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习题参考论述.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92353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9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学习题参考论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财政学习题参考论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财政学习题参考论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财政学习题参考论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财政学习题参考论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政学习题参考论述.docx

《财政学习题参考论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习题参考论述.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财政学习题参考论述.docx

财政学习题参考论述

Ch1

三、名词解释

1.市场失灵:

市场机制本身却存在固有的缺陷与不足,即所谓“市场失灵”,主要表现为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垄断、外部性与公共产品、收入分配不公平和经济波动。

3.外部性:

无法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市场交易成本或收益。

4.财政:

财政是国家或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对一部分社会产品与服务的分配活动。

5.财政职能:

财政职能是指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具有的职责与功能。

四、简答题

1.什么是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垄断、外部性与公共产品、收入分配不公平、经济波动。

3.简述财政的基本特征。

第一,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第二,财政分配的对象是部分社会产品与服务。

第三,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6.简述财政实现资源配置职能的手段和机制。

(1)明确政府的职责范围,确立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重。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

(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重点建设。

(4)通过税收政策、政府投资、财政补贴和公债等手段,引导并促进民间投资,吸引高水平外资和强化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

(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7.财政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原因是什么?

财政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一些稀缺的自然资源存在着垄断性,且不同地区的资源条件差异很大,由此形成了垄断性的极差收入。

财政有必要对之进行干预,防止某些企业谋取垄断利润而损害公共利益,并提取一部分垄断利润以实现收入的相对公平。

第二,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分配通常表现为经济公平,但往往损害社会公平。

市场分配机制强调收入分配应以各利益主体为社会供给的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为依据。

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劳动能力、财产占有量等方面存在着客观上的差别,因而,市场分配的结果必然会形成收入差距,导致社会不公平。

8.简述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手段和机制

(1)规范工资制度

(2)加强税收调节

(3)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五、论述题

1.试论述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

思路与要点:

(1)资源配置和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含义。

资源配置就是指运用有限的资源能形成最佳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

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是指财政通过参与财力分配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职能。

(2)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

①调节社会资源在不同地区之间的配置;②调节社会资源在各行业、各部门之间的配置,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③调节社会资源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

(3)财政实现资源配置职能的手段和机制。

①明确政府的职责范围,确立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重。

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

③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重点建设。

④通过税收政策、政府投资、财政补贴和公债等手段,引导并促进民间投资,吸引高水平外资和强化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

⑤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2.试论述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

思路与要点:

(1)收入分配和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含义。

所谓收入分配,通常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国民收入在价格、税收、政府支出等工具的作用下,在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分割、形成流量的收入分配格局和存量的财产分配格局。

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是指财政运用多种方式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和调节,以期达到收入分配的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

(2)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内容:

包括调节企业的利润水平、调节居民个人的收入水平。

(3)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手段和机制。

规范工资制度、加强税收调节、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3.试论述财政的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思路与要点:

(1)经济稳定与发展含义。

经济稳定是指通过财政政策的制定、实施与调整,对生产、消费、储蓄和投资发生影响,以达到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政策目标。

(2)财政实现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机制和手段:

一是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二是发挥自动稳定器功能;三是税收、投资和补贴政策安排;四是财政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Ch2

三、名词解释

1.公共需求:

是当众多个人作为一个整体时所产生的需求

2.公共产品:

是指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和服务/(也可以使用Samuelson的定义)由所有人共同享有,并且任何一个人对该商品的消费并不会导致其它人对于该商品消费的减少

3.消费的非排他性:

指产品一旦被供给,不能将任何人排除在该产品的消费之外。

4.受益的非竞争性:

指一旦公共产品被供给,任何人都不必通过竞争出价就可以获得对产品的消费。

10.庇古税:

是通过使卖者支付与每单位产出的边际外部成本相等的费用来实现负外部性内部化的税收

四、简答题

1.简述公共需求的含义?

(1)公共需求是一种个人需要

(2)公共需求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多数人的需求

(3)公共需求不仅是多数人的需求,同时也是一种整体需求

2.简述公共产品及其特征。

公共品是指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和服务/(也可以使用Samuelson的定义)由所有人共同享有,并且任何一个人对该商品的消费并不会导致其它人对于该商品消费的减少。

其特征包括:

消费的非排他性,收益的非竞争性和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五、论述题

1.试述公共产品的供给方式。

公共产品的供给方式

(1)公共部门供给

公共部门供给公共产品的合理性:

从需求角度看,由于公共品所具有的非排他性及其所导致的搭便车问题,使得每个人都有动机隐藏自己的消费欲望与支付意愿

从供给角度看,许多公共品在具有公共品特性的同时,还具有广泛的外部性,使得由市场来提供纯公共品,必定会供给不足

(2)私人部门供给

私人部门供给公共产品的动机:

一是,通过明晰的产权制度安排,界定并规制资本利润率水平,私人资本在看得见的资本利润情况下,主动进入提供公共产品;二是由于公共部门提供公共产品效率低下,为了解决公共支出不足的矛盾,政府有意识的降低私人资本进入公共领域的门坎,以一定的利润水平作为“诱饵”,以制度性的安排促进私人供给公共产品。

