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算乘法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944566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笔算乘法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笔算乘法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笔算乘法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笔算乘法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笔算乘法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笔算乘法教案.docx

《笔算乘法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笔算乘法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笔算乘法教案.docx

笔算乘法教案

年级

学科

数学

课题

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乘法

主备人

陈龙合

学习内容

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乘法

课型

新授课

修改人

学习内容分析

这部分知识是后面学习的基础。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充分应用己有的经验,自主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笔算方法。

2、通过口算、笔算和用计算器验算三种算法,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多项计算方法的技能。

学习重难点

重点:

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顺序。

难点:

乘数是两人位数乘法的定位。

教具、学具

课件、卡片

学习时数

第1课时

学习过程

个性化修改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口算:

314×2314×5314×30314×200314×400

2.算出下面的乘法题,并在右面的方框填上数

(一人板演,其它同学填在52

4.导入:

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分别用乘数的个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数,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又该如何计算呢?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这方面内容,板书课题:

笔算乘法.

二、设疑预习,合作探究。

教师出示预习提纲,然后让小组合作,完成提纲。

预习提纲:

例1:

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

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自己审题,

2、自主探究算法。

  

(1)先估一估145×12的大致范围。

145×12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

 

(2)怎么计算出准确的结果?

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这道题,自己试一试。

 

(3)集体交流。

 4)师生评价算法的正误,选择最科学、正确的方法。

  

(5)小组讨论交流计算的过程  

应说以下几点:

(1)先算什么;

(2)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3)最后算什么。

(先算145×2,再算145×10,两部分积的相同数位对齐,最后相加便得结果。

)  

(6)让学生运用估算、计算器计算等方法进行验证和验算。

尝试算出145×12的结果, 

3、知识应用。

课本49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完成后,可能计算器自行检验。

4、师生共同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一般方法的过程。

 

 

三.展示互动,释疑点拨。

教师把预习提纲分给每个小组,然后小组汇报。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一般方法的过程。

 

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68×19=292×46=109×37

2、小节:

3、作业:

练习七第一题

 

 

年级

学科

数学

课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

主备人

陈龙合

学习内容

因数中间有零的乘法(教材47例1、练习八中的第1-2题。

课型

新授课

修改人

学习内容分析

它是后面继续学习的基础。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利用己掌握的旧知自主迁移类推出因数中间末尾有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借助命题素材,为学生理解“速度”概念以及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作铺垫。

学习重难点

重点:

竖式的简便写法;关于“0”的处理

难点:

理解“0”和非“0”数字的对位原理。

教具、学具

课件、卡片

学习时数

第2课时

学习过程

个性化修改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复习引新。

(1)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213×144135×117187×214

订正:

“213×144”,乘数144从个位起,依次与213相乘,再把三次求得的数加起来。

二、设疑预习,合作探究。

教师出示预习提纲,然后让小组合作,完成提纲。

预习提纲:

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

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问:

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

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板书课题补充;三位数乘两位数

145×12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

怎么计算出准确的结果?

问:

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

最后算什么?

145×12=1740

145

×12

290

145

-------

1740

问:

如何检验自己的运算结果?

学生口答结果

指名板演小组讨论交流计算的过程

说出估算的方法150×10=1500,150×2=300,比1800米少一些。

可以用口算的方法。

用笔算比较准确。

尝试计算。

小组讨论交流计算的过程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先算145×2,再算145×10

两部分积的相同数位对齐,最后想加便的结果。

用学过的计算工具,计数器来验算。

小结: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三.展示互动,释疑点拨。

预习提纲分给每个小组,然后小组汇报,其它学生随时做好补充的机会。

先算145×2,再算145×10

两部分积的相同数位对齐,最后把两部分积相加得出结果。

强调:

两位数乘法,先用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这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用0乘这一步可以省略。

但要注意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

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1、因数末尾有0如何列竖式简便?

应注意什么?

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简便算法是“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则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

2、因数中间有0,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用0乘这一步可以省略。

但要注意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

3、知识反馈:

(1)学生试练P53做一做

(2)、比较哪个算式简便,为什么?

作业:

书55面第二题

 

 

年级

学科

数学

课题

速度、时间和路之间的关系

主备人

陈龙合

学习内容

速度、时间和路之间的关系(教材么53页例3及练习八第7-9题)

课型

新授课

修改人

学习内容分析

它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应用题的基础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一些数量关系。

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速度、时间和路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

知道各个量的单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难点:

知道各个量的单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

课件、口算卡,相关速度资料

学习时数

第6课时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

导入谈话:

(2)师:

肯定学生的做法

(3)据刚才同学们提供的信息,你们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这时候学生对速度的概念还是模糊的)

(4)师揭示课题

二、设疑预习,合作探究。

教师出示预习提纲,然后让小组合作,完成提纲。

预习提纲:

速度的含义

(1)小刚跑步用时3分,小军跑步用时2分,谁跑得快些?

(2)小刚3分跑900米,小军2分跑500米,谁跑得快些?

①独立思考,列式计算

②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

(3)每分跑300米,每分跑315米,每秒飞行7千米,每小时25千米,每天爬50米,这些都是速度。

你能用一句简洁话说说什么是速度吗?

引导学生说

2、速度的统一表示

(1)鲍威尔10秒跑100米,每秒跑多少米?

蜗牛急速爬行3小时,能爬30米。

平均每小时能爬多少米?

