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技淫巧 说是非.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954713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奇技淫巧 说是非.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奇技淫巧 说是非.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奇技淫巧 说是非.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奇技淫巧 说是非.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奇技淫巧 说是非.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奇技淫巧 说是非.docx

《奇技淫巧 说是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奇技淫巧 说是非.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奇技淫巧 说是非.docx

奇技淫巧说是非

“奇技淫巧”说是非

著名的“李约瑟难题”:

【原文】

《周书·泰誓下》

时厥明,王乃大巡六师,明誓众士。

王曰:

“呜呼!

我西土君子。

天有显道,厥类惟彰。

今商王受,狎侮五常,荒怠弗敬。

自绝于天,结怨于民。

斫朝涉之胫,剖贤人之心,作威杀戮,毒痡四海。

崇信奸回,放黜师保,屏弃典刑,囚奴正士,郊社不修,宗庙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

上帝弗顺,祝降时丧。

尔其孜孜,奉予一人,恭行天罚。

古人有言曰:

'抚我则后,虐我则仇。

’独夫受洪惟作威,乃汝世仇。

树德务滋,除恶务本,肆予小子诞以尔众士,殄歼乃仇。

尔众士其尚迪果毅,以登乃辟。

功多有厚赏,不迪有显戮。

呜呼!

惟我文考若日月之照临,光于四方,显于西土。

惟我有周诞受多方。

予克受,非予武,惟朕文考无罪;受克予,非朕文考有罪,惟予小子无良。

庄子:

“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愲愲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

子贡曰:

“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夫子不欲乎?

”为圃者仰而视之曰:

“奈何?

”曰:

“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挈水若抽,数如泆汤,其名为槔。

”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

“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

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

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

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

”子贡瞒然惭,俯而不对。

————《庄子·天地篇》

★中国有句俗话,叫欲速则不达,体现出一种东方式的智慧和哲思。

实际上,中国文化里是欣赏慢的,以至于提高效率的科技发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被称为“奇技淫巧”。

而如今,我们吃饭有方便面、读书有速成班,连恋爱都忘不了快字当头:

嫌约会时间长,那就整个千人大阅兵,嫌一对一效率低,那就走“人海战术”。

快则快矣,却似乎有点矫枉过正了。

有些东西是可以求快的,有些东西是不必求快的,比如艺术,从没有听说过一个艺术家的高下是靠产品数量判定的。

恋爱亦如此,需要的是“心有灵犀”的缘分,而非千人相亲这样的批量生产、快速配给。

一小时阅一千异性,记住尚且不易,更遑论去挑拣合适的人选。

社会变化太快。

当“人海战术”成为找对象事业的帮衬,其中不仅折射出爱情的异化,更反映出公众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

“奇技淫巧,典礼所禁”。

对技术的拒绝这种观念源于道家,而后又由儒家所传承,几千年来一直沉淀在每个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中,直到“五四”运动后“赛先生”被引入,历史才逐渐地被改写。

智慧不一定给人带来好处,或者说,它既可能带来好处,也可能导致灾难,而这种灾难往往是致命的。

技术是智慧的结晶。

技术历来就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社会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种种困扰和不安。

这种困扰和不安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技术既能做“善事”,也能做“恶事”,逐渐成了人自己不能控制的力量,它逐渐走向了原来目的的反面。

另一方面,也是最关键的一方面,技术会“玷污”人的心灵,也就是技术的发明和使用会改变人的思维方式,会打开人的欲望,从而远离天地大道。

庄子主张要抛弃技术,即使有能够提高效率的技术也不应当去应用,因为对于技术的运用会破坏人心的淳朴和纯洁。

人若追求机巧的机械,必会做机巧之事,做机巧之事,就会有机巧之心。

有了机巧之心,人的心灵就不那么纯清了,人就容易进入急功近利的境地。

而人心不纯洁,则天下也就不可能纯洁。

因此,庄子并不是不知道机械给人带来的好处,但那些好处与所带来的坏处相比,实在是小巫见大巫,好处只是些蝇头小利,而坏处却是根本性的,它破坏了德性的源头——人心。

处在两千多年以后科学技术高度发达时代的我们,对于庄子的这种预见更有着深切的体会。

已经完全被科学技术所包围、从骨子里渗透着科学的我们,也许一时难以接受庄子的观点,但庄子的警告却是不能不听的。

我们在享用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好处的时候,也不应该忘记它所带来的种种害处。

科学技术的发展日益强化了人类的自大心理,似乎只要有了科学,这个世界就可以臣服在他的脚下,于是就有了种种对自然的改造活动。

科学使人们相信:

依靠我们的智慧、远见和共同行动,未来的命运将掌握在我们手中。

人类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吗?

如果还这么自信,也许人类的结局比6500万年前灭绝的恐龙还要可悲!

这种自信是没有理由的。

人类诚然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他的智慧并不足以控制自然,因为,无论科学发展到怎样的程度,也无论人类有怎样的远见,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他的智慧都只是一种小智慧。

宇宙是无限的,而人的智慧总是有限的,以有限的智慧不可能控制无限的宇宙。

西方国家兴起的拆除水坝的运动,原因是它们严重地破坏了生态平衡,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控制自然的结果,使人类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森林消失,河流干涸,污水横流,气候失常。

生态系统的破坏,需要上千年的时间才能够恢复,而有些则是无法恢复的,如生物的灭绝。

我们只知道计算经济的增长,但是在某些地方,这些经济收益远远抵不上生态的损失。

再者,人类尚且连自己的行为都不能控制——如战争、杀伐、对自然的无限制开发等非理性的行为——怎么能谈得上控制自然呢?

“征服自然”不过是一个狂妄的幻想罢了。

庄子强调:

“身之不能治,何暇治天下乎!

”要治理天下,就必须先治理自己的心,自己的心尚且需要治理,哪有工夫治理天下呢!

若自己的心不正,天下如何能正?

而机械会使人心不正,故而不用。

人心的损失是最大的损失,人心的破坏是最根本的破坏。

一旦人的心灵受到了污染,那么一切就都无可挽回了。

那大地上的千疮百孔若不是人类心灵的伤痕又是什么呢?

那荒凉并且疯狂扩展着的,并不是什么沙漠,而是人类无穷无尽的欲望。

大地不仅仅供给人们食品和农作物,它还是人类存在的依托,人们把大地看作自己生命的“母亲”,对它怀有无限的敬爱和虔诚。

而现代技术则将这种敬爱和虔诚排除在人与大地的种种可能的相互关系之外,而只将“有用性”当作大地的唯一属性,大地不再是人类的母亲,而仅仅以农作物的提供者身份出现,人与大地的关系成为紧张对立的两极。

现代文明的片面性、畸形化不仅严重阻碍着人及其社会的健全发展,而且己经对人类生存和社会持续发展造成了根本性的威胁。

人类亟待自救。

自救的前提是深刻反思现代文明的弊害,确立新的文明理念。

奥尔利欧·佩奇指出:

“现代人类掉进了自已不断取得的更加光辉灿烂的成就所设下的陷阱。

这些成就掩盖着流沙,人越是向前迈进,就陷得越深。

而现在关键的问题是要知道现代人是否能够认识到自已进入了恶性循环,是否能够在没顶之前作出最大努力而获得自拔。

为了在自已创造的新条件下生存,现代人必须在文化方面来一个质的飞跃。

 

现代文明给人带来的伤害不仅是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精神伤害,它导致人自我的失落,普世价值观的崩溃,人文精神的枯竭。

不同的国家间、宗教间、民族间、文化间存在矛盾和冲突,就是个人自我人格也存在矛盾分裂,这是当今文明的一个矛盾,是在精神深处困扰人们心灵的沉重隐疾。

★汉代大儒郑玄就明确提出这么一句杀气腾腾的口号:

“作淫声、异服、奇技、奇器以疑众,杀。

”在这种不良风气之下,难怪著名科学家张衡在《应闲》一文里曾大发感喟:

“故尝见谤于鄙儒。

深厉浅揭,随时为义,曾何贪于支离,而习其孤技邪?

