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行式移动模架施工总结朱传宁.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90754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行式移动模架施工总结朱传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下行式移动模架施工总结朱传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下行式移动模架施工总结朱传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下行式移动模架施工总结朱传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下行式移动模架施工总结朱传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下行式移动模架施工总结朱传宁.docx

《下行式移动模架施工总结朱传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行式移动模架施工总结朱传宁.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下行式移动模架施工总结朱传宁.docx

下行式移动模架施工总结朱传宁

下行式移动模架施工总结

厦深项目部朱传宁

一、总结依据

1、移动模架结构设计图;

2、《NRS32m/900t型下行式移动模架使用说明书》、《NRS32m/900t型下行式移动模架安全使用手册》及本人对移动模架施工的现有经验。

二、移动模架概况

移动模架是世界范围内一种先进的技术,近年来,在我国桥梁施工中,移动模架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随着我国经济进一步稳健发展,跨海、跨河、跨山谷、跨软地基等复杂条件下的桥梁工程建设将会大幅涌现,而移动模架造桥机拥有其独特的性能,适用性广泛,生产效率高,移动模架技术将会成为现代桥梁建设必不可少的一种施工方法。

本文介绍的下行式移动模架的主要特点:

承重的主梁系统位于桥面下方,外模系统支承在两侧承重主梁上,主梁系统通过支撑托架直接支撑在承台上,或通过在墩身上预留安装孔安装支撑托架支撑;支腿设置横向移位油缸,便于调整主框架位置,以保证梁位的准确,且便于曲线过孔作业;过孔时外模系统横向开启以避开桥墩;外模系统随主梁系统一起纵移过孔,支撑托架可自行向前倒装;占用桥下净空稍大;通过采取相应措施亦对低矮桥墩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我段施工的圆墩河、赤石港特大桥因跨鱼塘、跨河施工、线路短,支架法和预制梁均不满足施工条件,而下行式移动模架突出的不受河流、道路影响,安全稳定性高的施工特点完全满足本段桥的施工要求。

三、移动模架拼装

3.1移动模架的组成

下行式移动模架(主梁)主要由支撑托架、推进小车、主梁、前鼻梁、后鼻梁、横梁、外模及内模系统组成,移动模架整体结构见图1。

图1移动模架整体图

3.1.1支撑托架

托架由一根水平钢梁及两根钢斜撑构成三角形架,支撑托架结构见图2。

牛腿托架的作用是将主梁所受载荷通过墩身上的预留孔传递到桥墩上,牛腿托架对称地安装在桥墩两侧,用精扎螺纹钢连接起来,托架下支点直接锚入墩身预留孔内(预留孔洞尺寸为0.55m×0.6m×0.9m),预留孔结构见图3。

