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946503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桂林山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桂林山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桂林山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桂林山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桂林山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桂林山水.docx

《桂林山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桂林山水.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桂林山水.docx

桂林山水

1古诗三首

一、学习目标:

1、我要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我要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

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难点:

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三、课前预习

1、读、写生字,自学多音字:

曾{

2、借助工具书理解字义和古诗的大意,勾画文中重要的字词和诗句,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3、查找资料了解李白、刘禹锡、白居易的生平及作品的时代背景。

四、学习时间三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段:

有凝望明月思念故乡的思乡诗,有寒光铁衣锁边关的边塞诗,也有杨柳依依话斜阳的送别诗……今天,我们将走近两位唐代诗人,感受他们笔下的诗情画意。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三、初读诗句,整体感知。

(小提示:

我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把古诗读通顺,读流利,做到声音响亮,读音准确,语速适当,读出诗的节奏。

1、我能读好古诗。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2.我要和同桌比赛读一读。

3.我要认真看老师范写,把生字写正确写规范。

“庭”字共()笔,第七笔是(),第八笔是()。

“亭”字共()笔,第九笔是(),组词()。

四、班级展示

1、精读古诗,理解诗意。

我能联系课文中注释,并能借助工具书,或请教老师同学,看看插图,想一想诗句的意思,并练习说出来。

2、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小提示:

在理解诗句后,我要想着画面,再读古诗,读出感情,背会古诗。

①想象画面,感情朗读:

诵读《独坐敬亭山》,我发现诗人饱尝了人间的辛酸,感受到了世态的炎凉,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感情,也正是因为诗人投身于大自然,以山为伴,才寻找到了“,”的安慰。

吟咏《望洞庭》,则让我感受到了诗人用轻快的笔触,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优美的()图。

方圆数百里的洞庭湖在诗人眼里竟似玲珑的“潭面”;月光笼罩下的湖水、山色相称,在诗人眼里又恰似“”。

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不禁又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怀。

②.假如我是“诗仙”李白,我会这样吟诵《独坐敬亭山》——

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

五、小结梳理

六、质疑

敬亭山和李白为何“相看两不厌”?

点拨:

李白寄情于山水,山水在他眼中便有了情。

他把敬亭山当知己。

(1)找到了这样一位知心朋友,李白才会发自内心地感慨——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2)假如“知己”敬亭山会说话,李白可能会和它说些什么?

(引导学生由李白抱负不得施展,有志难酬的无奈境况展开想象。

(3)当世界上的一切都远离李白的时候,他不是颓废痛苦地生活,而是乐观、坚定地和敬亭山悠闲地“相看”。

指导朗读。

达标测评

1.《独坐敬亭山》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代的诗人________,整首诗体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独坐敬亭山》里用拟人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作者借景物描写表达孤独感情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望洞庭》,背诵《望洞庭》。

2、我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

3、我要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三、自学、小组交流。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仿照第一首诗歌划出节奏。

望洞庭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2、参照课下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重点字词及诗句的意思。

把下面词语的意思写在下面,做好上课展示的准备。

和:

潭面:

镜未磨:

遥望:

翠:

青螺:

3、在熟知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下面诗句意思。

诗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总写(洞庭湖的秋色)。

这句诗的意思是:

 。

诗句“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诗人以奇特的想象,用()的写法描绘洞庭湖的山水。

先写从看洞庭湖的山光水色;再把洞庭湖的水色比喻成“      ”将洞庭湖中的群山比喻成一只小小的“  ”。

这句诗的意思是:

          

 4、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把你想象到的画面写在下面,平静的洞庭湖就像()

在秋月的映衬下(),远望它,

四、班级展示

五、小结梳理

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

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六、练读,读出诗的韵味,感受诗的意境。

背诵《望洞庭》。

七、达标测评

1.看拼音,写字词。

tánshuǐdòngtíngluó

()()青()

2.写出《望洞庭》里用比喻的诗句。

诗中“白银盘”指---------“一青螺”指---------------。

写出作者远望洞庭湖的诗句:

3.《望洞庭》是-______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的作品。

作者观察的顺序是由_________到___,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测,导入新课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感受到江南山水的自然美,享受到美的熏陶。

3.养成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好习惯。

三、自由诵读,初步感知

1.我能借助拼音读古诗,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初读古诗,我会填:

(1)我能读准字音,并认真抄写下来:

谙()

(2)通过朗读,我发现:

这首诗歌在形式上“句子或长或短”,叫(

),也叫()。

这种诗歌体裁都有词牌名,()就是这首诗歌的词牌名。

(3)我能结合诗句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谙”的意思是:

“红胜火”的意思是:

“绿如蓝”的意思是:

3.熟读古诗,我知道:

(1)《忆江南》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

(2)结合注释,我知道课题的意思是:

(3)我能结合课文中注释,并能借助工具书,或请教老师同学,联系插图,用自己的话给同桌说说诗意。

4.我能美美地吟诵这首词,边读边体会出这首词的朗读节奏。

四、班级展示

五、小结梳理

1.在《忆江南》中,诗人把杭州作为了自己的第二个故乡,一句()把作者的思绪引向了对昔日江南的美好回忆,成为了千古绝唱。

2.其实,通过对这三首诗词的诵读和欣赏,我们都能感受到(

),体验到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也积累下了名诗佳句:

;,。

3.再读诗歌,读出诗情。

我要将诗人对山水热爱之情读出来,还能想着画面背下来!

