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母亲河四年级校本.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918832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97.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们的母亲河四年级校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我们的母亲河四年级校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我们的母亲河四年级校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我们的母亲河四年级校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我们的母亲河四年级校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们的母亲河四年级校本.docx

《我们的母亲河四年级校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们的母亲河四年级校本.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们的母亲河四年级校本.docx

我们的母亲河四年级校本

目录

前言:

大运河,我们的母亲河----------------------------2

第一章:

京杭大运河总体情况------------------------------7

第一节:

基本信息----------------------------------------7

第二节:

历史沿革----------------------------------------10

第三节:

大运河博物馆------------------------------------13

第四节:

保护大运河--------------------------------------15

第五节:

大运河申遗--------------------------------------17

第二章:

故城的大运河------------------------------------19

第一节:

故城大运河段概况--------------------------------19

第二节:

故城运河文化------------------------------------21

第三节:

千年沧桑话故城----------------------------------23

第四节:

甘陵春背后的故事--------------------------------26

第五节:

子游在故城--------------------------------------29

第六节:

大预言家董仲舒----------------------------------32

第七节:

文学家马中锡------------------------------------36

第八节:

孙绪的故乡情节----------------------------------40

第九节:

忧国忧民的周世选--------------------------------41

第十节:

谢公堤------------------------------------------44

第十一节:

教儿诗----------------------------------------45

前言

京杭大运河与万里长城一样,被列为世界最宏伟的四大古工程之一。

大运河是中国2000多年历史的见证,是保存中国古代灿烂文化最丰富的文化长廊、博物馆和百科全书。

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流程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是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

中国人民以其勤劳、智慧和坚强的毅力,由短到长,由局部到整体,不断地开凿整修,持续了1000多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一条由杭州直达北京、纵贯南北的人工大运河。

大运河流经衡水境内,主要是与山东省接壤的故城县和景县。

在故城境内绵延75公里,可谓是大运河在县级境内纵贯较长的一段。

历史上,大运河是衡水最重要的交通大动脉,南接临清,东下德州,北下景县,背负丰饶的华北平原,自然形成一个重要的货物集散地。

帆樯如林,往来如梭。

在故城县的郑家口,每天装卸四十吨位的船只五十余艘,大批饼酱、卫粪、煤碳和日用工业品从水路集运至此,再从陆路运往冀(县)、衡(水)、枣(强)、南(宫)、高(唐)、恩(县)、夏(津)、武(城)等地。

而这一带的小麦、小米、杂豆、西瓜等农副产品则顺流直下天津。

当时除码头外,还有一个较大的卸货场地。

傍晚时分,大批船只渐渐停泊靠岸,长堤上下,摊贩叫卖声,船工号子声不绝于耳;入夜,堤河上下,灯火辉煌,人声鼎沸,一番水上闹市的景象。

故城县境内有一段河道,乃当年隋炀帝征辽返回京都,由此弃驾登舟,好事者将这段河道冠以“回銮河”名称。

隋以后,历代皇亲国戚,显宦大僚,常乘船路经故城。

特别是清代的康熙、乾隆,据说八次乘船南巡。

康熙还在故城运河段内选中巨人大汉李贞,充当随身侍卫。

不息的运河湍流,形成独特的“运河经济形态”,加速了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季节性的篙工、纤夫、搬运工散布于沿河各个村庄。

今天的故城县城所在地——郑家口,相传有一郑氏在此运河上设摆渡口,因此而得名,简称为郑口。

因这里地处水陆要冲,商贾云集,到清朝中后期已发展成为规模可观的较大集镇。

据《故城县志》记载:

“清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这里已是全县唯一繁华的市镇。

解放前郑家口并不是县城所在地,只是过往商船落脚的码头。

它位于冀、鲁两省交界线上,大运河左岸,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商埠。

过去,它以水运码头这个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吸引了大批中外客商。

逐渐形成了一个小城镇,三街五镇,店铺栉比,客货川流,自古以来素有“小天津卫”之称。

纵观故城县的形成和兴旺发达历史,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大运河是产生和哺育故城县的摇篮,而商品流通则为这里的蒸蒸日上、经济繁荣,不断增强着造血功能。

