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91200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2.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

单元

教材

分析

第一单元的课文以“走遍千山万水”为主题,教材围绕学习写景物的方法来编排,还要体会用优美语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在诵读中体会山水景物的美好。

《古诗词三首》要背诵、默写,了解诗句的意思并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记金华的双龙洞》重点让学生了解作者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感,学习按游览的先后顺序记叙的方法,以及有详有略的叙述方法。

《七月的天山》要着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单元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本单元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古诗词三首》,背诵《桂林山水》,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方法与过程:

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和朗读,了解古诗意思。

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感情;感悟祖国山河秀丽,引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单元训练重难点

重点

难点

掌握本单元的重点生字词,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掌握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

了解我国壮丽、奇特的景色,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引导学生把在课文中学到的描写景物的各种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来。

单元

课时

安排

《古诗词三首》3课时

《桂林山水》2课时

《记金华的双龙洞》3课时

《七月的天山》1课时

《语文园地一》4课时

课题

《古诗词三首》

主备人

顾存军

授课班级

四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默写《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教学难点

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诗人的情感,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古诗词三首》

主备人

顾存军

授课班级

四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学习《独坐敬亭山》,掌握生字词,理解大意。

2、背诵此诗。

教学重点

学习《独坐敬亭山》,掌握生字词,理解大意。

教学难点

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诗人的情感,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方法

讲授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揭题导入

1、导语:

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

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

(诗圣、诗仙)

2、揭题。

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1、进行课外知识抢答

2、指名背李白的诗

二、释题,简介背景

1、读题,看注释,结合老师介绍,体会背景。

 (此诗是李白在政治上受挫,心情郁闷时所作,因此通过众鸟高飞、孤云闲浮、人与山“相看两不厌”来表达自己抱负不得施展,有志难酬的无奈。

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失落、孤独之感。

2、过渡:

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1、读题,看注释,

结合自我理解,

2、介绍背景。

三、学生自学,初步理解古诗

自读古诗,思考问题,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互读古诗,交流诗意。

四、全班交流古诗

1、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2、老师点拨:

“闲”是悠闲的意思,在说句意时,要作词序的调整。

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

“厌”的注释是“满足”。

在说句意时要进行适当的变通。

3、学生质疑。

师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一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画面表现。

1、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2、学生质疑。

师生共同解答。

五、指导朗读

《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来写,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通过朗读,表达诗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感。

多种形式读诗:

指名读—同位读—小组读—齐读等。

六、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读。

2、讨论:

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你最欣赏哪一句?

1、自由吟读。

2、讨论。

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

2、抄写生字

板书设计

独坐敬亭山李白

鸟飞

孤独

云去

相看

相知敬亭山

相悦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题

《古诗词三首》

主备人

顾存军

授课班级

四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学习《望洞庭》。

2、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对诗句展开想象。

3、背诵诗歌,默写诗歌。

教学重点

1、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对诗句展开想象。

2、背诵诗歌,默写诗歌。

教学难点

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诗人的情感,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形象感知,揭题导入

出图你知道洞庭湖吗?

谁来介绍一下?

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禹锡是怎样描写的。

二、自由吟读古诗

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普遍性与否,或个别讲解或集体理解。

学生边读边参阅课文注释,试着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随时发问。

三、指名朗读,同桌互说意思

1、点拨理解“两相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图吟诵体会。

2、诗人通过恰当的比喻把洞庭秀色写得惟妙惟肖,请找出诗中的比喻。

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诵读,体会比喻的巧妙。

“镜未磨”写出了一种别有情致的朦胧的美,真是别出心裁。

君山如青螺,只因是遥看,这个比喻用得非常妙。

3、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洞庭湖景色,看谁描述得最美。

指名朗读,同桌互说意思

四、引导赏析

1、你觉得哪一句诗写得好,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心情。

2、与上一首比较,体会不同的景致及古诗的借景抒情的手法。

3、背诵《独坐敬亭山》、《望洞亭》。

4、比较体会

1、交流

2、背诵

五、交流课外积累

说说你知道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课外继续收集山水诗。

指名读一读。

布置作业

默写诗歌。

板书设计

望洞庭刘禹锡

潭面镜未磨,       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光秋月和。

        湖光秋月两相和。

洞庭山水色,        遥望洞庭山水色,对比体会

盘里一青螺。

        白银盘里一青螺。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课题

《古诗词三首》

主备人

顾存军

授课班级

四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学习《忆江南》。

2、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对诗句展开想象。

3、背诵诗歌,默写诗歌。

教学重点

1、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对诗句展开想象。

2、背诵诗歌,默写诗歌。

教学难点

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诗人的情感,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2、《忆江南》是一首词,又描写了怎样的景致,怎样的心情呢?

1、背诵前两首以及课外搜集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二、读课文,理解内容

教师做如下点拨:

“忆江南”是词牌名,词都有一个牌名。

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

词中回忆的,就是美丽的江南风光。

旧:

从前。

曾:

曾经。

谙:

熟悉。

胜:

超过,胜过。

1、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读,边读边看图,理解意思。

指名读,读准生字,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指名看图说出意思。

朗读领悟词义。

3、根据提供的词语解释,让学生自己说说词句的意思。

三、指名朗读,同桌互说意思

1、点拨理解“两相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图吟诵体会。

2、诗人通过恰当的比喻把洞庭秀色写得惟妙惟肖,请找出诗中的比喻。

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诵读,体会比喻的巧妙。

“镜未磨”写出了一种别有情致的朦胧的美,真是别出心裁。

君山如青螺,只因是遥看,这个比喻用得非常妙。

3、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洞庭湖景色,看谁描述得最美。

指名朗读,同桌互说意思

三、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诗意

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四、教师小结

1、诗一开头,诗人先说:

“江南好”,这是诗人对江南春天的赞美。

那么,说江南好,是听别人说,还是自己亲眼看到的呢?

(第二句做了回答:

曾经,我对江南的风景是那么的熟悉,那么了解。

2、江南风景好在哪里?

可先让学生来回答。

老师最后归纳:

春回大地

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暖水碧,绿波粼粼。

由于红日的映照,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

由于江花红,所以更显出江水碧绿。

“蓝”字形容春水深碧。

这美好的景象,深深地留在诗人的记忆里,所以词的结尾说——江南风景这样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朗读的感情基调:

饱含深情的回忆之情。

语调处理:

一、二句要有昂扬的激情,再转入缓慢回忆,“日出”句声调高昂,“春来”句声调柔合平缓,最后一句声调稍抬高,仿佛是自问,又像是问他人,“能不”语气要果断、坚定。

在熟读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背诵。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六、布置作业

抄写或默写古诗

板书设计

 

忆江南白居易

赞美

忆江南————————————好词

思念

 

教学反思

 

课题

《桂林山水》

主备人

顾存军

授课班级

四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读中入景,读中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江水、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教学难点

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桂林山水》

主备人

顾存军

授课班级

四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1、2自然段。

教学重点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1、2自然段。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欣赏歌曲,导入

1、播放韩晓的《我想去桂林》,体会歌词意境。

2、听了这首歌,现在最大的欲望是什么?

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3、今天,我们要跟随课文一起去神游桂林山水,(出示课题:

桂林山水)

学生听读指名谈感受。

二、学习第一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