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矩《重屏会棋图》图示与内涵阐释.docx
《周文矩《重屏会棋图》图示与内涵阐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文矩《重屏会棋图》图示与内涵阐释.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周文矩《重屏会棋图》图示与内涵阐释
周文矩《重屏会棋图》图示与内涵阐释
容、人物姿态行为、器物摆件等方面都有其深刻含义。
(一)“帝王行乐”的主题
以帝王行乐、游艺、宫廷贵族出游等现实活动场景作为绘画的主题早在唐代就有。
唐代著名仕女画家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就是描绘贵族妇女出游的现实场景。
北宋的“书画皇帝”赵佶曾绘《听琴图》,画中抚琴的人正是徽宗本人。
“帝王行乐”式主题进入绘画早已屡见不鲜,而帝王进入画面往往离不开“琴、棋、书、画”这四类怡情悦性的艺术样式。
《重屏会棋图》中描绘的正是这“四艺”之一:
下棋。
围棋起源于中国,是我国古代人们非常喜爱的一项娱乐竞技活动。
作为南唐帝、王的李氏兄弟也是围棋爱好者。
《重屏会棋图》所描绘的是下棋的场景,但场景中却有让人琢磨思索的地方。
正在下棋的?
Z达和?
Z?
P兄弟上身正襟危坐,脚下的鞋子却各有一只脱掉了。
古人讲究尊卑秩序,?
Z达和?
Z?
P的这种行为显然是不遵循“礼”的,是对皇帝的不尊重。
那么画家为何一定要越“礼”而为之呢?
《庄子?
外篇?
田子方》里有一段话或许可以解释这种不合常理的行为。
其原文如下:
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笔和墨,在外者半。
有一史后至者,?
{?
{然不趋,受揖不立,因之舍。
公使人视之,则解衣盘礴,羸。
君曰:
“可矣,是真画者矣。
”
所谓“解衣盘礴”,就是脱衣箕踞。
古人常席地而坐,有两种姿态:
一种是有礼貌地规规矩矩的坐法,先跪下,脚掌立起来,屁股放在脚后跟上,上身自立④。
箕踞,是一种不恭敬不礼貌的坐法。
《重屏会棋图》中正在下棋的?
Z达和?
Z?
P脱掉鞋子的坐姿显然也是不恭敬的行为。
这段话本身是道家借助画画的事情来宣扬其“任自然”的哲学思想,后多被艺术家来形容艺术创作时不受束缚的精神状态。
下棋与绘画同为艺术,画画时画者应有不受束缚的精神状态,下棋的人自然也要有不受外在礼教规矩束缚的状态方能体现其注意力全在棋局、“身无外物”的精神境界。
画家在表现人物下棋的状态特征时没有过度地刻画下棋者的神态,而是通过两只脱掉的鞋子巧妙地暗示了对弈的两人及观看对弈的另外两人都是深谙艺术之道的风雅之人。
这种隐晦的表现手法在体现画中人物高雅的艺术情操时又展现了画家在刻画故事情节上的匠心独运。
(二)“主大从小”的表现手法
人物画中大小对比关系的运用早在原始社会壁画中就有运用,这种大小对比关系的运用一直在中国人物画中延续使用。
《重屏会棋图》中人物形象最大的是占据画面中心位置的南唐中主李?
Z,依次而来的便是中主的三位兄弟,最小的当数画面最右侧的侍从。
画中人物比例明显与现实生活人物比例不符。
侍从站着的身高不可能比坐在榻上的人还要低。
画家这样处理画面是因为受到“以大为美”的观念影响,同时这样处理人物比例关系还受到了当时封建礼教思想的影响。
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美、甘也,从羊大”,“美”与“大”有着内在的联系;中国人对“大”字情有独钟,赋予“大”美好的含义;“大”代表气势、宽容、至高无上、尽善尽美等意义⑤。
在中国古代人物画中,作为主体的人物比例明显大于次要人物的比例,而次要人物的比例有意识地缩小,作品中主次关系通过人物大小比例反差体现出来⑥。
《重屏会棋图》中的人物比例并未遵循客观现实生活中人物的比例关系,而是依据画面中所起到的作用主观处理比例关系。
这种处理手法体现了古代人对于“大”的钟爱及“以大为美”的审美观念。
在绘画的形式语言中,这种“大人”的形式感,突出主题在画面中的主体性,次要的人物则其辅助作用。
“大”与“小”的鲜明对比,使画面主次清晰、明确,形成了“主大从小、以大为美”的形式语言。
除此之外,“主大从小”的处理方式还体现了对“礼”的尊崇。
“礼”在最初并无等级区分的含义,在阶级社会出现以后“礼”便开始具有了社会身份的内容。
从春秋时代的孔子“恢复周礼”到汉代董仲舒“独尊儒术”,使得儒学中的“礼”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艺术创作中,同样以“礼”为上,遵“礼”为美。
绘画创作中,“礼”通过“大”的比例形式得以体现。
《重屏会棋图》中比例最大、社会地位最高的中主李?
