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骆驼》第二课时 之一.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958481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8.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找骆驼》第二课时 之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找骆驼》第二课时 之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找骆驼》第二课时 之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找骆驼》第二课时 之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找骆驼》第二课时 之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找骆驼》第二课时 之一.docx

《《找骆驼》第二课时 之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找骆驼》第二课时 之一.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找骆驼》第二课时 之一.docx

《找骆驼》第二课时之一

《找骆驼》第二课时之一

《找骆驼》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佚名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情况的,并能仿照例句,把不完整的因果句式补充完整。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能用因果倒装句式正确地把老人的推理过程说清楚。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听写生字。

  2、学习课文1—9自然段。

  

(1)商人之所以要去找骆驼,那是因为——学生接说(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

  

(2)一个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心里非常着急。

这时候他看见前面有位老人在走,就连忙打招呼,请大家学着老人的样子招呼招呼看。

  (3)商人和老人开始一问一答,谈得挺好的。

可是,商人怎么突然“忿忿”地说起话来?

  (4)老人详细地说出了骆驼的哪些情况?

用自己的话说说。

  (5)老人不仅知道骆驼左脚有点跛,还知道骆驼的右边驮着米,左边驮着蜜,而且连骆驼的嘴里缺了一颗牙都知道,老人知道的情况可真够“详细”的。

当老人说出骆驼的这些情况时,商人怎么说?

  (6)正当商人充满希望的时候,老人却说不知道骆驼往哪儿去了,难怪商人要“忿忿”地说起话来。

谁会用“忿忿”的语气读读商人说的话。

  3、学习课文第10自然段。

  

(1)(过渡)是老人把商人的骆驼藏起来了吗?

别说藏,其实老人连骆驼的影子都没见过。

为了向商人说明这是怎么回事,老人讲了一段话。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段话。

  

(2)“不紧不慢”的“紧”是什么意思?

谁能用不紧不慢的速度读读老人的话?

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给句子编号,看看这段话一共有几句?

  (3)默读老人说的6句话,思考哪几句话是说明老人知道骆驼详细情况的原因的。

  (4)第二至第五句都是说明原因的,可以分为一层。

  第一层就是第一句,请大家读一读,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5)第二层是重点。

默读,边读边思考:

老人为什么会知道骆驼的详细情况?

  从哪里看出老人的观察很仔细?

他到底“看见”了些什么?

请用——划下来。

  读划下来的内容,体会“还“、”又“的用法。

  小结:

这有深有浅的脚印,星星点点的米、蜜和树叶上留着的牙印(出示图),一般人是不会注意到的。

你看,连正在寻找骆驼的商人自己都没有注意到。

可是老人都看见了。

可见,老人的观察是很仔细的。

  (过渡)但是光靠仔细观察就能知道骆驼的情况了吗?

老人到底是怎么想的,课文中没有具体写,这就是我们要特别注意学懂的地方。

  老人看到右深左浅的脚印,怎么想?

  看见路的右边有米,左边有蜜,又怎么想?

  这两片树叶(出示图),哪一片是缺了牙的骆驼啃过的?

为什么?

  用“因为看见……所以知道……”的句式说说老人为什么能知道骆驼详细情况的原因。

  (6)第二层讲的是原因,第三层将骆驼该怎样去找,说的不是同一内容,而是另外起了个头,中间用什么词把这两个内容连起来?

  (7)朗读这段话。

  4、作业。

《找骆驼》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位教师在不同的时期教学《威尼斯小艇》第四自然段——“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这部分内容,迥然各异的教学设计及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现着截然不同的教学理念,发人深思,实录如下:

【片断一】

师:

请同学们自读“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这一部分内容,用自已熟悉的、喜欢的并富有创造性的形式,设计一个板书。

(学生自读感悟,板书设计。

几分钟后展示、交流、评价板书。

生:

我设计的是大括号式板书。

                                在急驶的时候:

拐弯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在拥挤的时候:

挤进挤出

                                

                                在极险极窄的地方:

穿过去

生:

我设计的是表格式的。

总 起 句

 在 什 么 情 况 下

 怎 样 驾 驶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在急驶的时候

 能够拐弯

 

在拥挤的时候

 挤进挤出

 

极险极窄的地方

 穿过去

 

生:

我的板书也是表格式的,不过样子与刚才同学展示的不一样。

生:

我的板书很漂亮,梅花型的,你瞧—— 

生:

我的是棱形的……我的是由几种图形组合在一起的……

【片断二】

师:

同学们,如果你是船夫,你将怎样介绍、推销自我,让游客为你的演说怦然心动,乐意上你的小船。

想当游客坐小船的有没有?