六、拓展阅读:

白居易曾写下了三首《忆江南》,课文选取了其中的第一首,原题下的另两首是: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七、达标测评

1.理解字词意思。

忆江南:

旧:

   曾:

谙:

 蓝:

2.补充诗句:

日出江花红胜火,。

3.《忆江南》的作者是,他是朝的人。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2桂林山水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玩赏、无暇、扩散、攀登、登山、骆驼、屏障、波澜壮阔、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词语。

2.我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我能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我要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学习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体会课文语言的美,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法提示:

多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风景美;边读边想课文的语言特点,感受语言美。

学习准备:

搜集桂林山水方面的图片及相关文字资料。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我能读课文争取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填字、读通课文。

2、图文对照,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三、小组合作

出示彩图,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而后让学生感受。

 

(1)先整体观察,再部分观察。

分部观察时先看水,后看山,最后把山、水和游人结合起来进行观察。

 

(2)在分别看水和山时注意它的特点,边看边想象,用欣赏的方法看。

 (3)说说观察内容时要说出从哪儿看出来的?

(桂林山水清秀玲珑,优美动人。

漓江的水平静、清澈;桂林的山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有象山、老人山、骆驼山等,山围绕着水,水倒映着山,山水交融在一起;江面上几只小船青山、绿水、红花、小舟汇成一幅锦绣山河的美景。

四、班级展示

  ①请学生说说漓江的水。

  (深绿色的漓江水,从眼前伸向远方,平静、清澈。

近处渔人的竹筏和小船,两只货船平稳地行驶。

对岸几条木船静静地停靠着。

远处有一只大船牵引着小木船正缓缓地开来。

每座山在水中的倒影都平直清晰,山形、山色、山林都一一再现于水中。

  ②请学生说说桂林的山。

  (近处的三座山,左边的像骆驼,右边像大象,中间的像老人;远处的山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这些山大小高低不一,颜色各异,色彩明丽,有的危峰兀立,有的怪石嶙峋,有的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③请学生说说山水交融的情景。

  ④图文对照,理解课文,讨论分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分小组讨论,课文中哪些内容与课文中的插图配合、分别介绍了桂林山水的什么特点?

你读懂了什么?

  (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介绍了漓江的水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的特点。

  (3)另外几节主要写什么?

  (课文的第1自然段讲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

课文的第4自然段讲桂林的山水美,犹如一幅完整而美丽的画卷。

  (4)讨论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

  第二段(第2自然段)讲桂林的水。

  第三段(第3自然段)讲桂林的山。

  第四段(第4自然段)讲桂林的山水美。

五、小结梳理

桂林山水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

                                                                              

我还知道了课文先以                      为总起句,概括了桂林山水的景色堪称天下第一,接着具体写了桂林山       的特点和漓江水       的特点,最后以                                一句总结全文,充分表达了作者赞美桂林山水之情。

六、达标测评

    1、通过自学,我掌握了本课的生字词。

我会写

bólánzhuàngkuòwúxiápāndēngfēngluánxiōngwěi()()()()

tàishānluòtuóqífēngluólièpíngzhàngwēifēngwùlì

()()()()()

liánmiánbúduàn

()

 2、  课文先以                      为总起句,概括了桂林山水的景色堪称天下第一,接着具体写了桂林山       的特点和漓江水       的特点,最后以                                一句总结全文,充分表达了作者赞美桂林山水之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理解漓江水的特点和桂林山的特点。

  2、学习“总—分—总”的叙述方法,分点把特点突出来;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合作探究

1、课文写了漓江水的哪些特点?

2、作者既然是写漓江水,为什么开始写大海和西湖?

这样写能让你产生什么感觉?

3、有感情的朗读第二自然段,通过读进一步感受漓江水的特点。

4、课文写了桂林山的哪些特点?

用什么方法写的?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读出桂林山的特点和喜爱之情

5、朗读第四自然段。

想象一下:

“这样的山围绕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

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说一说。

四、班级展示

 五、小结梳理

  1.根据板书,要求学生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是看图学文,画面与课文内容基本一致。

写出了桂林山和漓江水的特点,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秀丽,强烈的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贯穿全文,作者生动而细腻地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使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

  3.围绕重点学会表达。

  

(1)课文描写了什么?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描写了桂林山水奇特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描写桂林山水的?

参照板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课文先总后分再总结的方法来描绘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是总起,然后分别介绍桂林的水和山,最后综合桂林山水相依,互为辉映的奇异景色。

  (3)结尾的诗句与课文第一、二两段的哪些句子有联系?

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与课文第一段中“我们乘着木船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与课文第二段中“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这两个句子紧密联系,可以说,结尾的诗句是这两个句子的延续与总结,使全文的结构显得十分紧凑完整。

  (4)课文为什么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是因为作者有敏锐的观察力,抓住了桂林山水与众不同的特点,用比喻、联想、想象把桂林山水的秀丽景色展现在我们眼前,所以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达标测评

1、组词。

暇棉骆兀

瑕绵路元

2.填空:

开头引用名句:

“”引出全文,下面从——、——两方面具体描写。

桂林山的特点是————————;漓江水的特点是——————,最后用诗句——————————————结尾。

3.仿照“真静啊,静得……;真清啊,清得……;真绿啊。

绿得……;”句式写话。

4.这样的山——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山间

-------------,江上------------,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真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