Z,较中主比例稍小、地位较低的三位王,身材比例最小的侍从,人物大小的安排,合乎了当时的“礼”的等级制度。
(三)“偶眠”诗意屏风意境
《重屏会棋图》中的坐地屏风的画面情节取自白居易的《偶眠》诗意⑦:
放杯书案上,枕臂火炉前,老爱寻思事,慵多取次眠。
爱妻卸乌帽,婢与展青毡。
便是屏风样,何劳画古贤。
周文矩生活的时代距离白居易不远,对于白的生平与诗文应该非常熟悉。
至少,拥有那架《偶眠》诗意图坐地屏风的中主对于白居易是了如指掌的。
他们都生活在同一个文化系统中,在这个系统中,对某位前代名士的景仰往往也代表着自己的人生理想及审美品位。
李?
Z在对屏风画题材的选择上表现了他的人生理想和艺术品位。
《重屏会棋图》中“帝王行乐”的主题、“主大从小”的处理方式、屏风所描绘的诗意生活都赋予了作品更加深刻的意义。
三、《重屏会棋图》的内涵意义
《重屏会棋图》作为中国南唐时期重要的人物画作品自然有着当时时代的印记。
表面上看,《重屏会棋图》是描绘帝王游艺活动的场景,事实上,《重屏会棋图》有着更为深刻的意义。
五代十国是中国古代社会动荡时期。
南唐是多个地方政权之一,与他父亲防守亲善邻国的政策不同,李?
Z时期采取积极伐战的对外政策,但这种对外攻占的政策没有使南唐走向强大反而加速了它的灭亡。
屡战屡败的局面最终迫使南唐朝廷由金陵迁都到今天的南昌,本就偏安的朝廷国土面积一再缩小。
然而,面对这样严峻的国家局势,李?
Z仍然不时沉迷于对弈、书画。
事后,李?
Z对自己沉迷于棋局无法自拔的行为感到后悔,但又无法控制自己对于下棋的喜爱。
《重屏会棋图》记录了中主李?
Z及其兄弟下棋的场景,缓解了李?
Z无法时时下棋的心情,同时这幅画也时刻提醒李?
Z下棋要有度,劝诫中主要适度下棋是《重屏会棋图》绘制的初衷之一。
李?
Z虽然贵为一国之君,但是他并不为此感到开心。
原因在于其人生理想的生活状态与其人生经历背道而驰。
李?
Z风度高秀,擅长诗文、绘画,倾慕林泉高士志在隐逸,他曾经在庐山瀑布前建筑房屋并希望终老于此,然而太子的身份使他无法完成这个愿望。
故此,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完成的人生理想只好寄托于绘画。
四、结语
《重屏会棋图》是中国古代经典的传世人物画。
本文对《重屏会棋图》从形式到内容寓意再到其象征意义进行了阐释。
通过这种研究方法使我对于这幅作品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也使我对于图像学在美术史研究中的应用有了新的了解。
我深刻地体会到对中国古代绘画的研究不应一味遵循一成不变的研究法则,换一个方法或角度或许会有不一样的答案。
注释:
①单国强.古书画史论集[M].北京:
紫禁城出版社,2004:
2.
②③李含飞.中国传世名画“重屏会棋图”中的室内设计研究[J].青年文学家?
艺术研究.2013:
184页.
④葛路.中国画论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01),11.
⑤⑥韩梦林.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大人”与“小人”.[J]视觉殿堂第82页(缺年份、期数)。
⑦高婧.白居易与重屏会棋图[J].艺术探幽,2007:
54.
参考文献:
[1]葛路.中国画论史[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周林生.魏晋至五代绘画[M].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
[2]田村.解读历代名画记[M].黄山:
黄山书社,2012.
[3]单国强.古书画史论集[M].北京:
紫禁城出版社,2004.
[4]侯毅.先秦至唐五代绘画艺术鉴赏[M].西安: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5]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编.中国美术简史[M].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6]巫鸿.重屏――中国绘画中的媒材与再现[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7]李含飞.中国传世名画“重屏会棋图”中的室内设计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3,(23).
个人简介:
李玉芹,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中国美术史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