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一轮复习 第一讲 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离子检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915862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50.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一轮复习 第一讲 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离子检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中化学一轮复习 第一讲 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离子检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中化学一轮复习 第一讲 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离子检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中化学一轮复习 第一讲 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离子检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中化学一轮复习 第一讲 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离子检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一轮复习 第一讲 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离子检验.docx

《高中化学一轮复习 第一讲 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离子检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一轮复习 第一讲 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离子检验.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化学一轮复习 第一讲 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离子检验.docx

高中化学一轮复习第一讲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离子检验

第一讲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离子检验

一、复习回顾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发现高中的知识面是非常广的,课本上没有的内容在考试题中也是会经常出现的。

所以在高中的学习阶段知识的积累是非常重要的。

包括课本的知识积累和课外的知识积累。

本题课就从实验开始,复习整理我们一学期的知识积累吧。

二、知识梳理

考点1:

常见化学事故的处理

事故

处理方法

酒精及其它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

立即用湿布扑盖

钠、磷等失火

迅速用砂覆盖

少量酸(或碱)滴到桌上

立即用湿布擦净,再用水冲洗

较多量酸(或碱)流到桌上

立即用适量NaHCO3溶液(或稀HAC)作用,后用水冲洗

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

先用抹布擦试,后用水冲洗,再用NaHCO3稀溶液冲洗

碱液沾到皮肤上

先用较多水冲洗,再用硼酸溶液洗

酸、碱溅在眼中

立即用水反复冲洗,并不断眨眼

苯酚沾到皮肤上

用酒精擦洗后用水冲洗

白磷沾到皮肤上

用CuSO4溶液洗伤口,后用稀KMnO4溶液湿敷

液溴滴到皮肤上

应立即擦去,再用稀酒精等无毒有机溶济洗去,后涂硼酸、凡士林

误食重金属盐

应立即口服蛋清或生牛奶

汞滴落在桌上或地上

应立即撒上硫粉

考点2化学实验安全“六防”

1.防爆炸:

点燃可燃气体(如H2、CO、CH4、C2H2、C2H(4)前要先验纯,用CO、H2还原Fe2O3、CuO之前,除要检验气体纯度外,还要向试管中先通一会儿气体。

2.防暴沸:

稀释浓H2SO4或将浓H2SO4与酒精混合时,要将密度大的浓H2SO4缓慢倒入水或酒精中;加热液体混合物时要加沸石(或碎瓷片)。

3.防失火:

实验室中的可燃物一定要远离火源(如制取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气体离酒精灯要尽可能地远些)。

4.防中毒:

制取有毒气体(如Cl2、CO、SO2、H2S、NO2、NO)时,应在通风橱中进行且进行尾气处理。

常见尾气处理方法如下:

5.防倒吸:

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或吸收溶解度较大的气体时,要注意熄灯顺序或加装安全瓶。

下图为几种防倒吸装置:

6.防堵塞:

防止堵塞导管,或使液体顺利流入,或使内外压强相等。

如下图:

考点3:

试剂的存放(8防)

保存依据

保存方法

典型实例

防氧化

①密封或用后立即盖好;

②加入还原剂;

③隔绝空气(油封或水封)

1Na2SO3固体、KI、Na2S溶液;

②FeSO4溶液加入少量铁粉;

③K、Na保存在煤油中,白磷保存在水中

防潮解

密封保存

NaOH、CaCl2等固体

防水解

加入酸或碱抑制水解

Fe2(SO(4)3溶液加入硫酸

防分解

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置于阴暗处

浓硝酸、氯水、AgNO3溶液等

防挥发

①密封、置于阴暗处;

②液封

①浓盐酸、浓氨水等;

②液溴用水封

防腐蚀

①腐蚀橡胶的用磨口玻璃塞;

②腐蚀玻璃的用塑料瓶

①硝酸、氯水、溴水、KMnO4、汽油、苯、CCl4等;

②氢氟酸

防黏结

碱性溶液用橡胶塞

NaOH、Na2CO3、氨水、Na2SiO3等

防与CO2反应

密封保存

NaOH、NaClO、漂白粉、石灰水、Na2O2等

考点4:

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

1、过滤

过滤是将不溶性的物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操作要点:

一贴、二低、三靠。

2、蒸发和结晶

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

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

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

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3、蒸馏

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

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4、分液和萃取

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

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

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

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

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

、升华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吸热后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利用某些物质具有升华的特性,将这种物质和其它受热不升华的物质分离开来,例如加热使碘升华,来分离I2和SiO2的混合物。

考点5常见物质的鉴别

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进行判断、推理。

检验类型

鉴别

利用不同物质的性质差异,通过实验,将它们区别开来。

鉴定

根据物质的特性,通过实验,检验出该物质的成分,确定它是否是这种物质。

推断

根据已知实验及现象,分析判断,确定被检的是什么物质,并指出可能存在什么,不可能存在什么。

检验方法

若是固体,一般应先用蒸馏水溶解

若同时检验多种物质,应将试管编号

要取少量溶液放在试管中进行实验,绝不能在原试剂瓶中进行检验

叙述顺序应是:

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原理(写方程式)

1.常见气体的检验

常见气体

检验方法

氢气

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呈淡蓝色火焰,混合空气点燃有爆鸣声,生成物只有水。

不是只有氢气才产生爆鸣声;可点燃的气体不一定是氢气

氧气

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氨气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时能生成白烟。

二氧化碳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SO2气体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N2等气体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一氧化碳

可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燃烧后只生成CO2;能使灼热的CuO由黑色变成红色。

2.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1)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NH4+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3)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

(4)Fe3+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

(5)Cu2+蓝色水溶液(浓的CuCl2溶液显绿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Cu(OH)2沉淀

3.几种重要的阴离子的检验

(1)OH-能使无色酚酞、紫色石蕊、橙色的甲基橙等指示剂分别变为红色、蓝色、黄色。

(2)Cl-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3)SO42-能与含Ba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4沉淀,不溶于硝酸。

(先加盐酸,后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4)CO32-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BaCO3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或盐酸),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气体。

考点6分离提纯混合物的常用化学方法 

本类试题的解题方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不引入新杂质的原则;如果引入了新杂质,在后续的操作中必须除去。

(2)不损耗、不减少被提纯的物质的原则。

(3)实验操作要简便易行原则。

(4)加入试剂的顺序要合理。

具体方法如下: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方法

适用范围

主要仪器

注意点

实例

固+液

蒸发

易溶固体与液体分开

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

①不断搅拌;②最后用余热加热;③液体不超过容积2/3

NaCl(H2O)

固+固

结晶

溶解度差别大的溶质分开

NaCl(NaNO3)

升华

能升华固体与不升华物分开

酒精灯

I2(NaCl)

固+液

过滤

易溶物与难溶物分开

漏斗、烧杯

①一角、二低、三碰;②沉淀要洗涤;③定量实验要“无损”

NaCl(CaCO3)

液+液

萃取

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把溶质分离出来

分液漏斗

①先查漏;②对萃取剂的要求;③使漏斗内外大气相通;④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从溴水中提取Br2

分液

分离互不相溶液体

分液漏斗

乙酸乙酯与饱和Na2CO3溶液

蒸馏

分离沸点不同混合溶液

蒸馏烧瓶、冷凝管、温度计、牛角管

①温度计水银球位于支管处;②冷凝水从下口通入;③加碎瓷片

乙醇和水、I2和CCl4

渗析

分离胶体与混在其中的分子、离子

半透膜

更换蒸馏水

淀粉与NaCl

盐析

加入某些盐,使溶质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

烧杯

用固体盐或浓溶液

蛋白质溶液、硬脂酸钠和甘油

气+气

洗气

易溶气与难溶气分开

洗气瓶

长进短出

CO2(HCl)

液化

沸点不同气分开

U形管

常用冰水

NO2(N2O4)

混合物的化学分离方法:

加热法:

混合物中混有热稳定性差的物质时,可直接加热,使热稳定性差的物质分解而被分离出去,有时受热后能变为被提纯的物质。

例如:

食盐中混有氯化铵(NH4Cl),氯化钾(KCl)中含有氯酸钾(KClO3)等。

  

沉淀法:

在混合物中加入某试剂,使其中一种以沉淀形式被分离出去的方法。

使用该种方法一定要注意不能引入新杂质。

若使用多种试剂将溶液中不同粒子逐一沉淀,这时应注意后加试剂能将先加试剂的过量部分除去,最后加的试剂不引入新杂质。

例如:

加适量BaCl2溶液可除去氯化钠(NaCl)中的硫酸钠(Na2SO4)。

  

转化法:

不能通过一次反应达到分离的目的,需要经过转化为其他物质才能被分离,然后将转化的物质恢复为原物质。

例如:

分离Fe3+和Al3+时,可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生成Fe(OH)3和NaAlO2,过滤后,分别再加盐酸重新生成Fe3+和Al3+。

酸碱法:

被提纯物不与酸反应,而杂质与酸可反应,用酸作除杂试剂;被提纯物不与碱反应,而杂质与碱易反应,用碱作除杂试剂。

例如:

用盐酸除去二氧化硅(SiO2)中的石灰石,用氢氧化钠(NaOH)除去铁粉中的铝粉。

  

氧化还原法:

对混合物中含有还原性杂质,加入适当氧化剂使其氧化为被提纯物质;而对混合物中含有氧化性杂质,可加入适当还原剂将其还原为被提纯物质。

例如:

氯化亚铁(FeCl2)中含有氯化铁(FeCl3)加入铁粉,振荡过滤,即可除去氯化铁;氯化铁中含有氯化亚铁可滴入氯水,将氯化亚铁转化成氯化铁。

考点7离子检验

(1)若SO42-与Cl-同时检验,需注意检验顺序。

应先用Ba(NO(3)2溶液将SO42-检出,并滤去BaSO4,然后再用AgNO3检验Cl-。

 

(2)检验SO32-的试剂中,只能用盐酸,不能用稀硝酸。

因为稀硝酸能把SO32-氧化成SO42-。

 

(3)若Ag+和Ba2+同时检验,也需注意检验顺序,应先用盐酸将Ag+检验出并滤去沉淀,然后再用稀硫酸检验Ba2+。

 

(4)若Ag+和Ba2+同时检验,也需注意检验顺序,应先用盐酸将Ag+检验出。

(5)若CO32-和HCO3-同时检验,应先用足量的BaCl2溶液将CO32-检出,静置,取上层清夜用Ba(OH)2或Ca(OH)2检出HCO3-。

 

三、例题精讲

【基础】

1.

(1)下列与安全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

B.易燃试剂与强氧化性试剂分开放置并远离火源

C.金属钠着火时,用细沙覆盖灭火

D.浓H2SO4溅到皮肤上,立即用碳酸钠稀溶液冲洗

E.氢氧化钠浓溶液溅入眼中,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稀盐酸冲洗

(2)有机反应的烧瓶中通常加沸石的作用是________,若加热后发现未加沸石,应采取的正确方法是________。

【答案】

(1)BC;

(2)防止暴沸 冷却后补加;

【解析】

(1)A项,碘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摄入过多或过少都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过多摄入会引起高碘甲状腺肿、甲亢、甲状腺组织硬化等不良后果,故不能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B项,强氧化剂是易燃试剂的助燃剂,二者应分开放置;C项,金属钠着火用细沙灭火,不能用水灭火;D项,应用大量水冲洗,再用NaHCO3溶液冲洗;E项,不能再用稀盐酸冲洗。

2.下列除杂操作可行的是(  )

A.通过浓硫酸除去HCl中的H2O

B.通过灼热的CuO除去H2中的CO

C.通过灼热的镁粉除去N2中的O2

D.通过水除去CO中的CO2

【答案】A.

【解析】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与HCl不反应,则通过浓硫酸除去HCl中的H2O,操作可行,故A正确;B.二者均可还原CuO,将原物质反应掉,不符合除杂的原则,则不能通过灼热的CuO除去H2中的CO,故B错误;C.二者均与Mg反应,将原物质反应掉,不符合除杂的原则,则应通过通过灼热的铜网除去N2中的O2,故C错误;D.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应利用NaOH溶液除去CO中的CO2,故D错误;

3.危险化学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有警示性标志.酒精应选用的标志是(  )

【答案】C.

【解析】A.图标为爆炸品,故A错误;B.图标为氧化剂,故B错误;C.图标为易燃液体,酒精易燃,属于易燃液体,故C正确;D.图标为腐蚀品,故D错误.