图2托架整体图

图3墩身预留孔图

3.1.2主梁

主梁共由两件组成,材质为Q345B。

每件主箱梁分为4节,总长度为35.59m,主梁截面尺寸为1800mm×2500mm,节段从8.1~9.5m不等。

主梁节段间采用高强螺栓摩擦连接。

主梁侧腹板下安装有推进轨道,用于在工作小车的滑板支持下,纵向推进主梁。

在主梁的前、后两端连接有鼻梁桁架,连接方式为绞接,可允许在主梁与鼻梁间调整一定的水平转角。

在主梁上的主千斤顶支撑部位,其腹板内侧结构须用斜支撑加强。

单侧主梁结构见图4。

图4单侧主梁图

3.1.3横梁

横梁设置在两根主梁之间,纵向分布为7个节段,每个节段长均为8m,总重24t。

横梁构造为型钢梁桁架形式,可以开合。

两侧分别与主梁采用高强螺栓连接,横梁分合接头的连接板一边设置锥形导向销、一边开孔,依靠销孔间的导向作用,能在接合过程中保证连接孔位对齐。

每一横梁设置4个支撑点,通过调整支撑点上的螺旋千斤顶来实现底模预拱度的调整。

横梁结构见图5。

图5横梁

3.1.4前后鼻梁

主梁的两端设有鼻梁,前、后鼻梁均由两种截面组成,鼻梁的外轮廓尺寸与主梁相同。

鼻梁为空间桁架结构,由H型钢、角钢等材料拼焊而成。

在鼻梁的内侧下弦杆底部设有滑轨。

为了能够使鼻梁在垂直和水平方向可以进行一定的转动,设计有可调节的拉杆接头。

在鼻梁桁架内侧,沿通长方向安装有走道平台。

鼻梁结构见图6。

图6鼻梁

3.1.5外模

外模由底板、腹板及翼缘板组成。

底板分块铺设在横梁上,并与横梁相对应。

在模架过孔时可从中间横向打开。

每对底板沿横梁销接方向由普通螺栓连接。

腹板及翼缘板也与外模板支撑梁相对应,并通过在支撑梁设置的模板支架及支撑来安装。

平曲线通过模板分块间的相对移动来调整。

外模板主要由6mm面板与不等边角钢、H型钢组焊而成。

外模结构见图7。

图7外模

3.1.6内模

内模板由组合钢模及部分异型钢模组拼而成。

内模通过内模框架及钢管脚手架定位,整个系统通过支撑底梁(16#工字钢)支撑于锥形模具上,锥形模具支撑在移动模架底模上。

侧向连接通过梁体通风孔在内模框架与移动模架外模间设置拉杆来实现。

模板通过人工完成内模安装及拆卸,拆模后,取出锥形模具,及时用微膨胀混凝土封堵锥形模具孔洞。

内模结构见图8。

图8内模

3.1.7推进小车

推进小车起引导作用,装有滑板,在纵向推进时引导和支撑主梁。

推进工作车由横向推进油缸,通过滑板和不锈钢轨道作横向滑动。

推进小车结构见图9。

图9推进小车

3.1.8平台及走道

为保证安全操作,在所有主梁各个部位设有工作平台,鼻梁上沿主梁在横梁处,外模等处设工作平台及步道,这些步道可通往包括液压系统在内的所有工作区域。

3.1.9主要液压系统

移动模架液压系统由前后主千斤顶系统、纵向和横向推进油缸、鼻梁纵向调整系统、底模纵向调整系统、牛腿安装系统、挠度调整系统、牛腿推进系统组成。

3.1.9.1前后主千斤顶系统

前后主千斤顶系统在浇注混凝土过程中支撑主梁,后主千斤顶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坐在后牛腿上,前主千斤顶坐在前牛腿上,每个系统包括2台单向液压油缸,用一台液压泵相连。

3.1.9.2纵向和横向推进油缸

用于纵向和横向推动主梁。

每台系统包括1台油泵连接2台双向液压油缸和一台双向液压推进油缸;牛腿上共设4台横向推进油缸,2台纵向推进油缸。

主要液压系统结构见图10。

图10液压系统图

3.2移动模架拼装施工工艺流程

3.2.1移动模架拼装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1)

图11移动模架拼装施工工艺流程

3.2.2拼装场地平整

在首跨的两墩之间整平一块80×30米的场地,修筑两条支干道,作为造桥机拼装场地和起重设备通道。

场地需碾压整平硬化,确保重型车辆(以50t吊车为准)不下沉。

同时在吊车的操作半径的范围内,要清除可能影响施工的一切设施及障碍物。

搭设砼平台及托架临时支墩拼装主梁(在造桥机工作状态主梁的平面投影位置)。

因为一些矮的墩台高度不够7.5米,因些只能在墩台两侧用混凝土浇注托架临时支墩,而取消托架三角撑,要求施工的临时支墩要和墩台的下部基础同步。

混凝土拼装平台高度为至主梁底,纵向间距满足拼装需要,另外平台上设置槽口,以满足主梁在纵向、横向及竖向的调整。

平台布置见图12。

 

 

图12拼装平台布置图

 

图13实例图

3.2.3支撑托架的拼装

安装前首先检查托架与墩身临时固定的手拉葫芦、钢丝绳等是否完好;桥墩预期留孔内部四周是否平整,内部杂物是否清理清理;起吊设备是否正常工作,确定无误后开始吊装作业。

3.2.3.1首先将支撑托架在墩身两侧相应位置拼装成整体,拼装完成后,委派专人逐一检查连接螺栓是否牢固,经模架生产厂家现场确认后,开始吊装。

3.2.3.2支撑托架吊装到位后,用提前准备好的手拉葫芦和钢丝绳与墩身临时固定,然后开始吊装另一侧托架。

3.2.3.3另一侧托架也同样固定后,安装横向连接的精扎螺纹钢,按要求张拉到位,每根精扎螺纹钢张拉力F=500KN。

3.2.3.4解除临时约束。

3.2.4推进小车安装及液压系统

首先在推进小车底部与托架滑轨的接触面安装塑料滑板,安装完成后,利用吊车直接将推进小车安装在托架上,利用小车底部压条将推进小车和托架连接固定。

推进小车的液压系统在地面试连接且运转正常后吊装到推进小车上。

3.2.5主梁拼装

3.2.5.1将每节主梁分别吊装到拼装台上,准确抄平主梁四角的高差,利用千斤顶调整主梁达到水平状态。

3.2.5.2吊放第二节主梁,与第一节主梁保持1cm间距,利用千斤顶调整第二节主梁与第一节主梁平齐,安装两节主梁间的连接板及高强螺栓后,使用定扭矩扳手由连接板的中间向外侧依次拧紧。