”★黄宗羲曾说:

“治之以末,倡优有禁,除布帛外皆有禁。

今夫通都之市肆,十室而九,有为佛而货者,有为巫而货者,有为倡优而货者,有为奇技淫巧而货者,皆不切于民用,一概痛绝之,亦庶乎救弊之一端也。

此古圣王崇本抑末之道。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1864年,李鸿章写给恭亲王的信中说:

“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

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用非所学,学非所用。

无事则斥外国之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

不知洋人视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者已数百年。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

(一)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及其西传

(1)造纸术

1.西汉初期已有用于书写和绘图的纸。

劳动人民在实践中发明了造纸术,开始用丝絮和麻纤维造纸。

2.105年,东汉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了造纸术,制成了植物纤维纸,对文化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3.造纸术后来向东传到朝鲜、日本,向西传到印度和阿拉伯。

唐朝时,阿拉伯人经北非传到欧洲。

4.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

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对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

(2)印刷术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

2.隋唐已有雕版印刷品。

868年,我国印刷的《金刚经》卷子,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3.北宋时,平民毕昇发明了陶活字印刷术。

欧洲到15世纪才有活字版,比毕昇的发明晚了400年。

4.元朝又出现了锡活字、木活字。

5.活字印刷术向东传到朝鲜、日本,向西传到埃及和欧洲,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3)指南针

1.战国已制造出了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后来又制成指南针。

2.北宋应用于航海事业。

3.南宋时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为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提供了重要条件。

(4)火药

1.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

2.唐朝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记载了制火药的方法。

唐末开始用于军事。

3.北宋广泛用来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当时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和火炮等。

4.到了元朝,火药和火药武器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5.明朝时采矿开始用火药爆破。

6.火药传入欧洲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了一定作用。

四大发明是我国古代人民对人类的重大贡献,也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2、天文历法成就

(1)相传我国夏朝就有了历法,我们今天的农历还称“夏历”。

(2)商朝沿用夏历,还认识了许多星座,作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记录。

(3)春秋时期,鲁国天文学家观测到37次日食,其中33次证明可靠;还测定了冬至和夏至日期;公元前613年,鲁国天文学家观测到一颗彗星并作了最早记录。

(4)战国《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记载了800个恒星和五大行星运行情况。

当时还测定了一年中的主要季节。

(5)公元前1世纪以前编写了天文学著作《周髀算经》。

(6)东汉张衡创制了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转动的浑天仪,发明了世界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地动仪早欧洲1700多年。

(7)唐朝僧一行第一次在世界上测量了子午线的长度。

(8)北宋沈括创制的“十二气历”,比英国类似历法早800多年。

(9)元朝郭守敬精确推出一年的天数为365.2425天,编制的《授时历》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300年,他主持了规模空前的天文测量工作,最北的观测是北海(今西伯利亚),最南观测点是南海(今西沙群岛)。

3、数学成就

(1)西周:

商高讲过“勾三股四弦五”这一勾股定理特例,载于《周髀算经》。

(2)春秋:

九九乘法表

(3)西汉:

刘歆推算圆周率为3.1547。

(4)东汉:

《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

(5)三国:

刘徽运用极限理论,提出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

(6)南朝:

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一成果比欧洲早1000年。

他还为《九章算术》作注。

又著《缀术》等书。

4、医学成就

1.医生治病已分为内科、外科、妇科和小儿科。

2.扁鹊发明的“四诊法”,是我国中医的传统诊断法。

3.《内经》,提出了病理学说,并反映了我国古代医学的早期成就。

1.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阐述了中医学理论和治疗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基础。

后人尊称他为“医圣”。

2.华佗制成“麻沸散”,在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方法。

创作体操“五禽戏”。

1.唐太宗时办了分科的医学校,早西方200年。

2.唐高宗时编写的《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药典。

3.“药王”孙思邈著《千金方》,记载了800多种药物和5000多个药方。

(4)明朝:

李时珍写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记载了一万多个药方和1800多种药物,是当时世界上内容最丰富、考证最详细的药物学著作,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药物学的一部重要文献。

5、建筑成就

(1)战国时期的鲁班是木匠的祖师爷,人称“鲁班爷”。

(2)秦朝的万长城。

(3)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和建造的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4)唐都长安,宫殿、衙署、坊、市分置,是当时国际性的大城市。

(5)明朝北京,布局严整,建筑壮丽,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

6、科技著作

(1)《齐民要求》:

北魏贾思勰著,是现存一部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2)《梦溪笔谈》:

北宋沈括著,是我国科学发展史上的珍贵遗产。

(3)《农政全书》:

明末徐光启著,论述了农学理论,并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方法,是我国古代优秀的农学著作。

(4)《天工开物》:

明末清初的科学家宋应星所著,被后人誉为“17世纪中国工艺百科全书”。

(二)文学成就

例如1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诗歌繁荣时代,最著名的诗人有“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和诗通俗易懂的白居易等。

韩愈、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散文家,居于“唐宋八大家”之首。

唐代传奇代表作有《南柯太守传》、《李娃传》、《柳毅传》等。

例如2

宋朝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词,著名词人有苏轼、李清照和辛弃疾等。

南宋诗人陆游,留存至今的诗有9000多首,是我国古代作品最多的诗人。

(三)史学成就

1、春秋:

春秋时孔子根据鲁国的历史材料编成《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史。

2、两汉:

(1)司马迁和《史记》:

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代,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所著《史记》叙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二三千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成为我国历代编写史书的典范。

《史记》也是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

(2)东汉史学家班固用纪传体写成我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记载了从刘邦建汉到王莽败亡的历史。

南朝范晔著《后汉书》,记载了东汉的历史。

3、唐朝:

唐太宗专设国家史馆,唐初官修史书有《晋书》、《梁书》、《陈书》、《隋书》等,后都列入二十四史。

唐朝史学上最大成就是刘知几的《史通》(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历史理论著作)和杜佑的《通典》(分门别类地记载历代典章制度的变革,开创了新的史书体例)。

4、北宋: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叙述从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编年体通史。

(四)思想成就

1、儒家思想

(1)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个大思想家,他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仁”的学说(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主张以德治民。

他的学说后来成为我国2000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对后世影响极大。

(2)孟子和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重要代表。

孟子著《孟子》,他提出“民贵君轻”(这是孟子政治思想的基础),主张实行“仁政”。

又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孟子的思想对后世封建统治产生了重要影响。

荀子著《荀子》,认为自然界变化有一定规律,人力能够征服自然,是唯物主义思想家。

(3)汉武帝时期,儒生董仲舒对儒家学说作了发挥,神化了王权,宣扬“大一统”思想,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

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学说,用儒家思想教育青年子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2、进步的思想家及思想

(1)春秋末年楚国人老子著《道德经》,认为各种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会互相转化。

(2)战国时期儒家重要代表人物荀况认为,星坠日食,刮风下雨,春生夏长,是自然界的变化,自然界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人力能够征服自然,应该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

这种人定胜天思想,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斗争力量的增强。

(3)东汉前期,王充著《论衡》,否定了天命论和迷信鬼神思想。

(4)南朝齐、梁间杰出的无神论者范缜,针对佛经宣扬的神不灭谬论,著《神灭论》,系统地阐述了无神论思想。

他认为人的精神依赖肉体,这实质是说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

范缜有力批驳了当时流行的有神论。

《神灭论》是我国思想史上的宝贵遗产。

(5)唐朝中期,柳宗元著有《天说》,认为宇宙是物质构成的,与天命无关;人类历史发展有自己的必然规律,并不由“圣人”意旨决定。

刘禹锡著《天论》,提出天地都由物质构成;认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即自然与人互相作用。

(6)明末清初的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构成的,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而独立存在的。

他还重视实践对人的认识的作用。

王夫之在我国古代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3、其他思想家

例如诸子百家(略)

