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中诗歌阅读常见典故.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951591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中诗歌阅读常见典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中诗歌阅读常见典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中诗歌阅读常见典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中诗歌阅读常见典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中诗歌阅读常见典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中诗歌阅读常见典故.docx

《高考中诗歌阅读常见典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中诗歌阅读常见典故.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中诗歌阅读常见典故.docx

高考中诗歌阅读常见典故

高考中诗歌阅读常见典故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

最早可追溯到汉朝,《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

“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些高考中诗歌阅读常见典故都有哪些吧。

对于典故的理解,我认为是:

典故原指旧制、旧例,也是汉代掌管礼乐制度等史实者的官名。

后来一种常见的意义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

高考中诗歌阅读常见典故

1、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

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

4、蝉。

以蝉象征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

“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

骆宾王《在狱咏蝉》:

“无人信高洁。

”李商隐《蝉》:

“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

王沂孙《齐天乐》:

“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

”虞世南《蝉》: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5、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

春光也不胜它)。

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6、南浦。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

如屈原《九哥·河伯》:

“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江淹《别赋》:

“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范成大《横塘》: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7、长亭。

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如李白《菩萨蛮》:

“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李叔同《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8、琴瑟

(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

如《诗·周南·关雎》: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又如《小雅·常棣》:

“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如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

9、鸿雁

《汉书·苏轼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

单于只好放了苏武。

后来就用“鸿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单讯。

如晏殊《清平乐》: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如李清照词云: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另一首词云:

“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大雁在这里是传书的信使。

10、神器。

指帝位、政权。

如《老子》: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己。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11、月老

传说唐朝韦固月夜里经过宋城,遇见一个老人坐着翻检书本。

韦固前往窥视,一个字也不认得,向老人询问后,才知道老人是专管人间婚姻的神仙,翻检的书是婚姻簿子(见《续幽怪录·定婚店》)。

后来因此称煤人为月下老人,或月老。

12、陶朱。

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别号。

相传他帮助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善于经营生计,积累了很多财富,后世因此以“陶朱”或“陶朱公”来称富商。

13、祝融

传说中楚国君主的祖先,为高辛氏帝喾的火正(掌火之官),以光明四海而称为祝融,后世祀为火神;由此,火灾称为祝融之灾。

14、秋水。

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

如《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春山,指眉。

15、连理枝、比翼鸟。

作恩爱夫妻的比喻。

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

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

相传旧中国时宋康王夺了随从官韩凭的妻子,囚禁了韩凭。

韩自杀,他的妻子把身上的衣服弄腐,同康王登台游玩时自投台下死去,留下遗书说是与韩凭合葬,康王却把他们分葬两处。

不久,两座坟上各生一棵梓树,十天就长得很粗大,两棵树的根和枝交错在一起,树上有鸳鸯一对,相向悲鸣。

白居易的《长恨歌》: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有了这些句子,人们把结婚称为“喜结连理”。

16、连理枝、比翼鸟作恩爱夫妻的比喻。

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

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

相传旧中国时宋康王夺了随从官韩凭的妻子,囚禁了韩凭。

韩自杀,他的妻子把身上的衣服弄腐,同康王登台游玩时自投台下,大家拉他衣服,结果撑是跌下去,死了,留下遗书说是与韩凭合葬,康王却把他们分葬两处。

不久,两座坟上各生一棵梓树,十天就长得很粗大,两棵树的根和枝交错在一起,树上有鸳鸯一对,相向悲鸣。

白居易的《长恨歌》: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有了这些句子,难怪人们把结婚称为“喜结连理”。

17、孔方兄

因旧时的铜钱有方形的孔,所以人们把钱称为孔方兄(含诙谐兼含鄙视意)。

{分页}

18、青梅竹马

出自李白的《长干行》: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后来用“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19、问鼎以问鼎比喻图谋帝王权位。

《左传·宣公三年》:

“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

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三代以九鼎为传国宝,楚子问鼎,有凯觎周室之意。

后遂以问鼎比喻图谋帝王权位。

20、见背背,离开。

谓父母去世。

李密《陈情表》:

“生孩六月,父母见背。

21、逐鹿

《汉书·蒯通传》:

“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颜师古注引张晏曰:

“以鹿喻帝位。

”后来用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魏征《述怀》:

“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22、三尺是法律的代名词。

三尺,也叫“三尺法”,是法律的代名词。

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所以称“三尺法”

23、杜康

《说文解字·巾部》:

“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

少康,杜康也。

”后即以杜康为酒的代称。

曹操《短歌行》: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4、鸿鹄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气高远的人。

《史记·陈涉世家》:

“陈涉太息曰: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25、秦晋

春秋时,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

“倒赔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

26、彭祖

彭祖,传说故事人物,生于夏代,至殷末时已八百余岁,旧时把彭祖作为长寿的象征,以“寿如彭祖”来祝人长寿。

27、谢家唐宋诗词不达意处常用“谢家”之典,这些典故所指意义上主要有二:

(1)用谢安、谢玄家事,意指人有风度。

《世说新语·言语》载,谢安曾问子侄:

为什么人们总希望自己的子弟好?

侄子谢玄回答说:

“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

”这是说,谢安子弟讲究举止风度,其服饰端庄大方如芝兰玉树一般。

故用其事指有风度的人。

辛弃疾《泌园春·叠嶂西驰》:

“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

(2)指山水诗人谢灵运之事。

《宋书·谢灵运传》载:

灵运于会稽山“修营别业,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

后用此事指居家的幽美。

28、鸡肋

鸡的肋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比喻没有多大价值,没有多大意思的事情(见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29、婵娟

婵娟,姿态美好,多用于形容女子;因人们常喻月为美女,故称月亮婵娟。

30、献芹

《列子·杨朱》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个人在乡里的豪绅面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蜇于口,惨于腹”。

后来就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

也说“芹献”。

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

“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

古诗词常用典故及意象

意象

月亮: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明月、白云:

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诗词中常用手法。

杜甫诗《恨别》: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借白云明月,寄托对友人的怀念。

蝉:

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虞世南《蝉》: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草:

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伤春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南浦、柳岸、长亭:

送别地的代名词。

芳草: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

芭蕉: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

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送别》诗:

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梧桐: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李清照《声声慢》: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

松柏:

人们常用松柏耐寒象征孤直坚强有生命力的品格。

刘禹锡:

“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桑榆:

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

如王勃《滕王阁序》:

“东榆已失,桑榆非晚”。

梅花:

梅花是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拥有傲雪、逆境中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

陆游: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寄托了一种高洁的品格。

菊花:

象征清高、隐逸、高洁、脱俗。

落花:

伤春

桃花:

象征美人。

杨花:

表飘零或离情之意。

莲花:

“怜”谐音双关,借以表达爱情;保持气节的高洁之士的象征。

红豆:

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牡丹:

寄寓富美好。

红叶:

代称传情之物。

黄叶:

象征新陈代谢或表现美人迟暮。

丁香:

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

杜鹃: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

凄凉哀伤的象征,古人常用它表达哀怨、愁苦、思归的凄凉之情,表现环境的悲凉等。

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乌鸦:

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秦观《满庭芳》: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蟋蟀:

又叫促织,跟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有关。

猿猴:

古诗词常借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烘托悲凉凄清的气氛。

李端《送客赋得巴江夜猿》:

“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

”表达了伤感的情绪。

青鸟:

借指传递书信的人。

李商隐《无题》: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鸿雁、红雁、雁书、雁足、鱼雁:

指书信、音讯。

晏殊《清贫乐》: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红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鸿鹄:

常用来比喻志气高远的人。

《陈涉世家》: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哀鸿:

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鹧鸪:

思念、惆怅、落寞,离愁别绪。

沙鸥:

飘零、伤感。

鹰:

刚劲、自由,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狗、鸡:

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骏马:

喻指志向。

鱼:

自由、惬意。

双鲤:

代指书信。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破晓:

初现希望。

黄昏日暮:

死亡迫近的忧惧或苍茫的历史意味。

夕阳:

比喻年老或表现失落、悲叹沧桑或塑造气象浑然、辽阔、苍茫的意境。

深夜:

愁思、怀旧。

飞蓬、孤蓬,归蓬:

孤寂的游子

船:

表现漂泊之感。

流水: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表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秦观《踏莎行》: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李煜《虞美人》: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秋水:

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

《西厢记》“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春山:

眉。

海:

辽阔、力量、深邃、气势。

海浪:

人生的起伏。

海浪的汹涌:

人生的凶险,江湖的诡谲。

江水:

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烟雾:

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小雨:

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暴雨:

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

梅雨:

悠悠愁绪。

春风:

旷达、欢愉、希望。

东风:

春天美好。

西风:

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金风:

秋风。

露:

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

霜:

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雪:

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冰心:

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云:

游子飘泊。

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天阴:

压抑、愁苦、寂寞。

天晴:

欢愉、光明。

常用典故:

琴瑟:

(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

《小雅•常棣》:

“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

尺素:

书信的代称。

如秦观《踏莎行》: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投笔:

指弃文从武。

长城:

指守边的将领。

如陆游的《书愤》: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楼兰:

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折腰:

“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

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化碧:

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三径:

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

劳歌:

送别歌的代称。

阳关:

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作“阳关”。

风骚:

泛指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指文采。

雕虫:

比喻微不足道的技术,多指文学技巧。

黍离:

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鸡黍:

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商女:

指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

杜康:

酒的代称。

如曹操《短歌行》: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行路难:

指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

如: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

关山月:

乐府曲调,多指征戍离别之情。

如: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二)

杨柳曲:

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

击楫中流:

也作中流击楫,借指决心报效祖国,收复失地。

人杰:

指才智突出的人物。

涂鸦:

比喻书画或文章不像样子。

一般用于说话者自己对自己做的评价,是谦虚的说法。

春秋:

比喻年岁、岁月或借指古代史、历史。

抱柱:

比喻坚守信约。

李白《长干行》:

“常存抱住信,岂上望夫台。

还珠:

比喻官吏为政清廉。

白衣苍狗:

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出自杜甫诗《可叹》:

“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

庄周梦蝶:

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如陆游《冬夜》诗云:

“一杯罂粟蛮奴供,庄周蝴蝶两俱空。

怀桔:

指孝顺双亲。

昆山玉:

比喻优秀人才。

如刘禹锡《送李中丞赴楚州》:

“忆君初得昆山玉,同向扬州携手行。

羌笛:

征戍将士思乡和戍边幽怨的象征。

吴钩:

泛指宝刀、利剑。

三尺:

古代,剑约三尺长,故用为剑的代称。

又因古代把法律刻在三尺长的竹筒或木板上,故又作法律的代称,也叫“三尺法”。

南冠:

指囚犯。

如骆宾王《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亲。

神器:

指帝位、政权。

逐鹿:

《汉书•蒯通传》:

“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颜师古注引张晏曰:

“以鹿喻帝位。

”后来用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请缨:

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

终军说:

“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

”后以喻杀敌报国。

凭栏:

古人怀念远人,或心有所思,或抑郁愁苦,都习惯默默地凭栏对远。

梅花落:

曲调名,多以通感的方式描绘遭遇冷落的感觉。

辞第:

汉武帝要为大将霍去病修建府第,霍去病辞谢道:

“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

”后以喻为国忘家。

杜甫《奉和严中臣西城晚眺十韵》:

“辞第输高义,观图忆古人。

巴歌:

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

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

元人谢应芳《水调歌头•再和寄酬袁子英萧寺》:

“多谢寄来双鲤,白雪阳春数曲,为我和巴讴。

”多和“阳春白雪”比照着来写,表达自己的微不足道。

其典出自战国楚玉《对楚王问》。

细柳营:

指军营。

唐武元衡《送张六谏议归朝》:

“笛怨柳营烟漠漠,云愁江馆雨萧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