【巩固】

1.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目的

分离方法

原理

A

分离溶于水中的碘

乙醇萃取

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

B

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醇

分液

乙酸乙酯和乙醇的密度不同

C

除去KNO3固体中混杂的NaCl

重结晶

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

D

除去丁醇中的乙醚

蒸馏

丁醇与乙醚的沸点相差较大

【答案】D

【解析】A项,萃取剂的选择必须是与原溶剂互不相溶,且被萃取物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较大。

I2虽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但水与乙醇能以任意比互溶,乙醇不能做萃取剂。

B项,乙醇与乙酸乙酯均属于有机物,它们互溶,不能采取分液的方式分离。

C项,除去KNO3固体中的NaCl,可以采取重结晶法,原理是KNO3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NaCl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可通过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析出KNO3晶体,而NaCl留在母液中被除去。

D项,丁醇与乙醚互溶,但沸点相差较大,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将乙醚蒸出,使丁醇与乙醚分开。

2.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

A.金属Na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B.实验结束后,用嘴吹灭酒精灯

C.皮肤上不慎沾上浓NaOH溶液,立即用盐酸冲洗

D.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答案】D.

【解析】A.钠与水发生反应生成可燃性的氢气,因此金属钠着火,不能用水灭,应用沙子盖灭,故A错误;B.实验结束,若用嘴吹灭酒精灯,易引起酒精灯内酒精蒸气着火,故B错误;C.盐酸有腐蚀性,应用大量水冲洗,故C错误;D.稀释浓酸时,应将浓酸沿容器壁慢慢注入水中,不能将水注入浓酸中,故D正确。

3.粗盐中除含有钙离子、镁离子、硫酸根离子等可溶性杂质外,还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

我们食用的精盐是用粗盐提纯而得到的。

依据教材中“粗盐的提纯”及你所进行的实验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蒸发NaCl溶液时,一般有以下操作步骤:

①放置酒精灯②固定铁圈位置③将盛有NaCl溶液蒸发皿放在铁圈上④加热搅拌⑤停止加热。

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

(2)检验溶液中有无

离子的最简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去

离子的方法是________。

(3)在粗盐经过溶解、过滤后的溶液中滴加饱和Na2CO3溶液,直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

这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

(4)实验室里将粗盐制成精盐的过程中,溶解、过滤、蒸发三个步骤的操作中都要用到玻璃棒,在这三种情况下使用玻璃棒的目的分别是:

溶解时________;过滤时________;蒸发时________。

【答案】

(1)①②③④⑤。

(2)取溶液加BaCl2,有沉淀则有

;加入过量BaCl2溶液,再加入过量Na2CO3溶液,过滤,在滤液中加入过量盐酸,蒸发结晶。

(3)除去Ca2+及过量的Ba2+。

(4)搅拌(促进溶解)引流搅拌(受热均匀)。

【解析】离子的检验相关题叙述方法:

取样、加试剂、现象、结论。

其注意事项如下:

取样:

取少量;加试剂:

加少量;现象和结论:

若……则……,若不……则……;

【提高】

1.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一定有CO32-

 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42-

 C.加入稀盐酸溶液,再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一定有SO42-

 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Ba2+

【答案】C

【解析】A项:

当溶液中含有HCO3-,也会出现相同现象,故A项错误;B项:

当溶液中含有Ag+,也会出现相同现象,故B项错误;C项:

正确的检验SO42-的方法,故C正确;D项:

当溶液中含有Ca2+,也会出现相同现象,故D项错误。

2.仅用下表提供的仪器(夹持仪器和试剂任选)不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仪器

A

除去氢氧化铝胶体中的泥沙

漏斗(带滤纸)、烧杯、玻璃棒

B

从食盐水中获得NaCl晶体

坩埚、玻璃棒、酒精灯、泥三角

C

用0.1000mol•L-1的盐酸测定未

知浓度的NaOH溶液浓度

碱式滴定管、酸式滴定管、锥形瓶、胶头滴管、烧杯

D

用MnO2和浓盐酸制取干燥、纯

净的Cl2

圆底烧瓶、分液漏斗、酒精灯、洗气瓶、集气瓶、导管、石棉网

【答案】B.