私人部门供给公共品的条件:

(1)产品的准公共品属性

(2)具备完善的排他性技术

(3)政府提供交易的产权制度保障

(3)第三部门供给

第三部门供给的优势:

创新优势,贴近基层、了解基层的优势、灵活优势和效率优势

第三部门供给的方式:

(1)独立提供公共产品

(2)与公共部门合作提供公共产品

(3)与市场合作提供公共产品

2.试述公共产品的特征及其分类

公共产品的特征包括:

效用不可分,消费的非竞争和收益的非排他性

公共产品的分类包括:

一是,按照商品的特征差别分为纯公共品和准公共品,其中准公共品又可以分为利益外溢的准公共品,拥挤性的准公共品和公共资源类的准公共品(亦可以按照Samuelson的分类标志将准公共品分为公地品和俱乐部品)

二是,按照地区收益原则分为全球性、全国性、地域性和地方性公共产品

Ch4

三、名词解释

1.财政支出:

也称为政府支出或预算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需要而进行的各项开支,包括政府向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在内消耗的一切费用的总和。

2.购买性支出:

是指政府向企业和个人购买商品或服务的支出。

3.转移性支出:

转移性支出是政府为实现社会公平目标,单方面对居民和企业等微观经济主体的无偿财政拨款。

5.财政支出增长率:

是指当年财政支出比上年同期财政支出增长的百分比。

6.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

是指财政支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

7.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

是指财政支出增长额与GDP增长额之比。

8.成本—效益分析法:

是指根据政府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若干实现建设目标的方案,详细列出各种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全部预期效益,通过分析比较,从中选择出最优方案的分析方法。

五、简答题

1.简述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不同。

(1)两者的作用不同。

购买性支出通过支出使政府掌握的资金与微观经济主体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相交换,政府直接以商品和服务的购买者身份出现在市场上,因而对社会的生产和就业产生直接影响,并间接影响收入分配。

转移性支出是通过支出使政府所有的资金转移到受益者手中,提高受益者的可支配收入水平,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

转移性支出直接影响收入分配,而对生产和就业的影响是间接的。

(2)对政府效益约束不同。

由于政府在购买性支出中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因此,通过购买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形成较强的效益约束。

在安排转移性支出时,政府并没有十分明确的原则可以遵循,且财政支出效益难以衡量,因此,此时的财政活动对政府的效益是软约束。

(3)对微观经济主体的效益约束不同。

由于微观经济主体在同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发生联系时必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向政府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微观经济主体效益的大小,取决于市场供求状况及其销售收入同生产成本的对比关系,所以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是硬的。

而微观经济主体在同政府的转移性支出发生联系时,并无交换发生,它们收入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自己的能力,而取决于同政府讨价还价的能力,因此,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是软约束。

2.简述瓦格纳法则的主要内容。

德国著名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通过对19世纪的许多欧洲国家、日本、美国的公共支出增长情况的考察,提出了“公共支出不断增长法则”,或称“政府活动扩张法则”,后被人们称之为“瓦格纳法则”。

他认为:

随着社会经济日益发展,国家职能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扩大,从而导致政府经济活动不断增加,所需的公共支出将不断增加。

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不可避免的长期趋势。

他把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分为两类,即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

3.简述替代--规模效应理论的主要内容

4.简述经济发展阶段论的主要内容。

5.简述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

(1)经济因素。

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干预政策等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上。

经济的不断发展,为财政支出增长提供了可能性。

(2)政治因素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主要体现两个方面:

一是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二是政体结构的行政效率。

(3)社会因素,主要包括人口、就业等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财政支出的规模。

6.简述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

(1)经济体制与政府职能

(2)经济发展阶段与经济发展目标。

Ch5

三、名词解释

3.基础产业:

是指为其他部门发展提供条件和机会的产业,或者说是那些由于它们的供给能力不足,导致国民经济增长机会损失的产业。

四、简答题

1.简单分析教育属性,并分析政府提供基础教育的理论依据。

答:

按照教育层次的不同,教育可分为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

不同层次的教育会表现出不同的产品属性。

一般而言,多数国家根据本国经济发展情况,通过宪法对初级教育规定若干年的义务教育,并由政府来提供和保障教育经费。

义务教育,就是指保证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既是每个公民的一种权利,又是每个公民的一种义务,具有法律约束力。

既然国家通过立法来确保义务教育的贯彻实施,那么每个公民都可以无差别地享受这种教育。

从这个角度来看,义务教育具有很强的纯公共产品属性,因此,义务教育理应由政府来提供和保证。

3.简述财政投资性支出的必要性和特点。

.答:

必要性:

(1)促经济总量不断增长

(2)有利于改善地区经济结构(3)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4)有利于引导非政府投资

特点

(1)投资目标是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

(2)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必要时还可以通过发行公债等方式进行筹资(3)投资领域方面,政府投资由于其更加注重社会整体效益,因而其投资侧重那些存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即主要投资于外部效应较大的公用设施、能源、交通、农业以及治理大江大河和环境保护等有关国计民生的产业和领域。

4简述分析基础产业财政投资的必要性。

.

答: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