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792665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5.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他们让我们感动”整组教学设计

温州市瓯海区娄桥南山小学高段语文教研组张文莲周爱乐何优优贾彩眉

教材扫描

本组教材共有4篇课文,这些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

《再见了,亲人》中的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令人难以忘怀;《金色的鱼钩》中的老红军战士忠于党、关心同志胜过自己的高尚情操催人泪下;《桥》中老支部书记在生死关头,不殉私情、舍己为人的壮举使人心潮难平;《梦想的力量》中你仅六岁的孩子的美好梦想让人感受到善良与同情心会凝聚和迸发出巨大的力量。

这4篇课文在表达方法上各具特色。

比如《再见了,亲人》将抒情叙事相互交织,感情真挚强烈;《金色的鱼钩》先倒叙,再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清楚了鱼钩的来历,并通过具体的事例,赞美了老班长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革命前辈的怀念之情;《桥》在环境的描写上、语言的使用上(精练、干脆)以及文章的结尾都极具特色,这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强烈的感情。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二是引导学生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三是引导学生课外搜集一些感人的故事,为口语交际习作的教学做一些准备。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5课时。

其中单元导读课、总结课2课时,精读课文5课时,略读课文3课时,综合实践活动1课时,口语交际与习作3课时,词语盘点与日积月累1课时。

单元导语

无论是在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年代,都有许多令我们感动的人。

尽管他们中的有些人,连姓名都不为人所知,他们的形象却清晰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本组课文为我们讲述了一些感人的故事。

让我们在阅读中了解那可歌可泣的事,体会那令人震撼的情。

学习本组课文,要入境入情,抓住那些感动我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如果有条件,还可以收集一些感人的故事,和同学进行交流。

课文内容(略)

“他们让我感动”单元导读课(1课时)

娄桥南山小学张文莲

[教学目标]

1.了解身边令人感动的事,产生学习本组课文的兴趣。

2.浏览本组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及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学习梳理课文的方法。

一、讲述身边感动人物事迹,激情导入

1、出示温州市十大感动人物图片(徐建威、邓洪如、李学生)

2、师深情地读他们的事迹

(1)徐建威:

因为无钱治病,为了拯救父亲的生命,15岁的泰顺男孩徐建威从6岁开始,坚持10年为身患矽肺病的父亲上山采药,并每天早上5时便起床,承担起照顾父亲的责任。

他的故事被拍成电影《不能没有爸爸》。

(2)邓洪如:

邓洪如十多年来坚持投身慈善事业,在自己经济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捐款金额不下百万。

2005年温州连续遭遇4次台风,邓洪如每次都向灾区捐款献爱心。

仅去年,他就捐款约21万元。

(3)李学生:

2005年2月20日,在温州金有利鞋厂务工的河南籍青年李学生,路过金温铁路温州市黄龙段马坑隧道口时,面对呼啸而来的列车英勇救下一名男孩。

当他奋不顾身抢救另一名小女孩时,被飞速行驶的火车撞倒,献出了年仅36岁的生命。

3、这样感动的人物你们还知道吗?

是啊!

这样让人感动的人物可能发生在战争年代,也可能发生在和平年代;这样的人物中国有,外国也有。

尽管他们中的有些人,连姓名都不为人所知,他们的形象却清晰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本组课文为我们讲述了一些感人的故事。

Xkb1.com新课标第一网

二、浏览全组课文,写下感动人物事迹

1、浏览本组四篇课文,划下感动人物的名字或称号

2、小组默读课文,归纳感动的原因。

3、出示表格

课题

人物

事迹

《再见了,亲人》

大娘

小金花

大嫂

志愿军

《金色的鱼钩》

老班长

《桥》

党支部书记

《梦想的力量》

瑞恩、希里杰克

三、找寻学习的“指南针”——归纳学法

1、这些人物的事迹真感人,我们要用什么方法学懂呢?

请同学们再次浏览单元导读提示,交流平台、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等,找出学习本组课文的学习要求。

2、指名交流归纳

(1)入情入境地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领悟表达方法,模仿说与写

(3)搜集感人的故事,交流与习作

3、讨论:

你可以从哪些途径收集感动人物的事迹

(1)阅览书刊、报纸

(2)网络查询

(3)访问、调查、观察身边感动的人物

四、自主选读一篇最感动你的课文,读通顺。

“他们让我感动”部分体验课

模块一:

他们精神高尚让我们感动

娄桥南山小学周爱乐

[教学内容]《再见了,亲人》和《桥》

[教学时间]4-5课时

第一部分《再见了,亲人》2-3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准备]

课前可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在前面我们学过的一个单元里专门介绍了一位伟人,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知道这位伟人是谁吗?

(毛泽东)谁能背一首毛泽东的诗词?

谁还能背一首?

“青山处处埋忠骨”知道它的下半句吗?

知道是谁的诗句吗?

对龚自珍,你还知道他的那些诗句呢?

《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讲的是毛主席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一次战争中牺牲了,而毛主席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把儿子埋在朝鲜的土地上,而没能见到儿子的最后遗容,让我们感受到毛主席旷达的胸怀和无私的胸襟。

说到抗美援朝,同学们了解多少呢?

下面同学们可以把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起来和大家交流一下。

2、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再见了,亲人》讲的就是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官兵撤离朝鲜时,在车站和朝鲜人民分别的感人情景。

那是多么难忘的日子呀!

