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参考教案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914533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2.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参考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参考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参考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参考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参考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参考教案1.docx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参考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参考教案1.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参考教案1.docx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参考教案1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单元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学科

七年级历史

学段

第一学段

年级

初一年级

教材

书名: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1.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

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2)整体感知教学内容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材第一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中的一课。

它属于三国两晋南北朝史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而这一时期时间跨度大,分裂时间长,涉及众多政权、众多民族,线索多,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繁多。

本课主要是深入认识魏晋南北朝史的时代特征,展现长期分裂局面最终走向统一的重要因素——民族的交往、交流和交融,还为后来隋唐的繁荣奠定基础,也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做出了贡献。

2.学情分析:

对于初一学生来说,知识积累和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材料的阅读方面,还有些困难,思维能力以形象思维为主。

2.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淝水之战,了解鲜卑民族的发展演变,认识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改革促进了北朝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的表现。

过程与方法

学生学习阅读史料并提取有效信息,并练习运用抽象思维方式学习。

结合史料了解鲜卑的发展来探究改革的历史发展必然性与可能性;结合史料分析讨论改革内容,认识改革的历史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孝文帝的改革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一次重要的改革,它适应了历史的发展潮流,促进了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教学重点】孝文帝改革内容及意义

【教学难点】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教学方法】问题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资源】课件

3.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导入

以南北朝时北朝民歌《木兰辞》导入。

提问:

作品中的传奇女英雄花木兰在真实历史中会有原型吗?

作品中提到当时最高统治者叫天子或可汗,可汗不是北方少数民族首领的特定称谓吗?

我们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走进那个特殊时期。

投影魏晋南北朝历史演进示意图。

明确:

分裂割据、战乱不休、民族混杂。

从220年曹魏建立政权三国开始到589年隋朝重新统一天下,这长达369年的分裂时期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统一?

让我们从中选取历史的一个个片段去深入了解

由熟悉的人物走进历史并思考问题

 

 

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探究

 

创设历史情境,初步呈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替情况

讲授新课

 

第一目

淝水之战

出示《东晋前秦形势图》,教师讲述前秦的疆域四至。

请同学讲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东山再起”等历史故事。

问题:

根据历史故事分析,前秦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讲述战争结果。

并过渡。

淝水之战后,前秦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乱状态。

学生听讲并思考

学生发言

根据地图建立空间概念

增加历史课堂教学趣味性

第二目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下面大家一起观看一段有关的视频。

并思考这段视频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特征有哪些?

1、1.北魏统一北方

2、鲜卑者,亦东胡之支也,别依鲜卑山,故因号焉。

3、——《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第八十》

4、问题设计:

这段史料介绍了鲜卑民族的名称来历是什么?

5、因山得名——鲜卑山。

专家们多年研究确认鲜卑山即今天的大兴安岭北部一带。

最终人们也找到了鲜卑人的发源地——噶仙洞。

6、出示地图《鲜卑迁徙路线示意图》动画演示。

为了部族的发展,拓跋鲜卑的祖先从噶仙洞出发,一路南迁。

从射猎到游牧,从单一民族到与匈奴的交融,其势力越来越大,史书记载“兵利马疾,过于匈奴”、“控弦上马二十余万”,发展起了强大的骑兵部队。

拓跋鲜卑人平时牧民,战时战士,在他们各自酋长的带领下,掠夺男女生口、牛马财物,然后颁赐瓜分,最终以武立国。

出示地图《宋、北魏时期全图》

这就是他们建立的政权——北魏。

386年,拓跋珪建立政权;398年,拓跋珪称帝,定国号为“魏”(北魏);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北魏的控制区已经包括了中原农耕文明区域。

2、入主中原的挑战

1)游牧文明与农业文明的不同

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游牧文明与农业文明的不同,完成表格。

投影表格:

汉族

鲜卑

生产方式

农耕

射猎——游牧

生活方式

定居

不断迁徙

政治生活

统一大帝国

皇帝专制集权制度

部落联盟

文化生活

先进

相对落后

面对巨大的差异,北魏统治者们做出了如下的选择:

登国(386——395年)初,太祖散诸部落(解散部落),始同为编民(编入户籍的平民)。

其后离散诸部,分土定居,不听迁徙,其君长大人皆同编户。

——《魏书》

问题设计:

拓跋鲜卑发生了哪些变化?

