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93449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6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混合所有制这一命题在我国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

1993年11月召开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

随着产权的流动和重组,我国出现了越来越多财产混合所有的经济单位,这将导致新的财产所有结构的出现。

这是财产混合所有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共产党的报告中,这一表述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混合所有制的概念,但是预示着。

这种财产所有结构。

已经新生。

混合所有制经济概念首先明确提出是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上:

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而且也包括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这一表述不仅对公有制经济进行了重新的定义,扩大了公有制经济的范围,更重要的是它肯定了混合所有制经济这一新经济形态,破除了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识形态障碍,为混合所有制在我国的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

进入新世纪,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增长,各种所有制经济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党和国家也在理论上不失时宜地发展着混合所有制这一不断成长的产权结构。

党的十五大四中全会初步划定了发展混合所有制的国有企业的范围和方式,宜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国有企业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尤其是优势企业,发展的方式是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和企业互相参股等,最终改为股份制企业。

十六大将发展混合所有制的国有企业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到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以外的所有国有企业。

十六大三中全会以及十七大也分别对混合所有制经济进行了强调和部署。

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政府高度重视混合所有制的发展。

伴随着新一轮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已成为改革国有企业的重要内容和方式。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同时,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

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这些都为国有企业混和所有制改革的发展确立了政策支撑。

可以预期到新一波国有企业的混和所有制改革的高潮马上回到来。

然而,尽管混和所有制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得到了一定的运用和发展,但不可否认它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

对于混和所有制是什么?

我们现在可能已经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

但是对于为什么,怎么做,我们依然在摸索,没有得到很好的答案。

1.1.2研究意义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梳理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混合所有制改革所面临的问题,特别是针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主要两个主体——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分析它们各自存在的影响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些问题,进而在参考国外国有企业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对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些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笔者认为,对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进行研究具有下面几个方面的意义:

第一,十八大三中全会后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呼之欲出,混合所有制作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必将得到充分的运用。

第二,本研究作为对先前混合所有制改革理论和实践的一个总结,希望为今后的改革提供借鉴。

1.2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研究综述

1.2.1国内关于混合所有制经济早期研究

混合所有制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命题。

改革开放以来,大批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对这一命题进行了研究。

董辅礽(1987)通过对我国国有企业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经济运行机制改革的考察,提出所有制改革的核心是对国家所有制的改革,并对具体的改革策略做了阐述,认为应该根据国有企业的规模和类型,选择适合的国有企业所有制改革模式。

童大林(1986)提出了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引进股份化的观点。

他在总结过去部分地区实行股份制试点的基础上,对这种做法提出了充分的肯定。

同时他进一步论证了在我国实行股份化的四种形式:

职工持股、企业相互参股、公开发行股份以及合资。

同时,在早期的时代语境下,还有大量的经济学家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或者股份制改革做政治合法性论证,以廓清人们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忧虑。

蒋一苇(1992)提出要采用多种方式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股份制经济,并对采取职工持股这种方式建立股份制经济做了政治合法性的论证。

他认为以职工集体股和职工合作股的方式进行的股份制经济,不是私有经济,而是属于合作经济,这种性质的经济距离社会主义更近,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20世纪80年代,科斯的产权理论传入中国,大批的学者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

唐丰义等(1990)对国有产权转化为私有产权做了研究。

他提出国有企业由于没有明晰的产权界限,所以会导致经营效率低下等问题,他提出的解决办法是推行国有企业的产权转让制度。

早期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当时的国有企业改革实践,以及受西方经济思想的影响而进行的。

这样研究的贡献主义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小心地破除了人们对于混合所有制的恐惧,使社会主义国企改革具有政治合法性;二是探索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式,指导了当时的改革实践。

1.2.2对国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研究

为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国有企业改革路径,很多经济学家将视角投向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国有企业发展改革过程,希望从中找了适合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之路。

罗红波(2000)基于对西班牙公共企业改革思路的分析和比较,总结了西班牙公共企业改革的主要特点:

一是在改革的过程中不能全盘否定公共企业的作用;二是改革要维护国家的利益;三是重视公众的参与;四是渐进稳妥的改革。

袁木(1995)通过对北欧三国国有企业的考察,提出了几点值得我国国企改革中借鉴的经验:

一是要到做真正的政企分开,两权分离,政府、国有企业的董事会、经理层要责权分明;二是要精心挑选高素质、懂管理的企业家参与国有企业的管理;三是对国有企业、私有企业和外资企业,要给予同等的政策和法律环境;四是重视企业的技术创新;五是实行民主管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陈子凡等(1997)对西方国家国有资产的经营方式进行了总结,主要总结了股份制、租赁制、系统承包制以及计划合同制等四种国有企业管理方式。

曹玉书(1996)从美国国有企业的类型、外部管理和内部管理以及评价等角度,阐述了美国国有企业的管理经验。

孔庆国(2001)分析了英国1980年代以来的分步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及其对英国各方面的积极影响。