(部分学生举手)作为游客,你打算怎样去打探情况,与船夫对话?

船夫1:

我十五岁,子承父业。

我的驾驶技术特别高,在行船快而多的河道上总能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坐上我的小船,能快速到达目的地,节省您宝贵的时间。

游客1:

我晕船,一坐船就想吐,你有什么办法吗?

船夫1:

那不用担心,我的船虽快,但很稳,如履平地。

再说,船上配有晕车药,中药制作,无副作用。

要是真晕了,吃一片就灵。

船夫2:

游客们,您若想享受,请上我的小船。

我的船与众不同,内设雅座,按有空调,配上轻音乐;皮座垫软而有弹性,背装多功能按摩器。

乘我的小船,定会让您感到轻松、愉悦,享乐无穷。

游客2:

坐你的船很贵吗?

你能为我们做免费导游?

船夫2:

我的船装璜考究,乘坐舒适,但价钱比一般的便宜,许多游客都认准上我的船。

这位兄弟问得很有意思,免费导游?

告诉您,我毕业于导游学院,对做导游情有独钟,很乐意为大家服务,只要你们开心、满意,免费就免费吧!

船夫3:

我驾驶很安全。

在急驶时,能从容拐弯;拥挤时,能灵活地挤进挤出;在看起来极险极窄的地方,能快速地穿过去,便捷、安全、可靠。

坐我的小船,好似给自已买了保险。

游客们,请你们把安全带回家。

生命诚可贵,安全价更高……

游客3:

我们这儿有几位心脏病患者,一旦在行驶途中发作,你能解决吗?

船夫3:

这不难,我学过医,精通医学。

再说,附近的各大医院我都熟悉,一旦有变,我能即刻送他们上医院急诊。

【反思】

例1也曾不失为一个匠心独运的片断设计。

课堂开放,学生自主,多元探究,在整课教学中是一个亮点,被许多教师仿教。

但细细审视,开放的空间里,学生在干什么?

进行对文本的抽象、概括、提炼,条分缕析,理清段落脉络,板书设计。

这是“唯理性教学模式”纵横课堂的表现,它崇尚逻辑思维能力,却忽略了情感、意志和审美情趣的介入。

在理性的课堂里,不会有更多言语的生成和精神的培植。

片段以自主、探究为名,让学生接过原本是教师手中特有的那把惯于肢解文本的手术刀,在技师的引导、点拔下,大胆尝试“解剖”技术。

把精美的语言、文章看作是手术台上的尸体,拿着冷冰冰的刀子,不厌其烦、不厌其细地一部分一部分肢解、解剖。

游刃有余之际,心肝分家,骨肉分离。

鲜明的形象模糊了,丰富的情感干枯了,灵动的思维破碎了。

课堂暗然失色,生命也就毫无生气了。

语文教育是一门精神奠基课程,语文教育的本质是一种精神教育,没有了语言,也就没有人的精神。

例2教师创设生动的情景,在非常有气氛、有情趣、形象化的过程中展开教学。

学生充分调用生活经验,展开想象,借助文本语言,在自然的、富有创造性的、个性化的言语交际中感悟言语,体验感情,奔涌“精神”。

如果说,例1是理性充斥的课堂,失落语言,流失人文。

那么,例2弃离了这份悖理,代之的是展示以感性为基础的鲜活的、灵动的言语交流情景,在对话中,教材活了,语言活了,学生活了,课堂因此而充满活力。

    感性教育是一种形象化的展示、情感化的参与、个性化的感悟。

语文教育感性回归,能让学生真切地触摸、拥抱言语,焕发“精神”。

(312300)浙江省上虞市阳光阳光学校 (0575)2833383

感性回归:

让学生拥抱语言——《威尼斯小艇》课堂片断与反思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仔细观察、虚心求教的习惯,培养热爱自然、观察动物的兴趣,具有热爱生命的情操。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别”;理解16个新词的意思,能在句子中找出“发现、孤独、确实”的近义词。

3.能仿照例句,根据规定的内容,用“原来      怪不得     ”写一句话。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5.能有条理地写出青蛙蝌蚪和蛤蟆蝌蚪的不同。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继续练习用正确的方法读懂日记;懂得获得知识的科学态度。

2.难点:

从课文内容理解什么是获得知识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朗读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虚心请教的求知态度,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研究自然的情感。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准本课的多音字,能用“原来      怪不得      ”说话。

3.初步训练学生研读词句的能力。

教学过程:

1.揭题,复习日记的格式。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不合群的小蝌蚪》,请同学们看课文:

课题下为什么写着如期?

这是哪一天写的日记?

如果今天写日记该怎么写第一行?

请学生试着写一写。

2.初读课文。

(1)定向。

这篇小同学的日记告诉我们什么事?

请你自由地读一遍课文,可以大声读、轻声读或默读,然后向同学们介绍。

(2)自学。

自由读课文。

(3)反馈。

告诉大家日记说了什么事?

先自由说,然后用句式说:

不合群的小蝌蚪是。

目的是让学生谈第一感受,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课文内容的能力。

3.学习第1自然段。

(1)课文里说的“不合群”是什么意思?

(2)不合群的小蝌蚪地游。

谁能从第1自然段中立即找出这个词?

“孤零零”怎么读?

请你从图上找找看,哪只小蝌蚪是孤零零地游的?

在它的边上写上“孤零零”。

和“孤零零”意思差不多的词,在第2自然段中找找看,还有没有?

(孤独、单独、自个儿)找到的请写到黑板上来,

不合群的小蝌蚪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一)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九年义务教材中的写景名篇,作者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句,按照“海水”、“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形象地介绍了西沙群岛的瑰丽风光和丰富的特产,抒发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本课的训练重点是在学生运用查字典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学习联系句子和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培养理解词语的能力,学会“抓重点词句串联起来归纳段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认知目标

  1、学会本课17个生字及新词,掌握一个多音字“参(shēn)”。

  2、能用“富饶”和“宝贵”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三自然段。

  能力目标

  1、通过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把重点词句串连起来归纳段的主要内容”的方法,培养学生具有概括段的主要内容的初步能力。

  2、小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加强学生大胆质疑和语言表达能的训练。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学生查找有关西沙群岛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7个生字及新词,掌握一个多音字“参(shēn)”。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利用资料等方法理解本课词语。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第1、2自然段。

  教学重点

  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把课文读通读熟,初步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产生对西沙群岛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五光十色”、“各式各样”在句中的意思,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播放歌曲《西沙,我可爱的家乡》,说说歌中唱的是什么地方?

  (配录像,教师解说“看,多么迷人的画面,美丽的小岛,迷人的风光,海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这到底是什么地方?

”教师试图通过一幅幅海岛风光图,给学生带来视觉的冲击。

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仿佛来到了海边,这时在学生头脑中可能会产生种种遐想,正当学生想通过画面的信息找到答案时,屏幕中出现了最后一幅带有文字资料的画面,学生可以从中找到答案。

尤其是黄色字体的文字资料,实际就是课文中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这时,有的同学可能就会脱口说出“这里是西沙群岛”,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追问“你怎么知道的?

读一读。

”那么,第一自然段的分析在导入中就自然地展开了。

  2、学生借助地图找到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教师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不懂的词。

  2、小组合作学习,提自学要求。

  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画出不懂的词,小组内解决。

(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或课外资料等方法理解词的意思。

  (这里给足时间,让每个学生在组内都有发言的机会,争取让学生在组内把自己的字词问题解决。

  3、教师检查,小组汇报。

  

(1)以字带词,理解字义。

  检查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如“富饶”一词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

教师先出示“饶”,让学生读读,再出示“富饶”,问:

“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

”学生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

“绽开”、“蠕动”、“懒洋洋”等词可以让学生通过肢体语言表演;“珊瑚”、“海参”、等词可以通过展示资料图片,观察图片后理解等多种形式掌握。

  

(2)以词带句,加强朗读。

  五光十色

  1、问:

“五光十色”什么样儿?

