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分课时教案.docx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分课时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分课时教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分课时教案
22、雾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7个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6个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选择“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中的一个造句。
3、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
教学重点 雾凇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
教学准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生字卡片、挂图
预习要求读课文,了解雾凇的奇异景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九九歌》揭示课题。
1、复习《九九歌》
⑴同学们,以前学过的《九九歌》还记得吗?
谁来为大家背一背?
⑵指名背诵。
⑶你知道最冷的时候吗?
2、揭示课题。
⑴在这三九严寒,大地冰封之际,吉林的雾凇可是闻名全国的呀!
它与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合称为中国四大奇观。
⑵出示挂图,板书课题。
①指导“凇”字字形,左边是“冫”,不能写成“氵”。
②指导学生观看挂图,初步感知雾凇景观。
雾凇是水汽遇冷在树枝上结成的冰花,俗称树挂。
这么奇特、美丽的雾凇景观是怎么形成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讨论。
⑴范读全文,体会雾凇的美丽、奇特,学生边听边思考:
你知道了什么?
⑵读后指名回答。
2、自读课文。
⑴出示自读要求:
①轻读课文,边读划出生词,对照生字表读准字音。
②读顺句子,长句间注意停顿。
③读通全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⑵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⑶检查自读情况。
①抽读词语卡片,注意纠正下列字的读音:
封、凝、零、凇、琼等。
②指读长句如:
“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等
③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三、精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这段课文中哪些描写体现了雾凇景象之奇特的。
(在关键词下面加圆点)
2、讨论交流:
读了这段话,你从哪些词中感受到雾凇景象之奇特的?
卡片出示:
洁白晶莹银光闪烁(指导朗读)
映示:
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3、除了从色彩、光泽这两方面写出了雾凇的美丽动人之外,最后一段还用一个词写了它的姿态呢。
快速读一读,找出是哪个词?
卡片出示:
千姿百态(指导朗读)
“千姿百态”形容什么?
你能给它找个近义词吗?
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众多的姿态,边看边想像。
看完后说一说。
(录像显示几组雾凇的画面)
交流:
你看到了哪些姿态?
它们像什么?
课件出示说话训练:
吉林雾凇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真是千姿百态!
4、小结:
吉林雾凇真是闻名全国的自然奇观。
板书:
奇观
5、有感情地齐读第一自然段。
22、雾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其中绿色通道内的五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选择“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中的一个造句。
3、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
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教学难点
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
教学准备
1、插图实物投影
2、投影片
3、录音机、配套录音磁带
预习要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
2、读准下列词语,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出示)
凝结洁白晶莹银光闪烁俗称最初摄氏度
3、读好句子:
(出示)
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
4、导入:
通过初读,我们知道,吉林雾凇同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并称为我国四大自然景观。
课文中有这么一句话:
(映示)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①齐读句子。
②理解“奇观”:
“观”在字典上有三种解释:
这里应选哪一种?
(映示)观:
看;景象或样子;对事物的观点,看法。
那么,“奇观”是什么意思呢?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1、快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哪一句话概括地写雾凇是怎么形成的。
交流,映示:
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①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雾凇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板书:
(严寒季节)雾气——雾凇
(饱和)遇冷
2、读了这句话,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3、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映示:
雾气是从哪里来的?
雾凇是在什么时候形成的?
雾气是怎么凝结成雾凇的?
雾气遇冷后会有什么变化?
雾凇形成是有先后顺序的,文章能不能按上面这样的顺序来写?
请你想一想,再重新排列。
雾凇是在什么时候形成的?
雾气是从哪里来的?
雾气遇冷后会有什么变化?
雾气是怎么凝结成雾凇的?
4、带着上述问题,边读课文边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5、你们读懂了什么?
①雾气是什么时候形成的?
“当年12月至第二年”或“严寒季节”。
课文第一自然段中是怎样写“严寒季节”的?
(“三九严寒”、“大地冰封”)
②雾气是从哪里来的?
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
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
指名朗读。
③当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这雾气有什么变化?
