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桂林山水1 古诗三首一、学习目标:1、我要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3、我要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二、学习重难点:重点: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难点: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三、课前预习1、读、写生字,自学多音字:曾2、借助工具书理解字义和古诗的大意,勾画文中重要的字词和诗句,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3、查找资料了解李白、刘禹锡、白居易的生平及作品的时代背景。四、学习时间 三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
2、入: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段:有凝望明月思念故乡的思乡诗,有寒光铁衣锁边关的边塞诗,也有杨柳依依话斜阳的送别诗今天,我们将走近两位唐代诗人,感受他们笔下的诗情画意。二、出示学习目标1. 认识生字,会写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三、初读诗句,整体感知 。(小提示:我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把古诗读通顺,读流利,做到声音响亮,读音准确,语速适当,读出诗的节奏。) 1、我能读好古诗。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
3、/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2. 我要和同桌比赛读一读。3我要认真看老师范写,把生字写正确写规范。 “庭”字共( )笔,第七笔是( ),第八笔是( )。 “亭”字共( )笔,第九笔是( ),组词( )。四、班级展示1、精读古诗,理解诗意。 我能联系课文中注释,并能借助工具书,或请教老师同学,看看插图,想一想诗句的意思,并练习说出来。2、诵读全诗,感悟诗情。(小提示:在理解诗句后,我要想着画面,再读古诗,读出感情,背会古诗。) 想象画面,感情朗读: 诵读独坐敬亭山,我发现诗人饱尝
4、了人间的辛酸,感受到了世态的炎凉,因怀才不遇而产生( )的感情,也正是因为诗人投身于大自然,以山为伴,才寻找到了“ , ” 的安慰。 吟咏望洞庭,则让我感受到了诗人用轻快的笔触,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优美的( )图。方圆数百里的洞庭湖在诗人眼里竟似玲珑的“潭面”;月光笼罩下的湖水、山色相称,在诗人眼里又恰似“ ” 。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不禁又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 )的情怀。假如我是“诗仙”李白,我会这样吟诵独坐敬亭山 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五、小结梳理六、质疑敬亭山和李白为何“相看两不厌”?点拨:李白寄情于山水,山水在他眼中便有了情。他把敬亭山当知己。(1)找到了这样一位知心朋友,李白才会发自内
5、心地感慨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2)假如“知己”敬亭山会说话,李白可能会和它说些什么?(引导学生由李白抱负不得施展,有志难酬的无奈境况展开想象。)(3)当世界上的一切都远离李白的时候,他不是颓废痛苦地生活,而是乐观、坚定地和敬亭山悠闲地“相看”。指导朗读。达标测评1.独坐敬亭山的作者是_ 代的诗人 _ ,整首诗体现了作者 _ 2.写出独坐敬亭山里用拟人的诗句:_ 写出作者借景物描写表达孤独感情的诗句:_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二、出示学习目标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望洞庭,背诵望洞庭。2、我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 3、我要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
6、的熏陶。三、自学、小组交流。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仿照第一首诗歌划出节奏。望 洞 庭 唐 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2、参照课下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重点字词及诗句的意思。把下面词语的意思写在下面,做好上课展示的准备。和: 潭面:镜未磨: 遥望: 翠: 青螺:3、在熟知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下面诗句意思。诗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总写(洞庭湖的秋色)。这句诗的意思是: 。诗句“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诗人以奇特的想象,用( )的写法描绘洞庭湖的山水。先写从 看洞庭湖的山光水色;再把洞庭湖的水色比喻成“ ”将洞庭湖中的群山
7、比喻成一只小小的“ ”。这句诗的意思是: 4、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把你想象到的画面写在下面, 平静的洞庭湖就像( ) 在秋月的映衬下( ),远望它,四、班级展示五、小结梳理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六、练读,读出诗的韵味,感受诗的意境。背诵望洞庭。七
8、、达标测评1.看拼音,写字词。tn shu dng tng lu( ) ( ) 青( )2. 写出望洞庭里用比喻的诗句。诗中“白银盘”指- “一青螺”指-。 写出作者远望洞庭湖的诗句:3.望洞庭是-_ 代诗人 _的作品。作者观察的顺序是由_到_,表达了诗人 _.。 。 第三课时一 复习检测,导入新课二、出示学习目标:1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2感受到江南山水的自然美,享受到美的熏陶。3. 养成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好习惯。三、自由诵读,初步感知1我能借助拼音读古诗,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初读古诗,我会填:(1)我能读准字音,并认真抄写下来
9、: 谙( ) (2)通过朗读,我发现:这首诗歌在形式上“句子或长或短”,叫( ) ,也叫( )。这种诗歌体裁都有词牌名,( )就是这首诗歌的词牌名。(3)我能结合诗句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谙”的意思是: 。 “红胜火”的意思是: 。 “绿如蓝”的意思是: 。3. 熟读古诗,我知道:(1)忆江南的作者是_代诗人 。(2)结合注释,我知道课题的意思是: 。(3)我能结合课文中注释,并能借助工具书,或请教老师同学,联系插图,用自己的话给同桌说说诗意。4. 我能美美地吟诵这首词,边读边体会出这首词的朗读节奏。四、班级展示五、小结梳理1.在忆江南中,诗人把杭州作为了自己的第二个故乡,一句( ) 把作者
10、的思绪引向了对昔日江南的美好回忆,成为了千古绝唱。2. 其实,通过对这三首诗词的诵读和欣赏,我们都能感受到 ( ),体验到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也积累下了名诗佳句: ; , 。3. 再读诗歌,读出诗情。 我要将诗人对山水热爱之情读出来,还能想着画面背下来!六、拓展阅读:白居易曾写下了三首忆江南,课文选取了其中的第一首,原题下的另两首是:其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其三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 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七、 达标测评1. 理解字词意思。忆江南: 旧: 曾:谙: 蓝: 2.补充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 。3.忆江南的作者是 ,
11、他是 朝的人。这首词表达了诗人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2 桂林山水学习目标:1.我能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赏、无暇、扩散、攀登、登山、骆驼、屏障、波澜壮阔、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词语。2.我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全文。3.我能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4.我要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学习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体会课文语言的美,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学法提示:多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风景
12、美;边读边想课文的语言特点,感受语言美。学习准备:搜集桂林山水方面的图片及相关文字资料。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二、出示学习目标1.我能读课文争取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填字、读通课文。2、图文对照,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三、小组合作出示彩图,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而后让学生感受。(1)先整体观察,再部分观察。分部观察时先看水,后看山,最后把山、水和游人结合起来进行观察。(2)在分别看水和山时注意它的特点,边看边想象,用欣赏的方法看。(3)说说观察内容时要说出从哪儿看出来的?
