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分析及现金预算编制.docx
《现金流分析及现金预算编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金流分析及现金预算编制.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金流分析及现金预算编制
第一讲 决定企业生存的现金
(一)现金流的概念
现金流量(CashFlow),又称现金流转或现金流动,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按照现金收付实现制,通过一定经济活动(包括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和非经常性项目)而产生的现金流入(CashinFlow)、现金流出(CashOutFlow)及其差量情况的总称。
(二)现金流的分类
企业现金流(量)按其来源和用途的不同分为:
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
1.经营活动的现金流
经营活动的现金流是由企业商品生产和交易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
Æ 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
主要包括: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收到的现金。
Æ 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
主要包括: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发放工资支付的现金;支付的各项税费等。
2.投资活动的现金流
投资活动的现金流是由企业对外投资和对内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形成的现金流入和流出。
Æ 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入
主要包括:
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收回的现金等。
Æ 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出
主要包括:
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所支付的现金;对外投资支付的现金等。
3.筹资活动的现金流
筹资活动的现金流是由企业筹措资金、偿还债务、支付资金成本形成的现金流入和流出。
Æ 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入
主要包括:
吸引投资收到的现金;借款收到的现金等。
Æ 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出
主要包括:
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支付股利、利润、利息支付的现金等。
通过对企业现金流的介绍,可以看出,企业现金流综合地反映了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的经营活动就是企业资金的运动。
现金流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一)资金是企业的血液
企业就像是一个人,人能够生存的前提条件是保证血液循环的顺畅。
对企业来说,现金就是企业的血液,现金流量就是企业的血液循环。
企业要想生存,正常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就必须有现金,必须保证现金流动的顺畅。
随着企业参与的经营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对现金资产及现金流量的需求也就越大。
也就是说,血液循环的流量要求更大,速度也要求更快。
(二)现金流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动力源
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资金的运动从货币形态到实物形态,再到货币形态,周而复始,不断运转,以实现价值的增值。
企业由于规模经济的渴望和对外扩张的需要,都对现金有着巨大的需求。
而且,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提高竞争能力,企业通常要进行新业务导入、企业并购等活动,这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三)现金流影响企业的生存质量