映示:
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
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觉得这雾气怎么样?
(浓)
是的,雾气非常浓,达到了饱和的状态,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
(涌向弥漫)
再齐读这句话。
④引读:
这时,树木被雾气……渐渐地……
⑤雾气是怎么凝结成雾凇的呢?
映示:
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齐读。
小结:
这个过程就叫“凝结”。
板书:
凝结
再读这句话。
雾气是怎样镀在松针、柳枝上的?
圈出有关的词语。
“慢慢地”——写出了什么?
(凝结的速度慢)指名读句。
“轻轻地”——写出了什么?
(样子轻,无声无息)女声读句。
“一层又一层地”——说明什么?
(雾气不断,逐步结成)齐读。
假如把这三层意思用三句话来写:
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这蒸腾的雾气,轻轻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这蒸腾的雾气,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指名读。
你感觉怎么样?
作者只用一句话,把雾气凝结时的情形写得既具体生动,又十分精炼。
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
齐读。
6、至此,雾凇已形成了,文章可以告一段落了,可是,作者又连着写道……谁来读一下这段的最后一句话?
(映示)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儿,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这句话写出了什么?
进一步说明了上一句中的哪个词?
指名朗读。
7、这段话具体地叙述了雾凇的形成过程。
为了加深同学们的印象,请观看录像。
8、小结:
雾凇形成的过程也是那样的奇特。
齐读第二自然段。
四、精读第三自然段。
1、录像显示画面:
雾凇的全景——特写。
2、同学们,此时此刻,假如你也站在松花江畔,观赏着
这美丽的雾凇奇观,你会如何赞叹?
(学生谈感想)
3、那么,松花江畔的人们是怎样赞叹的呢?
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
映示: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①你们见过梨花吗?
什么颜色?
联系课文想想:
这里的“梨花”比喻什么呢?
②此时此刻,那一棵棵、一行行的松枝、柳树在一夜之间,披上了洁白晶莹的霜花,就像雪白的梨花那般美丽。
人们看到这美丽奇特的景观,怎能不由衷地发出赞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让我们饱含赞美之情,齐读最后一段。
五、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欣赏了雾凇奇特的景象,而且了解了雾凇形成的过程。
吉林雾凇真是闻名全国的自然奇观。
23、春联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背诵出文中的五副春联。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诵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3、通过朗读感受音律美,领略祖国语言的无穷奥秘。
教学重点
对课文中出现的五副春联的理解以及让学生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
教学难点
课文中出现的春联的特点:
对仗、音律美,这些因为是初次接触,学生可能较难理解。
教学准备对联5副、ppt
预习要求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首先请大家欣赏一首歌、大家一定要仔细听,想想我们在什么时候能经常听见它。
放录音(恭喜恭喜)
齐读课题
二、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春联大家基本都见过,谁愿意把自己知道的春联告诉给大家呢?
2、同学知道的春联还真不少,那春联的内容到底有哪几个方面呢?
下面我们一起去看课文第一自然段。
板书:
内容
3、轻声朗读第一自然段,用“——’画出春联,用‘“_”画出春联的内容。
描写春联有哪几方面内容的句子读一读。
教师在出示的段落中画出,生读一读。
4、描绘美丽春光的是哪一副春联?
指名回答后出示:
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指名读
从哪几个词中看出春光是美好的?
(芳草绿杏花红)个别、集体读、指名背。
5、出示:
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
指名读
从这副春联中你看到了祖国什么样的景象?
从哪几个词中看出?
(千山秀百业兴)你能带着你的这种感觉把这副春联读好吗?
(个别、集体)
这里的“神州”指的是什么?
(学生可能不知道;师提示指“祖国大地”)
读、背
6、课文中还有两种内容的春联,大家一起把它们找出来、读一读
出示:
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
梅开春烂漫,竹报岁车安
7、结合春联内容,同桌进行讨论。
出示幻灯:
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这副春联讲的是书上哪方面的内容?
(2)从哪几个词中可以看出?