课文里是怎么写的?

(播放课件,展示不同颜色的海水的画面,教师解释“多么美的海水呀!

有深蓝的、淡青的、淡绿的、杏黄的,多像一个变色的世界,真是五光十色”。

)这么美,我们怎么读?

  2、再读,思考:

西沙群岛的海水为什么会是五光十色的?

  (通过“五光十色”一词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理解第二自然段两句话内容。

  各式各样

  1、问:

想想什么意思?

(不要求学生急于说出答案,给半分钟时间思考,用读的方式表达。

  2、问:

怎么读?

  3、学生读词后,出示句子“海底的岩石上有各式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美丽的鹿角”再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质疑。

  1、同桌互读,做到正确、流利,后在小组内检查。

  2、思考:

你对西沙群岛的印象是什么?

(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词句概括,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四、布置作业

  1、选择最快的方法记忆生字,查找有关的字词。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结合查找的资料,自学第3、4、5自然段。

  2、学习把重点词句串连起来归纳段的主要内容的方法,形成初步的概括能力。

  2、理清第三自然段的结构并背诵。

  教学重点

  理清第三自然段的结构,用“把重点词句串连起来归纳段的内容”的方法,概括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等句子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以旧带新,导入新课。

  1、出示“五光十色”一词,问:

“五光十色”课文里指什么?

(学生在回答时又回顾了上节课的内容,再次回味了海水的美丽。

  2、你还想了解西沙群岛的什么?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能力,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带旧引新”的过程,学生的答案会多种多样,教师要及时引导。

“那好,我们就到西沙群岛的海底看看吧!

”直接引入到第三自然段。

  二、整体入手,重点突破。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默读,思考:

这段介绍了什么?

  2、小组学习,出示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

海底有哪些动物?

有什么特点?

用你喜欢的方式学习。

(填表、列提纲、表演、课外资料。

  (让学生填表或列提纲,对学生来说完成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在表述和书写时学生不懂得归纳设计,在这里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有所尝试,引导学生由会到不会,所以学生讨论时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进行指导如何填表、列提纲,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3、汇报展示

  学生在汇报时可能会找出海底有各式各样的鱼,有飞虎鱼、气鼓鱼,多得数不清,找到“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这句重点句,这是教师要给学生及时的评价“你找的真准!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追问:

你是怎么理解的?

能再读一下吗?

  4、以读促背,配录像,加强记忆。

  (学生通过画面顺序的出现,自己解说,在此教师引导“能不能用文中原话说说,看谁记得最多。

”)

  5、再读,想想这段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引导学生看板书,把重点词串连起来归纳段的主要内容。

  二、自主学习,选择学习内容。

  1、创设情境、学生换位思考。

  如果你是一名小导游,你会怎样向大家介绍?

如果你是从西沙群岛旅游回来的游客,怎样为你的同学和亲朋好友介绍?

(通过这种方式,训练学生运用移步换位的方法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学习运用不同的人称来表达相同的内容。

让学生参观或游览的顺序口述下来,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的话连起来就是一篇文章,在不知不觉中,学生还将“五光十色”等形容词运用到口语表达中,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目的:

在介绍的过程中,学生潜意识地复习了1-3自然段的内容,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所学的知识还不能胜任导游的工作。

激励学生从4、5自然段中寻找更多资料。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

再读出自己的感受。

  3、以导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绍。

  4、情感升华,齐读最后一段。

  三、总结:

游览了西沙群岛你最想说什么?

  四、布置作业

  1、根据自己的情况抄写生字、生词。

  2、背诵第三自然段。

  3、出一期以西沙群岛为主题的小报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二)

  【教材简析】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人教版小语教第五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篇课文介绍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课文先将西沙群岛的位置,再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最后写英雄儿女守卫祖国的南大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感受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二是学习课文里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好句。

  【设计理念】

  1.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合作、相互的学习。

  2.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直接与本文对话,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读中积累语言。

  3.运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感官,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海防前哨、五光十色、峡谷、全身披甲、威武、海滩、贝壳、鸟粪、肥料、守卫、建设、必将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三、四自然段。

  3.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4.学习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3~4节,能在读中想,读中牾,有自己的感受。

欣赏文中优美的词句,认识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课题,齐读

  1.读了课题,你觉得课文应该讲些什么?