3.2.5.3重复上述步骤将另两节主梁连接在一起。

两节主梁拼放到一起后,由千斤顶进行准确对位,先上上下连接板,再上左右连接板,用冲钉使螺栓孔对正后穿上紧固螺栓,连接主梁。

每一个拼接点的连接螺栓数量众多,为了减小先拧与后拧预拉力的区别,施拧高强螺栓必须分为初拧和终拧。

初拧只是将两块板完全加紧密贴;而终拧则是指达到螺栓的预拉力。

为了保证紧固螺栓达到设计预拉力,在紧固螺栓时采用扭矩杆配倍增器进行设计扭矩控制。

取五组螺栓实验中最大的扭矩值来校准扭矩扳手,所有的螺栓将施拧到校准的扭矩。

3.2.5.4主梁高强螺栓连接质量的检查

(1)每断面螺栓按5%数量抽检。

(2)将标准扭力扳手低值设为施拧扭矩值的0.95倍后,用该标准扭力扳手逐个检查作好原始记号的抽检螺栓,当扭矩扳手达到设定值时会自动发出咔哒声。

如果扭矩扳手达到设定值前发出咔哒声,螺母转动,则螺栓的预拉力为不合格(欠拧),需要补充施拧至设计扭矩值;如果扭矩扳手达到设定值后发出咔哒声,螺母未转动,则为合格。

(3)完成

(2)操作后,再将标准扭力扳手高值设为施拧扭矩值的1.10倍,用该标准扭力扳手逐个检查作好原始记号的抽检螺栓,如果扭矩扳手达到设定值时发出咔哒声,螺母转动,则为合格;如果扭矩扳手达到设定值后(发出咔哒声),螺母未转动,则为不合格(超拧),需要更换该螺栓并重新拧至施拧扭矩值。

(4)如果抽检的螺栓中有一个不合格,则在相同断面上需再抽检5%;如果抽检的螺栓中有两个以上不合格,或在第二次抽检的5%的螺栓中仍有一个不合格,则该断面上的螺栓需要全部进行检查;补拧和更换后的螺栓需要全部检查。

(5)为便于拼装,施工时先用冲钉和粗制螺栓进行定位。

冲钉和粗制螺栓的总数不得少于孔眼的1/3,其中冲钉的数量不能少于2/3。

孔眼较少的部位,冲钉和粗制螺栓的总数不得少于6个或将全部孔眼插入冲钉或粗制螺栓。

拼装用的冲钉直径(中段圆柱部分)应较孔眼设计直径小0.2~0.3mm,其长度应大于连接板厚度。

冲钉可用35号碳素结构钢制造。

主梁拼装前先用仪器按照安装图的位置精确定位,以保证整体提升时就位准确。

(6)拼装好的主梁采用两辆大吨位吊车直接将一侧拼好的主梁吊装到托架小车上。

3.2.6横梁的安装

3.2.6.1主梁安装完成后,首先利用吊车安装靠近两端桥墩的两节横梁。

3.2.6.2将左右侧的主梁向中间横移至设计位置,通过调整横梁与主梁连接处垫片的厚度来调整横梁的水平度,正确连接主梁与横梁。

3.2.7配重块的安装

配重块于主梁吊装就位后,用吊车依次吊装就位,由穿过块件的钢筋与主梁上部外侧吊耳相连固定牢固。

3.2.8模板的安装

3.2.8.1底模的安装

底模首先由中间向四周依次安装,在安装下一块之前,检查已安装底板的标高,并通过横梁上的螺旋千斤顶作必要的调整。

3.2.8.2侧模的安装

首先安装标准侧模的可调撑杠,销接到连接耳上,安装侧模,连接到底模和可调节斜支撑杠上,并通过撑杆来调节角度进行固定。

3.2.9鼻梁安装

当鼻梁配件运至现场后,按前、后鼻梁配件分别堆放在主梁前、后端指定位置。

地面连接完成后,整体吊装与主梁连接。

3.2.10液压与电气系统的安装

液压与电气系统由制造厂家专业的液压工与电工负责安装,液压油管与电缆的布置应充分考虑避让运动部件。

3.2.11内模安装

1、内模与框架之间一定要有钩头螺栓连接,特别是渐变段的框架必须要有足够多的钩头螺栓连接。

2、内模框架在其平面外的刚度较弱,安装时各杆件一定要在同一横截面之内,避免出现整个框架扭曲。

3、内模下面的水平撑杆一定要对着框架安装。

4、整个内模通过横向、纵向的螺栓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5、两端内模的顶板可用脚手架临时支撑。

6、内模顶部模板与上边的钢筋笼之间要支垫好,防止内模在浇注的过程中上浮。

7、内模安装应保证位置正确、断面尺寸准确。

检查内模是否居中、底板厚度是否保证、模板标高是否准确。

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