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及最新考试大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943299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94 大小:1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及最新考试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及最新考试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及最新考试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及最新考试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及最新考试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及最新考试大纲.docx

《《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及最新考试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及最新考试大纲.docx(9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及最新考试大纲.docx

《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及最新考试大纲

第一章统计数据、统计指标与指标体系

1.1简述统计的涵义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答:

“统计”一词的含义一般包括有一般有三种含义:

一是指统计工作,即统计是一种数据收集、加工和提供的过程,是一种使用明确的概念、方法和程序,以有组织、有条理的方式,从一个总体的部分或所有单元中搜集感兴趣的指标信息的调查过程,并包括将这些信息综合编辑成有用的简要形式的所有活动;二是指统计资料,即统计活动的成果,包括在统计调查中所取得的原始资料和经过加工整理汇总的综合统计资料;三是指统计学,即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和技术。

统计一词用于不同的场合,其含义也是不同的。

但不论何时何地,只要提到统计,人们总是要把它与总计、差异比较、大量的数据分析联系起来,这说明数量性、总体性及相关性是统计学的基本特性。

世界上的各类现象的发展变化规律,都表现为质与量的辩证统一,要认识其客观存在的规律性,就必须认识其质与量的辩证关系,认识其数量关系的特征及度的界限,这一切都离不开统计,所以说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统计对我们来说将越来越重要。

1.2如何理解统计指标体系比统计指标的应用更为广泛和重要

答:

统计指标体系是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能够全面反映统计对象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互相联系的一套指标。

不同的统计指标所反映的内容不同,根据其内容的不同统计指标可分为基础指标和特征指标。

基础指标是反映总体基本状况的指标,由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构成。

统计指标体系是指用来刻画于描述总体基本状况和各个变量分布特征的综合数量。

例如,全国人口总体的基本状况和性别分布特征可用总人口数,男性人口数,女性人口数,男女性别比例,男性人口比重,女性人口比重等指标来描述。

统计指标是指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它包括三个构成要素:

指标名称,计量单位,计算方法.这是统计理论与统计设计上所使用的统计指标涵义.统计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特征的概念和具体数值.按照这种理解,统计指标除了包括上述三个构成要素外,还包括时间限制,空间限制,指标数值

1.3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包括哪些内容

答:

从理论上讲,一项完整的统计工作可分为四个阶段,即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

统计设计,是根据统计研究对象的特点和研究的目的、任务,对统计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的通盘考虑和安排,是统计认识过程的第一阶段,即定性认识的阶段。

统计设计之所以必要,是因为统计是一项需要高度集中统一的工作,没有预先的科学的设计,没有具体的工作规范,就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因此在一项大规模的统计活动开始前,必需进行统计设计。

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研究的对象和目的要求,根据统计设计的内容、指标和指标体系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搜集统计原始资料的工作过程,是统计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阶段,是定量认识的阶段。

统计用数字说话,而各种统计数字都直接来自于统计调查,管理者和决策者都需要根据大量翔实的统计信息进行管理和决策,科研工作者也需要根据统计调查得到的资料进行科学研究。

调查是统计的基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调查的方式方法主要有统计报表制度、普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等。

统计整理,是指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将统计调查得到的原始资料(和次级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类和汇总,使其条理化、系统化的工作过程,是统计认识过程的第三阶段。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为统计分析阶段准备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总体特征的统计资料。

但在实际工作中,统计整理与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并非总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它是统计调查的继续,也是统计分析的开始。

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都是一种定量认识活动。

统计分析,是统计认识过程的最后阶段,是在统计整理的基础上,根据研究目的和任务,利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对统计研究对象的数量方面进行计算、分析的工作过程。

统计认识的结论要从分析中得出,因此,这一阶段虽然是对统计资料的计算分析,但其目的却是要揭示统计研究的对象的状况、特点、问题、规律性等,所以这是统计认识的定性阶段。

因此,从认识的顺序来看,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这四个阶段,是从定性认识开始,经过定量认识,再到定性认识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即定性认识(统计设计)→定量认识(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定性认识(在定量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统计分析)的过程。

再次重申,统计认识过程的这四个阶段的划分,在很大程度上只是理论上的,相对的,实践中,统计工作过程是很难这样分开的。

1.4举例说明为什么有变异才有统计?