志愿军战士望着相处八年的朝鲜亲人,踩着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怎么忍心离开呢?

看着为自己赶走侵略者,重建家园的志愿军战士,朝鲜人民又怎么舍得分别?

抚摸着亲人的肩头,握着亲人的双手,他们有多少知心的话要说,又有多少难忘的情要诉?

于是一幕幕感人的场景出现了。

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也来到火车站上,去感受那依依惜别之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课题,说说你对“亲人”的理解,什么样的人称为亲人?

2、通过预习课文,能说出课文中都提到了哪些亲人吗?

他们是亲人吗?

不是亲人,为什么称之为亲人呢?

想知道吗?

认真学习课文,用心体会,相信同学们会理解的!

3、想不想读一读课文?

那么同学们在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看一看刚才我们提到的三位亲人,她们都为志愿军战士做了哪些事?

谁第一个起来读?

4、朝鲜亲人为志愿军作了这么多的事,你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朝鲜人民关心、热爱志愿军,把志愿军当作自己的亲人)朝鲜人民为什么这么的爱护、关心志愿军战士,还把他们当作亲人呢?

(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赶走侵略者,重建家园,抛头颅、洒热血)

师小结:

同学们说得真好!

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的情谊是用鲜血凝成的,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他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深情厚谊怎能叫人不感动!

你感动吗?

还想不想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感悟情感。

1、请同学默读课文,你可以把课文中最令你感动的片断仔细品读,有令你感动的词语或句子可以用笔画下来,还可以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

等会起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看谁说得好!

2、交流体会。

(大娘一段)

(1)大娘的那些地方令你感动呢?

你能说一下“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吗?

那么在课文中是指什么呢?

说得真好。

谁再能起来说说“雪中送炭”的意思?

对就是在别人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别人以帮助。

在志愿军战士最需要食物的时候,大娘带着全村妇女冒着生命危险送来了打糕,大娘送来的不仅仅是好吃的食物,还为志愿军战士送来了打胜那次阻击战的精神食粮,多么让人敬佩的大娘呀!

让我们带着敬佩和感动的心情来读一读这几句。

(2)大娘身上还有令你感动的地方吗?

“唯一”是什么意思?

为了救志愿军战士,大娘失去自己唯一的亲人——小孙孙,难道说大娘不爱自己的小孙孙吗?

难道说大娘失掉小孙孙不痛苦吗?

同学们读到这你有什么体会呢?

(大娘把志愿军看得比自己的亲人还要亲)来让我们带着痛苦的感情来读一下这几句。

(3)大娘为志愿军洗补衣服,志愿军就要离开了,大娘就像慈母一样关心、爱护着志愿军,这让我们不由得想到了孟郊的诗句: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能起来有感情的朗读一下这几句。

(4)大娘为志愿军付出了这么多,志愿军战士能不感动吗?

所以在即将分别的时刻他们满怀深情地对大娘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不能忘怀。

表达出志愿军战士强烈的感情。

小结:

同学们,这么好的大娘志愿军战士忍心离开吗?

同学们假如现在你们就是志愿军战士,把你心里想对大娘说的知心话都说出来,同学们,带着我们的感动、带着我们的深情齐读课文的第一段。

师:

列车慢慢开动了,朝鲜人民追着列车,任眼泪不住的流淌,志愿军战士看着越来越模糊的朝鲜人民的身影,千言万语化作一句满怀深情与不舍的:

“再见了,亲人!

四、延深教材、深化中心

1、提供数据资料

(1)总结过渡:

同学们,这篇课文,作者站在志愿军的角度,选择了大娘、小金花、大嫂这三个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例,来表达中朝人民之间用鲜血凝成的友谊(板书)。

读了这篇课文,同学们一定能感受到朝鲜人民为志愿军付出了血的代价。

但是,同学们是否知道,在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朝鲜的解放,也同样付出了重大代价。

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份资料。

(2)屏幕显示:

志愿军烈士统计数据

(3)谈感想:

看到这一串串的数字,你有什么感想?

2、提供图片资料

(1)导语:

在这千千万万个烈士中,有许多特等英雄。

他们的英勇壮举,在五十年后的今天,仍然在中朝两国人民中间传颂。

请同学们看图片资料。

(2)发图片,每小组一份

(3)看英雄形象,读英雄事迹,交流感受

五.延伸表达,抒发情感

1.列车就要开动了,彼此心中似乎有千言万语要倾诉。

课文中只写了志愿军说的话,此时此刻,朝鲜人民会说些什么呢?

假如你就是课文中的大娘、小金花、大嫂,听了志愿军说的话,会说些什么呢?

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写几句向志愿军告别的话。

2.音乐轻轻响起,学生在饱含深情的氛围中,写出心中的告别话语。

3.指名学生有感情朗读自己写的告别话语,教师作随机点评。

六、作业

课后同学们可以阅读巍巍写的《依依惜别的深情》,描写的也是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

相信同学们会有新的收获与感受!

第二部分《桥》(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咆哮、狞笑、拥戴、放肆、呻吟、搀扶、祭奠、势不可挡、跌跌撞撞”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品味语言文字,围绕“老汉像一座山”深读课文,体会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准备一段洪灾的录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有关“桥”的课文?

这几篇课文分别写的是什么内容。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桥》,这篇课文又会写些什么内容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