企业有了充足的现金购买原材料、辅助材料、机器设备,支付劳动力工资及其他费用后,进入了生产过程。
但企业是需要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的,这就需要不断地有足够的现金参与运转。
同时,生产的产品还应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得到社会的承认,从而将产品销售出去,并收回现金。
对于企业的生存,现金流量比利润更重要、更客观。
根据权责发生制确定的利润指标,更易受人为操纵、控制,并不能代表企业的实力。
而现金流却是企业生存的必要元素,不仅可以反映企业的支付能力,而且可以证明企业的信用和实力。
在实践中可以看到,有的企业虽账面盈利颇丰,却因现金流量不充沛而倒闭;有的企业虽然年年亏损,却因有足够的现金流量而得以长期生存,最后抓住机遇发展壮大。
应该说,现金流量是利润质量高低的“检测器”。
企业要想持续经营,靠的不是高额利润,而是必须保持良好、充足的现金流量。
(四)现金流决定企业的市场价值
在企业利润包装、盈余操纵愈演愈烈的今天,现金流量信息能帮助投资者看清企业的真正面目,更真实地反映企业投资价值,从而减少投资风险。
现金流充足说明企业的经营情况好,承受风险的能力强,投资者的信心就会增强。
由于历史现金流量与未来现金流量是相关的,因此对于投资者关心的企业支付股利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历史现金流量做出预测的。
国外研究表明,企业股票的市场价格与利润指标的相关性越来越小,与企业现金流的相关性却越来越大。
从中可以看出,证券市场也证明了企业价值与现金流息息相关。
在分析企业偿债能力时,仅仅根据流动比率和负债比率等指标,很难准确判断企业真正的偿债能力。
因为流动资产中既包括货币资金和短期投资等变现能力很强的资产,也包括应收账款、存货等变现能力不很确定的资产,还包括根本无法变现的待摊费用等。
而现金流量中的现金,是企业实实在在的、可以立即用于偿还债务和其他支出的保证。
因此,根据现金流量计算出的偿债能力指标,可以准确地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
企业经营活动对现金流的要求
企业要维持经营活动正常运转,就必须保障企业现金流的良性周转。
企业现金流的良性循环,是保障财务安全,防止财务风险的根本。
企业现金流的良性循环周转应体现以下几点:
(一)安全
现金流的安全性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现金流管理要实现持续价值创造的目标,保障现金流的安全是基础。
1.现金流安全的表现:
法规性安全、流转安全、价值安全。
Æ 法规性安全:
偷、挪、管
即不能出现资金失窃、挪用、遗失、虚报冒领、不符合规定的使用、保管和管理等风险。
Æ 现金流的流转安全:
平衡、灵活流转
具体包括企业现金流的平衡、现金流融通的灵活以及现金流的流动性。
Æ 现金流的价值安全:
保值增值
具体来说就是现金流在保管、交易、结算特别是国际结算或经营流转过程中的保值和现金流投资过程中的增值。
三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法规性安全是基础,流转安全是关键,价值安全是根本。
从这个角度来分析,现金流就存在价值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法规性风险等。
2.现金流风险防范类别:
法规性、流转性、价值性
Æ 价值性风险
现金流与价值是密切相关的,现金流流转过程中很容易发生现金流的价值性风险。
现金流的价值性风险是指企业的现金流在投资、融资、经营活动中的价值发生毁损的风险。
主要包括现金流投资过程中的价值损失,交易过程特别是跨国交易过程中现金流的价值因利率、汇率的变化而降低等风险。
Æ 运转性风险
现金流的不间断运转是保障企业价值创造活动正常进行的基础,而由于影响现金流流转的因素极为复杂,企业现金流流转形态的千变万化,导致现金流容易出现运转性风险。
现金流运转性风险是指企业因为现金流断流而导致经营活动中断或企业中止的风险。
运转性风险的发生可能是由于企业的平衡性丧失、灵活性不足或流动性缺乏而造成的。
Æ 法规性风险
现金具有极强的流动性和产权的易变性,所以,极易被盗窃、挪用、贪污、侵吞等,因而存在法规性风险。
法规性风险主要是指现金或货币的收付、运输和保存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违法侵占等违法乱纪现象的风险,主要表现为收付不准确、保管不安全或违法侵占等方面。
(二)增值
任何类型的经济资源都具有增值的属性。
那么企业现金流量资源的增值如何实现呢投资是一种最基本的方式。
当把现金流量作为一种经济资源来看时,可以把企业的投资行为理解为谋求现金流量增值的一种经济行为,其行为的实质是通过有效的投资决策使现金流量资源的增值达到最大,即以最小的资源投入谋求最大的回报。
换句话说,在资源投入一定的情况下,力争获得资源回报最大化;或者资源回报一定时,谋求资源投入最小化。
