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濉溪县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免费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959282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濉溪县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免费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安徽省濉溪县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免费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安徽省濉溪县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免费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安徽省濉溪县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免费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安徽省濉溪县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免费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濉溪县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免费下载.docx

《安徽省濉溪县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免费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濉溪县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免费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濉溪县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免费下载.docx

安徽省濉溪县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免费下载

濉溪县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精髓(suǐ)轩冕(miǎn)锱铢必较(īhū)牛羊咻咻(iū)

B.亵渎(iè)谛听(dì)一蹴而至(cù)混沌含融(dùn)

C.敷衍(fū)窸窣(ī)得鱼忘筌(quán)眉眼颦蹙(píngcù)

D.付梓(ǐ)寒砧(hēn)喋喋不休(dié)酩酊大醉(mǐngdǐng)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羡妒斟酌婉蜓曲折卓有成效

B.援例尺牍光采夺目顽固凶残

C.叫嚣蕴藉长途拔涉杀一敬百

D.游离门栓矫揉造作残羹冷炙

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3分)

(1)郭先生_________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2)惊起了宿鸟,打破了_________,也似乎平添了搅扰。

(3)一句话得较丰富,也得较含混_________。

A.照例沉寂含蓄

B.援例岑寂蕴藉

C.照例岑寂含蓄

D.援例沉寂蕴藉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A.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B.成功者在设定想要达到的每一个目标时,总是要先找出设定这些目标的理由说服自己。

C.山上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的人喝。

D.金乌炭雕工艺精湛,采用纯天然颜料着色,具有高雅、时尚、个性的艺术享受,还能吸附有毒有害气体,是一种环保艺术品。

5.下列各句中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

B.有时书中的人物命运,引起我的沉思和联想,凝视着窗外神秘的夜空,不免出神入化。

C.这篇文章内容浅显,未必有什么值得大家反复推敲的微言大义。

D.中学生对一些字词的理解常常自以为确凿无误,一经老师点拨,方知大谬不然。

二、文言文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姜维字伯约,天水冀人也。

少孤,与母居。

好郑氏学。

仕郡上计掾,州辟为从事。

以父冏昔为郡功曹,值羌、戎叛乱,身卫郡将,没于战场,赐维官中郎,参本郡军事。

建兴六年,丞相诸葛亮军向祁山,时天水太守适出案行,维及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主记梁虔等从行。

太守闻蜀军垂至,而诸县响应,疑维等皆有异心,于是夜亡保上邽。

维等觉太守去,追迟,至城门,城门已闭,不纳。

维等相率还冀,冀亦不入维。

维等乃俱诣诸葛亮。

会马谡败于街亭,亮拔将西县千余家及维等还,故维遂与母相失。

亮辟维为仓曹掾,封当阳亭侯,时年二十七。

亮与留府长史张裔、参军蒋琬书曰:

“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

其人,凉州上士也。

”又曰:

“须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

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

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

”后迁中监军征西将军。

十二年,亮卒,维还成都,为右监军辅汉将军,统诸军,进封平襄侯。

延熙元年,随大将军蒋琬住汉中。

琬既迁大司马,以维为司马,数率偏军西入。

六年,迁镇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

十年,迁卫将军,与大将军费祎共录尚书事。

是岁,汶山平康夷反,维率众讨定之。

又出陇西、南安、金城界,与魏大将军郭淮、夏侯霸等战于洮西。

胡王治无戴等举部落降,维将还安处之。

十二年,假维节,复出西平,不克而还。

维自以练西方风俗,兼负其才武,欲诱诸羌、胡以为羽翼,谓自陇以西可断而有也。

每欲兴军大举,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

(选自《三国志·姜维传》,有删改)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少孤,与母居      孤:

失去父亲

B.至城门,城门已闭,不纳纳:

使……进入

C.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深:

非常

D.复出西平,不克而还克:

能够

7.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姜维有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3分)

