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模拟.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947694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模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模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模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模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模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模拟.docx

《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模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模拟.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模拟.docx

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模拟

试题(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是从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著《教育心理学》开始的,该书出版的年份是()

A.1913年

B.1903年

C.1923年

D.1879年

2.学与教活动的主体是()

A.教师

B.学生

C.教学内容

D.教学方法

3.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可以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

教师期望的这种效应是()

A.格式塔效应Bxx效应

C.xx效应

D.xx效应

4.根据柯拉斯沃等的分类法,情感的教学目标有几个程序()A.三

B.四

C.五

D.六

5.认为关于人的发展理论,是以精神分析的原理为基础的心理学家是()

A.xxxx

B.xx

C.xxxx

D.xx

6.未经强化丽条件反射自动重现的现象被称为()

A.消退

B.恢复

C.类化

D.分化

7.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的学习是()

A.代表性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下位学习

8.迁移一词最初来源于()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加涅

D.布鲁姆

9.学习后间隔一定时间测得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得的保持量还高的现象是()

A.记忆强化

B.记忆恢复

C.记忆歪曲

D.记忆量变

10.根据唯物反映论观点,知识的实质是事物的属性或联系在人脑中的反映,也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

A.客观反映

B.客观存在

C.主观映象

D.刻板映象

11.发散项目的范围或维度是指发散思维中的哪项特征()A.变通性

B.独创性

C.流畅性

D.独立性

12.教室内突然出现鲜艳的挂图,就会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这利用了客观刺激物的()

A.新异性

B.强度

C.对比关系

D.活动变化

13.某些小学开展“校内外结合整体优化教育实验”,刨设了各种课外活动班,这种教学策略属于()

A.水平充实制

B.垂直充实制

C.固定特殊班级制

D.弹性特殊班级制

14.下列不属于教学设计过程的基本要素的是()

A.分析教学对象

B.制定教学目标

C.选用教学方法

D.掌握教学内容

15.一般在各学年、各学期开始时或开始前施行的学习评定是()A.配置性评定

B.形成性评定

C.总结性评定

D.有效性评定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

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6.组成课的要素有。

()

A.教室

B.一段时间

C.教师和学生

D.师生相互作用

E.教材

17.在我国,一般习惯于根据学习的内容和结果把学习划分为()A.知识的学习

B.技能的学习

C.以思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

D.情意和人格的学习

E.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

18.对学习迁移现象的理论解释中,影响较大的传统理论主要有()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论

C.概括化理论

D.关系理论

E.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19.发散性思维的特征包括()

A.变通性

B.独创性

C.流畅性

D.易变性

E.挑战性

20.学习困难儿童的失常现象可能包括()

A.大脑受伤

B.轻微大脑功能失常

C.阅读困难

D.发展性失语症

E.知觉障碍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

每小题1分。

共8分。

21.从心理学立场看,学校教育过程的核心或实质就是要塑造或改变学生个体的___或

认知结构。

22.___是凭借认识或思想来实现的,是思想或认识对需要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23.斯金纳认为,凡是能够增加某种反应概率的刺激都可以称为___。

24.有意义学习的___,是指积极主动地把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25.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___”的规律,它对课堂教学,特别是对复习的组织意义深远。

26.___是指比字面的理解较为深入,一般能对有关知识进行分析概括,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7.研究表明,疲劳与学习效率成___关系。

28.根据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注意状态、情感状态、意志状态、定势状态与思维状态,可将课堂心理气氛分成积极的、消极的和___三种类型。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

每小题3分,共12分。

29.正式学生群体

30.并列结合学习

31.审题

32.疲劳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

每小题6分.共30分。

33.简述学校教育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影响。

34.简述艾里克森划分的心理社会性的各个阶段。

35.简述有意义遗忘理论的运用。

36.简述培养学生积极自我意识的教学原则。

37.简述课堂教学的管理技巧。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8小题12分.第39小题13分,共25分。

38.试述现代西方学校教育心理学发展的特点。

一、单项选择题

1.B

2.B[解析]学生是学与教活动的主体,学校所做的一切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改变和发展学生的心理与行为。

3.D

4.C[解析]根据柯拉斯沃等的分类法,情感的教学目标有五个程序:

接受、反应、评价、组织、价值的性格化。

5.A[解析]艾里克森关于人的发展理论,是以精神分析的原理为基础。

他强调心理社会性的发展阶段。

6.B[解析]朱经强化而条件反射自动重现的现象就被称为恢复。

恢复的产生是因为个体经休息后,原有的抑制作用消失所致。

7.A[解析]代表性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它们代表什么。

代表性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即学习单词代表什么。

8.A[解析]迁移一词最初来源于桑代克。

他把迁移定义为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

9.B

10.C

11.A[解析]发散思维有下列三项特征:

(1)变通性。

指发散项目的范围或维度。

(2)独创性。

指发散的项目不为一般人所具有。

(3)流畅性。

指单位时间内发散项目的数量。

12.A

13.D[解析]弹性特殊班级制的特点是,禀赋优异儿童大部分时间均接受一般性教学活动,只有一部分时间接受必要的特殊教材与教学活动。

例如某些小学开展的。

校内外结合整体优化教育实验”所创设的各种课外活动班,就属于这种类型。

14.D[解析]教学设计过程的基本要索包括:

分析教学对象、制定教学目标、选用教学方法、开展教学评价。

15.A[解析]布鲁姆把学习评定分为三类:

配置性评定、形成性评定、总结性评定。

其中,配置性评定一般是在各学年、各学期开始时或开始前施行,形成性评定一般是在教和学的过程中进行的,总结性评定一般在学期末进行。

二、多项选择题

16.BCD[解析]课是教学的一个基本单位。

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达到教学目的.它包括三个要素,即一段时间、教师和学生及师生相互作用。

17.ABCE

18.ABCD

19.ABC[解析]发散思维是指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组眼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的、独特的新思想。

发散性思维有三个特征:

变通性、独创性、流畅性。

20.ABCDE[解析]学习困难的儿童是指在理解或使用语文方面显示基本心路历程的失常。

其失常现象可能包括知觉障碍、大脑受伤、轻微大脑功能失常、阅读困难、发展性失语症等。

21.经验组织

22.目标选择

23.强化物

24.心向

25.先快后慢

26.解释的理解

27.反向

28.对抗的

四、名词解释题

29.非正式学生群体:

即没有正式规定建立,也无需任何人批准同意,由有关学生自愿组合而成的学生群体。

30.机械学习:

指学习材料无逻辑意义,无适当认知结构或无进行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只能获得人为的、逐字逐句联想的学习。

31.智力技能;是以抽象思维主导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它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

32.禀赋优异儿童:

凡智力测验获得智商140分以上者,或在特殊性向测验中有突出表现者,或在创造性能力测验中得分超群者等,均可被认为是禀赋优异的儿童。

五、简答题

33.

(1)清楚而明确地组织教材。

(2)清晰地阐述学习目标。

(3)有目的地选择和安排适当的学习活动。

(4)学生从事创建性的活动。

(5)师生均有方向感。

(6)有令人愉快的气氛。

(7)有对工作的严肃认真感。

(8)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相互尊重。

(9)个别学生得到照顾。

34.

(1)有效的道德教育或品德陶冶必须根据各时期

道德观念发展的特征而实施。

(2)对早期儿童教条式的说教,忽略儿童对权威的看法与对需欲的满足,很容易造成道貌岸然实则功利横行的现象。

(3)负责教养者不应抱“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的想法,让“趁热打铁”的各时期荒废过去,因为某一时期的道德观念若不能充分发展丽欲于后来设法补救,其功效可疑。

35.

(1)审题。

(2)通过联想,再现有关知识。

(3)使当前课题与有关知识联系起来,实现课题类化。

(4)作出解题判断并向实践转化。

36.

(1)爱护子女,家庭气氛温暖,尊重孩子,对孩子充满期望。

(2)关心子女的学习。

(3)关心子女智力的发展。

37.

(1)以积极的指导为主,以消极的管理为辅。

(2)培养良好行为于先,奖惩管理于后。

(3)师生共同制定可能达成的行为标准。

(4)采取民主式领导,培养学生群居共处的合作态度。

(5)改善处理问题行为的知能与技巧,以他律为始,以自律为终。

(6)减少造成不良行为的校内及校外刺激因素。

六、论述题

38.课堂中的交往主要是教和学双方,或者说是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交往。

这个过程中发动者、引导者和主导者是教师,因而教师的胜任是正常交往的前提。

他们应具备以下条件:

(1)对所教课题胜任。

(2)应被学生视为可靠的、一致的、有预见力和乐于助人的人。

(3)在讲授的可懂度、说服力和生动性方面可以接受。

(4)讲授热情、目的明确、态度友好而坦率。

(5)有接受反馈的愿望,乐于接受意见。

(6)讲话的速度不要太快或太慢,大多数学生能够接受。

(7)要有提问的技巧,不能只提知识性的简单问题,要采用启发式提问。

39.

(1)了解内情。

教师应试图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不仅局限于了解事件的本身,还要知道看来无关的事情,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以及为什么会发生。

(2)重叠。

教师应在同一时间内注意两个或更多的问题行为,不要仅局于“见子打子”、“就事论事”。

教师不能只顾预防一个问题行为的发生,而不管可能连带出现的其他问题行为。

(3)持续不断。

教师应维持一种连续的教育步调,“毕其功于一役”的运动式做法的效果是令人怀疑的。

(4)平和。

教师的教育应像小河流水一样持续不断,平静、实在而又有力。

(5)利用小组开展教育。

教师应有通过向全小组学生进行教育,利用小组集体力量,而促使每一个学生卷入和参与、注意及警觉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