13、(桂林山水清秀玲珑,优美动人。漓江的水平静、清澈;桂林的山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有象山、老人山、骆驼山等,山围绕着水,水倒映着山,山水交融在一起;江面上几只小船青山、绿水、红花、小舟汇成一幅锦绣山河的美景。)四、班级展示请学生说说漓江的水。(深绿色的漓江水,从眼前伸向远方,平静、清澈。近处渔人的竹筏和小船,两只货船平稳地行驶。对岸几条木船静静地停靠着。远处有一只大船牵引着小木船正缓缓地开来。每座山在水中的倒影都平直清晰,山形、山色、山林都一一再现于水中。)请学生说说桂林的山。(近处的三座山,左边的像骆驼,右边像大象,中间的像老人;远处的山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这些山大小高低不一,颜色各异
14、,色彩明丽,有的危峰兀立,有的怪石嶙峋,有的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请学生说说山水交融的情景。图文对照,理解课文,讨论分段。(1)指名朗读课文。(2)分小组讨论,课文中哪些内容与课文中的插图配合、分别介绍了桂林山水的什么特点?你读懂了什么?(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介绍了漓江的水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的特点。)(3)另外几节主要写什么?(课文的第1自然段讲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课文的第4自然段讲桂林的山水美,犹如一幅完整而美丽的画卷。)(4)讨论分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第二段(第2自然段)讲桂林的水。第三段(第3自然段)讲桂林的山。第四段(第4自
15、然段)讲桂林的山水美。五、小结梳理桂林山水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 我还知道了课文先以 为总起句,概括了桂林山水的景色堪称天下第一,接着具体写了桂林山 的特点和漓江水 的特点,最后以 一句总结全文,充分表达了作者赞美桂林山水之情。六、达标测评1、通过自学,我掌握了本课的生字词。我会写b ln zhung ku w xi pn dng fng lun xing wi( ) ( ) ( ) ( )ti shn lu tu q fng lu li png zhng wi fng w l( ) ( ) ( ) ( ) ( )lin min b dun ( )2、课文先以 为总起句,概括了桂林山水的景色
16、堪称天下第一,接着具体写了桂林山 的特点和漓江水 的特点,最后以 一句总结全文,充分表达了作者赞美桂林山水之情。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二、出示学习目标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理解漓江水的特点和桂林山的特点。2、学习“总分总”的叙述方法,分点把特点突出来;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合作探究1、课文写了漓江水的哪些特点?2、作者既然是写漓江水,为什么开始写大海和西湖?这样写能让你产生什么感觉?3、有感情的朗读第二自然段,通过读进一步感受漓江水的特点。4、课文写了桂林山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读出桂林山的
17、特点和喜爱之情5、朗读第四自然段。想象一下:“这样的山围绕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说一说。四、班级展示五、小结梳理1根据板书,要求学生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总结全文。这篇课文是看图学文,画面与课文内容基本一致。写出了桂林山和漓江水的特点,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秀丽,强烈的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贯穿全文,作者生动而细腻地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使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3围绕重点学会表达。(1)课文描写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课文描写了桂林山水奇特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2)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描写
18、桂林山水的?参照板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先总后分再总结的方法来描绘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是总起,然后分别介绍桂林的水和山,最后综合桂林山水相依,互为辉映的奇异景色。)(3)结尾的诗句与课文第一、二两段的哪些句子有联系?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与课文第一段中“我们乘着木船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与课文第二段中“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这两个句子紧密联系,可以说,结尾的诗句是这两个句子的延续与总结,使全文的结构显得十分紧凑完整。)(4)课文为什么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是因为作者有敏锐的观察力,抓住了桂林山水与众不同的特点,用比喻、联想、想象把桂林山水的秀丽景色展现在我们眼前,所以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达标测评1、组词。 暇 棉 骆 兀 瑕 绵 路 元2填空:开头引用名句:“ ”引出全文,下面从、两方面具体描写。桂林山的特点是;漓江水的特点是,最后用诗句结尾。3仿照“真静啊,静得;真清啊,清得;真绿啊。绿得;”句式写话。4这样的山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山间-,江上-,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真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