①赐维官中郎,参本郡军事②维等乃俱诣诸葛亮③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④姜伯约甚敏于军事⑤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毕教军事⑥汶山平康夷反,维率众讨定之

A.①②③    B.④⑤⑥水岭C.①②④D.③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姜维幼年时父亲去世,和母亲相依为命。

因为他父亲姜冏曾经在战场上亲身护卫郡将并牺牲,他被赐予中郎的官职,参与郡里的军事。

B.建兴六年,诸葛亮出兵祁山,当时天水太守带领姜维等人外出巡视。

太守听说蜀军将要到,就怀疑姜维等人想反叛,于是连夜逃亡到上邽城中。

C.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去世,姜维回到成都,被封为平襄侯,跟随大将军蒋琬在汉中驻扎。

蒋琬升任大司马后,任命姜维为司马,姜维屡次率军西征。

D.姜维自认为熟悉西方的风俗,并且对自己的才能武艺非常自负,每次想大举出兵,费祎常常压制他不支持他,给他的士兵不超过一万人。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会马谡败于街亭,亮拔将西县千余家及维等还,故维遂与母相失。

(4分)

译文:

(2)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

(4分)

译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10-11题。

同王徵君湘中有怀

张谓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

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

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

10.颔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3分)

答:

11.尾联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

试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3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陶渊明《归去兮辞》)

(2)杨意不逢,;钟期既遇,?

(王勃《滕王阁序》)

(3)但以刘日薄西山,,,朝不虑夕。

(李密《陈情表》)

五、大现代文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16题。

黄叶小谈

钟敬文

小雨霏霏,轻寒凄恻,虽说远赶不上北国的彤云密布,冻雪纷飞,但住惯或生长在岭表的人,总会感觉这是一种“岁云暮矣”的情调了。

记得从前有一首五言律诗云:

梅动芳春近,云低远树微。

雨兼残叶下,风带暗沙飞。

坐看三冬尽,回思百事非。

浊醪连日醉,未足破愁围。

前四句,说的便是这个时节的景象。

一月,我的心情的凄惶纷乱,是有生以所不曾体验过的。

劫后余生,欲去不能,欲住不得,这种难挨的情味,唯有过人能够领悟。

否则尽管说得很逼真,可是终不能希冀其体味,又何况我的笔端正笨拙得像永不转调的泉水呢?

带住!

这样轻轻提过就算了。

在此当儿,不能做用心的事,自然在意料中。

真是一件意外的事!

昨天无意中在朋友处翻看了《贡献》第二期伏园先生题名《红叶》的一篇文章,却引起了我一时的兴味,教我在这酒余慵困的今天,伸纸抒写这篇小文。

自己惊怪之余,不能不谢谢孙先生文章鼓舞我的魔力了。

“黄叶”与“红叶”,虽然是两种很相似的东西,但在我们的观感上,颇有着不同的情调。

如容我做点譬喻,那么黄叶像清高的隐士,红叶她却是艳妆的美人了。

古人云: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便是红叶的气味有些近于女性的春花的证明。

对于黄叶,则只有令人感到孤冷清寒,或零落衰飒,不会再有什么绮思芳情了。

我自己不知什么缘故,对于渔洋山人注的诗会有如此嗜好。

他浏览景物的诗,几乎没有一首不是我所爱读的。

他诗里常常喜欢用红树、黄叶等名词,如:

“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诸如此类,都是很佳丽的语句。

先生尝呼崔不雕为“崔黄叶”,他所最激赏的崔华的佳句是:

丹枫江冷人初去,黄叶声多酒不辞。

可见他对于黄叶的爱好了。

我忆起旧事了。

当我初进中学读书时,颇喜欢胡诌些歪诗。

我们的校长周六平先生见了,竟大大地谬加赞赏。

一回,他把一幅山水画嘱我题诗,我勉强给他写上了下面二十八个字:

霜重溪桥落晚枫,

寒烟消尽露晴空。

野人领得秋风味,

家在青山黄叶中。

一别将近十年,他黄叶飘零似的生命,不知还遗留在这秋风冷落的人间么?