故城地域虽小,然而,今天的县城驻地郑家口,历史上确是南北水陆交通要冲,“前抱武城,后临广川,东交齐鲁,西接保真。

燕齐交壤,旁临御河,数十万之岁运,及冠盖之舳胪,上下旁午,直抵天津”(《故城县志》)。

京杭大运河绕城而过,舳舻衔尾,市井繁华,商贾云集,清代乡贤时廷珍有诗赞曰:

“两岸多停沽客舟,帆樯影里酒家楼。

橹声摇曳喧前渡,灯火高低照乱流。

乐府谁翻商妇怨,踏歌争唱大堤头。

六如老去繁华歇,莫向清溪记旧游。

”大运河蕴育了衡水的故城县、景县独特的民俗民风,留下了丰厚的历史遗迹和文化积淀。

景县,历史悠久,自秦置县,历代辖境多变。

明初,省县入州。

中华民国二年,改称景县。

历史上,景县文化名人辈出,西汉大思想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吟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诗句;高长恭,北齐兰陵郡王,史载“貌柔心壮,音容兼美”。

景县地处河北、山东两省交界,大运河纵贯县域南北。

可谓自古以来人流、物流顺畅。

景县除了前三位历史文化名人外,还有以治军严格著称的西汉名臣周勃之子周亚夫,汉时曾在这里任过行政首长,如今在县城仍有周亚夫衣冠冢。

北齐皇帝高欢、高洋父子,雄才大略、长于治军,《资治通鉴》载:

高洋“赤膊领军,冲锋在前”,一直打到辽宁北部,继而在邯郸临漳(古邺县)创立了北齐王朝,虽几十年后很快灭亡,但高氏一族和另一望族封氏,在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做高官绵延了几百年。

到清朝,任礼部尚书的景县人李孔嘉,曾陪乾隆皇帝从运河下船到景县视察,留下许多美谈。

景州塔是一座历史悠久,保存较完整的古代建筑物,位于景县城内,原名“释迦文舍利宝塔”,简称舍利塔,因今景县原为景州所在地,所以人们通常称为景州塔。

古人曾用“孑然一柱把天擎”来形容景州塔之高大,或站在塔下仰视,或站在塔外远观,此塔真如一尊巨柱拔地而起,直插云天,极其宏伟壮观。

传说建造此塔时,采用土屯法,塔垒多高,土堆多高,塔建成后,再将屯土运走。

塔高十三层,外形为八面棱锥体,通高63.85米,底层周长50.5米,是一座由砖石结构而成的密檐楼阁式的古塔。

塔基由坚固的巨形清石铺成,塔基下有一深井,实际是地宫,供藏佛骨、佛经、佛像及金银珠宝之用。

塔体由青砖砌成,塔内自下而上,砌有螺形阶梯数百阶,登阶盘旋而上,可达极顶。

塔内各层东西南北均有洞户向外,且有拱形走廊,绕行于廊内,可通过洞户远眺四方。

塔顶成葫芦形,由青铜铸就,高2.05米,葫芦下有铁丝网罩,高3.3米。

每有风起,铁丝网罩与洞户被天风鼓荡,如惊涛澎湃之声,故有“古塔风涛”之称。

须晴日,登至塔顶四望,近在脚下的县城全貌,远在三四十里的郊野村庄,均历历在目。

前人曾有诗说,“绝顶静观真景象,却也身疑在蓬瀛”。

庆林寺塔是故城境内一座宋代建筑,该塔系用青砖砌成,坐南朝北,平面为八角形,下为塔座,塔身高六层,为楼阁式砖塔,总高35.67米,其造型挺拔秀美,砌筑精巧,每层之间砌有双层塔檐。

塔顶有一铜葫芦塔刹。

一层为三米多高的塔基,二层以上,每层各在东、西、南、北有一个券门。

门上有窗,窗上装有菱纹、云纹、莲纹的窗棂。

花饰精美,各不相同。

塔檐为45度斜拱。

塔内为穿心式和壁内折上式相结合,可拾级而上、到达塔顶,四壁还有大小不同的佛龛、灯龛等。

该塔精巧玲珑,造形美观,独具一格。

在塔的内壁上,有许多游人题的诗词,其中一首是明朝嘉靖年间,邑人王士嘉题写**塔的诗,诗云:

浮图何代建?