对西方发达国家国企改革的很多研究成果,在我国以往的改革实践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并起到了不错的效果。

对发达国家国有企业管理和改革的更深入的研究,有利于对我们下一阶段的国企改革提供更多更好的启示。

1.2.3中国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的对策研究

近年来,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研究逐渐多了起来,主要集中在对策建议方面。

这也显示了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新一轮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热情,并踊跃从多角度多层次献计献策。

杜天佳(2014)从国企改革的本质是正确处理公有制与市场关系的角度,阐述了对新一轮国企改革的政策建议。

他提出了企业的顶层设计、改革主体、改革目标、股权结构、股东权益以及激励机制等六个方面对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出了建议。

高朝辉(2014)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所面临的困境,对下一阶段国有企业改革从资本融合、资源配置以及管理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并预测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趋势。

众多的学者专家、政府官员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各自的政策建议,总结起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政府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如何作为的问题;二是政府与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关系问题;三是民营资本与国有资本之间的关系问题;四是混合所有制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相关问题;五是混合所有制改革方式的探索问题。

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利于我们对为什么要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怎样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及改革的目的和意义形成透彻的认识,这些都将助力新一轮混合所有制改革顺利进行。

1.3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有:

1、文献分析法:

对现有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文献资料进行梳理,得出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发展脉络;2、历史分析法:

通过整理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发展历程,总结实践过程的得与失;3、抽样统计法:

通过分析我国上市企业中的一个样本,研究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发展现状;4、案例分析法:

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一些典型案例,论证本文提出的观点;5、比较分析法:

借鉴国外国有企业管理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借鉴。

第二章介绍了混合所有制的形成及其相关理论,主要讲到混合所有制与股份制的关系以及混合所有制与产权制度改革的关系。

第三章从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的发展历程出发,总结了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的得与失。

另外还采用抽样统计的方法,分析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现状。

第四章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两个方面分析了当前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所面临的困境。

第五章对国外国有企业管理进行了介绍。

第六章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当前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出政策建议。

 

第2章混合所有制的形成与相关理论概述

2.1混合所有制的形成

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混合所有制有两种不同的解释。

从社会角度来看,混合所有制是指多种社会所有制结构的共存,有学者称之为社会的混合所有制,即公有制与非公有制共同存在。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混合所有制在我国的形式,它是一种社会的混合所有制。

从企业角度来讲,公有制成分与非公有制成分联合形成的企业所有制形态是一种企业的混合所有制,在我国,股份制是其重要实现形式。

企业的所有制形式多种多样,其中很重要的一种所有制形式就是混合所有制。

这种产权组织形式是由不同所有制的所有权主体共同投融资、相互结合而成的,是不同性质的所有权形式在同一市场主体中的融合,这些所有权主体包括公有(国有、集体所有)、私有(个体、私营)以及外资和其他产权形式。

它是一种超越行业、超越公有制与私有制的局限、跨越地域、超出国界限制的新型所有制形式以及企业组织形式。

这样一种企业形式实现了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国家不同所有者主体的结合。

企业的混合所有制具有与社会化大生产、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优点,同时它也表现为一种财政制度,在这种财产制度中,一个经济组织中可以包含众多的所有权主体,一个所有权主体的财产也可以分布于众多的以企业为形式的经济组织中。

不同的企业通过合并和重组,可以形成新的企业。

这种所有制形式体现了灵活性与复杂性并存。

透过纷繁复杂的企业组织和运动形式,混合所有制实际上是一种财产共有关系。

混合所有制是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而出现的,其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混合所有制出现较早的国家。

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经济依靠市场经济、私有产权和分配政策等得到疯狂的“扩张”和“繁荣”。

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各种市场主体在市场中竞争和融合,自由放任导致了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受到私人垄断的严重制约,出现了市场失灵。

在利润最大化的驱动下,垄断组织为获取垄断利润并维持垄断地位,通过制定垄断价格,压制市场竞争和人民的劳动,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造成社会整体福利的降低。

私人垄断的最终后果还包括贫富差距和两级分化,造成经济失衡、社会失序和政治动荡。

这直接导致了1929年在美国出现的大萧条,以及其后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这次危机沉重打击了各资本主义国家。

伴随着凯恩斯主义的盛行,同时各资本主义国家为挽救和重振经济,恢复社会经济秩序,混合所有制应运而生。

它的出现有效弥补了市场机制的缺陷,造就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大发展和大繁荣。

图2.1西方混合所有制产生的过程

2.2混合所有制的理解及其与股份制之间的关系

季晓南(2014)提出当前对混合所有制经济存在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理解把混合所有制经济界定为不同所有制的资本之间的融合,即混合所有制经济既可以是公有资本与非公有资本的融合,也可以是国有资本与集体资本的融合,同时也可以上公有之间或者非公有制资本之间的融合;狭义的理解把混合所有制经济界定为公有资本与非公有资本的融合,公有资本之间或非公有资本之间的融合不能视为混合所有制经济。

界定公有经济与非公有经济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