我呢,一事没有成就,只剩着这样一副残病的身躯和凄惶的心情,在这世上东漂西泊地过活,辜负了他老人家深深的期望了。

唉!

这何消说,更何忍说呢!

“前此空挥忧国泪,斯行差慰树人情”,这两句是当我离开故乡广州时留别他的诗。

一度吟着,便一度感伤到绝地了!

上面一大段的话,似乎有些过于跑野马,紧回到我的黄叶吧!

红叶不是到处皆有的,这红叶自然是指大规模的枫柏、柿叶等,不是零片的任何林木的叶了,黄叶则普通极了,只要到了相当的时候。

岭表气温和暖,冬季的景象只相当于北方的秋天。

在这时,自然可以看到枝间及地上,满缀着黄金的叶子了。

日偶纵步东郊北园一带,看到它们那样稀疏地挣扎于萧索的寒气中,不免一股哀戚之情为之鼓动起。

回想数年前,我因为战事,全家由市镇迁入山村中的故居。

那时的生活真是清隽可味。

一个人竹笠、赤足,漫步于水湄林际。

金黄的叶子,或飞舞于身边,或缭绕于足下。

冷风吹过,沙沙作响。

我的思想,也和头顶青空一般宁谧而清旷。

偶尔拾起一片,投在回曲的山溪中,它急遽地或迂徐地逐清碧的流水往下飘,我的神思也好像随之而俱去。

在这样的环境中,真不知人间何世了!

现在,不但这浮浪的身,难以插翼飞回故乡,就是去得,在那毒烟流弹之下,幽秀的山光、美丽的黄叶都摧毁焚劫尽了!

哦!

时间的黑潮啊!

你将永恒不会带回我那已逝的清福了么?

这竟会这样动起感情了,为了区区的黄叶,黄叶的回忆!

算了,我愿意过去了的永成为过去!

无力的我,只合对当前和未的一切,去低吟那赏味之歌,——虽然这也怕只是一句近于“祝福”的空话。

(选自《中国新文学大系》,有删改)

注:

渔洋山人:

指清初著名诗人王士禛。

13.文章从“小雨霏霏”写起,这有什么作用?

(4分)

14.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请举一例,并说明其作用。

(4分)

15.下面两句话分别寄托着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分)

(1)带住!

这样轻轻提过就算了。

(3分)

(2)虽然这也怕只是一句近于“祝福”的空话。

(3分)

16.本文以黄叶为线索,请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

(7分)

六、语用题(15分)

17.从下面一段话中删去三个多余的词,使语言简明通畅。

(6分)

市场管理员说:

“目前,个体户收入悬殊很大。

他们当中的多数守法;个别人有违法行为,对这些人已经依法给予法律制裁。

同时还要加强对他们的教育,绝不能让社会上那种坑害顾客的思想任其泛滥。

应删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把下面四句话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横线处(在横线上填序号),使之成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4分)

在先秦,主要有五种人格理想:

墨子的苦行侠人格,;杨朱的贵我人格,;孟子的大丈夫人格,;荀子的君子式人格,;再一种便是庄子式的人格了,独独往,不吝去留,若垂天之云,悠悠往聚散,在一种远离的姿态中显出格外的美丽与洒脱。

①锋芒毕露,正义在胸②平和公正,循规蹈矩③赴汤蹈火,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④绝对自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19.请在下面的横线上紧接上文再写一个句子。

要求:

①另举一个事例;②句式与画横线的一句相同。

(5分)

古往今,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都曾做出过非同寻常的努力,因而在事业上创造了辉煌的业绩。

试想,如果没有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没有他数十年如一日的搜集整理、笔耕不息,哪里会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

七、作文(4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许多东西,我们之所以觉得是必需的,只是因为我们已经拥有它们。