反馈:
提示:
“门第”指的是人家。
“竹”指的是爆竹。
(引申)
“岁”在这里指的是一年。
8、试着给课外的春联分一下它属于哪种内容。
出示:
描绘美丽的春光——家家致富家家乐处处迎春处处歌
展现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艳阳照大地春色满人间
歌颂劳动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祖国与天地同寿江山与日月争辉
表达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四化宏图展九州春意浓
看了这么多的春联后,请同学用书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春联的内容怎样?
板书:
各种各样
9、出示:
“我们测览……百花园中”指导朗读
10、引读:
欣赏了这些春联你会感到……
你读了上面的哪副春联后有这种感觉的?
11、出示:
“新春佳节,家家……的气氛”
分组朗读。
边读边想:
这一段是用什么方法来写的?
指名回答,适当点拨。
23、春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背诵出文中的五副春联。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诵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3、通过朗读感受音律美,领略祖国语言的无穷奥秘。
教学重点
对课文中出现的五副春联的理解以及让学生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
教学难点
课文中出现的春联的特点:
对仗、音律美,这些因为是初次接触,学生可能较难理解。
教学准备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背诵出文中的五副春联。
预习要求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春联内容。
二、精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过渡:
春联不仅有各种各样的内容,还有一些特点呢?
不信我们一起看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板书:
特点
1、轻声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在书中找出描写春联特点的句子。
指名交流。
2、指导体会对仗。
出示:
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
读读这幅春联,体会对仗的朗读感觉,从哪几个词中可看出(舒眉辞开口贺)
适当点拨辞:
送走
书上是怎样把它分别对起来的?
请在前面几副春联中挑你最喜欢的一副,试着给它对对看?
引读:
看了这几副春联,我们可以发现每副春联的上下联不仅……而且……这就是一开始所说的,春联是讲究对仗的。
板书:
对仗
3、出示:
选择正确的关联词语。
()细心揣摩体会,()能从中学到一些使用文字的技巧。
(如果……就……,因为……所以……,虽然……但是……)
齐读第二自然段。
4、老师读第二幅春联,听听老师读的时候有什么特点?
交流——这就是抑扬顿挫。
和谐悦耳。
板书:
抑扬顿挫和谐悦耳齐读
试着读出这种特点
板书:
声律美
5、对春联:
出示:
载歌载舞庆新春人新事新时代新
碧波跳红鲤同心同德于四化
山美人美风光美绿水跃白鲢
小结过渡:
课文给我们介绍了春联的两个特点后,又将说什么呢?
三、精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一段讲了什么?
2、出示:
开耷有益齐读卷有两种解释(l)试卷(2)书本清为它选择正确的解释。
你能说说“开卷有益”是什么意思吗?
3、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读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板书:
值得一学
四、小结
文章为我们介绍了春联的内容以及特点l还告诉我们读春联是一种很好的学习,让我们对春联有了许多了解、同学们,春节马上又要到了。
你们千万二要忘了注意一下周围的春联哩!
五、布置作业:
抄写课文中的五副春联。
六、板书:
内容各种各样
23春联对仗
特点值得一学
声津美
24、古诗两首——《元日》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了解诗句的主要内容。
3.通过朗读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了解诗句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
预习要求预习古诗,借助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谈春节激趣入课题:
1.出示一组春联和过年的画面
2.学生们,还记得去年的春节吗?
3.回忆春节的情景,除夕,大年初一……
4.引出诗题:
古代的大年初一叫作“元日”,板书:
“解诗题”。
5.初步了解作者,指导学生吸收有价值的资料。
二、初读感知,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生字游戏――师:
课文上说,过年的时候放鞭炮,这鞭炮,用了什么词?
预设:
爆竹。
师:
对啊,大家写上这个词,想象它怎么就是鞭炮呢?
预设:
在竹子里安装火药,爆炸,出花,出响。
师:
没错!
那,这“爆”字该怎么写呢?