1.关于投资概念的理解
传统上通常将投资分为固定资产投资和证券投资两类。
有学者把这一界定称为狭义投资理论,并提出投资还应包括无形资产投资和人力资产投资,称为广义的投资理论。
事实上,如果将现金流量看成是一项经济资源的话,那么上述投资理论由狭义向广义的发展便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2.现金流量作为一种经济资源,是“有价值的”
追求其增值便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投资行为正是资源增值的内在要求,也是资源增值最基本且有效的途径。
从这个角度出发,便可以将狭义的投资理论和广义的投资理论很自然地统一在一起,因为无论是固定资产投资、证券投资还是无形资产投资和人力资产投资,其基本的目的都是谋求企业价值的增加,确切地说,是为了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现金流量(指现金净流入)。
由此,还可以对投资概念进一步地扩展:
企业的投资行为可以泛指谋求现金流量资源增值的一切行为。
(三)顺畅
循环顺畅,实际上就是要求企业的生产经营合理有序地进行,要求生产经营的整个循环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要求不论是资金筹集、原材料供应,还是产品生产、产品销售、资金回笼,都要在规定时间内按质按量完成。
一旦某个环节出现停滞,比如原材料供应不足、产成品滞销、应收账款回收困难等,都会影响循环的完成,影响企业经营的效果。
在实际经营中存在一种误区,认为生产经营链越长,企业的赢利点就越多,对企业赢利水平的提高就越有利。
例如,一个企业从事服装生产,它可能就想再介入服装的批发零售,或者介入上游原材料如布料的生产。
但是应该看到,虽然生产链越长赢利点就越多,但是这样并不一定就能带来更多的利润。
因为循环拉长了,企业完成一个经营循环所需的时间和资金就会越来越多,循环中可能遇到的影响因素也就越多,循环的顺畅性就越难以保证,从而导致一个循环下来所实现的赢利和得到的增值现金就可能不尽如人意。
(四)速度
循环的速度,也可以说是循环的效率或资金周转速度。
它有两种表达方式:
Æ 一定时期内(比如说一年内)整个循环过程进行了几次;
Æ 实现一个完整的循环过程需要多长时间。
循环速度的快慢,对企业赢利水平的影响非常大。
在毛利率相同的情况下,资金周转速度越快,赢利水平就越高。
(五)变现
1.资金变现的意义
一切经营活动都要围绕实现现金利润,如果企业有账面利润,但无现金对应,这个利润往往是不真实的,企业要的是真金白银的利润。
企业的流动资产在一定时期内不能转化为现金,或变现能力低,企业不仅无法支付工资、购买原材料和生产设备,更无法偿还到期的流动负债。
2.企业资产变现能力主要通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来反映
其中,流动比率反映了企业有多少流动资产可在一年内转化为现金,以便用来偿还流动负债。
该指标越大,说明企业资产变现能力越高,短期偿债能力越大。
但由于流动资产包括了存货,存货的积压会使流动比率增大,而实际上存货的积压降低了资产的变现能力。
因此,可用速动比率来衡量企业偿还流动债务的能力。
计算公式如下: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
第二讲 影响企业现金流正常运转的原因
盲目扩张 过度投资
盲目扩大规模、投资过度,造成企业资金紧张,严重的会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
(一)盲目收购兼并扩张
企业并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取最大的资本收益,但在大规模的收购与兼并时需要巨额的资金支持。
一般企业不可能通过自有资本来完成一项巨大的收购兼并工程,这样做也不经济。
许多企业希望通过债务杠杆来完成兼并收购,但这样做需要承担巨大的财务风险。
特别是在信息不对称、市场发生巨变以及经营决策可能出现重大失误的情况下,以高负债进行的资本运营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就更大。
【案例】
1988年,加拿大富豪罗伯特·坎波属下的坎波公司斥资66亿美元收购美国三家大百货公司,在收购所用的资金中除银行贷款外还有大量利率在15%以上的垃圾债务,最终由于无法支付巨额利息而发生财务危机并宣告破产。
(二)盲目扩大经营范围
盲目追求多元化,看哪个行业挣钱就往哪个行业投资扩张,不仅造成企业资金的分散,而且由于对新的行业不熟悉,往往会因经营亏损而造成资金的损失。
【案例】巨人集团总裁史玉柱反省其失败的四大失误之一就是盲目追求多元化经营。
巨人公司涉足的电脑业、房地产业、保健品业等行业跨度太大,新进入的领域并非优势所在,却急于铺摊子,有限资金被牢牢套死,巨人大厦导致财务危机,几乎拖垮了整个公司。