当我们清理自己的居室时,我们会觉得每一样东西都有用处,都舍不得扔掉。

可是,倘若我们要搬到一个小屋子去住,只允许保留很少的东西,我们就会判断出什么东西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

那么,即使我们有一座大房子,又何妨用一间小屋的标准限定必需的物品,从而为居室留出更多的自由空间呢?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濉溪县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C(眉眼颦蹙píncù)

2.D(A项中婉—蜿,B项中采—彩,C项中拔—跋、敬—儆。

3.B(辨析近义词可以从意义、感情色彩、语境义、用法等几个方面辨析。

从意义上辨析,要辨析词义的轻重不同(或程度高低不同)、词义范围大小不同、词义的侧重点不同、词语的个体和集体(或具体与概括)的不同。

援例:

引用成例。

岑寂:

寂静,寂寞。

蕴藉:

(言语、文字、神情等)含蓄而不显露。

4.B(A项不合逻辑;C项有歧义;D项搭配不当。

“具有”和“享受”不能搭配,可将“享受”改为“特色”。

5.B(“出神入化”是形容文学艺术达到了非常高超的境界,应为“沉思”。

使用成语切忌望文生义。

成语有其意义的整体性,其意义往往不是它的组成部分意义的简单总和,因此不能从字面上理解其意义。

如胸有成竹、落花流水等。

6.D(克:

战胜。

7.B(①写姜维因父荫得官职,②写姜维等人投奔诸葛亮,③写姜维的优秀。

8.C(“跟随大将军蒋琬在汉中驻扎”是延熙元年的事。

9.

(1)恰逢马谡在街亭打了败仗,诸葛亮迅速带领西县一千多户人家和姜维等人回去,所以姜维和他的母亲失散。

(得分点:

“会”、“拔”、“故”,句意各1分)

(2)姜维忠诚勤勉,处理事务思虑精密,考察他所拥有的才能,是永南、季常等人比不上的。

(“考”、“所有”、“如”,句意各1分)

参考译文:

姜维字伯约,天水郡冀县人。

年幼时父亲去世,姜维和母亲相依为命。

姜维喜欢郑玄的经学。

在郡中任上计掾,州中征召他担任从事一职。

因为父亲姜冏曾经担任郡中功曹,恰逢羌、戎等族叛乱,姜冏亲身护卫郡将,牺牲在战场上,姜维被赐予中郎一职,参与郡里的军事。

建兴六年,丞相诸葛亮出兵祁山,当时天水太守恰好外出巡视,姜维和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主记梁虔等人跟随巡行。

太守突然听说蜀军要了,而各县纷纷响应,就怀疑姜维等人也想反叛,于是连夜逃亡到上邽城中。

姜维等人发觉太守逃离,追赶时已经晚了,到城门时,城门已经关闭,不准他们进入。

姜维等人相继率领部下回到冀县,可冀县也不让他们进了。

他们只好一起见诸葛亮。

恰逢马谡在街亭打了败仗,诸葛亮迅速带领西县一千多户人家和姜维等人回去,所以姜维和他的母亲失散。

诸葛亮任命姜维为仓曹掾,又封他为当阳亭侯,当时姜维年仅二十七岁。

诸葛亮给留府长史张裔、参军蒋琬写信,说:

“姜维忠诚勤勉,处理事务思虑精密,考察他所拥有的才能,是永南、季常等人比不上的。

这个人,算得上凉州的上士了。

”又说:

“可以让他统率中虎步兵五六千人。

姜维在军事方面非常有才华,又有胆识忠义,通晓军事。

这个人忠于汉室,而才能超过常人,最后决定让他掌管军事,应当送他到宫中,拜见主上。

”后姜维升任中监军征西将军。

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去世,姜维回到成都,出任右监军辅汉将军,统率众军,被封为平襄侯。

