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纲要.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936574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50.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纲要.docx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纲要.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纲要.docx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纲要

历史八年级(上册)复习纲要

十九世纪五次帝国主义大规模侵华战争:

①鸦片战争:

1840—1842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③中法战争:

1883—1885(课本已删)

④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⑤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1901

中国近代史(1840—1949):

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性质是民主主义革命,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主要矛盾是: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后者又是最主要的矛盾。

第一课两次鸦片战争(两次战争时,皇帝分别是道光、咸丰)

发动战争的原因:

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扩大权益,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两次战争通用)P3

鸦片给中国造成的危害:

①中国白银大量外流;②士兵吸食,战斗力下降;③官吏吸食,更加腐败;④百姓吸食,更加贫弱。

P3

★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年6月):

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胜利。

P4

评价林则徐:

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面对强敌,敢于斗争,不屈不挠、立场坚定,堪称民族英雄,同时又被誉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南京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课本P5-6或见下表

《南京条约》附约,英国人又取得三个权利:

①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永久居住;②领事裁判权;③片面最惠国待遇。

P5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导致中国发生三大变化:

P6

①社会性质变了:

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革命性质变了:

旧式的反封建的农民斗争→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

③主要矛盾变了: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1842年《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关税、司法等主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P6

★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这是清政府的首都第一次被外国军队攻占,咸丰外逃。

火烧圆明园,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的野蛮和残酷,是人类文明史上一次浩劫。

P7-8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我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沙俄是近代侵吞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瑷珲条约》是割让我国领土最多的条约,60多万平方公里。

P9

列举19世纪沙俄同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伊犁条约》P9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领导人是洪秀全,广西金田起义,1853年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进行北伐和西征。

在浙江一次战斗中大败美国人华尔率领的洋枪队,击毙华尔。

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

一次自下而上的反帝反封建的农民起义。

是中国历史上时间最长、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农民战争。

其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值得后人总结和深思。

P10

★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原因:

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长期的闭关锁国使国家贫弱、统治者愚昧无知;②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西方国家已经完成工业革命,“船坚炮利”,在经济、军事、思想等各方面都领先于中国。

第二课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列举我国十九世纪中后期边疆危机(或称70年代边疆危机)P12

①美、日侵略台湾;②英、法侵略云南、广西;③英、俄侵略新疆、西藏。

边疆危机出现的原因:

十九世纪中后期,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向帝国主义过渡,需要更多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供应基地,侵略性进一步加强,掀起了争夺殖民地的高潮。

P12

英、俄支持中亚的浩罕汗国首领阿古柏侵略新疆,俄国出兵占领伊犁。

P12

★左宗棠收复新疆:

1875年,左宗棠带领清兵在新疆人民的支持下,收复除伊犁地区外的新疆全部领土。

1880年,清政府命曾纪泽为钦差大臣,与俄谈判。

1881年,中俄签订《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伊犁。

P12-13

评价左宗棠:

他在国家危难之际,不顾年老多病,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敢于和外来侵略势力作斗争。

收复新疆,粉碎了英俄分裂中国的图谋,巩固了祖国西北边防,维护了祖国统一,功垂青史,堪称我国的民族英雄。

★甲午战争爆发原因: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跻身列强行列,对朝鲜和中国进行侵略掠夺,以此扩张国力、“脱亚入欧”。

中国地大物博,清政府统治腐败,是理想的侵略对象。

P13

★列举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几次重要战役:

牙山之战、平壤之战、黄海海战、旅顺之战、威海卫之战。

P13-14

黄海海战,清朝北洋舰队VS日本联合舰队致远号管带邓世昌

威海卫之战使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这也被视为后来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

★1895年《马关条约》内容P15或见下表

★注意《马关条约》内容第四点,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这是《马关条约》与以往条约的不同之处,方便了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加深了帝国主义对华经济侵略。

P15

★《马关条约》的影响(危害):

是继《南京条约》以来对中国危害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殖民掠夺进一步升级,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中华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由此开始。

对日本来说:

日本得到了巨额赔款和新的殖民地,这正解决了日本继续发展资本主义和称霸亚洲的需要——资金、市场、原料基地,实力剧增,可谓是获得“完胜”。

P16

三国干涉还辽:

德法俄不满意日本在华获得过多权益,日本被迫还辽,勒索“赎款”3000万两白银。

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长达50年:

1895—1945

TIPS:

目前对台基本政策: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第三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

19世纪末、20世纪初(始于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

)P19

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加强对华经济侵略,加紧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方式:

①提供贷款;②投资设厂;③开矿筑路;④增设银行。

P19

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简表:

P19

国别

租借地

势力范围

胶州湾

山东

旅顺大连

长城以北新疆

广州湾

广东广西云南

威海卫香港新界

长江流域云南广东

福建

★香港是怎样被英国一步步占领的?

P20

时间

条约名称

割占地区

1842年

《南京条约》

香港岛

1860年

《北京条约》

九龙

1898年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新界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P20-24

八国名称:

英、法、俄、美、德、日、意、奥(奥匈帝国)

原因:

为了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继续扩大在华权益。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天津保卫战、廊坊之战(课本已删)。

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占北京,这是清政府首都再一次被外国军队攻占。

战争结果:

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

义和团运动,起源于山东,是中外矛盾加剧的产物,性质:

以失业民众和下层百姓为主体的反帝爱国运动。

“扶清灭洋”、盲目排外,为八国联军侵华提供了口实,和太平天国运动一样,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

清政府对义和团态度的转变:

剿→抚→剿(两次变化原因分别是:

利用义和团惩治洋人、媚外讨好帝国主义)P20

★《辛丑条约》内容:

课本P23或见下表

★影响(危害):

《辛丑条约》是一个空前屈辱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侵华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P24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主要内容比较简表

战争

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条约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主要内容

清政府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允许应该在通商口岸设驻领事;中英协定关税等。

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兵费白银2亿两,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等。

清政府赔款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严禁中国民众成立或加入任何具有反帝性质的组织;大沽和北京通海沿线炮台一律拆毁,允许各国在此沿线的战略要地驻兵;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区”,并由各国派兵常驻;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外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影响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历次战争启示:

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弱国无外交;必须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才能救国;必须增强综合国力、赶超世界先进潮流等。

《时局图》表达的意思:

中国正面临列强的瓜分,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以此警示国人,必须立刻觉醒,救亡图存。

熊代表俄国,虎代表英国,蛙代表法国,蛇代表德国,鹰代表美国,太阳代表日本。

图上的清朝官员,代表腐朽的清政府形象。

P24-25

TIPS: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中国人民的苦难史、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革命史。

第五课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中国近代化变革,学习西方的过程,遵循器物→制度→文化心理顺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P27

中国近代化进程

主要特点

相关重大事件

第一阶段

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

洋务运动

第二阶段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第三阶段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新文化运动

★洋务运动 ——近代化的起步(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P29-30

1、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朝内外交困。

(内有太平天国运动,外有英法联军入侵。

2、目的:

利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的统治(根本目的)

3、思想主张:

学习西方技术,兴办近代工业。

(或“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

4、代表人物:

中央:

奕 地方代表: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5、口号:

“师夷长技以自强”,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6、中枢机构(领导机构):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

总理衙门。

7、内容(洋务派的主要活动):

前期以“自强”口号,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在创办军事工业的同时,以“求富”口号,又开办了一批民用工业,以辅助军事工业;筹建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兴办新式学堂。

军工——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安庆(第一个兵工厂)

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上海(最大军工企业)

民企——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上海(最早民用企业)

张之洞创办湖北织布局武昌

8、失败原因(弊端、局限):

只重视“练兵制器”,不愿意改革封建政体。

P30

9、影响(评价):

洋务运动是一次封建地主阶级学习西方、自强求富的自救运动(性质),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一批近代工业,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对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张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P30

10、启示: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地主阶级不改革封建政体,只靠学习西方器物来拯救封建统治,这条道路是行不通的。

