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5新山.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94367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005新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0005新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0005新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0005新山.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0005新山.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005新山.docx

《0005新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005新山.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005新山.docx

0005新山

 

一、前言

(一)规划背景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要求。

为了贯彻此要求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活环境,适应我省及我市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和构建海峡西案经济区重要中心城市的需要,实现城乡协调发展,镇政府决定全力推进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

新山村位于九峰镇西南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镇人民政府、村两委根据新农村20字要求,认真分析村情,明确下一步的工作目标,委托我院进行《平和县九峰镇新山村村庄规划》的编制,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技术支持。

(二)村庄规划思考

村庄规划涉及千家万户,与城市规划的操作执行模式有很大区别,因此在编制村庄建设规划之前,有必要对村庄建设规划所需面对的问题进行剖析和判断。

目前,影响村庄建设规划实施的主要有土地问题、资金配套等问题。

1、土地问题思考

土地问题一直是村庄规划实施的头等难题。

这次村庄建设规划编制需建设局、土管局、电力电信等多个部门提供协助,村庄建设规划将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为下一步的土地流转和集聚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

现状村庄内部住宅建筑间距问题:

一部分大大超过必要的日照间距,但插建住宅又不可能,另一部分又无法满足日照及消防的需求。

在农户自行调地的操作模式下,村民建房只能在原有村民点外部进行简单无序的拼贴,造成土地资源浪费,而村民点内部结构进一步恶化,造成土地利用“内忧外患”的格局,也是我们规划所称的“空心村”现象。

相对而言,统一解决规划村民点的土地问题相对具有可操作性,一方面各属性用地之间可以相互协调,相互兼容;一方面村民住宅用地更加集约化,工业用地更加规模化。

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绿化景观配套等也会更加合理化,形成多个相互联系的邻里单元及小组团的用地模式。

2、资金配套问题思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仅依靠国家投资远远不够,必须拓宽新农村建设融资渠道,不仅要充分利用各级政府财政拨款、村民自筹资金和吸引民间资本,还需通过土地整理获得土地指标,从而保证新农村建设资金的流转。

在资金利用方面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村民自筹资金主要用于村庄道路等关系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民间资本的引入本着“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大胆嫁接民营机制,主要投向经营性的社会服务设施;政府财政拨款和通过宅基地整理所得受益主要用于公益性的社会服务设施和土地租用、征用奖励和补偿。

二、现状分析

(一)区位交通分析

新山村位于九峰镇西南部,北与平等村、福田村、福山村交界,南与下西村相接;东与振阳村相邻,西与诏安县、广东省上善县相接。

县道从村庄中部南北向通过,连接秀篆镇与九峰镇镇域,对外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

(二)自然条件分析

1、气候

规划区属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冬短夏长,年平均气温为21.3℃,最高温度37℃,最低温度0℃,年平均降雨量1600毫米。

2、地形地貌

规划区处于南岭山脉东西向复式构造带与新华夏系第二复式隆起带这两个巨型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

历经多次的地壳运动,构造断裂复杂。

地质构造以断裂为主,褶皱轻微,只在小溪至小矾山间侏罗系梨山组地层中,见有宽阔平缓的北东向褶皱。

规划区处于两山中间的峡谷地带,整体西南高、东北低。

最高点位于规划区西南部,高约346米,最低点位于规划区东北部,高约320米,最低点与最高点高差约26米。

3、灾害天气

规划区地处山区,受地震、洪涝、滑坡和火灾影响较大。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本区属地震烈度七度区。