答:

在一个总体中,各单位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的标志表现具有差异性。

如性别标志表现为男、女,等。

这种差别称为变异。

变异又分为属性变异和数值变异。

属性变异只限于品质标志,数值变异则限于数量标志和统计指标。

变异是统计的前提条件,有变异才有统计,没有变异也就没有统计的必要了。

1.5简述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特点

答:

时期指标是一段时间内积累的总量,其基本特征有两点:

第一,指标的数值严格随时间长短变化;第二,指标数值具有可加性。

如产量、产值、成本、利润等。

时点指标是某一时刻的总量,它反映总体已经存在并经常变化的数量状态在某一个具体时刻的表现,其基本特征是:

第一,指标的数值不严格随时间长短变化;第二,指标数值没有可加性。

如人口数、资产占用额等。

1.6简述平均指标有何作用

答:

平均指标又称平均或均值,反映的是现象在某一空间或时间上的平均数量状况。

多用于社会经济统计中,一般用平均数形式表示,因此也称为平均数。

平均指标可以是同一时间的同类社会经济现象的一般水平,称为静态平均数,也可以是不同时间的同类社会经济现象的一般水平,称为动态平均数。

意义和作用

平均指标在认识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方面有重要作用,得到广泛应用。

1、平均指标可以反映现象总体的综合特征。

2、平均指标可以反映分配数列中各变量值分布的集中趋势。

3、平均指标经常用来进行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不同时间条件下的对比分析,从而反映现象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揭示现象在不同时间之间的发展趋势。

1.7平均指标(算术平均数)与强度相对指标有何区别?

答:

(1)概念不同。

强度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而性质不同的总体对比而形成相对数指标。

算术平均数是反映同质总体单位标志值一般水平的指标。

(2)反映的问题不同。

强度相对数反映两不同总体现象形成的密度、强度。

算术平均数反映同一现象在同一总体中的一般水平。

(3)计算公式及内容不同。

算术平均数分子、分母分别是同一总体的标志总量和总体单位数,分子、分母的元素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即分母每一个总体单位都在分子可找到与之对应的标志值,反之,分子每一个标志值都可以在分母中找到与之对应的总体单位。

而强度相对数是两个总体现象之比,分子分母没有一一对应关系。

(4)有的强度相对指标的分子分母可倒置;平均数则不可。

(5)作用不同。

平均指标的作用有:

.反映总体各单位变量分布的集中趋势和一般水平;比较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或不同阶段的发展水平;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作为评价事物和作为决策的数量标准或参考;可进行数量估算。

强度相对指标的作用有:

以说明一个国家、地区或部门的经济实力或社会服务能力;借助强度相对指标可以进行国家、地区之间的比较,确定发展不平衡和发展的差距。

1.8标志变异指标与平均指标在反映总体特征方面有何区别?

答:

平均指标通常是用来描述静态数列分布集中趋势的综合指标。

它主要有中位数、众数、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五种表现形式。

其中,中位数、众数是根据标志值在分布数列中的位置确定的,称为位置平均数;其他三种平均数是根据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值计算得到的平均值,称为数值平均数。

平均指标是指同质总体中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条件下所达到的一般水平的综合指标。

平均指标将现象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差异抽象化,反映现象总体在一定时空条件下所达到的一般水平或代表水平。

标志变异指标是测定分布数列中总体单位标志值之间变动范围和离散程度的指标,又称为标志变动度指标。

常用的标志变异指标主要有全距、平均差、标准差和标志变异系数等。

平均指标的特点1.平均指标是通过平均将总体各单位变量值之间的差异抽象化,能反映出总体的综合特征;2.平均指标能测定次数分布数列中各变量值分布的集中趋势;3.平均指标也是质量指标的一种表现形式,其数值的大小不随总体范围的大小而增减。

此外,平均指标只能就同质总体计算,如果总体单位是异质的,其计算的平均数只能是“虚构”的平均数,不能反映总体的一般水平,甚至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1.9举例说明标志变异指标的作用是什么?