延熙元年,跟随大将军蒋琬在汉中驻扎。

蒋琬升任大司马后,任命姜维为司马,姜维屡次率领部分军队西征。

延熙六年,姜维升任镇西大将军,兼任凉州刺史。

延熙十年,升任卫将军,和大将军费祎共同掌管尚书府事务。

这年,汶山平康少数民族叛乱,姜维率领军队讨伐平定了叛乱。

又出兵陇西、南安、金城界,和魏大将军郭淮、夏侯霸等在洮西对阵。

胡王治无戴等人率领整个部落投降,姜维率领军队回去安排处置他们。

延熙十二年,给予姜维符节,姜维又出兵西平,没有攻下就回军了。

姜维自认为熟悉西方的风俗,并且仗着自己有才能武艺,想要引诱各羌、胡部落做自己的辅助力量,认为从陕西以西可以截断并为蜀军所有。

每次想大举出兵,费祎常常压制他不支持他,给他的士兵不超过一万人。

10.主要运用了实写和虚写相结合的手法。

(1分)(如答“直抒胸臆”也可)“万里梦”,点空间,魂飞万里,极言家乡之遥远,此为虚写;“五更愁”,点时间,整夜为愁思所缠绕,极言客居他乡时乡愁之深,此为实写。

(1分)这样,将诗人对故乡的满腔思念之情表达得生动、形象、感人。

(1分)

11.自己的朋友都在长安和洛阳,什么时候才能和他们一同畅游?

(1分)诗人以问句作结,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渴望与朋友在京城相聚,自己的愿望难以实现的无奈等复杂的情感。

(2分)

赏析:

开篇一联即扣紧题意。

“八月洞庭秋”着重点明时间;“潇湘水北流”抒写眼前所见的空间景物,包孕了丰富的感情。

因此,这两句既是写景,也是抒情,引发了下面的怀人念远之意。

颔联直抒胸臆,“万里梦”,点空间,魂飞万里,极言乡关京国之遥远,此为虚写;“五更愁”,点时间,竟夕萦愁,极言客居他乡时忆念之殷深,此为实写。

颈联宕开一笔,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愁情:

翻开爱读的书籍已然无法自慰,登酒楼而醉饮或许可以忘忧。

这些含意诗人并没有明白道出,但却使人于言外感知。

于是,尾联就逼出“有怀”的正意,把自己的愁情写足写透。

在章法上,“京洛满”和“水北流”相照,“同游”与“为客”相应,首尾环合,结体绵密。

从全诗看,没有华丽的辞藻和过多的渲染,信笔写,皆成妙谛,流水行云,悠然隽永。

12.

(1)富贵非吾愿 帝乡不可期 

(2)抚凌云而自惜 奏流水以何惭 

(3)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

13.(4分)

(1)渲染了清冷、凄恻的氛围,吻合“我”凄惶纷乱的心情。

(2分)

(2)情景交融,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分)

14.(4分)比喻,如“我的思想,也和头顶青空一般宁谧而清旷”,思想是抽象的,运用比喻就化抽象为形象,写出了那时“我”的单纯

拟人,如“或飞舞于身边”“逐清碧的流水往下飘”等,赋予“叶子”以人的动作,亲切形象,富有情趣(要有例子,并作具体说明)。

15.(6分)

(1)对自己“欲去不能,欲住不得”的生存状况的无奈。

(3分)

(2)对现实和未的忧虑。

(3分)

16.(7分)开篇从“小雨”写起,衬托自己凄惶纷乱的心情(1分)。

然后借助“黄叶”与“红叶”的比较,写自己的情操与处境,并联想到诗人对黄叶的喜爱(1分)。

接着追忆中学读书生活,念及校长周六平先生(1分)。

再写关于黄叶的美好回忆,并与“毒烟流弹”“美丽的黄叶都摧毁焚劫尽了”的现实构成对比,写出作者对现实情况的愤懑(2分)。

最后写作者的祝福与忧虑(1分)。

总之,文章始终围绕“黄叶”写,利用小小的黄叶凝聚时代风云。

(1分)(酌赋)

17.(6分)“悬殊”的意思是差距很大,再与“很大”连用,赘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