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参与深入感知《克和千克》案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94342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0.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充分参与深入感知《克和千克》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充分参与深入感知《克和千克》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充分参与深入感知《克和千克》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充分参与深入感知《克和千克》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充分参与深入感知《克和千克》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充分参与深入感知《克和千克》案例.docx

《充分参与深入感知《克和千克》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充分参与深入感知《克和千克》案例.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充分参与深入感知《克和千克》案例.docx

充分参与深入感知《克和千克》案例

充分参与深入感知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及反思

杭州市文海实验学校舒敏

一、设计理念

现代教学中,“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已经是每位老师都在探索思考、尽量达到的目标。

我认为,亲手操作切身感受更能调动孩子的感官,获得更大的收获。

生动有趣的情境,就像是一部有趣的动画片,能提起孩子的兴趣,而亲手操作就像是用一部时光机将孩子拉进动画片中,让他们与主角一起经历探险,切身感受。

二者虽然都能挑起孩子的兴趣,却是两种不同的体验。

特别是像《克和千克》这样的课程,同学们的切身参与尤为重要。

因此,我的设计理念如下:

1.在情境中感悟“克和千克”的存在形式

要让孩子产生“与主角一起经历探险”的欲望,首先我们就要保证这部“动画片”要有精彩、有趣之处。

体验式教学就是这样,要教师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与形成过程,把平面的、抽象的、难以内化的知识借助情境,还原知识经验得以产生、运用的现实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这个体验过程,在亲历中感受到直接、具体、丰富的经验,从而理解知识的意义,建立数学模型。

因此,本节课我创设了不同的游戏情境、生活情境,从“存在”,到“如何存在”;从“有轻重之分”,到“到底多轻多重”;从“克和千克的不同”,到“克和千克”的统一,多方面来帮助学生感悟“克和千克”。

2.在操作中建构“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虽然直接或间接地接触过质量问题,却缺乏对这些单位的具体感知,知道物体有轻重之分,或许还接触过某些质量单位,但却不能准确使用质量单位来表述物体的质量。

但有别于长度单位的“看得到摸得到”,质量单位是“看不到摸得到”的。

鉴于此,让每一位学生都亲手感知就尤为重要。

因此,我在课堂上借助大量不同质量的物体作为素材,化抽象概念为具体实物,让每一位学生都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通过实际感受以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感受1克与1千克,构建“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

3.在实践中深化对“克和千克”的认识。

知识的实践运用实际上是一个巩固过程。

所谓运用,不是指枯燥的习题、苍白的演算,更多的是学生的动手操作、小组讨论,解决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

只有使知识运用于生活、运用于实践,才能让学生产生满足感与成就感,从而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因此,在感受大量素材,构建了“克和千克”的模型之后,我提供了生活中最常用的称量工具——盘秤,让每位学生都亲手感受称重的过程,激励他们在操作中体验生活感受数学,并利用“1千克”这个生活中最常用到的质量,设计了一系列与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研究,在实践中深化对“克和千克”的认识。

4..利用小班化优势,全面关注及时点拨

除了学生的实践感知,老师的关注和及时点评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生在越受老师关注的条件下越容易取得成功(皮格马利翁效应)。

小班化教学由于班级学生数的减少,使得教师比较容易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和个性,也能对孩子在动手体验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体验做出及时准确的反应及评价。

因此,本节课的设计,我不但注重“体验”二字,更及时在学生体验之后注意点评、多加追问,不断加深孩子对“克和千克”的理解。

利用小班化的优势,在学生的每一次发现之后,及时提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不但加深印象,更培养孩子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

(P85—P87)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形成质量的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2.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3.培养良好的估重意识和习惯,能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能规范地运用质量单位表达物体的质量或轻重。

◆教学重点:

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估测意识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建立物体有轻重的观念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它要求学生认识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本堂课既是质量单位教学的“起始课”,同时又是后续学习“吨的认识”的前提和基础。

◆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虽然直接或间接地接触过质量问题,对表示物体轻重的质量单位也已经有所了解,但生活中听得较多的可能还是“斤”这个质量单位,对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比较淡薄,更重要的是,学生缺乏对这些单位的具体感知。

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仅靠观察得到,更多的需依靠肌肉感觉来感知,因此,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克和千克质量观念的建立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由此也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小组4枚硬币(1克)、4包板蓝根(10克/包)、4盒香皂(100克)、2袋洗衣液(500克)、1袋糖(1千克)、一台台秤。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师出示小动物坐跷跷板的图片,问:

这两只熊猫在玩什么呢?

大家想想看,如果把这只熊猫换成一只小兔子,会发生什么情况?

师:

是啊。

物体是有轻重之分的。

今天我们就学习有关物体轻重的知识。

表示物体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做单位(板书“克和千克”。

生:

小兔子会被跷上去,因为它比较轻。

 

用游戏情境放大“物体有轻重之分”这一认知,直接引出两大质量单位。

 

二、

克,

 

二、

克,

 

二、

克,

1.1克有多重?

师:

你知道什么物体的质量大约是1克吗?

(板书:

1克)

请2~3位学生回答。

师:

其实啊,这2分的硬币,一枚刚好就是1克。

(板书:

2分硬币)大家把硬币拿出来,放在手心感受一下。

师走入学生中间,指导孩子正确的掂量方法,避免发出噪音。

请学生说感觉。

师小结:

对!

1克就是那么轻,几乎就像没有东西在手上一样。

请把硬币放在左手手心,轻轻攥起来,可别让它掉出来了。

 

2.感受10克。

师问:

1克是1枚硬币,那么10克呢?

你觉得10克可能是什么物品的质量?

生猜测。

师说:

老师提供的板蓝根,每包就是10克。

你猜猜看,我怎么知道一包板蓝根就是10克的?