峭拔入云端。

绝顶登临处,摩挲星斗寒。

在今故城镇的小学里,至今保留着一座“甘陵书院”古建筑,甘陵书院创办于清雍正5年。

(公元1726年)据县志记载:

“甘陵书院基地二十余亩,故城偏僻,建制简陋,独学宫庙制恢宏合宜”。

清光绪28年(1902年),甘陵书院改称故城县高等小学堂。

全县仅此一处新式高等小学堂,学生除来自本县外,还来自枣强、景县及山东武城、德州、平原等地。

今天的军屯镇关庙(子游庙)村,仍有弦歌台榭遗址,据记载,弦歌台榭高九尺,方圆数百坪。

上有子游(言偃武城宰)祠,现存明成化重修丹阳公祠堂碑。

相传弦歌台榭为孔子大弟子子游在此教书育人的场所。

子游祠殿堂五间,后有寝堂,殿堂及东西庑为教室,弦歌台榭为学生活动场所,明代著名诗人李东阳(湖南人,天顺进士,吏部尚书)过子游祠有诗曰:

野堠东连鲁,荒城北带河。

远山藏雨暗,老树得霜多。

古邑今如此,贫民奈尔何。

使舟栖泊近,侧耳听弦歌。

大运河是衡水人民的母亲河,勤劳、智慧的衡水人民,用双手写就了辉煌的历史,也一定能创造无限美好的未来,让我们在衡水这片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热土上携手创业,使其成为镶嵌在大运河畔的璀璨明珠!

作为生长在运河畔的我们,必须了解这条母亲河、热爱这条母亲河、保护这条母亲河。

课后作业:

1、认识京杭大运河的意义。

2、填空: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  )、流程最( )的一条(  )运河,是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

中国人民以其勤劳、智慧和坚强的毅力,由短到长,由局部到整体,不断地开凿整修,持续了1000多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一条由(   )直达(  )纵贯南北的人工大运河。

 

第一章京杭大运河总体情况

第一节基本信息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

它和万里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

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隋代,发展于唐宋,最终在元代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纵贯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大运河为中国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至今仍在发挥着巨大作用。

京杭大运河显示了中国古代水利航运工程技术领先于世界的卓越成就,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镇,积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凝聚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多领域的庞大信息。

大运河与长城同是中华民族文化地位身份的象征。

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纵贯南北,是中国重要的一条南北水上干线。

背负了南北大量物资的运输交换,也有助于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由于年久失修,目前,京杭运河的通航里程为1442千米,其中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经过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京杭运河自北而南流经京、津2市和冀、鲁、苏、浙4省,贯通中国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和一系列湖泊;从华北平原直达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河湖交织,沃野千里,自古是中国主要粮、棉、油、蚕桑、麻产区。

人口稠密,农业集约化程度高,生产潜力大。

迨至近代,京津、津浦、沪宁和沪杭铁路及公路网相继修建,与运河息息相通;沿线各地工业先后兴起,城镇密集,是中国精华荟萃之地。

京杭大运河沿线是中国最富庶的农业区之一,工业生产很发达。

在兖州、济宁、枣庄、滕县、丰县、沛县、徐州、邳州及两淮等有大中型煤矿,连接上海、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杭州等工业城市。

为了使“黄金水道”产生“黄金”效益,沿线的鲁、苏、浙三省对大运河各段进行了整治、扩建和渠化,使千年古运河重新焕发了青春,成为中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

