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中学矩形菱形正方形教材分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953306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1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民中学矩形菱形正方形教材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新民中学矩形菱形正方形教材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新民中学矩形菱形正方形教材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新民中学矩形菱形正方形教材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新民中学矩形菱形正方形教材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民中学矩形菱形正方形教材分析.docx

《新民中学矩形菱形正方形教材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民中学矩形菱形正方形教材分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民中学矩形菱形正方形教材分析.docx

新民中学矩形菱形正方形教材分析

§16.2矩形

厦门市新民中学初二数学备课组

第1课时:

《矩形》

一、课时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矩形的概念和性质,理解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与联系.

   2、会初步运用矩形的概念和性质来解决有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矩形的概念和性质的过程,发展学生合情推理的意识;掌握几何思维方法。

并渗透运动联系、从量变到质变的观点。

(三)情感与态度:

培养严谨的推理能力,以及自主合的精神,体会逻辑推理的思维价值。

重点:

矩形的性质.

难点:

矩形的性质的灵活应用.

二、主要例题:

(一)引例:

1.展示生活中一些平行四边形的实际应用图片(推拉门,活动衣架,篱笆、井架等),想一想:

这里面应用了平行四边形的什么性质?

2.思考:

拿一个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教具,轻轻拉动一个点,观察不管怎么拉,它还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为什么?

(动画演示拉动过程如图)

3.再次演示平行四边形的移动过程,当移动到一个角是直角时停止,让学生观察这是什么图形?

(小学学过的长方形)引出本课题及矩形定义.

矩形定义: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通常也叫长方形).

矩形是我们最常见的图形之一,例如书桌面、教科书的封面等都有矩形形象.

(二)探索特征。

1.探索。

请你作矩形纸板的对角线,探索矩形有哪些特征,并填空。

(从边、角、对角线入手。

(1)边:

对边相等;

(2)角:

四个角都相等;(3)对角线:

相等。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观察、猜想,完全可以得到矩形的特征,这对学生来说是富有意义的活动,学生对此也很感兴趣。

2.请你折一折,观察并填空。

(1)矩形是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对称中心是()。

 

3.如图,在矩形ABCD中,AC、BD相交于点O,由性质(矩形的对角线相等)有AO=BO=CO=DO=

AC=

BD.

因此可以得到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性质: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设计意图】课件演示及学生的动手操作,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同时也突出了重点,突破难点。

(二)应用举例:

1.例1如图,矩形ABCD被两条对角线分成四个小三角形,如果四个小三角形的周长的和是86厘米,对角线长是13厘米,那么矩形的周长是多少?

(矩形的简单的计算问题必须要求学生掌握。

此题教师板演,让学生说出理论依据。

 

例2(教材P102例1的补充)已知:

如图,矩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AOB=60°,AB=4cm,

求矩形对角线的长.

分析:

因为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所以它具有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特殊性质,根据矩形的这个特性和已知,可得△OAB是等边三角形,因此对角线的长度可求.

解:

∵ 四边形ABCD是矩形,

∴ AC与BD相等且互相平分.

∴ OA=OB.

又∠AOB=60°,

∴△OAB是等边三角形.

∴矩形的对角线长AC=BD=2OA=2×4=8(cm)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1.如图,在矩形ABCD中,找出相等的线段与相等的角。

2.如图,矩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交于点O,且∠AOD=120°,你能说明AC=2AB吗?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再次回顾矩形的性质,通过计算从而让学生在知识不断重视的基础上加深理解,形成能力,实现本课的知识目标.

作业:

P1071、2、3.

第2课时:

《矩形》习题课

一.复习巩固:

1.(填空)

(1)矩形的定义中有两个条件:

一是,二是.

(2)已知矩形的一条对角线与一边的夹角为30°,则矩形两条对角线相交所得的四个角的度数分别为、、、.

(3)已知矩形的一条对角线长为10cm,两条对角线的一个交角为120°,则矩形的边长分别为cm,cm,cm,cm.

2.(选择)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B)矩形的对角线相等(C)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D)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二例题:

例1.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BC=4,BE⊥AC于E。

试求出BE的长。

解:

在矩形ABCD中,∠ABC=90°

AC=

=

=

=5(勾股定理)。

又∵S⊿ABC=

AB﹣BC=

AC﹣BE,

∴BE=

=

=2.4

 

例2(补充)已知:

如图,矩形ABCD,AB长8cm,对角线比AD边长4cm.求AD的长及点A到BD的距离AE的长.

分析:

(1)因为矩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因此矩形中的计算经常要用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而此题利用方程的思想,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计算,这是几何计算题中常用的方法.

略解:

设AD=xcm,则对角线长(x+4)cm,在Rt△ABD中,由勾股定理:

,解得x=6.则AD=6cm.

 

三.练习

1.如图,在矩形ABCD中,E是边AD是的一点,试说明⊿BCE是面积与矩形ABCD的面积之间的关系。

 

2.如图,在矩形ABCD中,∠AOB=60°,AB=3.6,试求AC与AD的长。

(精确到0.1)

 

四.作业

1.(选择)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的夹角为60°,对角线长为15cm,较短边的长为().

(A)12cm(B)10cm(C)7.5cm(D)5cm

 

2.已知:

如图,O是矩形ABCD对角线的交点,AE平分∠BAD,∠AOD=120°,求∠AEO的度数.