(引导学生看标识。

师:

大家把板蓝根放在右手手心,也感受一下。

可以与同桌交流一下,和左手的1克相比,你觉得10克怎么样?

师走入孩子中间,倾听孩子说感觉,纠正规范孩子用“XX比XX重(轻)/重(轻)一些/重(轻)很多”这样完整的句子准确回答。

请几个孩子站起来发言。

师:

对,这就是10克给我们的感觉。

(PPT出示:

10克:

板蓝根……)

 

3.感受100克的物品。

师问:

1包板蓝根是10克,那么,10包板蓝根呢?

师说:

100克有多重呢?

也来感受一下吧。

右手把板蓝根放回抽屉,在桌上的框里找到100克的物体,拿在右手上感受一下。

 

师观察孩子们找100克的物品,并请孩子说说看是怎么找到的。

师:

真棒!

我们同样把这100克的物品放在右手手心,感受一下。

和左手握的1克相比,你觉得100克怎么样?

生说感受。

4.感受500克物品。

师说:

现在请所有小朋友把硬币和香皂都放回抽屉,我们来进行一个小游戏。

 

师说:

我们刚才掂的香皂,一盒是多重?

老师想请一位小朋友上台帮老师拿着。

请一位孩子上讲台,指示他拿好香皂。

师问:

如果加一盒香皂,这里就有多重了?

(问台上的学生:

你觉得你拿得动吗?

师:

谁愿意拿香皂上来往上加?

(继续加,一直加到500克。

)现在呢?

比起刚才100克,感觉如何?

稍稍提点一句,500克就和我们平时所说的一斤一样重。

请生回座位,大家一起感受500克物品到底有多重。

指导生在框里找到500克的物品,小组轮流拿起来感受一下。

看哪个小组最快最安静。

师小结:

一包洗衣液相当于多少硬币?

500枚,那可真多!

 

生拿出1克的硬币来感受。

 

左手攥住硬币。

 

猜测什么物品重10克。

找板蓝根包装上的标识。

生通过语言表达自己两手对不通质量的感受。

 

生回答。

小组配合找到100克的物品,并放在右手手心感受质量。

回想看标识这一方法。

比较感受1克和100克的不同。

 

生将刚才用到的道具都整理好,坐端正。

 

一位小朋友上讲台,伸手掂住香皂。

台上的学生说感受。

 

小组配合找到500克的洗衣液,轮流掂一掂。

 

让孩子自己在心中通过和所猜的物品进行比较,感觉1克有多轻。

让学生亲手掂量,感受1克有多重。

攥起硬币,可以防止孩子在课堂上玩耍硬币发出声音影响课堂。

通过与1克的比较,培养孩子的估算能力,并引导孩子仔细观察生活事物,增加生活经验。

 

一定要求用完整的句子回答,培养学生规范准确的表达能力。

让孩子迅速想起10个十是一百。

语速放慢,指令准确到左手右手各干什么,有效避免课堂上不必要因素的干扰。

把刚才学到的看标识的方法立刻用上,让孩子感觉我们所学的知识都是很有用的。

 

准确清晰的语言,对课堂下达一个“收”的命令,和刚才动手动嘴的“放”成一个对比。

 

从100克递加至500克,让孩子在渐变的过程中感受质量,同时通过台上孩子的描述,也吸引台下的孩子,在不断的互动中猜测,500克到底有多重?

拿起来感觉怎么样?

 

三、

克,

1

克,

建1000

克=

1

 

三、

克,

1

克,

建1000

克=

1

 

1.构建1000克=1千克

师:

两包500克的洗衣液放在一起,现在有多重了?

(板书:

1000克)

师:

1000克我们就要用到一个大一点的质量单位了:

千克。

(板书:

千克,中间用等号连接)

师:

1千克等于1000克。

虽然他们表示同样的重量,但是他们可不一样,一个单位是——克,另一个单位是——千克。

1千克等于1000克。

 

2.认识1千克

师问:

那么什么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千克呢?

师:

从框里找出1千克的物品,小组轮流把1千克的物品放在手心感受一下。

(板书:

1千克:

一大包洗衣粉……)

 

师问:

这1千克的洗衣粉,和我们最先体验的1克相比,你有什么感觉?

让孩子们体验1千克和1克的不同。

 

3.感受比1千克更重的物品

师:

你们觉得舒老师的体重是多少?

比1千克——?

(肯定多)

师:

我昨天刚刚称过,我的体重是50千克。

谁想上来体验一下50千克有多重?

 

请几位学生上来动手抱一抱,看看能不能抱起。

并请这几位孩子各自说说感觉如何,50千克和1千克相比怎么样。

 

4.课外小知识

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最大的鸟是什么鸟吗?

它有多重?

师:

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体重大约是100千克,相当于什么?

相当于两个舒老师,或者100包洗衣粉。

那可真重!

它的一个蛋大约重1500克。

大家看看,一枚普通鸡蛋和鸵鸟蛋的对比,鸵鸟蛋可真大!

世界上最小的鸟是什么鸟呢?

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体重大约2克。

仅相当于2枚硬币那么重。

 

思考,举手回答。

 

理解1千克=1000克,认识“千克”这一较大的质量单位。

 

生思考并回答。

小组轮流用手掂量1千克的洗衣粉。

用完整的句子表达1千克和1克的不通感受。

 

请力气大小不一的2~3位同学上来试着抱抱老师。

并说说感觉如何。

 

看PPT上鸵鸟和一般鸟、鸵鸟蛋和鸡蛋的对比照。

 

 

“1千克=1000克”这一公式并不难理解,所以不多做解释,直接给出。

但是也要强调1千克和1000克的不同,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