★维新变法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P31-33

背景:

甲午战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了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目的),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改良派)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P31

序幕:

“公车上书”(1895.5)P31

性质:

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方式:

①创办报刊;②组织学会;③印行书刊。

P32

高潮:

“百日维新”(戊戌变法)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明定国是”诏—9月21日慈禧发动“戊戌政变”。

主要内容有:

①政治上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改订律法,澄清吏治;②经济上奖励实业,改革财政;③军事上编练新军,改习洋操;④文化方面,设立学堂和译书局,准许创办报馆、学会等。

P32

作用(意义):

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知识的传播,有利于资本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事,有利于革除社会弊端。

P32

★“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林旭、刘光第、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P33

★失败原因:

①中国资产阶级具有先天的软弱性、幼稚性、妥协性、革命不彻底性;

②缺乏先进理论,缺乏群众基础;

③缺乏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依靠的是一位没有实权的皇帝)

④缺乏行政经验,改革步伐过激过快,触犯了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

⑤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⑥封建顽固派势力强大,而资本主义在中国还不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启示:

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本主义的改良运动是走不通的。

维新派积极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勇于向先进的国家学习,敢于开拓进取、创新变革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值得我们学习。

第六课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人:

孙中山,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人P35

★辛亥革命:

1894年,孙中山成立了兴中会。

(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成立地点:

美国檀香山),1905年,他发起成立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成立地点:

日本东京)

同盟会成立的意义:

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使中国革命一个统一的领导核心,标志

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P36

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在《民报》发刊词中,把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是当时中国最完整、最进步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也是孙中山领导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

P36

TIPS:

“鞑虏”是指满清贵族,即清政府的统治,不是指帝国主义。

缺陷:

缺乏反帝内容,没有明确提出打倒帝国主义。

(某种程度上折射出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和革命不彻底性)

过程: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起义,次日攻克总督衙门,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控制武汉三镇,起义取得胜利,很快扩展各地,史称“辛亥革命”。

11月下旬,各地纷纷宣布独立,脱离清政府的统治,清朝统治迅速崩溃。

P37-38

辛亥革命的性质:

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主力军:

新军(清政府的新建陆军)

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改用公历,以民国纪元,确定国旗为:

五色旗。

(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

加减1911。

)P39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参议院制定,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临时宪法性质,体现

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民主性,具有重大进步意义。

P39

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

宣统帝溥仪是我国最后一位封建皇帝。

P41

袁世凯是怎样窃取革命果实的:

对北方清政府:

骗取信任→武力逼宫;对南方革命党:

发动进攻→南北议和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P41

★怎样理解辛亥革命有胜利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

P41

辛亥革命的胜利之处:

①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②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③资本主义获得发展,社会风气得以变化;④推动了亚洲其他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

辛亥革命的失败之处:

①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②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共和政体名存实亡;③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废除不平等条约;④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启示(感悟):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建设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失败原因:

①中国资产阶级具有先天的软弱性、幼稚性、妥协性、革命不彻底性;②缺乏先进理论,缺乏群众基础;③缺乏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缺乏一支革命的铁血武装;④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强大,中国资产阶级实力还比较弱小;⑤资产阶级在理论上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在行动上不愿也不敢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决一死战。

第七课新文化运动(1915年)

背景:

(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封建复古思潮泛滥。

P42

目的:

检讨中国传统文化,引进新思想。

P42

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P42

宣言书:

陈独秀《敬告青年》P43

两面旗帜(口号):

民主和科学            主要阵地:

《新青年》

主要代表人物:

陈独秀——《新青年》(《青年杂志》)、《敬告青年、《文学革命论》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鲁迅——《狂人日记》

李大钊——《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分界:

以1917年十月革命为界,分前期和后期。

马克思主义在新文化运动后期传入,并成为主要宣传内容。

主要内容:

①提倡民主和科学;②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③传播马克思主义。

P43-45

意义: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性质)。

它高举民主和科学大旗,引导人们同封建主义展开彻底斗争,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P45

TIPS:

中国上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TIPS:

注意运动后期(1917后)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近代中国最早较为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论著。

第八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五四运动(1919年):

1.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或:

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的合理要求遭到无理拒绝)P49

2.时间、地点:

1919年5月4日,爆发于北京----五四青年节的来历。

P49

3.领导:

陈独秀、李大钊等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P49

4.口号: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还我青岛,誓死力争”等。

P49

5.五四运动中的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这句口号鲜明的反映了五四运动的性质,因为口号具备反帝和反封建的内容。

P49

6.分界:

以“六三”为界,分前期和后期,在运动后期,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并显示了巨大力量。

P50

前后期运动形势的变化:

6月3日后,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主要力量由学生变成了无产阶级(工人阶级),斗争方式由学生的罢课游行转变为“三罢”斗争:

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P50

7.初步胜利的表现:

①北洋军阀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②撤销曹汝霖等人的职务;③拒绝在对德和约签字。

P50

8.意义:

P50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性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一部分,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P50

TIPS: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1919—1949,共30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是

资产阶级领导的,这是两者的最大区别。

9.五四精神:

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是忧国忧民、爱国爱民、不屈不挠、敢于斗争的精神。

是追求民主、科学的进步精神。

TIPS:

参加五四运动的各支社会力量——学生:

先锋军。

工人:

主力军。

商人(民族资产阶级):

同盟军。

领导:

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年7月上海、浙江嘉兴)

★中共成立的历史条件:

①阶级基础:

工人阶级队伍的不断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②思想基础:

经过新文化运动

和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③组织基础:

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

P51-52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中共一大:

1921年7月23日,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后移至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内容:

①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②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实现共产主义;③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就此诞生,后来决定每年的7月1日为党的生日。

P53-54

TIPS:

南陈北李,虽然没有参加中共一大,但仍被视为中共创始人。

★中共二大:

1922年7月,上海。

确定党的最高纲领:

建立共产主义;确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

打倒军阀,摆脱帝国主义压迫,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这是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P54

★中共成立的伟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斗争方向。

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P55

★中共一大,为什么选择在上海召开?

答:

①阶级力量上:

上海工人多、生活苦、斗争性强;②发起组织上:

最早的共产党发起组是在上海成立的;③城市特点上:

上海有很多外国租界,便于政治活动;④地理交通上:

上海临江靠海,交通发达,便于联络。

第九课国民革命运动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中共三大: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决定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共产党员可以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同时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独立性。

P56

★国民党一大: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并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标志着中国进入国民革命运动时期(1924—1927)。

P56

内容:

①接受中共的反帝反封建主张,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并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加入了“反帝”的内容;②通过了国民党新的党纲、党章和改组办法,同意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P56

★黄埔军校:

1924年5月,孙中山在共产国际和共产党的帮助下,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简称“黄埔军校”。

孙中山任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作用:

黄埔军校是一所国共合作的军事学校,为国民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骨干。

P57-58

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不久国民党分化为左派(廖仲恺、宋庆龄)和右派(蒋介石、汪精卫)。

左派——坚持三大政策、坚持国共合作。

右派——反对三大政策、破坏国共合作。

P58

★北伐战争(1926):

北伐的目的是:

打倒列强,铲除军阀。

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

1926年正式出师,兵分三路:

江西、福建、两湖。

主战场是湖南、湖北,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的美誉。

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威震全国,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P58-59

北伐胜利的原因:

①正义斗争,得到工农群众的支持和配合;②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建立统战;③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④北伐军战士不畏强敌、英勇作战;⑤北洋军阀勾心斗角、士气涣散。

★大革命的失败(1927):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制造“四一二”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

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同共产党决裂,制造“七一五”政变。

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不久,武汉国民政府迁至南京,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与“宁汉合流”,标志着国民党专制统治的建立。

P60-61

★“东北易帜”(1928):

张作霖死后,张学良不顾日本反对,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

”东北易帜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实现了全国统一。

P61

★为什么说北伐战争胜利了,而国民革命却失败了?

答:

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是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成立了代表大地主、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