(学生据课题预测)

  2.出示中国地图,我们先来解决西沙群岛在哪里的问题。

  这是我国的版图,这里是南海,在南海上有四大群岛,西沙群岛就是其中之一。

它像祖国南面的一扇大门,是海防前哨。

今天我们就和作者一起去感受一下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出示“我的词语库”和“会写字”认读生字词

  3.理清文章脉络

  A.“会读书的人能把一篇文章读成一句话。

”我们试一试,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出能概括西沙群岛特点的句子。

  用双横线标出,注明“中心句”。

  B.课文围绕“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哪些地方?

  找出相对应的自然段,明确:

海面、海底、海滩、海岛

  三、细读课文,感悟语言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想想这里的海水与平时见到的海水有什么不同?

文中用什么词来形容?

(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2.课件展示,感受海水的美,你能把海水的美读出来吗?

  这么美的海水,让人一看,就觉得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3.海水为什么这么美?

(学生读——)借助简笔画帮助学生了解:

海底的地形特点导致了海水的异常美丽。

  4.句式练习

  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学习第三段:

  1.默读3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在文中圈出来。

(珊瑚、海参、大龙虾)

  2.珊瑚

  A.出示各种珊瑚图片,感受它的多姿多彩、鲜艳夺目,读出它的美。

  B.语言训练:

展开想象,珊瑚还会像什么?

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说句子。

(如珊瑚有的像蘑菇,有的像云朵,有的像树枝,还有的像蜂窝,真是千姿百态!

  \3.海参

  出示图片,师简介:

海参不仅是营养丰富的美味佳肴,而且是有名的滋补药品。

一般体长10至20厘米,特大的30厘米。

  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三米,比蜗牛还慢,文中说它怎样动?

(蠕动)

  “蠕动”给人怎样的感觉?

(懒洋洋)读句子,感受它“懒洋洋”的动作特点

  “到处都是”说明什么(多,物产丰富)

  4.大龙虾

  读出它的威武。

  5.海里的物产真是丰富,你喜欢哪种动物,读相应的句子,请把你们的喜爱之情读出来,感受这里美丽富饶的特点。

  (三)学习第四段

  1.海底真是个大宝库,数量最多的还要数什么呀?

对——是鱼

  谁喜欢海底的鱼?

请你读第四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

  课件展示各种鱼,和你想象的一样吗?

体会鱼的美,指导朗读“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句子。

  2.“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写出这一带海里所有鱼的样子了吗?

(没有,这是举例说明)仅仅几种鱼就已经让我们感到美不胜收了,想一想吧,还有好多好多各种形态的鱼呢,一群一群的,会有多美呀!

美美地读这一段。

  3.为什么人们说西沙群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真的一半水一半鱼吗?

(运用了夸张手法,表达鱼多的意思,这样写很有感染力)你还能从哪看出鱼很多?

  “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

”“成群结对”

  4.作者让我们先看到了成群结对的鱼,总的感觉鱼多;接着分别介绍了四种美丽的鱼,最后讲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让人感到这里的鱼确实多。

全段结构总——分——总,条理清晰,这种写法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用。

  5.体会这里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熟读后背诵)

  (四)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用我们掌握的方法自学五、六段,思考:

每段讲什么?

讲它的什么特点?

  2.交流。

  3.课件展示贝壳图片,练习说话:

  贝壳大小不一,大的(十几厘米),小的(如同指甲盖般)。

  贝壳形状多样,有的(圆圆的),有的(弯弯的),有的(细长细长的),有的(像扇面),有的(像宝塔),有的(像水勺),还有的(像火炬)。

  贝壳颜色不一,有(雪白的),有(鲜红的),有(鹅黄的),有(淡青的),有(深褐色的)……

  贝壳摸上去,有的感觉(光滑),有的感觉(粗糙),有的(全身是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