 

五、学生易错点分析:

1.矩形的概念理解不到位,如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四个角是直角的性质;学生不能与学过的特殊三角形相关的性质结合来解决问题。

六、教学建议:

1.对矩形的性质结合图形理解记忆,强化大部分学生应用矩形性质做好计算。

2.让学生学会合情推理并逐渐规范的书写表达。

3.对矩形的学习多引导学生能把它转化特殊的三角形来解决。

第3课时《菱形》

一、课时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及性质定理1、2;会用这些定理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自学能力、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运用菱形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

4.根据平行四边形与矩形、菱形的从属关系,通过画图向学生渗透集合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菱形的性质和基本概念的过程,在操作、观察、分析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意识,体会几何说理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和严密的思维意识、审判观、价值观。

并在教学中渗透事物总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

菱形的性质定理1、2。

难点:

定理的证明方法及运用。

二、主要例题:

(一)引例

1.(复习)什么叫做平行四边形?

什么叫矩形?

平行四边形和矩形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引入)我们已经学习了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其实还有另外的特殊平行四边形,请看演示:

(可将事先按如图做成的一组对边可以活动的教具进行演示)如图,改变平行四边形的边,使之一组邻边相等,从而引出菱形概念.

菱形定义: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强调】 菱形

(1)是平行四边形;

(2)一组邻边相等.

让学生举一些日常生活中所见到过的菱形的例子.

 

探究:

将一张矩形的纸对折再对折,然后沿着图中的虚线剪下,再打开,你发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呢?

(二)探究菱形的性质

让学生动手利用折纸、剪切的方法,探究、归纳.

1、将一张长方形的纸横对折,再竖对折(如教材P104的探究),然后沿图中的虚线剪下,打开即是菱形纸片;

2.探索。

请你作该菱形的对角线,探索菱形有哪些特征,并填空。

(从边、对角线入手。

(1)边:

都相等;

(2)对角线:

互相垂直。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观察、猜想,完全可以得出菱形的特征,这对学生来说是富有意义的活动,学生对此也很感兴趣。

问题:

你怎样发现的?

又是怎样验证的?

(可以指名学生到讲台上讲解一下他的结果。

3.概括。

菱形特征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菱形特征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矩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对边平行,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它的一组对角。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剖析矩形与菱形的区别。

4.请你折—折,观察并填空。

(引导学生归纳。

(1)菱形是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对称中心是_______。

(2)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有几条?

_______。

(三)、应用举例。

例1如图,在菱形ABCD中,∠BAD=2∠B,试说明△ABC是等边三角形。

设计意图:

此题要求学生尝试说出每一步的根据是什么,用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说理能力。

例2如图,已知菱形ABCD的边长为2cm,∠BAD=120度,对角线AC、BD相交于O,试求这个菱形的两条对角线AC与BD的长。

解:

略。

设计意图:

菱形性质、等边三角形、勾股定理等知识的综合应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巩固练习。

1.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已知AB=5,OA=4,OB=3,求这个菱形的周长与两条对角线的长度。

(写出解答过程。

2.菱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如何证明这个公式?

(提示:

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3、4教材P106练习1.2.

(五)、作业

1.菱形ABCD中,∠D∶∠A=3∶1,菱形的周长为8cm,求菱形的高.

2.如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13cm的菱形,其中对角线BD长10cm,求

(1)对角线AC的长度;

(2)菱形ABCD的面积.

三、学生易错点分析:

1.菱形的概念理解不到位,如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2.菱形的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容易忘或者不好用。

3.菱形的性质;学生不能与学过的特殊三角形相关的性质结合来解决问题。

4.容易和学过的平行四边形、矩形的性质混淆。

四、教学建议:

1.做好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性质联系与区别的教学。

2.把菱形的性质与直角三角形结合起来,做好相关问题的解决。

第四课时:

《正方形》

一、课时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正方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并会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2.理解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联系和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正方形有关性质。

在观察中寻求新知,在探索中发展推理能力,逐步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与态度:

通过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联系的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正方形的定义及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联系.

难点:

正方形与矩形、菱形的关系及正方形性质与判定的灵活运用.

二、主要例题:

(一)引例

1.观察正方形有哪些特征?

边_________角__________对角线_________。

进而导入课题:

正方形。

(二)、探索,概括。

2.探索。

观察正方形是否轴对称图形?

是否中心对称图形?

正方形可以看作为_______的菱形;

正方形可以看作为_______的矩形。

设计意图:

让学生探索、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意识,也可以指名学生讲讲他的发现。

3.概括。

正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

正方形可以看作为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

正方形可以看作为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

(三)、应用举例。

例3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求∠ABD、∠DAC、∠DOC的度数。

设计意图:

此题要求学生尝试说出每一步的根据是什么,用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说理能力。

(四)、巩固练习:

1.在下列图中,有多少个正方形?

有多少个矩形?

2.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2cm,求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对角线和它的面积。

设计意图:

应用正方形的性质进行计算。

(五)作业

1.正方形的四条边______,四个角_______,两条对角线____。

2.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①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③对角线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④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⑤四个角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3.如图,E为正方形ABCD内一点,且△EBC是等边三角形,求∠EAD与∠ECD的度数.

 

4.已知:

如图,点E是正方形ABCD的边CD上一点,点F是CB的延长线上一点,且DE=BF.

求证:

EA⊥AF.

 

设计意图:

正确认识正方形与几种特殊四边形的区别和联系。

三、学生易错点分析:

1.正方形的定义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定义的联系,学生弄不清楚。

2.正方形的性质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性质混淆。

3.学生在正方形相关的计算数学表达不规范。

四、教学建议:

1.做好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性质联系与区别的教学。

2.把正方形的性质与直角三角形性质结合起来,做好相关问题的解决。

3.对直角三角形的有关性质进行全面的复习、归纳形成相应的体系,并综合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