【解析】A.除去氢氧化铝胶体中的泥沙,需过滤,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过滤时需用锥形漏斗(带滤纸)制作过滤器,需用玻璃棒引流,需用烧杯承接过滤液,过滤操作的装置由漏斗(带滤纸)、烧杯、玻璃棒,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故A不选;B.根据从食盐水中获得NaCl晶体的步骤,进行蒸发时需用到酒精灯来加热,需用蒸发皿、泥三角,要使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溅出,蒸发完毕后移动很热的蒸发皿的用坩埚钳,仅用提供的仪器(夹持仪器和试剂任选)不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故B选;C.用0.1000mol•L-1的盐酸测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浓度,取0.1000mol•L-1的盐酸,需酸式滴定管,取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需碱式滴定管,放入锥形瓶中,用胶头滴管滴加指示剂,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故C不选;D.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制取氯气需用圆底烧瓶、石棉网、分液漏斗、酒精灯、导管,制取的氯气中混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所以需洗气瓶装饱和氯化钠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所以需洗气瓶装浓硫酸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用集气瓶收集纯净气体,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故D不选;

3.下表中,所用仪器与实验目的不相符的是(  )

选项

仪器

实验目的

A

分液漏斗

分离互不混溶的液体

B

普通漏斗

分离固体与液体

C

天平

称量一定质量的固体

D

烧杯

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答案】D

【解析】A、分液漏斗常用于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的分离,故A正确;B、普通漏斗是一个筒型物体,用于分离固体和液体,故B正确;C、天平是一种称量工具,用于称量一定质量的物质,故C正确;D、烧杯可以粗略的估计烧杯中液体的体积,不能准确量取,故D错误.

四、课堂练习

【基础】

1.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图2所示装置除去Cl2中含有的少量HCl

B.用图3所示装置蒸干NH4Cl饱和溶液制备NH4Cl晶体

C.用图4所示装置制取少量纯净的CO2气体

D.用图5所示装置分离CCl4萃取碘水后已分层的有机层和水层

【答案】D

【解析】A.图1所示装置中氢氧化钠会与Cl2反应。

B.NH4Cl晶体受热分解,会“假升华”。

C.纯碱是可溶性固体,不能用此装置,改在圆底烧瓶和分液漏斗的组合中进行。

D.用图4所示装置分离CCl4萃取碘水后已分层的有机层和水层,有机层从下口放出,水层从上口倒出,实现分液。

2.实验操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蒸馏时,冷凝水应从冷凝管上口进,下口出

B.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C.过滤时,用玻璃棒搅拌以加速过滤

D.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答案】B

【解析】蒸馏时冷凝水应冲下口进、上口出,这样的冷却效果才好。

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因为酒精易溶于水,所以不可以萃取碘水中的碘。

3.下列实验中,所选装置不合理的是(  )

①②③④⑤

A.分离Na2CO3溶液和CH3COOC2H5,选④

B.用CC14提取碘水中的碘,选③

C.用NaOH溶液吸收CO2,选⑤

D.粗盐提纯,选①和②

【答案】A

【解析】乙酸乙酯不溶于碳酸钠饱和溶液,故分离时,应选取③装置,A错;用CCl4提取碘水中的碘,应选取不和水相溶的萃取剂,装置为③,B对;用NaOH溶液吸收CO2,选⑤,C对;粗盐提纯,首先将粗盐溶于水加合适试剂后过滤,再将食盐溶液蒸干即可,装置为①和②,D对。

【巩固】

1.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

A.粗盐提纯:

溶解→过滤→蒸发

B.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Na2CO3:

加适量稀HCl

C.除去KCl溶液中混有的K2CO3:

加适量稀HCl

D.除去CaCO3中混有的CaCl2:

加水→过滤→洗涤→干燥

【答案】B

【解析】A、粗盐提纯:

溶解→过滤→蒸发,方法正确;B、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Na2CO3:

加适量稀HCl,稀盐酸与氢氧化钠、碳酸钠都发生反应,会把原物质也除去,故方法错误;

C、除去KCl溶液中混有的K2CO3:

加入适量稀HCl后,盐酸和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不会带入新的杂质,方法正确;D、除去CaCO3中混有的CaCl2:

根据碳酸钙不溶于,氯化钙溶于水的性质,可采用加水→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方法正确。

故选B。

2.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能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

【答案】C.

【解析】A、过滤一般是用来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故A不选;B、蒸馏可以实现两种沸点差距较大的两种互溶液体的分离,故B不选;C、定容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过程中的一步,不能分离物质,故C选;D、分液可以实现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的分离,故D不选;

3.下列试剂中,能将NaCl、NH4Cl和FeCl3三种溶液区分开的是(  )

A.HNO3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