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林业大学马原期末考试题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949042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64.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林业大学马原期末考试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南京林业大学马原期末考试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南京林业大学马原期末考试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南京林业大学马原期末考试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南京林业大学马原期末考试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京林业大学马原期末考试题库.docx

《南京林业大学马原期末考试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林业大学马原期末考试题库.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京林业大学马原期末考试题库.docx

南京林业大学马原期末考试题库

南林大马原题库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是( A )

A、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包括其继承者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B、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理论体系。

2、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C )

A、19世纪20年代 B、19世纪30年代

C、19世纪40年代 D、19世纪50年代

3、马克思主义形成的重要标志是( D )

A、《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       B、《资本论》的出版 

C、《反杜林论》的出版           D、《共产党宣言》的公开发表

4、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C )

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B、政治经济学理论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阶级斗争学说

5、促成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B )

A、辛亥革命  B、十月革命   

C、五四运动  D、中国共产成立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是( C )

A、大同思想 B、三民主义 C、毛泽东思想D、邓小平理论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个伟大理论成果是( A )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毛泽东思想

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个重要理论成果是( B )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毛泽东思想

9、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A )

A、理论联系实际       B、精读和泛读结合 

C、早期著作和晚期著作结合D、马克思著作和毛泽东著作结合

10、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A )

A、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B、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C、实现共产主义    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11、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历史观是( B )

A、唯物史观  B、唯心史观   

C、激变论    D、庸俗进化论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 BD )

A、黑格尔  B、马克思  

C、费尔巴哈 D、恩格斯  E、亚当·斯密

2、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 BD )

A、实用性 B、阶级性 C、科学性 D、实践性 E、革命性

3、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是( ADE )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E、科学社会主义

4、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CDE)

A、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     B、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C、19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   D、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E、德国古典哲学

5、马克思一生最重要的两个理论贡献是( AC)

A、创立唯物史观   B、创立阶级斗争学说     

C、创立剩余价值学说 

D、创立社会主义学说        E、创立科学是生产力的学说

6、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包括( ABCD )

A、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C、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D、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  E、马克思主义的表达方式

7、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B )

A、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     B、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C、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  D、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E、19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

8、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是(ADE)

A、生物进化论 B、相对论 C、量子力学 D、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E、细胞学说

三、简答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特征是什么?

2、简述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理论来源。

                 

3、简述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简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

 

绪论 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D  4、C  5、B  6、C  7、A  8B  9、A  10、A  11、B

二、多项选择题

1、BD  2、BD  3、ADE  4、CDE  5、AC  6、ABCD  7、AB  8、ADE

三、简答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特征是什么?

答:

(1)马克思主义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

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广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及其后继者对它的发展即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

第一,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第二,阶级性。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

   2、简述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理论来源。

  答: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构成的“一块整钢”。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古典政治经济学,主要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劳动创造价值的思想。

科学社会主义直接理论来源主是19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圣西门、欧文和傅立叶。

3、简述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答: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和方法论。

列宁指出:

“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

第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列宁称其为“科学中的最大成果”。

4、简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

  答:

马克思主义基本内容包括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主义理想四个方面。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国,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第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第四,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主义理想。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C  )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C  )

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     

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C)

 A.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

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D )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B  )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

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B)

 A.运动   B.实践   C.精神生产   D.物质生产

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C)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

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9.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

“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A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变化的

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D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1.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D  )

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2.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D   )

A.抛弃         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

  C.纯粹的否定   D.既克服又保留

1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

  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 D.源泉和动力

14.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A)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15.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C )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16.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D )

A.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B.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

  C.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

 D.丰富了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内容

17.“历史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历史的修正”,这一观点是( B  )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观点

C.片面强调逻辑重要性的观点 

D.割裂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观点

18.“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 A  )

  A.归纳与演绎 B.分析与综合 C.抽象到具体 D.实践到认识

19.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   D)

  A.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

  B.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C.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

  D.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

二、多项选择题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   BC)

 A.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D.画饼不能充饥

2.“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  AB )

   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

   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D.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

3.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

“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

”“皆本物之固然。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即含动,动不含静。

”“动、静,皆动也。

”这在哲学上表达了(   BC)

   A.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

   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D.运动是静止的总和

4.马克思说: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  CD )

   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

   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C.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

   D.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

5.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是指( ABC  )

   A.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B.在实践中形成人的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

   C.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

   D.实践是一切生命的存在形式

6.恩格斯说:

“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这段话所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 A  BCD)

   A.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

   B.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C.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D.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

7.下列选项中,体现发展的实质的有(   BCD)

   A.因祸得福,祸福相依

   B.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

   C.培育出新优质品种

   D.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经过私有制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8.某山村小镇自20世纪70年代发现矾矿以来,办了三个矾矿厂。

由于没有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每天排除大量矿烟,致使村民中大多数人患有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

这一做法从哲学上看违背了(   AB)

   A.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

   B.事物联系复杂多样性的原理

   C.事物运动发展的原理

   D.事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

 9.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ABD )

   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10.下列哪些说法是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具体运用( AB  )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因实制宜,因地制宜

   C.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D.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11.下列工作方法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是( ABC  )

   A.“抓典型”        B.“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

C.“一切经过实验”   D.“欲擒故纵”

12.下列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矛盾观的是(ABCD   )

   A.“一分为二”   B.“和二为一”

C.‘‘万物莫不有对”   D.“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3.下列命题中属于揭示事物本质的有(  CD )

   A.水往低处流   B.日出于东落于西

   C.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14.下列格言中或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   AD)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15.古语说:

“奢靡之始,危亡之渐。

”这句话是说,奢靡逐步发展会导致危亡。

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CD  )