解散部落,分给原部落成员土地开始从事农耕生活并定居下来。

进入中原农耕区后拓跋鲜卑开始从游牧文明向农耕文明发展。

以上措施促使北魏统治下的大部分游牧部落的组织分解,加速部落内的阶级分化;推动拓跋社会生产的发展,加速其产业由游牧向农耕转化;剥夺部落贵族统领部落的权力,将他们与部民一起编为国家的“编民”,从而把拓跋社会纳入封建统治的轨道。

迁都平城,始建宫室,建宗庙,立社稷。

——《魏书》

初建台省,置刺史、太守、尚书郎以下官,悉用儒生为之。

——《资治通鉴》

问题设计:

从史料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拓跋鲜卑进一步作了哪些调整?

定都,确立统治中心;仿照汉族建立官制,任用汉族知识分子等。

这些都说明北魏统治者进兵中原后,因所统治的地区和对象发生了变化,同时又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便逐步建立起一套以中原王朝统治方式为主、其原有模式为辅的制度。

出示地图《西晋时内迁各族的分布与迁徙方向》

出示材料:

“(西晋)太康元年,平吴,大凡户二百四十五万九千八百四十,口一千六百一十六万三千八百六十三。

“是以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前后至者八百七十余万口。

——《晋书》

提问:

民族杂居会带来什么影响?

明确:

不同发展水平,不同的生活习俗,尤其对财富的争夺等造成众多矛盾的出现。

材料:

(汉人冉)闵躬率赵人诛胡羯,无贵贱、男女、少长皆斩之,死者二十余万,尸诸城外,悉为野犬豺狼所食。

——《晋书》

北魏统治集团强迫汉、氐、羌、匈奴等族人民充当步兵,打仗时令他们冲在前面,鲜卑骑兵督阵在后,常有被骑兵践踏而死者。

从道武占中山到孝文改制的90年中,记载于史册的各族人民起义,超过70余次,遍及整个北方各地。

——杜世铎《北魏史》

设计问题:

史料信息反映了什么矛盾?

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给北方所有民族带来痛苦,也阻碍了北方的恢复和发展。

从嘎仙洞到黄河流域,鲜卑人在与其它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中不断发展壮大。

北魏早期统治者们了解自己民族追求发展的目的,作为民族的最高领导者,必须带领自己的民族不断前进,必须巩固北魏政权在中原的统治。

如何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

时代呼唤杰出人物的出现。

他就是孝文帝拓跋宏。

3.北魏孝文帝改革

出示表格:

孝文帝小档案

姓名

拓跋宏又名元宏

生卒年

公元467~499年

民族

鲜卑

出生地

平城(今山西大同北)

影响最大的人

祖母冯太后(汉族)

特长

诗赋、史书传记、

诸子百家

喜爱的人物

孔子、比干、周文王等

问题设计:

从小档案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拓跋宏的一生深受什么影响?

深受汉文化影响。

(1)推行均田制485年

出示史料:

西晋灭亡之后,北方长期处于战乱状态,中原地区的农业人口大量死亡或迁移,致使土地被大量抛荒,导致农业经济严重衰退。

——许兆昌等著《魏晋南北朝简史》

因战争造成土地荒芜、劳动力缺乏。

对于农耕经济来说,这两者是发展的关键因素。

所以北魏政权掌握大量土地。

出示史料:

15岁以上的男子可以受露田(种庄稼不栽树的土地)40亩,妇女受露田20亩;男子每人还可以受桑田(栽桑、枣、榆树的土地)20亩,作为世业(可以世代传承),不宜栽种桑树的地区,男子给麻田10亩,妇女5亩。

——《魏书》

北魏统治者掌握着大量无主的荒地,又通过此项改革满足农民对土地的需求。

问题设计:

改革会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又调整了农民与地主的矛盾,推动了农业的恢复与发展。

改革成效是巨大的,但改革的阻力也是巨大的,于是孝文帝在493年大胆地推行迁都洛阳的改革。

(2)迁都洛阳

讲述迁都洛阳的故事。

8月11出兵出发南征,9月22到洛阳,9月30再次准备出征,群臣请停乃定迁都。

问题设计:

为何迁都洛阳?

联系历史知识认识。

西周营建洛邑。

从东周起,经东汉、曹魏、西晋诸朝前后数百年,洛阳一直是京城所在。

换言之,洛阳是汉民族政治、经济和文化发达地区。

(3)禁胡服、学汉语、改汉姓、胡汉通婚等

出示图片《北魏武士陶俑》和《北魏孝文帝率领文武百官礼佛时的场景浮雕》

问题设计:

鲜卑传统服饰的特点是什么?