让学生口答(为节省时间)

比较这两题的得数。

这两个得数不一样,你能想个办法让别人清楚的看出他们的速度不同吗?

(2)速度的统一写法,读法。

10米/秒 读作:

10米每秒   10米/时 读作:

10米每时

(3)了解在生活中的速度。

猎豹(图片)追捕猎物时的速度是120千米∕时.

火车(图片)全速行驶的速度高达2千米∕分

嫦娥一号(真实图片)的飞行速度是(8000米/秒、10580米/秒、990米/秒、2400米/秒)声音的速度是340千米∕秒光的速度是298000千米∕秒

(4)举例生活中的速度。

3、求时间和路程

(1)唐叔叔2小时开140千米,你想对他说什么?

你建议唐叔叔按(   )的速度行驶?

(2)照这样的速度,3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3)照这样的速度,300千米需要多少小时?

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在汇报中得出他们之间的关系。

路程÷速度=时间时间×速度=路程速度=路程÷时间

三.展示互动,释疑点拨。

预习提纲分给每个小组,然后小组汇报,其它学生随时做好补充的机会。

速度的统一写法,读法。

10米/秒 读作:

10米每秒   10米/时 读作:

10米每时

路程÷速度=时间时间×速度=路程

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课件出示:

(1)王叔叔从县城出发去王庄乡送化肥。

去的时候和返回时各用了2小时.A:

从县城到王庄乡有多远?

B:

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原理

(2)拓展练习(卡片出示)

出示一块路牌,一辆汽车的速度是43千米/时,从绍兴出发过5小时能否到达上海?

(能选出符合要求的信息)

(3)布置课后作业:

请大家根据自己手中的资料(课刚开始时使用的资料),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你会解答自己提的问题吗?

培养学生的认真审题习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年级

学科

数学

课题

积的变化规律

主备人

陈龙合

学习内容

积的变化规律(教材第58页例4,练习九。

课型

新授课

修改人

学习内容分析

它是学生今后学习小数除法的基础。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从中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

2、通过探索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事物之间是密切相关的,使学生受到辩证思想启蒙教育。

学习重难点

重点: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

难点:

自主思考探索,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

教具、学具

课件、口算卡片

学习时数

第4课时

学习过程

个性化修改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观察比较:

13×7=91

13×14=

积变化了吗?

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2、初步猜想: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2,现在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2.

3、观察比较:

13×7=9113×7=91

39×7=13×28=

猜一猜现在的积可能会怎么变?

你是怎么想的?

二、设疑预习,合作探究。

1、探究新知

(1)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时,积怎么变化。

请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发现了什么,并把发现写出来

6×2=()8×125=()

6×20=()24×125=()

6×200=()72×125=()

(2)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缩小若干倍时,积又怎么变化。

请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又发现了什么?

把发现也写出来。

80×4=()25×160=()

40×4=()25×40=()

20×4=()25×10=()

2.概括规律

(1)分层概括发现的规律。

①组织小组交流,让每一个学生先把在第⑴组算式中独立发现的规律说给自己的同伴听。

②组织全班交流。

③再引导学生讨论第

(2)组算式中积随因数变化的情况。

(2)整体概括规律。

问:

“谁能用一句话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

”引导学生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并用简明的话语表示出来:

3.验证规律。

(1)先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再用笔算或计算器验算。

26×48=124817×12=204

26×24=()17×24=()

26×12=()17×36=()

4.应用规律。

完成例4下面的“做一做”和练习九第1~4题。

三.展示互动,释疑点拨。

预习提纲分给每个小组,然后小组汇报,其它学生随时做好补充的机会。

“两数相乘,当其中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时,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两数相乘,当其中一个因数缩小若干倍时,积也缩小相同的倍数。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1、请学生完成下列计算,并在组内述说自己发现的规律。

18×2=150×15=125×80=

18×20=75×15=25×80=

18×200=25×15=375×80=

2、在○中填上运算符号,在□中填上数。

24×75=180016×120=1920

24×(75○□)=540016×(120○□)=192

(24○□)×75=900(16○□)×120=3840

3、思考:

24×18=432

(24×2)×18=24×(18÷2)=

(24×2)×(18×2)=(24÷2)×(18÷2)=

(24÷2)×(18×2)=

(24×2)×(18÷2)=

4、作业:

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56平方厘米,如果长缩小4倍,宽

 

年级

学科

数学

课题

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

主备人

陈龙合

学习内容

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教材第60页内容)

课型

新授课

修改人

学习内容分析

它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需要用估算。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一些数量关系。

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数量、单价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

知道各个量的单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难点知道各个量的单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

多媒体

学习时数

第5课时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a.一所学校的阶梯教室有22排,每排有18个座位.这个阶梯教室大约能坐多少人?

b.一份稿件,平均每行有29个字,共有31行,这份稿件大约有多少个字?

二、设疑预习,合作探究。

1.在学生举例的基础上,教师出示下面题目:

篮球每个80元,买3个要多少钱?

2.读题,你有什么发现?

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3.同学之间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4、完成52面例4的

(2)题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并说出你们是怎样想的?

三.展示互动,释疑点拨。

预习提纲分给每个小组,然后小组汇报,其它学生随时做好补充的机会。

52面的做一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并说出你们是怎样想的

根据自己解答过程中的体会和同学的汇报,试着说一说怎样进行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估算?

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1、P54、1

学生的估计方法可能不一样,只要是正确的都给予肯定,不作统一要求。

2、P541、7

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估算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