京杭大运河景色

课后作业:

填空:

1、(   )和万里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

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隋代,发展于唐宋,最终在元代成为沟通海河、(   )、淮河、(  )、钱塘江五大水系、纵贯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

2、京杭大运河全长(   )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

它纵贯南北,是中国重要的一条南北水上干线。

背负了南北大量物资的运输交换,也有助于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北至北京,南至杭州,经过北京、天津、(  )、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

 

第二节历史沿革

京杭大运河的开凿与演变大致分为3期:

第1期运河

运河的萌芽时期。

春秋吴王夫差十年(公元前486)开凿邗沟(从江都(今扬州市)邗口至山阳(今淮安市)淮安末口),以通江淮。

至战国时代又先后开凿了大沟(从今河南省原阳县北引黄河南下,注入今郑州市以东的圃田泽)和鸿沟,从而把江、淮、河、济四水沟通起来。

第2期运河

主要指隋代的运河系统。

以东都洛阳为中心,于大业元年(605)开凿通济渠,直接沟通黄河与淮河的交通。

并改造邗沟和江南运河。

三年又开凿永济渠,北通涿郡。

连同公元584年开凿的广通渠,形成多枝形运河系统。

到隋炀帝时,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南粮北运,控制南方经济中心会稽(绍兴),开凿京淮段至长江以南的运河,全长2400千米。

到元朝时,元定都大都(今北京),必须开凿运河把粮食从南方运到北方。

为此先后开凿了三段河道,把原来以洛阳为中心的隋代横向运河,修筑成以大都为中心,南下直达杭州的纵向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按地理位置分为七段:

北京到通州区称通惠河,自昌平县白浮村神山泉经瓮山泊(今昆明湖)至积水潭、中南海,自文明门(今崇文门)外向东,在今天的朝阳区杨闸村向东南折,至通州高丽庄(今张家湾村)入潞河(今北运河故道),长82公里;通州区到天津称北运河,长186公里;天津到临清称南运河,长400公里;临清到台儿庄称鲁运河,长约500公里;台儿庄到淮安称中运河,长186公里;淮安到瓜洲称里运河,长约180公里;镇江到杭州称江南运河,长约330公里。

扬州、淮安是里运河的名邑,隋炀帝时在城内开凿运河,从此扬州、淮安便成为南北交通枢纽之一,藉漕运之利,发展迅速。

隋朝时分为四段:

(1)永济渠

(2)通济渠(3)邗沟(4)江南河

第3期运河

主要指的是元、明、清阶段。

元代开凿的重点段一是山东境内泗水至卫河段,一是大都至通州段。

至元(元世祖忽必烈年号)十八年(公元1281年)开济州河,从任城(济宁市)至须城(东平县)安山,长75公里;至元二十六年(1289)开会通河,从安山西南开渠,由寿张西北至临清,长125公里;至元二十九年(1292)开通惠河,引京西昌平诸水入大都城,东出至通州入白河,长25公里;至元三十年(1293)元代大运河全线通航,漕船可由杭州直达大都,成为今京杭运河的前身。

元朝时全程可分为七段:

1.通惠河;

(2)北运河;(3)南运河;(4)鲁运河;(5)中运河;(6)里运河;(7)江南运河。

明、清两代维持元运河的基础,明时重新疏浚元末已淤废的山东境内河段,从明中叶到清前期,在山东微山湖的夏镇(今微山县)至清江浦(今淮安)间,进行了黄运分离的开泇口运河、通济新河、中河等运河工程,并在江淮之间开挖月河,进行了湖漕分离的工程。

京杭大运河作为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历史上曾起过巨大作用。

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城市的迅速发展。

目前,京杭运河的通航里程为1442千米,其中全年通航里程为877千米,主要分布在山东济宁市以南、江苏和浙江三省。

杭州大运河同上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流经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和浙江六省市,全长1794公里,比苏伊士运河长十倍,比巴拿马运河长二十倍,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开凿的运河。