答:

1、说明数据的分散程度,反映变量的稳定性、均衡性。

数据之间差异越大,变量的稳定性或均衡性越差。

2、衡量平均数的代表性。

离散程度越大,平均数的代表性就越小。

3、统计推断的重要依据判别统计推断前提条件是否成立,衡量推断效果好坏的重要尺度。

变异指标在社会经济统计分析中的重要作用,可以简述为以下两点:

1.衡量平均数代表性的大小

平均数指标作为总体各单位标志值集中趋势的代表性,其代表性的大小与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差异程度有直接关系。

可以证明这种关系表现为总体的变异指标值愈大,平均数代表性愈小;反之,变异指标值愈小,平均数代表性愈大。

2.反映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节奏性、均衡性和稳定性各种变异指标的计算

(一)全距

全距是一种最简单的测定变异程度的指标。

它是总体中标志值的最大标志值与最小标志值之差,说明标志值的变动范围,用R表示。

例如,某生产班有11个工人,他们的日产零件数分别为:

15、17、19、20、22、22、23、23、25、26、30件。

该班日产零件数变异全距为:

R=30-15=15件。

  全距的优点是计算方法简单,但是它只说明总体中两个极端标志值的差异范围,而不能全面反映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程度。

这是全距的局限性。

(二)平均差平均差是各个标志值对算术平均数的离差的平均数。

由于各个标志值对算术平均数的离差总和等于0,因而各项离差的平均数也等于0。

为此,在计算离差平均数时,便采用离差的绝对值

  计算平均差,一般分三个步骤:

第一步,计算各标志值对算术平均数的离差;第二步,求离差的绝对值;第三步,将离差绝对值的总和除以项数或总次数。

  由于掌握资料不同,平均差可用简单平均式或加权平均式计算。

1.10总体标志值差异程度与平均指标代表性有什么关系?

答:

1对于均值差异较大的总体间的比较,标准差就失灵了。

如假设一群大象的标准差是0.2克,一群蚂蚁的标准差也是0.2克,就是能说差异程度相同。

大象就几乎没差异,而蚂蚁的差异则巨大。

2、有效性标准是指方差最小,由于方差代表偏离程度,因为方差小时偏差也最小,因而构成评价估计量的优良标准之一。

3得数利率是8.49%,用加权几何平均数求,公式为:

先求1.1的10次方乘以1.08的5次方乘以1.06的5次方,再开20次方

1.11举例说明为什么有了标准差还要计算标志变异系数?

答:

标准差和其他变异指标一样,是反映标志变动度的绝对指标。

它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标准值的离差程度,还决定于数列平均水平的高低。

因而对于具有不同水平的数列或总体,就不宜直接用标准差来比较其标志变动度的大小,而需要将标准差与其相应的平均数对比,计算标准差系数,即采用相对数才能进行比较。

第二章统计调查组织与实施

2.1什么是统计调查,其基本任务是什么?

答:

统计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数据信息资料的统计工作过程,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是取得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全部或部分单位以数字资料为主体的信息。

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是准确性和及时性,是衡量统计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志

2.2统计调查误差有哪几种?

如何防止或尽量减少调查误差?