   A.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B.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16.下列现象属于量变引起质变的有(   ACD)

   A.生产力的增长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B.物体由于量的不同而区分不同的体积

   C.在一定温度下鸡蛋孵出小鸡

   D.由遗传和变异的矛盾引起旧物种到新物种的变化

17.“是就是,否就否,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一观点的错误在于( ABC  )

   A.它对否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

   B.它对肯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

   C.它否定了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关系

   D.它否认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18.辩证的否定是(   ABCD)

   A.事物的自我否定   B.事物发展的环节

   c.事物联系的环节   D.扬弃

19.下列命题蕴涵着中国传统哲学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思想是(  ABC )

   A.“不平不陂,无往不复”

   B.“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C.“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

   D.“和实生物”

20.割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前进性和曲折性会导致(  BD )

   A.激变论   B.直线论   C.庸俗进化论 D.循环论

21.“脱离了整体的手是名义上的手”说明了(  BD )

   A.整体依赖于部分

   B.部分依赖于整体

   C.整体是部分之和

   D.脱离了整体的部分就丧失了原有的性质和功能

22.“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

”这一观点(  CD )

   A.夸大了偶然性的作用,是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B.把偶然性和必然性的作用相混同,是相对主义的观点

   C.既承认偶然性的作用,又承认必然性的作用,是辩证决定论的观点

   D.说明事物发展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综合作用的结果

23.社会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这是因为(   ABD)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C.历史发展方向是由人的思想和行动决定的

   D.社会规律存在和实现于实践活动之中

三、辨析题

1.唯心主义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2.世界统一于存在。

3.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运动就是物质,物质就等同于运动。

4.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5.“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6.运动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7.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8.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它们都是无条件存在的,绝对的。

9.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

10.否定就是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

11.历史决定逻辑,逻辑“修正”历史。

12.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产生与辩证思维方法无关。

13.人工智能的出现可以替代人类的思维。

 四、材料分析题

  1.对世界的本质问题存在着不同的哲学观点,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泰勒斯认为万物由水产生,又复归于水;万物有生有灭,而水则是永恒的。

赫拉克利特认为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材料2]毕达哥拉斯认为:

从数目产生出点,从点产生出线,从线产生出平面;从平面产生出立体;从立体产生出感觉所及的一切物体,产生出四种元素:

水、火、土、空气。

这四种元素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互相转化,于是创造出有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

   [材料3]东汉哲学家王充认为:

天履于上,地偎于下,下气蒸上,上气降下,万物自生其中间。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材料4]恩格斯指出:

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请回答:

   

(1)材料1、2、3的观点相同吗?

并加以评述。

   

(2)材料4说明了什么原理,坚持这一原理有何意义?

     2.阅读下列关于运动和发展不同观点的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韩非提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材料2]《坛经》中记载: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日风动,一僧日幡动,议论不已。

慧能进日: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材料3]列宁指出把主要的注意力正是放在认识“自己”运动的源泉上;只有对立统一的观点:

才提供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才提供理解“飞跃”、“渐进过程的中断”,向对立面的转化,旧东西的消灭和新东西的产生的钥匙。

   请回答:

   

(1)材料1和材料2的观点有何异同?

   

(2)材料2和材料3的主要分歧是什么?

并加以评述。

    3.在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问题上,历史上的哲学家们有不同的回答,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霍尔巴赫认为,一切都是必然的,没有偶然性。

偶然性这个词是没有意义的“空洞语词”。

偶然性是我们对产生结果的原因愚昧无知造成的,我们把看不出同原因相联系的结果归之于偶然性。

   [材料2]毕尔生说,必然性只属于概念的世界,而不属于现实世界本身。

莫诺认为,偶然性是生命起源和发展的全部基础,生物进化,本质上是由无法预测的纯粹偶然变化造成的,人类的出现也不过是“蒙特卡诺赌窟里中签得彩的号码”,是纯粹的偶然性。

   [材料3]黑格尔认为,必然性和偶然性是“绝对观念”发展的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环节。

必然性根据于事物自身,偶然性根据于他物;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科学和哲学的任务“在于从偶然性中去认识必然性”。

   请回答:

   

(1)材料1的哲学观点和错误是什么?

   

(2)材料2的哲学观点和错误是什么?

   (3)材料3的贡献和错误是什么?

   

   4.针对以下关于对立统一规律在运动发展中的作用的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摘自韩愈:

《原道》)

   “玉不遇砥砺,不可以成器,人不遇困穷挫辱,不可以成德。

”(摘自《梅峰语录》卷上)

   [材料2]任何一件静止的东西,若不是在它以外有别的物体以运动力图进

入它的位置使它不再处于静止,即将永远静止。

   同样情形,任何一件运动的东西,除非在它以外有别的物体使它静止,即将永远运动。

(摘自霍布斯:

《论物体》,载《十六一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

   [材料3]列宁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提供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

在谈到黑格尔关于每一事物都是“和它自己的他物有差别”时认为“非常正确和重要;‘他物’是自己的他物,是向自己的对立面的发展。

   “有两种基本的(或两种可能的,或两种在历史上常见的)发展(进化)观点:

认为发展是减少和增加,是重复;以及认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统一物之分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以及它们之间的互相关系)。

”(摘自《列宁全集》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请回答:

 

(1)分析材料1的观点,说明它的发展观的依据。

 

(2)分析材料2的观点,说明它的发展观的依据。

 (3)谈谈你对材料3的理解。

  5.根据以下关于矛盾问题的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列宁指出:

就本来的意义说,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的矛盾。

他还指出:

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即辩证的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