太阳神的企业战略一直是“以纵向发展为主,以横向发展为辅”,即保健品发展为主,多元化发展为辅,但从最兴旺的1993年开始,多元化改变了企业原有的一贯战略为“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齐头并进”,一年内上马了包括石油、房地产、化妆品、电脑、边贸、酒店等在内的20个项目。
提出了近乎“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的豪言壮语。
据了解太阳神转移到这20个项目的资金达亿元,非常不幸的是这亿元全部血本无归。
投资失误
(一)投资是现金增值的循环过程
企业投资的全过程是从现金转化为资产再转化到现金收益。
企业投资者准备了资本金,投入到企业经营中,变为资产投资及原辅材料、加工费用、管理费用等,而后产生了产成品,产品销售的实现就变为现金,增值部分就是利润。
这就形成了:
现金→资产→现金(增值)的循环。
图2-1 增值循环示意图
【图解】
这个循环就是企业经营的过程,企业要维持运转就必须保持这个循环良性的不断的运转,这个循环维持的资金链被称之为营运资金。
企业做大之后,一般来讲,企业的营运资金规模就会随着经营规模扩充而增大,但营运资金的增长速度快过销售增长的速度,就意味着企业的经营效率的下降。
当企业进入多元化投资之后,就有了多项业务,相互关联不高的营运资金链,就很容易导致营运资金使用效率的下降,直接表现在销售收入增加,而应收账款和存货也随之增加。
【案例】德隆的上市公司新疆屯河2001年的状况:
番茄主营业务收入人民币亿元,软饮料主营业务收入人民币亿元。
两项共占新疆屯河主营业务收入的%,主营收入比上年增加亿元,增幅%,净利润却下降了人民币4119万元。
净利润率从%下降至%,应收账款增加亿元,增幅为%,存货增加亿元,增幅%。
可见,这种销售的增长是靠牺牲效率换来的,而这就相应地增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有效的投资措施
1.正确进行投资决策
要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程序,重视投资的前期调查和可行性论证,合理确定投资规模,力争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另外,企业还必须通过投资方向和投资方式的选择,确定合理的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降低投资风险。
2.优化投资组合
投资组合主要有以下五种方式:
Æ 投资的风险等级组合
即将投资项目按风险大小分为高风险投资、适中风险投资和低风险投资三类,然后根据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形成冒险的风险等级组合、中庸的风险等级组合和保守的风险等级组合三种不同的风险等级组合方式。
由于这些组合方式是直接以投资风险为标准来选择投资组合方案的,因此,在确定投资组合方案时,必须权衡投资风险和收益的对称性。
Æ 投资的对象组合
即将实业投资和金融投资进行合理的搭配。
这种组合方式有助于实现风险中和与收益中和,并使投资具有较好的流动性。
Æ 投资的时间组合
包括投资的期限组合、投资投出时间组合和投资收回时间组合三种具体组合方式。
Æ 投资的不同收益形式组合
即将投资总额按一定比例分割在固定收益投资和变动收益投资两个方面。
Æ 投资的权益组合
即通过主权性投资和债权性投资的组合,实现本金收回和取得收益的相对稳定性,并使投资风险得以中和。
3.优化资产结构
资产结构包括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的比例关系、流动资产内部各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非流动资产内部各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生产性资产与非生产性资产之间的比例关系等。
其中,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之间的比例关系是资产结构中最重要的比例关系。
在企业全部资产中,各资产项目占多大比重,要在综合考虑风险与报酬、行业特点、经营规模、利率等因素后做出最优决策。
4.正确确定资产存量和流量
从某种意义上说,资产流量的大小取决于存量的大小,如果存量多,可供流动的数量就大。
资产的流量对存量也有反作用,如果资产的周转快,在完成同样周转额的情况下所需要的存量就少。
存量与流量的这种关系决定了财务人员必须对企业资产的存量和流量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采用科学的方法,合理确定存量控制标准,尽可能压缩资产存量。
在流量控制中,要进行科学的流量分析,合理安排收支,选择合理的投资对象,控制资产的流速和流动路径。
过度负债
负债经营是必要的,但是负债要适度。
企业负债必须考虑财务风险和资金成本,过高的资产负债率,造成偿债压力大,一旦银行等金融机构紧缩银根,企业资金链就会出现危机,以致断裂。
(一)负债经营带来财务风险