(五)宗教

1、佛教

2、道教

3、袄教、景教、摩尼教和伊斯兰教

(六)艺术

1、绘画

例如

清前期石涛、朱耷的山水画突破陈规。

清朝中期,最著名的画家是活动于扬州地区的金农、郑燮、罗聘、李鲜、黄慎、李方膺、高翔、汪土慎等八人。

他们的画不拘成法,个性突出,被称为“扬州八怪”。

其中郑板桥所画兰、竹,负有盛名。

2、汉字与书法

(1)半坡出土的陶体口沿上刻有符号二三十种,这可能是中国原始文字的起源。

(2)商朝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是我们今天的汉字的前身。

(3)战国时期,由于诸候割据,各国的文字也都不一样。

(4)秦小籇作为标准字体,后又出现隶书。

现在的楷书,就是从隶书转化来的。

(5)东汉末年,书法渐成艺术。

(6)曹魏的钟繇开始把隶书演化为楷书。

(7)东晋王羲之的书法独创一家,楷书、行书和草书无不擅长,代表作是《兰亭序》。

人称“书圣”。

a.颜真卿:

颜体有“颜筋”之称,代表作是《多宝塔牌》。

b.柳公权:

柳体有“柳骨”之称,代表作是《玄秘塔碑》

a.书法在宋元时期成为文人普遍爱好的一项艺术,行书尤为盛行。

b.宋朝著名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人称“四大家”。

c.元朝赵孟頫的书法,功力深厚,劲秀雄健。

3、石窟艺术

(1)云冈石窟

(2)龙门石窟

(3)莫高窟

4、音乐(略)

(七)教育

1、私学

(1)春秋大教育家孔子兴办私学,扩大教育对象,突破了官府对文化教育的垄断。

(2)战国诸子百家大多进行私人讲学。

(3)安史之乱后,唐代的私人办学多了起来。

唐朝大文学家韩愈、柳宗元,均办过私学。

a.兴起了私人办学的书院。

b.显著特征是注重传授封建伦理观念,在学习方法上鼓励讨论、辩难和让学生自讲心得。

湖南衡阳石鼓书院,长沙岳麓书院。

c.宋代著名书院河南登封太室山南的嵩阳书院,商丘应天书院。

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

(5)明朝中期以来,书院比较兴盛。

顾宪成罢官后来到东林书院,与志同道合的士大夫聚众讲学。

他们抨击宦官专权等腐败现象,影响很大。

后被魏忠贤定为“东林党人”加以迫害。

(6)到了清代,书院逐渐成为官办学校。

2、官学

(1)奴隶社会,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学在官府。

1.中央:

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太学,以《诗》、《书》、《礼》、《易》、《春秋》“五经”为教学内容。

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

2.地方:

汉武帝还令天下郡国设立学校,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

1.隋唐科举制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2.唐朝学校制度完备,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从中央到地方,有一整套学校体制。

3.中央有国子学、太学等;地方有州学、县学和乡学等。

4.专业教育开始确立,有了算术、天文、医学等自然科学的专业学校。

1.学校制度更加完备。

中央有太学、国子学、律学、算学、书学、画学等,以太学和国子学最为重要。

2.王安石变法,改革了科举和学校制度。

太学设三级,实行逐级淘汰制。

3.地方的州、县学很兴旺。

1.明朝科举制规定三年一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省乡试考中者称举人。

举人到京城会试及格参加殿试。

殿试由皇帝亲试,中试者分一二三甲,一甲三人称为状元、榜眼、探花,称“进士及第”。

2.明朝科举出身的人地位较高,中央政府的各级高级官员,绝大部分由进士出行的人担任。

3.明朝中央官学初名国子学,后改为国子监,学生称监生。

4.地方设有府、州、县学。

5.明代教育,君主专制色彩很浓,严禁学生持自己见解,严惩违犯封建伦理道德的行为。

(6)清朝前期的科举和学校基本上承袭明代的制度,在教育上进一步加强了思想控制和文化专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