火药的“火”作形旁,暴躁的“暴”作声旁,两个熟字合起来,很好记。
师:
同座互相用刚才这样的方法学习其他的生字新词。
爆 屠 童 换 符
3.学生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第一句,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意:
“岁”就是“年”,“除”就是“过去”,这一句的意思就是“爆竹声中一年过去了”。
2.学生用这种方法理解下面的语句。
3.交流讨论,相机出示课件。
指导“屠苏”,出示从不同渠道了解到的“屠苏”的含义:
屠苏:
古代一种酒名。
师问:
如果把这里的“屠苏”理解为屠苏酒,这句话能说得通吗?
谁来试着说说看。
(春风把温暖送进了屠苏酒中。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们明白吗?
有疑问吗?
师告知:
老师第一次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也和你们一样产生了疑问,想知道我是怎么解决的吗?
(查《辞海》,上网查“屠苏酒”的资料)师出示:
屠苏:
①草名(阔叶草)②屠苏酒③茅屋(查于《辞海》)屠苏酒:
古时候,每年除夕时,家家户户用屠苏草泡成的酒。
饮屠苏酒是我国过年的一种风俗。
饮屠苏酒,意思是“屠绝鬼气,苏醒人魂”。
据说于大年初一早上,全家老小朝东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以后便将春节喝的酒统称屠苏酒。
(查于网络)
“曈曈日”:
出示图片引导理解。
“桃符”:
讲故事,理解词义。
4.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板书:
“读诗文,解诗意”。
四、细读课文,体悟诗情
1.学生再读课文,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生体会“热闹,快乐”之情。
追问“从哪里体会回到的”。
3.重点指导“千门万户”,激发学生想象,从内心中体会快乐之情。
4.播放课件,古代过年的镜头,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快乐。
5.通过朗读表现这种快乐,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诗文。
五、回顾学法,总结全文
1.带领学生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
2.总结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3.拓展延伸:
王安石不仅是诗人,更是政治家,课下查阅资料,研究一下王安石写作本诗深层意思。
24、古诗两首——《江雪》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了解诗句的主要内容。
3.通过朗读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
预习要求学会本课生字,了解诗句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雪激趣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怎样的雪景?
你们看见过在漫天大雪里钓鱼的情景吗?
诗人柳宗元就看到了这样的情景。
(出示雪景图)
二、初读感知,想像画面
1.听老师配乐朗读,尽可能在脑海中想像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轻声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想像画面。
3.指生朗读。
4.说说你脑海中的画面有些什么,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进入情景,自主学习
1.对于这首诗,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
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
2.学生交流。
说
(1)播放音乐,指生描述:
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地吹着,接着下起了鹅毛大雪,一连几天也不停,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
所有的山上都看不见一只鸟在飞,所有的路上也看不见行人的足迹。
但在冰天雪地里,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却孤零零地坐在一条小船上,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2)刚才这位同学描述的好在哪儿?
(强调用自己的语言,自然生动有创造性地描述。
)
(3)你有什么补充的?
画
(1)展示有代表性的简笔画。
(2)用诗句来描绘自己的画。
(3)引导讨论: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如何在画面上表现出来的?
读
(1)抽生读。
(2)集体评议。
(师指导读好停顿、节奏、韵脚。
)
(3)练读。
想同学所描述的情景,边想边读。
看同学的简笔画,边看边读。
听音乐感受诗的意境,边听边读。
(4)抽生背诵。
课外延伸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优秀诗文还有很多。
课后同学们从他的作品中再找一二首自己喜欢的诗,下节课,你们来做老师,给大家介绍。
附巩固练习: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1、一岁除(B)A、不计算在内B、去掉C、除法运算
2、曈曈日(A)A、太阳初升时光亮耀眼。
B、目光闪烁的样子。
3、千山鸟飞绝(B)A、断B、绝迹,不存在C、死D、达到极点的4、万径人踪灭(A)A、不再存在B、停止燃烧或发光C、使熄灭
二、根据古诗填空。
1、《元日》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作品。
诗的第一句渲染了(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第三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象征了(美好光明)的前景。
第四句既写当时的民间风俗,又寓含了(除旧迎新)的意思。
诗的第一句“爆竹声中一岁除”与第四句“总把新桃换旧符”能动脑筋改成一幅对联吗?
