楼板层是水平的承重和分隔构件,它将楼层的荷载通过楼板传给柱或墙。

4.地面首层室内地坪叫做地面

5.楼梯是楼房中练习上下层的垂直交通设施。

6.屋顶是建筑物顶部的承重和围护结构。

7.门窗

8.其他

训练:

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

检测:

民用建筑的组成

作业:

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

实训练习:

校园内建筑让学生深刻了解建筑的组成部分。

第一章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为()级。

2.砖混结构是承重墙为(),楼板和屋顶为()的建筑。

3.建筑按使用功能分为()()()三大类。

4.模数分为()和导出模数,基本模数的数值为()

5.一般民用建筑由()、墙或柱、楼板层、()()()和门窗组成。

(二)判断题

1.内骨架结构、外墙为承重墙,不需设构造柱和圈梁。

2.建筑物的二级耐久年限为100年以上。

3.标志尺寸应符合模数数列的规定,用以标注建筑物定位轴线之间的距离。

4.地面竖向定位轴线应与楼地面面层上表面重合。

5.建筑物的模数系列中“3M”数列常用于确定民用建筑中开间、进深、门窗洞口的尺寸。

6.标志尺寸等于构造尺寸加减允许偏差。

(三)名词解释

1.模数

2.构造尺寸

(四)简答题

1.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包括哪三个方面。

2.民用建筑主要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

(五)作图题

画示意图表示构件的构造尺寸和标志尺寸的关系

 

实训

1.实训的作用

《建筑构造》实训是让学生掌握建筑主要构造,同时熟悉建筑构造施工图。

2.实训的目的和要求

(1)掌握主要建筑构造的设计方法和步骤,熟悉建筑构造设计的主要内容

和深度。

(2)熟悉相关建筑制图规范,能识读建筑施工图,初步具备绘制建筑施工图

的一定能力。

《建筑构造实训》的内容

台阶型混凝土基础绘制

要求:

参考混凝性基础绘制要求

 

第二章基础与地下室

第一节概述

教学目标:

了解基础与地基、对地基的要求、对基础的要求

教学重点:

掌握对基础的要求

教学难点:

桩基受力情况分类

教学方法:

启发式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基础和地基的含义和它们的关系

1.基础——建筑物的墙体或柱在地面下的延伸,是建筑物的构造组成部分。

2.地基——是基础下部的土层,它不是建筑物的构造组成部分。

3.地基承受由基础传来的压力是由上不结构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F′和基础自重及基础上不土重G组成的。

4.基础底面积与荷载和地基承载力的关系是:

A≥F′+G/f

当地基承载力f不变时,总荷载F=F′+G愈大,基础底面积A也要愈大;或者说,总荷载

F=F′+G不变时,地基承载力f愈小,则基础底面积A要求愈大。

二、对地基的要求

1.建筑物的建造地址应尽可能选择在地基情况好或较好的地段。

2.地基的承载力要力求均匀。

3.地基应有较好的持力层和下卧层。

4.尽可能采用天然地基。

人工地基的加工方法有三类:

即压实法、换土法、打桩法。

桩基由桩身和承台梁组成。

桩基可分为端承桩和摩擦桩

练习:

绘制摩擦桩和端承桩

三、对基础的要求

1.基础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力。

2.基础属于隐蔽工程。

3.降低基础工程的投资。

训练:

绘制摩擦桩和端承桩

总结:

建筑分类

检测:

人工地基的加工方法有三类:

桩基由和组成。

作业:

绘制摩擦桩和端承桩

第二节基础的埋置深度

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基础埋置深度的定义及选择

教学重点:

基础埋置深度和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

教学难点:

基础埋置深度

教学方法:

启发式

教具:

模型、多媒体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人工地基的加工方法有三类:

新授:

一、基础埋置深度的定义

基础埋深是从室外地坪算起的。

室外地坪分自然地坪与设计地坪。

自然地坪是指施工地段的原有地坪。

基础埋置深度是指设计室外地坪到基础底面的距离。

基础埋置深度不超过5m时叫浅基础,超过5m叫深基础。

基础埋置深度也不能过浅,至少不能浅于500mm。

 

二、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

1.地基土层构造对基础埋深的影响

2.地下水位对基础埋深的影响

当地下水位较高时,基础不得不埋置在地下水内,但应注意,基础底面应置于最低地下水位之下。

3.土的冻结深度对基础埋深的影响

当冻土深度不小于0.5m时,基础埋深即不受其影响。

在冻涨土中埋置基础必须将基础底面置于冰冻线以下,即置于不冻土之中。

训练:

绘基础埋置深度示意图

检测:

基础埋置深度的定义

判断:

从室外自然地坪到基底的高度为基础埋置深度。

(错误)

作业:

绘基础埋置深度示意图

实训练习:

参观基础的建筑构

 

第三节基础的构造

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基础分类和构造

教学重点:

掌握基础分类

教学难点:

基础构造

教学方法:

启发式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当冻土深度小于0.5m时,基础埋深即不受其影响。

一、基础类型

1.按基础材料受力特点分类

(1)刚性基础——凡由刚性材料建造,受刚性角限制的基础为刚性基础。

这类基础的大放脚较高,体积较大,埋置较深。

适用于土质较均匀、地下水位较低、6层以下的砖墙承重建筑。

(2)扩展基础——不受材料刚性角限制

 

主要指钢筋混凝土基础,它以钢筋抵抗拉应力,因而大放脚矮、体积小、挖方少、埋置浅、耗用钢材。

2.按构造形式分类

(1)独立基础——当建筑物为柱承重且柱距较大时,宜采用独立基础。

独立基础适合于地质均匀、荷载均匀和装配式框架结构建筑。

(2)条形基础——在连续的墙下或密集的柱下,宜采用条形基础。

(3)井格基础——柱下基础纵横相连组成井字格状

适用于荷载较复杂、地质情况较差的工程

(4)筏片基础——由整片的钢筋混凝土板承受整个建筑的荷载并传给地基,这种基础形似筏片。

筏片基础适用于地基承载力较差、荷载较大的房屋,如高层建筑

(5)箱形基础——

刚度很大,能有效调整基底压力,适用于高层建筑、地下室建筑。

3.按基础与上部结构连接方式分类 

(1)整体连接

(2)杯口连接

二、刚性基础构造

基础的底面积愈大,其地面的压强愈小,对地基的负荷愈有利。

但放到的尺寸超过一定范围,超过基础本身的抗拉、抗剪能力,就会引起折裂破坏。

(图2-21)折裂的方向不是沿柱或墙的外侧垂直向下的,而是与垂线形成一个角度,这个角度就是材料特有的刚性角,a。

将刚性角换算成其角度的正切值即

tana=b/h

(1)混凝土基础(也叫素混凝土基础)

这种基础多采用C15或C20的混凝土浇筑而成。

多用于地下水位较高或冰冻情况的建筑。

混凝土基础的刚性角为45°基础的断面应保证两侧有不小于200mm的垂直面。

,然后按刚I下那个叫容许值倾斜,这种形式的基础叫梯形基础,梯形截面的独立基础叫锥形基础。

基础底面下可设置垫层,垫层多用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或三合土,厚度80-100mm,每侧加宽80-100mm。

(2)毛石混凝土基础

(3)砖基础

适合用于5层以下砖混结构房屋。

砖基础的台阶宽高比容许值为b/h≤1.5

每砌筑2皮砖退一台,这种砌法叫等高式。

其宽高比为1:

2

砌2皮退一台,紧接着砌一皮退一台,依次类推,最后一台必须是2皮砖。

这种形式称为间隔式。

宽高比为1:

1.5

(4)毛石基础

(5)灰土基础

在地下水位较低、5层以下砖混结构的条形砖石基础下面,可做灰土垫层,以提高基础的整体性。

灰土是用粉状生石灰和松散的粘土加少量水拌和而成。

石灰与粘土的比例,用于基础的对位3:

7或4:

6;用作垫层的可谓2:

8.灰土基础的高度以150mm的整倍数数计,即每夯实150mm高位一步。

(6)三合土基础

三、扩展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的构造

条件:

当荷载大、地耐力小时宜采用扩展基础。

扩展基础是在基础的手拉去的混凝土中配置钢筋,由弯矩产生的拉应力全部由钢筋承担,因而就不受刚性角的限制,基础的“大放脚”就可以做得很宽、很薄,所以也称板式基础。

按构造需要,板端最薄处不应小于200mm。

扩展基础属于受弯构件,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配筋需经计算求得,但受力筋直径不小于8mm,间距不大于200mm。

四、常用基础的比较

训练:

基础的类型

检测:

1.间隔式砖基础最低一台必须是两皮砖。

(正确)

2.选择:

下面基础中(A)不受刚性角的限制

A、钢筋混凝土基础B、毛石基础C、素混凝土基础D、砖基础

实训练习:

按要求绘制刚性基础

 

第四节基础构造中的特殊问题

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相邻建筑基础的处理

教学重点:

相邻建筑基础的处理

教学难点:

不同埋深的基础处理

教学方法:

启发式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什么是刚性角。

一、相邻建筑基础处理

1.同时新建房屋的相邻基础宜埋置在同一深度,并设置沉降缝。

2.新建房屋与原有房屋相邻时,新基础应浅于原基础或持平,以保证原房屋的安全。

3.新建房屋与原有房屋相邻,但新基础必须神域原基础时,为了不破坏原基础下扩散角内土层,保证原房屋的安全,必须使新基础离开旧基础,离开的距离不得小于新旧基础底面高差的2倍,并于新基础上用挑梁支撑墙梁及外墙,新旧墙体间流出沉降缝。

二、不同埋深的基础处理

因受地形、层高或内外墙交接等条件要求,连续的基础会出现不同埋深。

这个高差应做成他不形逐台下跌,每踏步高不大于500mm,踏步长不小于1000mm。

练习:

相邻建筑基础处理

作业:

相邻建筑基础处理

第五节地下室构造

教学目标:

掌握地下的类型、构成及地下室防潮与防水做法

教学重点:

地下室防潮与防水做法

教学难点:

地下室防潮与防水做法

教学方法:

讲授式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相邻建筑基础处理

在建筑物底层下面的房间叫做地下室。

新授:

一、地下室的类型

1.按功能分——

 

2.按顶板标高分——

 

3.按材料分——

 

二、地下室的构成

地下室由墙体、地板、顶板、门窗、楼梯五大部分组成。

如用砖砌墙,最小厚度不小于490mm;如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墙,则应依计算求得,其最小厚度不低于300mm。

三、地下室采光构造

地下室的外窗处,可按其与室外地坪的高差情况设置采光井。

采光井由三面侧墙、底板和防护篦组成。

底板面应较窗台低250-300mm,以防雨水溅入和倒灌。

四、地下室防潮与防水做法

1.地下室的防潮做法

防潮条件:

当设计最高地下水位低于地下室地面垫层下皮标高时,只需做防潮处理。

地下室外墙的防潮做法:

如为砖墙,需用水泥砂浆砌筑,并做到灰缝饱满避免空隙。

外墙面用1:

3水泥砂浆抹20mm厚,刷成品防水涂料两道。

底板的防潮做法:

是在灰土或三合土垫层上浇筑60-80mm厚密室的C15混凝土,然后再做地面面层。

2.地下室的防水构造做法

防水条件:

当设计最高地下水位高于地下室地面底板下皮标高时,做防水。

现以卷材防水为例说明地下室防水的做法

(1)外防水做法(也称外包法)

(2)内防水做法(也称内包法)

检测:

地下室的构成

实训练习:

地下室的防潮做法

 

第二章复习题及实训

(一)填空题

1.人工地基加固方法有三大类,即压实法、换土法和()。

2.影响基础埋置深度的因素有()()()的影响。

3.按所用材料基础的受力特点分为()和()。

4.砖基础台阶的宽高比有()和()。

(二)判断题

1.从室外自然地坪到基底的高度为基础的埋置深度。

()

2.灰土基础中,3:

7或4:

6灰土用于基础,2:

8灰土用作垫层。

()

3.刚性基础受刚性角的限制,所以基础底面积越大所需基础的高度越高。

()

4.混凝土基础为柔性基础,可不受刚性角的限制。

()

5.间隔式砖基础最低一台必须是两皮砖。

()

(三)选择题

1.当建筑物为柱承重且柱距较大是宜采用()

A、独立基础B、条形基础C、井格基础D、筏片式基础

2.基础埋置深度不超过()时,叫浅基础。

A、500mmB、5mC、6mD、5.5m

3.间隔式砖基础大放脚台阶的宽高比为()

A、1:

1.5B、1:

2C、1:

1

4.砖基础等高式砌筑,每台退台宽度为()

A、180mmB、62.5mmC、126mm

5.灰土基础每夯实()高为一步

A、200mmB、150mmC、250mm

6.地下室的砖砌外墙最小厚度为()

A、240mmB、360mmC、490mm

(四)名词解释

1.基础

2.刚性基础

(五)简答题

1.进行刚性基础和扩展基础的特点比较。

2.简述地下室外墙垂直防潮的做法。

(六)作图题

绘制摩擦桩和端承桩的示意图

(七)计算题

已知某台阶状混凝土截面的条形基础台阶宽慰180mm,台阶高为300mm,问是否满足混凝土刚性角的限制。

 

第三章墙体

第一节概述

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墙体的类型、作用和要求

教学重点:

掌握墙体的类型、作用

教学难点:

掌握墙体结构布置、砖墙的尺寸、砖墙的砌式

教学方法:

启发式

教学课时:

6课时

教具:

模型、多媒体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基础定义与分类

新授:

墙体是组成建筑空间的竖向构件。

它下接基础,中搁楼板、上连屋顶、对整个建筑的使用、造型、总重和造价影响极大。

 

一、墙体的作用、类型和要求

(一)墙体的作业

承重、围护、分隔。

(二)墙体的类型

1.按位置分:

外墙、内墙。

 

3.按受力情况分:

承重墙、非承重墙。

4.按材料分:

砖墙、石墙、砌块墙、板材墙等。

(三)对墙体的基本要求和构造措施

1.强度以保证墙体的足够强度

2.稳定性适当设置墙垛、构造柱和圈梁,填充墙与梁柱必须有可靠的连接。

3.保温、隔热

4.防火

5.防水、防潮选用高密度的墙体材料,或附加防水防潮层

6.隔声采用多孔吸声墙体材料、高密度的装饰材料

7.环保

二、墙体的承重方案

1.横墙承重

该方案是将楼板及屋面板等水平承重构件,搁置在横墙上,适用于房间开间尺寸不大的宿舍、住宅等建筑。

2.纵墙承重

楼板及屋面板均搁置在纵墙上,横墙只起分隔空间和连接纵墙的作用。

适用于房间较大的建筑物。

3.纵横墙混合承重

  一栋房屋中纵墙、横墙都是承重墙。

4.墙与柱混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