答:

统计调查误差可分为登记性误差和代表性误差。

登记性误差是由于错误登记事实而发生的误差,不管是全面调查或是非全面调查都会产生登记性误差。

代表性误差,只有非全面调查中才有,全面调查不存在这类误差。

非全面调查由于只对调查现象总体的一部分单位进行观察,并用这部分单位算出的指标来估计总体的指标,而这部分单位不能完全反映总体的性质,它同总体的实际指标会有一定差别,这就发生了误差。

为了取得准确的统计资料,必须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可能发生的登记性误差,把它缩小到最低限度。

为此要作好以下工作:

  首先,要正确制定统计调查方案,包括明确调查对象的范围,说明调查项目的具体含义和计算方法,选定合理的调查方法,以使调查人员或填报人员有一个统一的依据。

  其次,要切实抓好调查方案的实施工作。

包括对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统计人员的素质;搞好统计基础工作,建立健全计量工作,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和内部报表等项制度,使统计资料的来源准确可靠;对调查资料加强审核工作,发现差错及时纠正。

  第三,为了防止弄虚作假所产生的登记误差,应从建立健全统计法制入手,教育统计人员严格执行统计法,坚持原则,同一切弄虚作假的行为作斗争,维护统计数字的真实性。

  关于代表性误差的防止,用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结果估计总体,调查前应从多方面加以研究,并广泛征求有关方面意见,使选出的调查单位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如是抽样调查则应严格遵守随机原则;保证足够的样本容量,选择适当的抽样调查方式方法,以控制误差的范围。

2.3为什么要搞好统计调查应事先制定调查方案?

答:

因为统计调查要想能准确、完整、及时、系统的搜集资料,就事先要制定一个统计调查方案,确定为什么去调查,向谁调查,调查什么,什么时间调查、怎样组织调查,这样才能使调查有规可循,才能更好的进行调查,得到想要的资料。

2.4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应该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答:

(1)调查目的:

调查目的要符合客观实际,是任何一套方案首先要明确的问题,是行动的指南。

(2)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调查对象即总体,调查单位即总体中的个体。

(3)调查项目:

即指对调查单位所要登记的内容。

(4)调查表:

就是将调查项目按一定的顺序所排列的一种表格形式。

调查表一般有两种形式:

单一表和一览表。

一览表是把许多单位的项目放在一个表格中,它适用于调查项目不多时;单一表是在一个表格中只登记一个单位的内容。

(5)调查方式和方法:

调查的方式有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统计报表制度等。

具体收集统计资料的调查方法有:

访问法、观察法、报告法等。

(6)调查地点和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是指确定登记资料的地点;调查时间:

涉及调查标准时间和调查期限。

(7)组织计划:

是指确保实施调查的具体工作计划。

2.5什么是普查?

普查和全面统计报表能否相互替代?

答:

1、统计报表

统计报表是按国家统一规定的表式,统一的指标项目,统一的报送时间,自下而上逐级定期提供基本统计资料的调查方式方法。

我国大多数统计报表要求调查对象全部单位填报,属于全面调查范畴,所以又称全面统计报表。

统计报表具有统一性、全面性、周期性、可靠性等特点。

目前我国统计报表,是由国家统计报表、业务部门统计报表和地方统计报表组成,其中国家统计报表是统计报表体系的基本部分。

2、普查

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不连续性全面调查。

主要调查一定时点状况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量,搜集那些不能够或者不适宜用定期全面报表搜集的统计资料,以搞清重要的国情国力。

普查的主要特点是不连续调查。

普查的组织形式有两种:

一是组织专门的普查机构,配备一定数量的普查人员,对调查单位直接进行登记;另一种是利用普查单位的原始记录和核算资料,颁发一定的调查表格由调查单位自填上报。

普查按资料汇总的特点分为一般普查和快速普查。

前者逐级上报资料,后者越过中间环节,由基层单位将资料直接报送给最高领导机关。

普查和全面统计报表都属于全面调查,但二者并不能互相代替。

普查属于不连续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是反映国情国力方面的基本统计资料;而全面统计报表属于连续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是需要经常掌握的各种统计资料。

全面统计报表要经常填报,因此报表内容固定,调查项目较少;而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调查,在调查时可以包括的单位、分组更细、项目。

因此,有些社会经济现象不可能也不需要进行经常调查,但又需要掌握比较全面、详细的资料时,就可通过普查来解决。

普查花费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不宜经常组织,取得经常性的统计资料还需要靠全面统计报表。

2.6统计工作中为什么要强调多种调查方法结合运用?