(爆竹除旧岁)新桃换旧符。
2、《江雪》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柳宗元)。
前两句诗让我们感受到(茫茫冰雪),后两句则体现了诗人(孤独、寂寞)的情调。
诗中迎风抗雪、孤舟独钓的渔翁形象,正是诗人(不屈精神和孤独情怀)的人格化身。
四、拓展练习。
元日是一年的第一天,所以这一天常使古人抒情感怀。
请读背下列诗人的诗作,体会诗人的心境。
1、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
——唐李世民《元日》
2、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
——宋陆游《木兰花元日》习作7
教学目标
(1)学习及时的用文字或照片,把生活中捕捉到的能打动心灵的真实情景和当时的想法记录下来。
(2)能够运用正确的方法观察多幅图片,准确把握图意,通过合理丰富而独特的想象,连贯、具体、生动地写一篇短文,再现当时的情景。
(3)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合理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合理丰富而独特的想象,连贯、具体、生动地写一篇短文,再现当时的情景。
能够运用正确的方法观察多幅图片,并写成精彩的故事,并且乐于表达,乐于与人分享。
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正确的方法观察多幅图片,并写成精彩的故事,并且乐于表达,乐于与人分享。
教学准备多幅图片
预习要求
够运用正确的方法观察多幅图片,准确把握图意,通过合理丰富而独特的想象,连贯、具体、生动地写一篇短文,再现当时的情景。
教学过程
流程一作前准备,积累素材
活动:
课前提前一周布置学生用孩子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打动我们心灵的事件,或让人震撼的生活情景。
如果有条件可用镜头或文字记录下来。
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有一些震撼人心灵的画面,进入我们的视线。
请同学们细心观察,如果能用镜头记录下来,相信会更精彩!
流程二课堂指导习作成文
一、作前指导明确写法
(一)导入情景,激发写作欲望
1、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有一些场景打动我们的心灵,让人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如果我们能做个有心人,及时地用照片、文字或是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它记录下来,相信打动的不仅仅是我们自己!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看一组林雨涵同学从生活中捕捉到的真实情景。
投影(或小黑板)出示:
星期六的傍晚,天阴沉沉的,还不时飘着细雨,几只家燕在马路上无忧无虑地嬉戏着。
突然,一辆大货车呼啸而过,我的心一紧,禁不住闭上了眼睛,我知道不幸的事发生了……
生自由读。
2、同学们,读到这儿你的心情怎么样?
谁来说说你的感受
生根据自己体会回答。
3、猜猜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
指名三至四名学生回答。
4、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请看林雨涵同学从现场给我们拍摄到的五幅照片。
出示挂图中的五幅照片。
5、要想详细了解当时的情况,还得仔细地观察图片。
我们一起来回顾以下学过的看图方法。
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观察图片要按序观察,合理想象。
(板书)
(二)指导看图,放飞想象,口头初创
1、方法了解了,我们先自己观察一下这五张照片,看懂每一张照片的意思,将这五张照片连在一起,说一说当时的情景,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自由练说,师巡视指导。
)
2、指名交流。
3、谁再来说说,允许相同,更欣赏不同。
4、教师小结
经过同学们的交流,我们知道事情的起因是家燕被撞,经过是同伴去救,结果是无奈离去。
重点在同伴去救这一部分,2、3、4、这几幅图体现了这一重点,所以我们要仔细观察。
5、提示写法,行文铺路
(1)我们在说图意的时候不但要说清楚图片中意思,还要做到把重点部分说得具体、生动。
怎样说具体说生动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小燕子的心灵世界,感受它焦急的心情以及对同伴的关爱。
老师这儿有三点提示供参考:
(投影或小黑板出示)
提示一:
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讲清楚。
提示二:
看看那几只家燕的神态怎样?
它们会想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