1.负债经营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企业进行负债经营必须保证投资收益高于资金成本。
否则,将出现收不抵支或发生亏损,降低了偿债能力。
在负债数额不变的情况下,亏损越多,以企业资产偿还债务的能力就越低,财务风险也就越大。
过度的高额负债,使筹资风险增大,不仅需要支付巨额的利息,而且降低了企业的安全性和竞争能力,危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最终将因无力偿还债务而破产倒闭。
终极的财务风险表现为企业破产清理后的剩余财产不足以支付债务。
2.过度负债降低了企业的再筹资能力
企业过度负债,导致债务负担过大。
企业债务到期,若不能按期足额的还本付息,就会影响到企业的信誉。
若是信誉好的企业,可以很容易地举新债还旧债,但对信誉不好的企业,金融机构或其他企业就不愿再给此企业提供资金,再筹资能力也就降低了。
3.负债比率过高,可导致股票市场价格下跌
就股份制企业而言,负债经营所产生的财务风险,不仅影响企业所有者权益,而且会影响到股票的市场价格。
当负债率超过允许范围时,负债比率越高,股票风险越大,其市场价格也必然随着下降。
4.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影响资金的周转
企业负债经营必须按期支付本息,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另一方面如果还款期限比较集中,短期内要求企业筹集巨额资金还债,就会影响企业资金的周转和使用。
(二)负债经营风险的总体防范与控制
1.要有风险意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企业必须独立承担风险。
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实际结果与预期效果相偏离的情况是难以避免的。
如果在风险临头时,企业毫无准备,一筹莫展,必然会遭致大败。
因此,必须树立风险意识,即正确承认风险,科学估测风险,预防发生风险,有效应付风险。
首先要明确风险是不可避免的,要勇于承担和面对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和防范风险。
2.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企业必须立足市场,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预防机制和财务信息网络,及时地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防范,制定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风险规避方案,通过合理的筹资结构来分散风险。
如通过控制经营风险来减少筹资风险,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原理来控制投资风险,使企业按市场需要组织生产经营,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不断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避免由于决策失误造成财务危机,把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
应建立财务预警机制,随时监控企业的筹资风险,把风险水平降到最低点。
3.确定适度的负债数额,保持合理的负债比率
负债经营能获得财务杠杆利益,同时企业还要承担由负债带来的筹资风险损失。
为了在获取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避免筹资风险,企业一定要做到适度负债经营。
企业负债经营是否适度,是指企业的资金结构是否合理,即企业负债比率是否与企业的具体情况相适应,以实现风险与报酬的最优组合。
在实际工作中,如何选择最优化的资金结构,是复杂和困难的。
对一些生产经营好,产品适销对路,资金周转快的企业,负债比率可以适当高些;对于经营不理想,产销不畅,资金周转缓慢的企业,其负债比率应适当低些。
否则就会使企业在原来商业风险的基础上,再增加筹资风险。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企业资产负债率普遍过高,一般在70%左右,有的在80%以上。
为了增强抵御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我国企业必须着力于补充自有流动资本,降低资产负债率。
4.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负债财务计划
根据企业一定资产数额,按照需要与可能安排适量的负债。
同时,还应根据负债的情况制定出还款计划。
如果举债不当,经营不善,到了债务偿还日无法偿还,就会影响企业信誉。