反映了鲜卑民族的什么信息?

迁都后孝文帝及其随从服饰的特点是什么?

这说明了新的改革核心是什么?

头戴风帽、身披假钟的陶俑为我们展示了北朝时期鲜卑民族的服饰特色。

假钟,是指古代一种无袖不开衩的外衣,以形如钟覆而得名。

风帽,也称鲜卑帽,其顶部呈圆形,帽的前沿位于额部,脑后及两侧有垂至肩部的披幅(下垂的部分被称为垂裙)。

这种帽子可以保温和抵挡风沙,适宜鲜卑人在北方寒冷地区生活之用。

它是驰骋在北方草原上的鲜卑族特有的服饰。

而迁都后的北魏推行汉族服饰。

出示《北魏贵族元怀墓志》图片

问题设计:

北魏贵族墓志有何特征?

汉字书写。

这意味着推行学汉语、写汉字(魏碑体)。

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故侍中太保领司徒公广平王姓元讳怀,字宣义。

河南洛阳乘轩里人。

显祖献文皇帝之孙,高祖孝文皇帝之第四子,世宗宣武皇帝之母弟,皇上之叔父也。

问题设计:

北魏元怀墓志片段告诉我们哪些历史信息?

改汉姓、改籍贯、采用汉族礼制。

从这些措施中,我们可以看到迁都洛阳后,孝文帝的改革全面铺开,进一步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此发展下去,北魏境内的各民族间穿着相同的服饰,说着共同的语言、互相的通婚,胡汉差异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了。

过渡:

这正如著名学者黄学寅所谈到的“鲜卑族从大兴安岭中走来,最终融合于中华民族之中。

就保全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角度看,鲜卑族消亡了,但他们像落叶一样分解了自己,归位泥土,化为养分,溶入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

”而这正是北魏孝文帝的巨大历史贡献,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贡献。

观看视频

 

阅读史料

提取信息

 

观察地图

回答问题

 

联系所学知识完成表格

 

阅读史料

提取历史信息。

 

学生阅读史料回答问题

 

读图

 

阅读史料

了解历史信息。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阅读材料

提取信息

 

听故事,思考问题

 

思考问题

 

阅读材料,

提取信息

 

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认识拓跋鲜卑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民族交流、交往与交融

 

学习识读地图,整体感知。

 

用对比的方法帮助学生进一步的认识改革的必然性

 

探究改革方向,了解孝文帝改革的基础

 

了解孝文帝改革的必然性。

 

设计问题,

总结概括

 

创设情境

启发思考

 

提高提取信息的能力

 

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逐渐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训练历史思维能力

 

承上启下

 

第三目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1.汉人胡化

出示图片《云冈第十窟菩萨坐于束腰圆凳之上》《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

问题设计:

图片说明当时人们着装有什么特点?

汉族人的服装受到北方民族的影响。

2.各民族友好交往

让我们回到《木兰辞》这篇作品中去,在真实的南北朝历史中替父从军的花木兰可能出现吗?

肯定可以。

因为那是一个众多民族互相交流、交往和交融的时代。

在《木兰辞》中还提到了这样的诗句: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生活在北魏的木兰已经称呼自己面对的敌人是“胡骑”,何为“胡”?

特指少数民族。

这说明除外表的变化外,通过改革当时人们已经产生了共同的民族心理,以汉族自居,这是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的有力证明和美好结果。

最后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史学大家陈寅恪先生的历史论断:

魏晋时期,表明了一种倾向……以地域区分民族将让位于以文化区分民族。

观察图片,

回答问题。

 

观察图片,

得出结论

 

概括本课

核心精神

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北魏政治和民族交融的历史,了解到北魏孝文帝改革政策,也知道这一政策的实施对于北方各族和中原地区发展的重要意义。

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隋唐的繁荣奠定基础。

总结本课知识

梳理本课所学知识

板书

一、淝水之战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拓跋鲜卑南迁与兴起

2.入主中原的挑战

3.孝文帝改革

三、北方各民族的交融

1.汉族胡化

2.各民族友好交往

帮助学生梳理本课知识点

拓展空间

查找相关资料,说明我们今天的衣服的样式的发展进程。

学生课下按照要求完成活动

通过该活动学生初步发展搜集材料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