答:

因为各种调查方法各有利弊。

例如:

全面调查人力物力消耗比较大,但是数据相对全面准确。

例如人口普查、农业普查、经济普查等,但是耗时耗力,时效性也不佳。

抽样调查可以做到推算出整体情况,经济实用、效率较高,是一种折衷的调查方式。

重点调查、典型调查仅抽选少数几个样本调查也能取得一定的效果。

所以各种调查方式各有利弊,也可以互为印证,结合运用,效果更佳。

2.7简述三种非全面调查的主要区别?

答:

抽样调查是随机抽取样本单位;重点调查比抽样调查更带有侧重性,会更侧重于某一类型样本或某一部分样本;典型调查有更进一步指明调查的样本单位、样本类型,是只就具体问题、事件、样本单位进行的调查。

第三章各种专业调查方法

3.1cpi的用途。

答:

就CPI的使用而言,一般来说有三大用途:

1、度量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CPI是度量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指标。

通货膨胀是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

CPI的高低可以在一定水平上说明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

2、国民经济核算。

在国民经济核算中,需要各种价格指数。

如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以及GDP平减指数,对GDP进行核算,从而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

  3、契约指数化调整。

例如在薪资报酬谈判中,因为雇员希望薪资(名义)增长能相等或高于CPI,希望名义薪资会随CPI的升高自动调整等。

其调整之时机通常于通货膨胀发生之后,幅度较实际通货膨胀率为低。

3.2房屋价格为什么没有纳入cpi的计算

答:

国际上公认CPI具有三大用途,即通货膨胀指标、国民经济核算以及支付的调整。

从专业上讲商品房价格不纳入CPI统计与CPI的第一、二个用途是相关的。

现结合CPI的第一、二个用途对此问题再做解释如下:

(1)出于国民经济核算的需要。

世界各国统计机构所采用的“国际惯例”,这个国际惯例也就是国际各国CPI统计同行所遵循的一般性原则,在93SNA(联合国统计委员会推荐的世界各国统计机构遵循的一般性原则)第十章资本账户的资本形成总额中指出:

住宅按新的或现存的有形固定资产来处置。

为此,CPI的统计口径必须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类相一致,而根据国民经济核算分类,商品房购买属于投资范畴。

而CPI关注的是消费,因此,CPI只能反映与居民即期消费密切相关的消费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变动,不必要也不可能反映房地产和股票等资产类价格的变动。

且如果将商品房价格变动纳入CPI的统计中,我国的CPI与世界其他各国的CPI就不可比了。

一个即能反映资产价格变动,又能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的指数,这样的指数不叫CPI!

即使编制出来,也因其涵义不清晰而无法为国民经济核算使用。

(2)出于测量通货膨胀的需要。

测量通货膨胀的指标不止一个,但世界各国大多使用CPI来测量。

经济工作者一般认为,商品和服务普遍的持续的上涨就发生了通货膨胀。

这里指的是商品和服务,而不是资产。

(3)商品的购买与即期消费不同步,购买支出与当期实际住房消费不对等。

商品房的购买对一般家庭而言,它集中了这个家庭购买前的购买力和预支后的购买力,且房屋有70年的使用期,即消费期。

(4)商品房既是投资品,又是消费品,在购买的商品房中有一部分是投资(投机)品,购买后存在资产升值或贬值的问题,不论是升值还是贬值,无法对房价进行即时的评估后纳入CPI的计算中。

(5)此外,事实上CPI已经反映了居住消费价格的变动。

不将商品房(资产)价格变动纳入CPI统计范畴,不代表CPI不反映居住类(消费)价格的变化情况。

CPI中居住类价格的变化是通过四个类别来反映的:

1、建房和装修材料,主要是砖瓦灰砂石、水泥、化工原料等。

2、租房,主要是公房及私房房租的变化。

3、自有住房,主要是房屋贷款利率、物业费的变化情况。

这里需指出的是,目前国外一些国家就是通过住房贷款利率变化来反映自有住房的价格变化(理论依据是:

自有住房不管是贷款支付的还是自有储蓄支付的都是以购房资金形式存在的,即你自己的住宅是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而购房资金的价格就是贷款利率,因此房屋贷款利率的变化也就反映了自有住房的价格变化)。

4、水、电、燃料的价格变化。

3.3什么是定基价格指数?

答:

定基价格指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比基期固定不变的价格指数。

通常以某一年为基期来计算。

以固定期价格水平为100,如果计算期的价格指数高于100,表示这一时期的价格水平上升,低于100,则表明这一时期的价格水平下降。

编制定基价格指数的目的在于观察物价变动长期趋势及其规律。

这是世界上多数国家计算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所采用的方法。

为更好地满足国民经济核算、进行国际比较和满足社会各界的需要,国家统计局从2001年1月份开始,按照固定基期编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首轮基期固定在2000年,即以2000年平均价格水平为固定对比基期,以后每5年更换一次,下一个固定对比基期定为2010年。

从定基价格指数的作用来看,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能够剔除数量结构变化对月度或季度环比价格指数的影响,单纯反映月度或季度市场价格的变化趋势,从而加强对短期价格变动的影响分析、走势判断和宏观监测。

二是可以观测任意时期价格变动状况,大大提高价格统计指标的应用价值。

由于定基指数分月计算针对固定基期的价格变动幅度,它既可以观测较长时间(如5年),也可以观测较短时间(季度累计、月份)价格变动情况,适应性和实用性都很强。

三是有利于价格统计资料的国际对比,实现价格统计制度方法与国际接轨。

3.4同比价格指数

答:

同比指数是根据报告期的定基指数除以上年同期的定基指数取得的。

比如,在居民消费价格中,2003年6月份食品类的定基价格指数为96.3,2002年6月份食品类的定基价格指数为97.1,那么2003年6月份对2002年6月份食品类的同比价格指数为99.1。

3.5环比价格指数?

答:

环比价格指数,在一个价格指数数列中,每个指数都以计算期的前期为基期而计算的价格指数。

其特点是基期随计算期的变动而有规律的变动。

编制环比价格指数的目的在于观察物价的逐期变动趋势和程度。

以前期为基期(月指数为上月、季指数为上季、年指数为上年)的价格指数称环比价格指数;以上年同期为基期(月指数为上年同月,季指数为上年同季)的价格指数称年距环比价格指数。

3.6我国目前编制的价格指数主要有哪些?

答:

我国的CPI编制由国家统计局负责。

从我国现行的统计调查制度来看,目前编制的价格指数主要有: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商品零售价格指数(RPI)、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AMPI)、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房地产价格指数、农产品出售价格指数等。

此外,还有部分行业结合实际,编制了其他价格指数。

如:

海关编制了进出口价格指数。

3.7价格水平和价格指数有啥区别

答:

价格指数是反映不同时期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的变化方向、趋势和程度的经济指标,通常以报告期与基准期相对比的相对数值来表示。

它是研究价格动态变化的一种工具,它为制定、调整和检查各项经济政策,特别是价格政策提供依据。

价格水平是将一定地区、一定时期某一项商品或服务项目的所有价格用同度量因素(以货币表现的交换价值)加权计算出来的,反映一定地区、一定时期所有这种商品或服务项目综合的平均价格指标。

在表现形式上虽然可以用货币量进行表示,但非常抽象。

比如,某市2002年9月份全市鸡蛋的价格水平为每公斤4.87元,10月的价格水平为每公斤4.53元。

用10月份的4.53元减去9月份4.87元,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