终点,入钱塘江,连接浙东。

京杭运河一向为历代漕运要道,对南北方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曾起到重大作用。

十九世纪海运兴起,以后随着津浦铁路通车,京杭运河的作用逐渐减小。

黄河迁徙后,山东境内河段水源不足,河道淤浅,南北断航,淤成平地。

水量较大、通航条件较好的江苏省境内一段,也只能通行小木帆船。

京杭运河的荒废、萧条,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况的写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运河进行了大规模整修,使其重新发挥航运、灌溉、防洪和排涝的多种作用。

解放后部分河段已进行拓宽加深,裁弯取直,新建了许多现代化码头和船闸,航运条件有所改善。

季节性的通航里程已达1100多千米。

江苏邳县以南的660多千米航道,500吨的船队可以畅通无阻。

古老的京杭运河将来还要成为南水北调的输水通道。

1988年底建成的京杭运河和钱塘江沟通工程已将江、河、海衔接起来,构成了以杭州为中心的、以京杭运河与长江、黄河、淮河、海河、钱塘江五大水系相连通的水运网。

课后作业:

京杭大运河的开凿与演变大致分为多少期?

第三节大运河博物馆

博物馆

京杭大运河始凿于春秋战国,历隋、元二代而全线贯成。

北起北京,南迄杭州,全长1794公里,无论历史之久、里程之长,均居世界运河之首。

两千余年来,大运河几历兴衰。

漕运之便,泽被沿运河两岸,不少城市因之而兴,积淀了深厚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

有人将大运河誉为“大地史诗”,它与万里长城交相辉映,在中华大地上烙了一个巨大的“人”字,同为汇聚了中华民族祖先智慧与创造力的伟大结构。

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正是一座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大型专题博物馆,坐落于杭州市城北运河文化广场,毗邻大运河南端终点标志——拱宸桥。

运河博物馆旨在全方位、多角度地收藏、保护、研究运河文化资料,反映和展现大运河自然风貌与历史文化。

博物馆于2002年开始筹建,2006年9月建成开放。

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建筑面积10700平方米,展览面积五千余平方米。

建筑呈扇形环绕运河文化广场,造型独特,“传统而不复古”,以平坡结合和开放式的格局,将室内外融为一体,古运河及桥、船、埠巧借为活的展物。

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以“运河推动历史,运河改变生活”为陈列主题,分序厅和“大运河的开凿与变迁”、“大运河的利用”、“沿运河城市”和“运河文化”四个展厅,其间穿插“漕运故事半景厅”、“运河模拟游舱”两个多媒体展厅,将文物史料与高科技巧妙结合,生动地再现古运河曾经的繁荣景象,使观众能身临其境地体验大运河悠久深厚的文化内涵。

另外,尚有一个“十里红妆——运河水上婚俗”专题展厅,展示的是与运河文化休戚相关的另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宁绍朱金木雕红漆家具,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多姿多彩的运河文化。

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既是一个运河文化的展示窗口,同时也是运河文物与运河史料的收藏中心与研究中心。

博物馆收集和征藏的文物包括五类:

一,与运河漕运直接相关的文物,如苏州府官斛、“日进千金”小升;二,与运河水上运输相关的文物,如余锦洲老行水单、“顺风快利”船票等;三,运河出土文物,如大关桥北出土唐开元通宝钱、运河出土宋代瓦当等;四,运河水上人家生产及生活用具,如竹编酒葫芦、船用水桶等;五,沿运河城市文物及工艺品,如明嘉靖三年临清大青砖、扬州漆器雕屏等。

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是目前国内第一家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大型专题博物馆,国家文物局认为它的建成填补了博物馆界的一大空白。

目前,它也是杭州市运河保护整治“一馆二场三园、两带六埠十五桥”系列工程中的开篇之作,它的建成开放,使得古老的京杭大运河畔又多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课后作业:

填空:

京杭大运河始凿于(    ),历(  )、元二代而全线贯成。

北起(   ),南迄(  ),全长(   )公里,无论历史之久、里程之长,均居世界运河之首。

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正是一座以(   )文化为主题的大型专题博物馆,坐落于杭州市城北运河文化广场,毗邻大运河南端终点标志——拱宸桥。

运河博物馆旨在全方位、多角度地收藏、保护、研究运河文化资料,反映和展现大运河自然风貌与历史文化。

第四节保护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显示了中国古代水利航运工程技术领先于世界的卓越成就,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镇,积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凝聚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多领域的庞大信息。

大运河与长城同是中华民族文化身份的象征。

保护好京杭大运河,对于传承人类文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运河的传统运输功能已经改变,河道、沿河风貌和人民生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当前又面临着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严重挑战。

如果再不加强保护,大运河的历史文化遗存、风光景物和自然生态环境就会不可避免地遭到破坏,真实性和完整性就会不复存在,这将是中华民族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

对大运河进行抢救性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到了紧要关头。

在此,我们呼吁:

━━唤起公众对大运河重要地位和多重价值的社会认知度,进一步增强各级政府的保护意识,总结和宣传各地在保护与发掘运河深厚历史文化内涵方面的经验,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大运河的保护与申遗工作,延续运河文脉,传承运河文明。

━━从国家战略高度,建立统一协调机构,制定大运河保护的法律法规,统筹保护与发展规划,调动各方力量,实施有效保护,科学合理利用,造福子孙后代。

━━按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要求,重视并启动京杭大运河申遗工作,以创新的思路,正确处理自然遗产、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正确处理保护、利用与发展的关系,切实把申遗的过程变成加强大运河保护与管理的过程。

━━尽快成立由相关部委、有关专家、沿线城市参加并全力支持的研究机构,收集资料,摸清家底,以严肃的科学态度,开展调查研究和价值评估工作,向有关部门提出可行性建议。

━━贯彻科学发展观,在大运河沿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实施过程中,更加注重大运河的整体风貌,确保沿线文物得到有效保护,合理利用资源,维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使古老的运河重新焕发青春与活力。

课后作业:

为什么要保护大运河?

第五节大运河申遗

2006年3月58位政协委员联合向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提交了一份提案,呼吁从战略高度启动对京杭大运河的抢救性保护工作,并在适当时候申报世界遗产项目。

这58位委员中,既有北京、天津、江苏、河北等大运河沿岸六省市的现任政协主席及原政协主席,也有国家文物局的前后两任局长——张文彬和单霁翔。

舒乙、王铁城等知名人士也纷纷签名。

第一提案人刘枫委员说,大运河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被誉为“古代文化长廊”“古代科技库”“名胜博物馆”“民俗陈列室”,其历史遗存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绝好实物资料,是中国悠久历史文明的最好见证。

站在保护人类文明的高度看,大运河不仅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也为世界所公认。

大运河水系绵延数千里,纵贯南北,构成独特的自然风情,孕育出浓郁的线形文化景观,如果再加上还未被很好发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就更加丰富。

“如果将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和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相加,在某种程度上说可以与长城媲美。

”两位权威专家——1985年呼吁中国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郑孝燮、罗哲文如此预测,“我们坚信,京杭大运河‘申遗’的成功率非常大。

”“大运河和长城在遗产名录上应该是姊妹篇。

”刘枫委员提醒说,但是必须看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运河的传统功能逐步衰弱,真实性和完整性正在遭到破坏。

如果不注意启动有如“申遗”这样重大的、为各地重视的保护工作,她的历史文化、遗迹和自然风光等,将不可避免地退化并迅速消亡,这将是中华民族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

京杭大运河的保护与“申遗”工作绝不是某个地方和部门的事。

政协委员们建议,应从战略高度,立即启动对京杭大运河的抢救性保护工作,成立由相关部委、有关专家、沿岸政府参加并鼎力支持的研究机构,摸清大运河“家底”,尽快制定大运河整体保护规划,并在适当时候申报世界遗产项目。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运河的传统运输功能已经改变,河道、沿河风貌和人民生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