因此,企业利用负债经营加速发展,就必须从加强管理、加速资金周转上下功夫,努力降低资金占用额,尽力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销率,降低应收账款,增强对风险的防范意识,使企业在充分考虑影响负债各项因素的基础上,谨慎负债。
在制定负债计划的同时须制定出还款计划,使其具有一定的还款保证,企业负债后的速动比率不宜低于1:
1,流动比率应保持在2:
1左右的安全区域。
5.应认真研究资金市场的供求情况
根据利率走势,把握其发展趋势,并据此做出相应的筹资安排。
在利率处于高水平时期,应尽量少筹资或只筹急需的短期资金。
在利率处于由高向低的过渡时期,也应尽量少筹资,不得不筹的资金应采用浮动利率的计息方式。
在利率处于低水平时,筹资较为有利。
在利率处于由低向高的过渡时期,应积极筹集长期资金,并尽量采用固定利率的计息方式,降低负债利息率。
经营不善与财务管理薄弱
企业经营管理的失误或疏漏,不仅会使企业亏损,经营资金不能增值(获取利润),还会造成企业资金的流失。
企业的财务管理薄弱,多数企业处于事后算账阶段,企业的财务活动缺乏管理或少管理。
(一)经营不善造成企业资金沉淀
资金沉淀是指资金停滞在周转的某一阶段,不再循环周转。
在生产经营上还存在沿用粗放型经营的方式,即通过资本性投入,靠增加产量来降低成本。
当大量产品滞销积压时,又以简单的促销手段,使企业营运资金周转停滞,资金成本上升,逐步形成“资本支出→增产→增销→资金沉淀→贷款增加→利润减少”的恶性循环,企业的生产效率水平,工作质量水平,经营决策水平缺乏效益意识。
(二)财务管理薄弱造成企业资金流失
1.企业的成本费用缺乏有效控制
Æ 企业成本费用控制内容僵化、手段老化
目前,我国的许多企业成本费用控制内容及手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只注意生产过程中的成本费用控制,忽视供应过程和销售过程的成本费用控制;
②只注意投产后的成本费用控制,忽视投产前产品设计以及生产要素合理组织的成本费用控制;
③成本计划缺乏科学性、严肃性、可增可减;
④在成本的具体核算中,只注重财务成本核算,缺少管理成本核算;
⑤注重生产成本的核算,而忽视产品设计过程中的成本以及销售成本的核算。
Æ 企业成本费用控制缺乏市场观念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不管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如何,片面地通过提高产量来降低产品成本,通过存货的积压,将生产过程发生的成本转移或隐藏于存货,提高短期利润。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企业成本费用控制缺乏市场观念,导致成本信息在管理决策上出现误区。
Æ 企业成本费用控制侧重于宏观需要
成本费用控制的动力应来自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但从目前情况看,我国许多企业的成本费用控制仅限于国家颁布的财务法规中有关成本条例的遵守和执行上,成本费用控制侧重于宏观需要,而忽略成本费用控制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作用。
Æ 企业过分依赖现有的成本会计系统,不能满足企业实行全面成本费用控制的需要
传统成本费用控制系统未能采用灵活多样的成本方法,使得成本费用控制陷于单纯的为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的怪圈。
不能提供决策所需的正确信息,也不能深入反映经营过程和提供各个作业环节的成本信息,从而误导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
另外,传统的成本费用控制对象局限于产品财务方面的信息,不能提供管理人员所需要的资源、作业、产品、原材料、客户、销售市场和销售渠道等非财务方面的信息,难以起到为战略管理提供充分信息的作用。
Æ 企业成本信息的严重扭曲
在现代化的制造环境下,直接人工成本比例大大下降,制造费用所占比例大幅度上升,使用传统成本核算法将导致产品成本信息严重扭曲,使企业错误地选择产品经营方向。
用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必然会产生以下不合理现象:
①用在产品成本中占有比重越来越小的直接人工成本去分配占有比重越来越大的制造费用;
②分配越来越多与工时不相关的作业费用;
③忽略不同批量产品实际耗费的差异。
2.存货资金占用不合理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对库存仍实行大类管理,进销差价核算的方式,即使是使用计算机的企业多数也只能做到单机运行。
随着商品的日益增多,传统的管理方式愈来愈不适应现代商业发展的需要。
其缺陷表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