(三)现状人口与社会经济状况

至2011年末,全村户籍总人口1695人,总户数800户,其中规划区人口444人,180户。

全村共分为10个自然小组,分别为庵背、顶寨、下厝、赤同、职鱼当、黄厝、下楼、白厝、楼科、鼎炉。

村内主要从事农产品加工产业,蜜柚及茶较有名,其中蜜柚经济可带来农民平均收入约5000元。

(四)现状公共服务设施概况

规划区内现状公共服务设施不多,有两处祖厝及祠堂(积德堂、馨德堂),部分祠堂兼有老人活动处的职能,一处历史文化遗留建筑—四角楼。

现状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总面积约为0.14公顷。

(五)市政公用设施现状

1、给水排水工程

新山村现状生产及生活用水主要通过山泉直引及机井直接地下取水。

排水仍为雨污合流,明沟排水,对环境影响较大。

2、电力电信工程

(1)电力工程:

现状电源由镇区35KV变电站引入。

现状电力电缆均为架空线。

经村中变压器变压后直接供给用户。

(2)电信工程:

新山村固话安装达100%,固话服务目前大多由九峰电信模块局提供,线路由区外架空线接至村内室外电信交接箱,分线入户。

(六)现状道路及土地利用情况

规划区目前依靠县道与外界联系,水泥路面,道路宽度为5-8米。

其他现状道路多为水泥路,硬化程度较高,宽度为4-7米,宽窄不一,道路功能使用不合理,道路转弯半径不符合规范。

道路网不成体系,通达性欠缺,道路网密度不合理,无法满足消防要求。

现状土地利用汇总表

代号

用地名称

面积(ha)

占建设用地比例(%)

R

居住建筑用地

3.26

81.70

C

公共建筑用地

0.14

3.51

S

道路广场用地

0.23

5.76

G

绿地

0.36

9.03

建设用地

3.99

100

E

水域和种植地

5.68

合计

9.67

(七)建筑质量分析

规划区内住宅质量的评定按照其建设年代、建筑材料、立面形式等分为质量较好、质量一般、质量较差三个等级,等级较高的宗庙、祠堂作为村民集中的公共活动区域,结合具体建筑情况考虑保留。

具体划分如下:

1、质量较好建筑

基础较好、结构完整、建成年限较短、框架结构,并有村民入住或使用的新建建筑,多沿对外交通或是村主干道两侧分布。

2、质量一般建筑

基础较好、结构完整、建筑外型完整,并有村民入住及使用的石砌建筑或砖混建筑。

3、质量较差建筑

基础差、结构破损、建筑外型不完整,土坯结构,无村民入住或使用的建筑及牲畜棚、厕所、临时搭建建筑。

4、宗庙、祠堂、戏台等建筑

土楼、宗庙、祖厝、祠堂、戏台及社区风水建筑等。

新山村建筑质量情况大多为较好及较差。

(八)现状综合评价

1、现存主要问题

(1)村庄居住建筑散乱,新旧建筑朝向不一。

一些住宅间距狭小,无法满足基本的日照、采光及消防要求。

(2)多种功能混杂、空间分布不均;居住用地与农用地混合,无明确职能分工。

(3)公共服务、市政基础设施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成体系,承载力弱,服务能力低,村民生活质量得不到提高。

(4)村民自发建设,多沿进村道路或村庄外围建设,导致村庄建设用地无限制扩张,造成土地资源浪费。

(5)道路系统不完善,通行能力一般,路面质量较好。

(6)缺乏公共绿地和街头绿地,缺少村民活动场地,全村景观环境质量不高。

(7)村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随意丢弃、排放,严重影响村庄环境。

2、村庄发展优劣势分析

(1)优势

1)靠近福田及福山村两中心村,发展优势明显;

2)对外交通便利,与镇中心及镇域副中心连接顺畅,区位优势明显;

3)村庄有较好的经济基础,为新村建设提供足够保障。

(2)劣势

1)建筑布局散乱,缺乏有效引导;

2)公共及基础设施薄弱。

三、规划依据、原则及目标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

3、《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

5、《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05/J4062005;

6、《农村住宅卫生标准》GB9981-88;

7、《福建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试行)》

9、《九峰镇总体规划(2006-2020)》

11、1:

1000地形图

12、镇政府和新山村两委的相关要求

(二)规划原则

1、综合效益原则:

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相结合,突出环境效益,并以此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合理布局,统筹兼顾,协调安排,促进新山村社会经济和村庄建设长期稳定发展。

2、可持续性发展原则:

节约用地,充分发挥原有建设用地的潜力,正确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协调各功能用地之间的关系,科学合理性(远期)与可操作性(近期)相结合滚动有序发展,并适当留有发展余地;完善配套各项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使新山村村庄建设走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

3、生态原则:

切实保护现有的生态环境,充分发挥生态资源的潜力。

健全生态绿化系统,保护好自然资源,创造宜人的生活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

4、现代化原则:

以现代化的标准建立完善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为长期发展打下基础。

5、近远期兼顾原则:

在近期新村中心区建设的同时,为以后内部村庄的改造留有余地。

理顺村庄内部交通,预留村庄主要出入口,增设垃圾收集点、公共厕所、停车场、绿地、卫生所、文化娱乐中心、综合服务中心等公共设施。

(三)规划目标

1、调整空间结构

(1)科学合理确定村庄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及空间结构。

(2)正确处理基本农田保护和村庄建设发展之间关系,形成结构清晰、协调统一、布局合理的功能体系。

(3)规划远近相结合,远期体现科学合理性,近期体现其可操作性。

2、组织交通体系

完善村庄道路,合理组织交通,对外交通-村主干道-村次干道-村支路。

使村庄路网主次分明,顺畅有序,宅间道路便于通行,并满足消防安全与日照卫生的要求,使村庄健康有序的发展。

3、建立绿化系统

以人为本,营造多层次的绿化空间,公园绿地-街头绿地(游园绿地)-防护绿地,创造宜人的生活环境。

4、完善基础设施

完善市政设施系统,规范管网布局。

合理布置环卫设施,建立稳定的环卫队伍和保洁制度等。

四、村庄发展方向

新山村规划区的西南及东北部有现状山体及大面积农林种植地制约,中西部有溪流穿过,中部有一条对外交通通往镇域副中心,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因此规划建议往东、南发展新村,西部与北部以村庄内部改造为主,西南部结合场地条件适当发展。

五、规划定位、期限及规模

(一)村庄定位

新山村位于九峰镇西部,西与诏安县接壤,交通和区位优势明显,规划发展为以农产品加工工业为主的镇域西部的综合基层村。

(二)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定为:

近期2012年~2015年(整治期);远期2015年~2020年(建设期)。

(三)用地规模

至2020年新山村规划范围约9.67公顷,全村建设用地约9.44公顷,人均建设用地约118平米。

(四)人口规模

至2020年新山村规划区内人口控制在880人以内,约210户。

(五)用地规模控制

规划区总用地面积9.67公顷,现状人口444人,现状建设用地3.99公顷,人均建设用地90.0㎡/人,根据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有关规定,属三级村庄用地标准,可以增减0~10㎡/人。

根据村庄发展趋势,规划末期将人均用地控制调整到118㎡/人,符合村镇标准中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调整幅度。

新增用地主要用于新村建设和改善村内交通状况及公共空间组织。

至2020年,新山村规划建设用地为9.44公顷,人均建设用地为118㎡/人。

新山村规划土地利用平衡表

代号

用地名称

面积(ha)

占建设用地比例(%)

R

居住建筑用地

5.71

60.48

C

公共建筑用地

0.62

6.57

S

道路广场用地

1.65

17.48

G

绿地

1.46

15.47

建设用地

9.44

100

E

水域

0.23

合计

9.67

六、规划结构

规划根据村庄现状发展情况及发展方向,形成“一轴、一带、三点、四组团”的规划结构。

“一轴”——沿村庄规划道路形成的村庄功能发展轴线;

“一带”——村庄中部依托现状水系形成的水景绿化景观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